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幼儿钢琴教育的心理掌握方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钢琴论文,幼儿论文,方式论文,心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各科教学
钢琴教育,做为一种高雅艺术教育,在世界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虽然引进的时间不太长,但建国以来的几十年已为祖国培养造就了大批音乐家、钢琴大师。不仅如此,钢琴教育几乎在普通中学、幼儿教育中占有相当的位置,已经成为少儿、幼儿塑造美好心灵、进行美学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拟从幼儿钢琴教育中,有关的心理学特点,探索研究钢琴教学工作者应该把握的要点和应该注意的事项,以期引起同行的关注及先师们的指教。
把握特点 开发智能 最近的研究表明,1—5岁的幼儿是人生智能发展的最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尽管逻辑思维能力还很微弱,但形象思维能力却十分发达,对事物的好奇,感知十分锐敏,特别是非理性的模仿能力,已可以超过一个成年人,也可能它并不确切了解所要模仿的对象。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一阶段,幼儿的大脑正处于发展时期,特别是主司运动和协调的小脑的发育,在这一阶段具有明显的、重要的意义,进而促使自主神经和手脚运动肌肉的相互配合,对于孩子聪明伶俐、勤奋好学、热爱生活,长大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材,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幼儿的钢琴教育,恰恰在于发挥儿童的模仿能力、开发儿童形象思维,训练和发育小脑,促进自主神经和手脚运动的协调的最佳教育途径和方式。当然,从钢琴教育的实际出发,由于1—5岁的幼儿自治能力较差,对父母的依赖性强,这一时期可以通过钢琴的声音进行听力训练,逐渐培养孩子的乐感、节奏感,待3—5岁时再进行音符、乐谱和指法的教育,开始常规的幼儿钢琴教学。
唤起心灵 激发兴趣 孩子来到人世,气象万千,眼花缭乱,任何一种事物,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亲切的。一个好的音乐作品,例如柴可夫斯基、布格谬勒、汤普森等初级钢琴作品,尽管在技巧、节奏等方面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优美的节奏、铿锵的声音以及丰富的想象引导,却可以震憾幼儿的心灵,唤起幼儿对钢琴艺术的好奇,激发幼儿对钢琴艺术的兴趣。事实上也是这样,有的孩子开始接受钢琴教育,后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步很大,其实并不是由于技巧的需要使他们坚持钢琴练习,而是优美的音乐产生了练习的需要,进而提高了技巧本身。
牛顿说,兴趣是一切科学发现的入门;爱因斯坦更深刻:没有兴趣,没有好奇,则一切无从谈起。激发幼儿钢琴教育的兴趣,既有幼儿本身的天性,又有钢琴教师的后天培养。特别是对于那些多少接受了不正确钢琴教育的孩子,帮助他们纠正错误,重新唤起他们对钢琴艺术的美感,激发他们对接受钢琴教育的兴趣,则需要更多地做好工作。这里钢琴教师的循序善诱的教导、耐心细致的示范,重点在于帮助孩子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重新调整手脑之间的配合。特别是第一次视谱时,最重要的就是精确,好的视谱习惯必须建立起来,这些包括正确的调号(大调、小调)、节奏、音符、指法、变化音、美曲术语标记、听力的发展及良好的反应等等。好的视谱习惯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关键,每个新曲子开始弹的第一个星期所犯下的错误,是非常难完全改正的,一种错误的初步印象如需要改正,必须经过头脑将整个事件重新组成才能将错误改正过来。
率先示范 当好榜样 在幼儿钢琴教育中,由于孩子处于启蒙阶段,因此,钢琴教师的楷模作用,对于模仿能力极强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有人说,启蒙教师可以造就,也可以毁掉一位未来的钢琴家,此话并非耸人听闻,确有其一定道理。从幼儿的认知心理学角度,一位钢琴教师应该为孩子提供哪些楷模呢?
自信 一个有自信心的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可以反映出自身积极向上、百折不回的人格模式。做为教师,他无需表白或夸张自己的自信,学生们就可以心领神会、在潜移默化中以教师为榜样。
耐心 在幼儿教育中,无论是在学校、幼儿园还是单独的孩子,对待年幼无知、活泼好动的孩子,是一件非常伤脑筋的事情。然而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教师,他可以应付任何可能产生的冲突和麻烦,在任何情况下都以满腔的热忱,入情入理的教导说服孩子,使孩子们从教师的言行中领悟人格的完美和对事业、对音乐艺术追求的执着。
激励 在适当的时候给人以鼓励,可以得到比斥责、讽刺更突出的效用。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不恰当的批评往往会造成一种逆反心理,明明是正确的批评也不会收到正面的效果。一个好的教师应该以激励为把握幼儿心理状态的最好手段。激励可以使孩子增强信心、克服困难;激励可以使孩子自觉地改掉坏毛病;激励可以亲密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孩子由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转移到对钢琴艺术的钟爱和信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这样说,没有不可造就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