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在产品研发和技术标准制定过程中关注软件方面的法规要求,保证产品质量可靠、符合法规要求,这是其发展的重点路径。通过介绍企业软件质量保证活动开展情况,从信息化软件平台方向,探索优化实施软件质量保证方法,以协助组织过程改进,提高软件质量。
关键词:软件质量保证;GJB5000A;信息化软件平台
1软件类别
软件类别与产品定位息息相关,软件越复杂,技术标准的广度和深度就越高,法规要求程度也加深。相应的,软件制造商需关注软件在相关法规中的类别问题。以某产品独立软件为例,软件类别问题大致包括三种情形。①未知是否属于医疗器械,稽查关注后才进行分类界定。现阶段,对信息化管理的诉求不断加强,软件制造商在提供软件服务时不熟悉产品法规,被相关稽查执法部门关注后才申请对软件进行产品类别界定。一般地,产品信息管理软件如果包含医疗诊断和/或治疗内容,是需向药监管理部门申请产品注册,获得批准后才可销售的;②申报产品与产品描述差异较大,注册申请人含糊选择软件类别。比如,二代测序软件按照编码21-05-02申报,但是与分类目录中品名举例的产品不对应,此种情形建议向相关管理部门申请产品分类界定;③部分制造商对于自己的人工智能算法未明确类别就任意按照相关标准申报。如果独立软件采用人工智能算法,该算法为制造商自主研发的全新算法,能够对产品进行自动识别并给出明确的诊断提示。对于包含自动诊断、自动识别、人工智能等内容的独立软件,建议先申请分类界定。
2软件质量保证现状分析
2.1软件质量保证主要活动
机载软件质量保证活动主要包含四方面内容:(1)制定软件质量保证计划。(2)开展过程和产品的评价。(3)跟踪确保不符合项的解决。(4)记录总结软件质量保证情况。为客观评价过程和工作产品,软件质量保证人员对照过程说明、标准和规程进行,发现不符合项时,与被评价人沟通,对不符合项跟踪,直至关闭,以保证过程活动有效、有序,工作产品有效、规范[1]。此外,为向利益相关方提供有效的质量数据,软件质量保证人员对检查中存在的不符合项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形成软件质量工作报告等文件,提交组织审核,使项目组和高层管理者能更为直观的了解软件项目情况。
2.2软件质量保证开展方式
目前,各企业在实施GJB5000A标准时,大多依托软件平台管理。软件平台中的软件质量保证模块包含了上述各项软件质量保证活动,如(1)检查单的编辑与存储功能,确保每个项目检查项既各自独立又完整统一;(2)从立项至结项的软件质量保证计划,明确每项计划的审核时机、审核采用的方法等信息,确保项目组成员及利益相关方对计划信息达成一致;(3)软件质量保证审核计划,根据审核计划形成检查数据,记录不符合项数据的跟踪、处理、归零等信息;(4)软件质量保证人员可以借助平台数据,开展软件质量保证活动,通过质量数据的汇总和统计,包括过程不符合项数、产品不符合项以及未关闭的不符合项数和上报的不符合项数等数据来分析产品质量,生成软件不符合项趋势信息及软件质量工作报告,信息化软件平台成为软件质量保证手段的有利工具[2]。
3优化改进方向从软件质量保证现状
如果软件质量保证与信息化软件平台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可更好的为组织服务,提高软件质量水平。从这个方面出发,我们对优化软件质量保证活动做了一下几点思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优化提供组织数据
软件项目管理平台的项目数量及项目执行数据不断增加,依托软件平台,项目数据的记录、统计比手工方式更简便、更清晰,提供给组织分析的数据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积累,这是信息化时代带来的便利。如何利用好这些数据,更好地为组织优化改进服务,是当前软件质量保证方法优化方向之一。就软件质量保证而言,过程和产品评价是软件质量保证的主要活动之一,我们可将评价数据优化落实在这一活动中。软件质量保证人员提出不符合项,被评价人或软件负责人根据不符合项严重程度开展原因分析。从多个项目执行情况看,数据大多为不符合项数及不符合项关闭情况的记录和统计。在质量趋势中,反映了某一报告期不符合项递增程度,即便是在不符合项中进行了原因分析,也常常因为原因分析的类别不清晰,无法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归类,导致统计的不符合项数据可利用和分析的价值不高,这种缺少直观表象的数据,往往难以找到系统性问题,识别潜在的风险和存在的质量趋势,影响组织过程改进的有效性。基于此,借助软件项目管理平台,将不符合项的解决过程按流程化,分类管理[3]。一方面,对提出的不符合项与审核来源对应,另一方面,优化不符合项原因分类,让不符合项原因有明确指向。如可将不符合项原因大致分为:(1)标准规定不清晰;(2)未按照体系执行;(3)工具使用问题;(4)文字描述性问题;(5)其他等。这样一来,软件质量保证人员在开展过程和产品评价后,统计不符合项信息时,可按原因分析占比,对是否修订标准过程体系文件,是否开展培训等相关工作的改进方向有了数据支撑,做到有的放矢,为组织过程的优化改进提供帮助。这样一来,完善优化的过程也能更好地促进项目工作的开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2优化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软件质量保证优化的另一个方向还存在于软件项目管理的全生命周期中。软件生命周期主要包括需求、设计、实现、测试、验收、维护等阶段,软件维护是在软件交付后为了改正错误或满足新的需求而修改软件的过程。软件进入维护阶段,软件更改必不可少,可以为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这些都是软件质量形成和改进的必要环节。然而,在执行GJB5000A标准的早期,产品软件开发过程策划以项目立项开始至软件验收交付结束。项目结束后的软件维护活动,无对应的策划及安排。而实际软件项目研制过程中,在系统联试、地面联试、装机试飞等情况下,都有可能发生系统需求或软件配置项的更改,这一阶段更改频次增多,耗费的时间变长,若未开展有效的管理活动,易造成软件质量的偏差,软件的质量得不到保障,相关产品质量也会受到很大影响[4]。为此,我们需通过信息化手段将维护阶段的更改数据有序整合,监控软件更改执行情况,检查软件项目是否遵循相应的标准和规程。借助信息化软件平台,对软件问题来源、更改原因进行统计分析,提出的更改申请是否得到批准,更改是否按要求开展,更改的数据是否得到验证归零了,已经更改后的代码及工作产品按配置管理要求纳入配置库。根据这一系列的流程,通过信息化支撑,将全生命周期的软件更改得到闭环管理,提高软件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结语
软件质量已成为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优化实施软件质量保证活动,对提升组织能力,优化软件质量有着积极意义。本文结合当前GJB5000A体系框架下软件质量保证活动现状,基于信息化软件平台,分别从数据的优化和软件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两个方面探索提升和优化软件质量保证方法,旨在通过软件质量保证方法的优化,提供组织持续改进的动力,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立辉.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信息化软件平台建设的技术探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5):52.
[2]张洁雪.中国移动终端软件质量现状浅析[J].软件,2014,35(08):110-115.
[3]刘振宇.软件质量标准的发展与应用[J].软件产业与工程,2014(06):10-14.
[4]杜金环,金璐璐.软件质量度量过程及模型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4,24(04):38-40+44.
论文作者:郦蓓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软件论文; 质量保证论文; 不符合论文; 数据论文; 质量论文; 过程论文; 项目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