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市人民医院 江苏/启东 226200
摘要:通过分析脑梗塞的致病因素及临床表现,针对脑梗塞发病的不同时期制定治疗方法。结合西医及饮食、运动治疗,确保脑梗塞患者在急性期得到准确医治,并提高患者在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康复质量。
关键词:脑梗塞;成因;治疗要点
1脑梗塞的成因及临床表现
根据启东人民医院接诊资料统计,从2013年7月~2015年7月共接诊脑梗塞病例101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39例,年龄最小47岁,最大87岁。平均年龄68.6岁,均经头颅CT或头颅磁共振确诊。通过对以上各病例的分析,得出脑梗塞的成因及临床表现。脑梗塞发病多见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发病急,病情进展快,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失语、偏盲,又或者表现为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记忆力下降、语言障碍、口眼歪斜、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几种。脑梗塞按发病的不同时期可分为急性期(1个月)、恢复期(2}6个月)和后遗症期(6个月以后)。
2脑梗塞治疗
2.1脑梗塞的治疗原则
治疗脑梗塞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发病时间等确定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案,实施以分型、分期为核心的个体化治疗。在一般内科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可以酌情选用改善循环、脑保护、抗脑水肿降颅压等措施。重点是急性期的分型治疗,腔隙性脑梗塞不宜脱水,主要是改善循环;大、中梗塞应积极抗脑水肿降颅压,防止脑病形成。在发病6h内有适应证者可进行溶栓治疗。
2.2急性期的治疗
脑梗塞急性发作期以挽救生命为目的,应住院治疗半个月至1个月。急性期主要以西药进行治疗,因为西药具有治疗针对性强、起效快的优点。在治疗过程中常见的西药包括:尿激酶溶解血栓的治疗,应用此类药如果能溶解血栓是最理想的,但前提是在发病后6h内进行,因为只在这个时间段比较有效;低分子右旋糖醉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的治疗,目前用此类药的较多,但病人若有心脏病应慎用;另外还有抗凝治疗等方法。脑梗塞急性发作期多采取输液治疗,因为静脉输液能够使药物快速作用于病灶,从而达到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脑梗塞患者病情紧急,需要尽快将药物送入体内,或病人因昏迷等原因不能口服药物时应输液治疗。治疗过程中多数患者继发脑水肿,采用甘露醇或甘油果糖脱水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压。除药物治疗外,还可以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脑梗塞,如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颅内外动脉吻合术、开颅减压术等对急性脑梗死病人也有一定疗效,可以提高患者的近期成活率,但远期效果往往不及近期。手术治疗脑梗塞,其疗效、死亡率及致残率都未形成统一结论,故除几种特殊脑梗塞症型(大面积脑梗死和小脑梗死而有脑病征象者宜进行开
颅减压治疗)外,多不采用手术治疗。
2.3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治疗
(1)药物治疗。采用药物治疗脑梗塞症状、防止脑梗塞复发,应该有以下特点:一是能够针对病因持续治疗,防止形成动脉硬化血栓,并能持久作用且针对多方面的病因同时有效;二是不会产生任何毒副作用,没有抗药性和药物依赖性,安全起效;三是口服用药剂型剂量科学,药力吸收容易,并且不会对身体造成大剂量的负担。
西药治疗:拜阿司匹林(脑梗塞治疗及预防基础用药)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起到防止血液凝固,进而预防脑梗塞的作用。在治疗中与活血化疲、芳香开窍、降脂抗凝中药相结合,疗效会更加显著。自从上世纪}o年代以来,全世界己经有超过30万人参与的300多个临床试验,证实每天100(75~150)mg阿司匹林可以有效地预防所有的血栓性疾病,包括脑梗死、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的发病和死亡危险。因此,阿司匹林被列为脑梗塞防治中的最基本用药之一。
(2)饮食治疗。多数脑梗塞病人血脂较高,血液过于茹稠会引起血液淤滞。药物降脂还容易出现“反跳现象”,所以在治疗时要结合饮食降脂。平时要多吃清淡的饮食,同时还要注意多补充水分,最好坚持早晨起床的时候补水,以防止血液淤滞。脑梗塞患者在进行饮食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原则:食物多样化,主要为谷类;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桃、橙、香蕉、菠菜、毛豆、甜薯、马铃薯等,可降低血压,预防中风;缺钙和缺镁可促使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应多吃富含钙和镁的食物,如粗粮、坚果、海藻、奶类、豆类或其制品;经常吃适量的鱼、瘦肉和禽蛋,少吃肥肉和荤菜;还要注意保持食量与体力活动的平衡,保持适当的体重;保持
饮食清淡少盐、少糖,把食盐量降至每天6g左右。
(3)运动治疗。坚持做适度的体育锻炼,能增加脂肪消耗、减少体内胆固醇沉积,降低血脂,防止血液淤滞,还有助于恢复肢体功能。对预防肥胖、增加循环功能、调整血脂和降低血压、减少血栓均有益处,是防治脑梗塞的积极措施。脑梗塞患者应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体育锻炼及体力活动,在活动时以不感到疲劳为宜。不应做剧烈运动,可进行散步、打太极拳、柔软体操等有氧运动。
(4)判定标准
以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情况,将临床疗效分为四个等级,即为:(1)痊愈:肌体肌力恢复>4级;可生活自理及独立行走,运动功能障碍彻底恢复;(2)显效:肌体肌力恢复>2级,在外力辅助下可行走,运动功能障碍改善显著;(3)有效:肌体肌肉恢复>1级,临床症状及运动功能障碍有听改善;.(4)无效:均达不到以上标准,病情加重或恶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n x100%。
3结语
通过分析上述各种脑梗塞的致病因素及临床表现,针对脑梗塞发病的不同时期制定治疗方法。结合药物以及饮食、运动治疗,确保脑梗塞患者在急性期得到及时、准确的医治,并提高患者在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康复质量。
参考文献:
[1]卢晓航,黄晓新. 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治疗[J]. 中华全科医学,2010,02:175-176.
[2]李莉莉. 脑梗塞成因及治疗方法探讨[J]. 亚太传统医药,2010,07:178-179.
[3]张馨娜,李宁. 脑梗塞治疗临床分析[J]. 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1:116-117.
论文作者:葛颖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4
标签:脑梗塞论文; 患者论文; 血栓论文; 成因论文; 恢复期论文; 饮食论文; 药物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