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中医院向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黑龙江 鸡西市 158100
【摘要】观察糖尿病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其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0月收住入院的糖尿病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住院编号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Y组)与常规护理组(C组),各38例。C组实施常规护理,Y组患者在C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血糖相关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在血糖相关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组患者护理后血糖相关指标优于C组护理后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优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在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不仅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相关指标,而且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其可行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干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前言 糖尿病(DM)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于胰岛自身分泌不足和(或)胰岛抵抗而发生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常先有糖代谢紊乱,继而发生其他物质代谢紊乱,很容易出现相关并发症。护理质量不仅关系到患者治疗的效果,而且直接关系到并发症的预防、发生和痊愈。我院内科护理组运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进行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相关指标的影响,分析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0月收住入院的糖尿病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住院编号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Y组)与常规护理组(C组),各38例。C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32~80岁,平均年龄(56.5±3.5)岁;病程1~20年,平均病程(7.5±1.5)年。Y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29~81岁,平均年龄(54.1±4.5)岁;病程1~20年,平均病程(7.6±1.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按照糖尿病诊断标准,经血液指标检测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并排除恶性肿瘤疾病。本组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时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加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C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为:入院书面宣教、饮食指导等。优质护理组(Y组)在C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
(1)糖尿病的健康宣教:糖尿病是终身性的代谢疾病。目前由于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广告的夸大宣传和误导,以及迫切希望彻底治愈的愿望,患者对其疾病的认识存在明显不足,甚至是完全错误的,有的患者在治疗方法上存在过度或不够行为,临床护理中首先重视患者及家属的思想认识,就必须从疾病的起因、机制、诊断、治疗上等多方面全面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观点和正确的全程治疗理念,因此必须加强健康宣教。健康宣教方法:彩图手册;科教短片;饮食种类实物模型,标明热卡含量;成功案例现场指导。健康宣教的内容必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耐心细致地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糖尿病的相关基础知识、常见药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点,强化患者使用药物治疗的持续性、准确性和规律性。
(2)心理舒适护理:针对糖尿病患者长期焦虑的心理,临床护理应该采取个体化的针对性的心理优质护理,安排责任护理到患者床边倾听诉述,理解患者内心的痛苦,富有同情心,抓住患者的主要疑虑不解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及纠正,能够真正做到有问必答,解除患者不必要的恐惧和疑虑,以真诚、热情语言进行多交流,并且要将与患者有关的保密工作做好,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和自信心,有效提高效果[1]。
(3)正确看待血糖相关指标,动态监测和管理血糖:作为糖尿病患者最关键的诊断和治疗的指标是血糖的数值,因为持续的高血糖以及血糖的波动太大对于糖尿病来说都会增加治疗的难度。首先我们医护人员应该首先正确看待血糖相关指标,注意患者两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血糖迅速控制到正常范围就认为效果很好,擅自减量或停药;治疗一段时间血糖虽然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值水平而加大药物用量甚至联合其他药物。其次我们也应该向患者及家属耐心解释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联合考虑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必要时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最好将患者的空腹血糖维持在3.8~6.1 mmol/L、餐后2 h血糖维持在7.8 mmol/L以下;建议动态监测和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三项主要指标,视情况确定治疗的方案。
(4)饮食护理与治疗:饮食护理是优质护理干预模式的重要方面,更是糖尿病患者最简单、最廉价、最无副作用的治疗手段。对症状较轻的肥胖患者,常先试行单用饮食控制疗法进行治疗和护理,若两个月内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则要加用药物进行治疗。在基本满足患者生理需要量的情况下,控制出入总热量,尤其是高糖、高脂等食物,尽量摄入复合糖来取代纯糖制品。结合患者身高、体重、活动量,计算所需热量,科学分配到三餐,制定食谱。建议多选用高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增加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避免过度营养不良和发生便秘。
(5)运动护理和治疗:运动护理和治疗也是优质护理干预模式的重要方面,常与饮食护理和治疗相配合,就是在药物治疗的时候也能提高对药物的敏感性。当然运动护理和治疗需要正确的指导,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个人体质等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运动方式。运动方法:依据不同病情、年龄,制定个性化运动计划;运动治疗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避开降糖药物作用高峰期;餐后1~2 h进行,中低强度有氧运动;心率(次/分)=(220-年龄)×(60%~70%);鼓励患者长期坚持运动治疗。适时动态评估是必需的过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血糖相关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在血糖相关指标方面的情况
两组患者护理前在血糖相关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护理的满意度情况
Y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优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国家卫生部2010年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强调护理工作要贴近“临床”、“患者”、“社会”,是全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以达到为公众提供优质、满意、安全的护理服务为目的。临床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中,据WHO调查报告显示,约2/3未获得较佳的管理。若长期未控制血糖水平,可引发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足部疾病、眼部疾病、肾脏疾病等严重并发症,引起高致残率和致死率[2]。
糖尿病患者因低抗力及免疫力低下,易出现皮肤感染,故需做好预防护理。并保持足部清洁,用温水在每晚洗足,后擦干,若部分患者手足冰凉,可用温水袋保暖,但要防止烫伤。注意观察脚下部有无外伤、鸡眼、水疱等情况,有无趾甲异常,以免迁延不愈。若患者足部溃疡、坏疽已发生,需对足背动脉进行密切观察,采用红外线、高压氧进行治疗,给予抗生素治疗感染,将脓腔切口排出脓液,并行清洗,每日用高锰酸钾泡脚,给予8~12u胰岛素在新生出肉芽上滴注。患者肾脏长期受到损害,易引起肾小球硬化,出现系列病理变化,如增加了肾小球滤过率、使毛细血管基膜增厚、肾增大等。会有蛋白尿和水肿出现,严重者会造成肾衰竭。另外糖尿病患者多有严重的双下肢病变,因疾病进程较缓慢,麻木、疼痛、针刺、灼热等为首先出现的肢体症状,肢体在之后会有疼痛,为刺痛、烧灼感,寒冷时症状加重。同时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低血糖有较高发生率,其原因可能因过量用药而发生,病情轻者以心慌、冷汗、手抖、饥饿为临床表现,严重甚至出现昏迷和死亡。就卫生和皮肤护理工作进行宣教,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观察,快速有效处理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并发症,胰岛素为0.1u/KG剂量,检测血糖,若在13.9mmol/L以下,需给予胰岛素6~8u静滴,并行血气分析,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好发于老年群体,对疾病有耐受,轻微症状未及时就医,故为防止病情恶化,需告知患者有症状时立即入院治疗。给予液体量补液,从小剂量开始,从快速到慢速,并加强血糖的检测,嘱患者多喝水,或给予温开水或盐水200~250ml行胃管注入,及时吸氧,并给予抗生素治疗。
4 结语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在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不仅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相关指标,而且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其可行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晓琴, 牟行蓉. 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 08(6):179-180.
[2] 贾显静. 开展优质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管理的观察[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33(4):85-86.
论文作者:杜秀双 薄祥红 王丽萍 王丹 林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6月上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3
标签:患者论文; 血糖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指标论文; 统计学论文; 糖尿病论文; 疾病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6月上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