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灌注治疗膀胱癌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旷驰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直中医医院) 412000

【摘 要】目的:分析对膀胱癌患者行以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66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3例患者行以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研究组33例患者行以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灌注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以及卡氏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手术后研究组生存质量评分以及卡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放射性尿道炎发生率、腹泻发生率、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膀胱癌患者行以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健康水平,避免不良反应出现,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关键词】经尿道电切术;吉西他滨;灌注;膀胱癌;临床效果

膀胱癌属于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在临床中比较常见。近些年,膀胱癌发生率呈现出递增趋势,且有年轻化趋势[1]。临床中,针对膀胱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但传统根治术会造成严重创伤,对膀胱生理功能产生影响,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因此对膀胱癌治疗方案进行深入研究[2]。基于此,本文择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66例膀胱癌患者,分析对膀胱癌患者行以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66例膀胱癌患者,所选患者均经过影像学检查确诊,排除精神障碍、合并心肝肾病变、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患者等。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3例患者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最大为69岁,最小为38岁,年龄均值为(53.23±6.78)岁;研究组33例患者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最大为70岁,最小为39岁,年龄均值为(53.41±6.88)岁;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提示本研究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以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研究组行以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灌注治疗。①经尿道电切术:选择截石位,并行以连续硬膜外麻醉,电切镜与电凝功能分别设置为120-160W、60-80W,先在膀胱内植入电切镜,对肿瘤情况进行观察,对输尿管开口位置进行确定,按照从浅至深、从内至外的顺序将肿瘤及基底部2cm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切除,直至浅肌层。之后对正常组织边缘予以病理活检,对肿瘤残存情况进行检验,术后通过蒸馏水反复冲洗膀胱,再对创面及附近正常黏膜组织进行电灼止血,最后置入三腔气囊导尿管,导尿管留置时间为5-7天。②吉西他滨灌注治疗。术后1周,取1.0g吉西他滨+50ml氯化钠注射液(0.9%)灌注,经尿管向膀胱内注入,选择仰卧位变换为俯卧位再变换为左右侧卧位,确保灌注的充分性,每间隔20分钟变换1次体位,膀胱中灌注液留置时间应在2小时以上。③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术后1周,取20mg吡柔比星+50ml氯化钠注射液(0.9%)灌注,灌注方法与吉西他滨灌注方法相同。灌注治疗每周1次,持续灌注6次之后,改为每2周灌注1次,持续灌注6次之后,再改为每月1次,持续灌注6次之后,再改为每2个月灌注1次,持续治疗2年。灌注期间,每3个月复查一次膀胱情况。

1.3临床观察指标

通过SF-36量表评估两组生存质量,评分为0-100分,评分与生存质量成正比;通过KPS量表进行卡氏评分,评分为0-100分,评分与生存质量成正比;观察记录两组放射性尿道炎发生率、腹泻发生率、白细胞减少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前后生存质量与卡氏评分对比

手术前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以及卡氏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手术后研究组生存质量评分以及卡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生存质量与卡氏评分对比(,分)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放射性尿道炎发生率、腹泻发生率、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3讨论

膀胱癌通常是因生物学因素、化学因素、遗传因素等导致,现阶段手术治疗以尿道电切术为主,虽然此种手术方式可以保留膀胱功能,但术后容易复发,需要引起重视,建议采用尿道电切术联合化学药物灌注治疗[3]。

现阶段,针对泌尿系统肿瘤疾病,一般可采用经尿道膀胱电切术治疗,在切除肿瘤的同时止血,术中手术视野清晰,无组织凝块。同时这一术式可以避免膀胱生理功能受到严重损伤[4]。在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中,首先需要注意确保电切镜各通道的通畅性,不可出现通道堵塞现象,其次应注意对电切程度和电凝止血程度的控制,防止膀胱穿孔现象出现,最后术中应通过电凝刀进行止血,避免大出血[5]。

在膀胱癌患者灌注治疗中,吉西他滨是重要药物之一。吉西他滨属于二氟核苷类抗代谢肿瘤药物,其对肿瘤细胞DNA合成有抑制作用,这一药物进入人体之后将会产生二膦酸盐以及三磷酸盐,其中二膦酸盐可以使细胞内活性复合物浓度提升,三磷酸盐则对DNA复制有抑制作用,致使蛋白质无法合成,进而达到促使肿瘤细胞凋亡的目的[6]。另外,吉西他滨对核苷酸还原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对DNA修复也有抑制效果。吉西他滨灌注于膀胱内,可以对肿瘤细胞产生直接作用,将术后残留肿瘤细胞继续消灭,另外对于灌注药物,正常组织吸收少,避免其直接进入血液,进而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出现,安全性高。

结语:

对膀胱癌患者行以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健康水平,避免不良反应出现,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罗庆妮,刘英巧.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89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7,22(04):769-770.

[2]章其鑫,邹安荣,肖维荃,etal.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8,01(02):28-31.

[3]周洪益,宣枫,邵剑锋,等.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灌注治疗膀胱癌的临床效果[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02):239-241.

[4]张宇强.经尿道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治疗高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疗,2017,36(08):101-102,108.

[5]张其伟,张敏,李庆元.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二次电切术后联合吉西他滨灌注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7,07(03):210-211.

[6]钟隆飞,李巧星,王勇,etal.吉西他滨与顺铂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7,02(05):20-23.

论文作者:旷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  ;  ;  ;  ;  ;  ;  ;  

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灌注治疗膀胱癌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旷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