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难点及对策分析论文_宾仕鹏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难点及对策分析论文_宾仕鹏

广西建工集团第三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柳州 545001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因此其施工技术难点和解决对策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目前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几个技术难点以及形成的原因,认为唯有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从施工材料的选择、混凝土搅拌和浇筑等严格把关,才能从源头上解决技术难点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难点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材料,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栋栋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也为人们所常见,其结构质量等备受关注。但事实上,从大量工程实践中得知,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常出现一些质量通病,如麻面、露筋、裂缝、夹芯和外形尺寸偏差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建筑物结构的美观,而且也会对建筑结构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在此,本文着重探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难点及对策,从而为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提供几点建设思想。

1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难点问题

难点一:露筋和麻面

露筋和麻面,即钢筋混凝土结构里面经常出现蜂窝状的孔洞,局部没有砼,露出了钢筋。从施工中发现,混凝土配比没有严格达到设计要求时,会致使混凝土出现离析情况,在浇筑时就会露浆而致使出现麻面和露筋。另外,混凝土浇筑下料、振捣和养护等都有严格规定,振捣不够,或振捣过猛导致钢筋垫块出现位移,或是养护不当、拆模过早等,都可能会导致混凝土麻面和露筋。

难点二:裂缝

混凝土裂缝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它的存在破坏了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会对工程结构的安全性有很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预防和控制裂缝成为混凝土施工的难点之一。从分析裂缝的形成原因来看,在施工前期和施工中没有针对混凝土施工情况做出详细的预案分析,是导致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温度变化、预应力变化等,也会导致裂缝的出现。

难点三:混凝土夹芯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不是一次浇筑而成,需要分层分段的浇筑,且上下层浇筑时间上有一段间隔时间,在此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积存在混凝土表面,在下一层混凝土浇筑时,往往会忽视掉这些杂物而没有进行清除,这就导致了混凝土夹芯质量问题的出现。混凝土夹芯,就大大影响了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给建筑结构质量留下了隐患。

难点四:混凝土外形尺寸偏差

混凝土施工常会发生混凝土构件外形与设计不符的情况,表面不平整,整体歪斜,轴线位移,这与混凝土构件胀模和模板空间定位尺寸有偏差存在必然关联。而且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如果混凝土的下料方式不当,振捣时过度振捣等,都可能导致跑模或模板变形,从而出现外形尺寸偏差。

难点五:混凝土缺棱掉角

混凝土缺棱掉角,即梁、柱、板、墙和洞口直角处砼局部掉落,不规整。从工程实践中发现,混凝土浇筑前木模板未湿润或湿润不够,或者钢模板未刷脱模剂或刷涂不均匀;或养护时没有严格按照要求,且过早拆模,在拆模时外力作用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都有可能会导致出现混凝土缺棱掉角的质量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材料、前期设计有错误、施工不合理、管理不当等都会使工程的质量出现问题。

2有效处理建筑现混凝土工程技术难点的措施

2.1 从施工材料的选择入手

判断混凝土质量的好坏还-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就是水泥质量,所应该选择安定性好、强度比较好、凝结时间合适的水泥,并且尽可能地选择低热的水泥。其次在沙子和骨料方面,尽量不要选择海砂、机制砂等,在选择时要对砂石的柔韧度、强度、无机盐含量进行检测,要能够满足设计的要求,骨料要能够达到占所有结构的体积的80%以上和干缩率比较小,骨料强度适宜;加入合适的外加剂。在建筑过程中为了能够提高混凝土的一种特性通常会借助外加剂增加其旱强、快速凝结、抵抗冻害和裂缝的功能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水泥的使用量,还能大大降低其热量,从而能够节约成本;要注意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要控制在能够规定的范围内。

2.2严格把好混凝土配制关

当对建筑施工所需要的混凝材料检测完毕后,就要进行混凝土的配制,具体包括以下几点:①在配制混凝土时,要根据实际施工的要求与设计标准,严格控制混凝土所需要的水、水泥、砂石以及外加剂等的配合比例,在配制时还要掌握好材料投放的顺序;②在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配制与搅拌时,要科学合理地控制混凝土搅拌的时间,完成混凝土的配制后,要对配制后的成品进行质量检验工作,检验的内容包括混凝土的成分组成、混凝土的成分配合比例、混凝土搅拌的均匀性、粉煤灰与砂石的质量等,保证检验误差不高于5%。若是混凝土检验的误差大于5%,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完善。

2.3混凝土的洗筑技术

混凝土的浇筑技术非常重要,关系到整体工程的质量,因此在浇筑时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

(1)浇筑方法。在建筑工程浇筑混凝土施工时,多采用泵送混凝土的方式,且在模板的底部开始泵送混凝土,有效的提高了混凝土表面的完整性。此外,在建筑工程混凝土垂直浇筑中,为避免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或者混凝土被钢筋分散为不连续的颗粒,需要对混凝土浇筑高度进行控制。一般情况下,在钢筋分布较为稀疏区域,建筑工程混凝土自由下落的高度控制在 5m 以内,且建筑工程混凝土自流平的范围不宜超出 10m,而对于钢筋较为密集的区域,混凝土自由下落的距离控制在 2.5m 以内,从而有效地确保了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2)振捣措施。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均匀的振捣,在振捣中需要根据振捣棒的振捣范围确定振捣棒的移动步距,并在钢筋较为密集的部位需要加强振捣,避免混凝土内部结构疏松,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密实性,延缓混凝土结构的碳化反应。尤其是对体积大的混凝土进行施工的时候,为了避免出现混凝土夹芯的现象,最好进行两次振捣,即对首先浇筑的混凝土凝固的时间内(4一6h)再完成一次振捣,接着进行下一步浇筑混凝土。实践证明,两次振捣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接缝的强度密实度,有效处理施工缝。

2.4加强混凝土的后期养护

后期的养护,也是施工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浇筑结束之后,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护方案,进行温度、湿度的合理控制,以确保混凝土施工的整体质量。在后期养护时,一是要做好温度的合理控制,尽量使混凝土内部和外部温度差异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保持温度的恒定,避免因为温差过大导致墙体出现裂缝。另一方面,需要做好保湿养护,将混凝土的湿润度保持在恒定的范围之内。一般,根据温度应力的特点,要求保温养护要在14d以上,以保持混合料性能稳定,达到最佳的施工效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则可被认为是在施工中较难避免出现的问题,也是施工的难点。从众多混凝土施工实践中发现,麻面、露筋、裂缝、外形尺寸偏差和缺棱掉角等,由于施工材料、混凝土搅拌、浇筑施工、后期养护以及一些细节要点问题等,如果没有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就易出现上述质量问题。现今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混凝土施工技术,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常见的施工难点,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结构质量,亟需我们这些专业人士不断研究,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大志.浅析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6(8).

[2]许靖,葛妍.建筑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7).

[3]谌江华.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难点及对策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9).

论文作者:宾仕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难点及对策分析论文_宾仕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