双流县九江镇卫生院
关键词:少阳证;治疗;小柴胡汤
笔者从2004年5月至2011年8月,应用小柴胡汤随证加减治疗少阳证15例,取得较好疗效,兹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15例全部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6例,女性9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38岁;门诊就诊时间为:发病后8天—20天,全部在院外接受过西医抗炎、输液、对症等处理。临床检查:血常规正常,查疟原虫阴性,腹部B超正常,心脏检查无异常。.来我门诊寻求中医治疗。
二.治疗方法
采用小柴胡汤随证加减,治法:和解少阳。柴胡15g、黄芩12g、半夏15g、生姜10g、党参10g、大枣6g、甘草6g、如热盛者加青蒿30g;小便不利心下悸,去黄芩加赤茯苓12g;如呕盛者,加枳壳15g、陈皮15g;如口渴明显者,去党参加太子参10g。服用方法;上方水煎服。每日1剂分三次服,六天为一疗程。
三.疗效观察
采用上方治疗,煎服3剂后症状消失者2例,5剂后症状消失者4例,六剂后症状消失者6例,2例7—12天后症状缓解,1例患者服两剂症状无明显改变,放弃治疗。临床有效率为9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病案举例
刘某,女,54岁,农民,双流合江镇人。2008年6月初诊,患者自诉就诊前20天,因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自购西药内服无缓解。到当地医院治疗,诊断为“感冒”,服西药6天症状加剧,并出现寒热往来,头晕,身重乏力,胃脘胀痛,恶心呕吐,口干,口苦。到县级某医院住院治疗,经抗炎,补液,对症治疗(用药不详)一周,症状缓解出院。出院后第四天,症状加剧伴小便灼热不利,胸胁痞满,不思饮食,寒热往来无定时,微汗出,舌红苔腻微黄,脉弦数。来我科治疗,查:体温37.9°c,心率84次/每分,血压128/86㎜Hg,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问及干湿鸣,剑突下痞硬,轻压痛,莫非氏征阴性,查血常规白细胞9.6×109、血红蛋白136g,中性0.72,淋巴细胞0.28,疟原虫未查见,胸片示:肺纹理增多,心电图正常,小便常规见少许白细胞,无红细胞和蛋白。中医诊断:少阳证兼湿阻中焦。治则:和解少阳,清热利湿,兼和胃降逆。方用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5g、黄芩10g、半夏15g、陈皮12g、竹茹20g、枳壳15g、赤茯苓15g、薏苡仁30g、青蒿20g、牡蛎30g、党参8g、甘草6g。上方水煎服,一日一剂,每日三次。嘱忌辛燥之品,宜清淡饮食,服两剂后,恶心呕吐消失,饮食增加小便不利缓解,仍有寒热往来,胃脘胀满口苦,口干,舌红苔腻微黄。上方去半夏、黄芩加砂仁8g,再服4剂,症状消失,随访2月无复发。
五.体会
张仲景《伤寒论》曰﹕“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又曰:“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胸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由此可见︰少阳病,因其病邪既不在太阳之表,又未达阳明之里,故又称半表半里证,由于外邪侵犯少阳,胆火上炎,枢机不运,经气不利,进而影响脾胃。邪在少阳,正邪纷争,正胜则热,邪胜则寒,故寒热交替出现,邪郁胸胁,脾胃受损,则见心下痞硬,心烦喜呕不欲饮食,胆火上炎,灼伤津液,经气不利,并且肝与胆相为表里,邪热循经上干空窍,出现口苦炎干目眩诸证,邪入少阳,影响三焦水气通调,膀胱失常则为小便不利,舌红苔腻微黄,脉滑皆为胆胃俱病,湿热中阻之侯。故用柴胡轻清升散,疏邪邪透表,黄芩清泄胆腑邪热,兼能燥湿;半夏、竹茹清热降逆止呕;陈皮、枳壳和胃降逆;青蒿清透少阳邪热;赤茯苓、薏苡仁清利湿热兼健脾;党参、甘草益胃气。生津液和营卫;牡蛎软坚消痞,育阴潜阳;砂仁、化湿行气,醒脾和胃;从而达到和解少阳,清热利湿之功。且少阳病有从太阳之表而来,有自发于少阳者,故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方可用小柴胡汤随证加减治疗。
论文作者:秦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1
标签:少阳论文; 症状论文; 寒热论文; 黄芩论文; 不利论文; 半夏论文; 党参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