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患者84例的急诊抢救分析探讨论文_徐毅 何晓冉 朱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100101

【摘要】目的:探究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84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按照单双号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分别采用常规抢救以及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结果。结果:观察组经抢救后死亡率为11.90%,对照组经抢救后死亡率为21.42%,组间经对比,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加入限制性液体复苏手段,能够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从而减少死亡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急诊;抢救效果

【中图分类号】R605.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创伤性休克在临床中是一种常见的重症疾病,为机体代偿失调综合征。此研究对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84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84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并出现不同程度的面色苍白、脉搏细弱以及呼吸急促等相关症状,同时患者在入院之前均通过简单救治。根据单双号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组患者均为42例。对照组是由29例男性患者以及13例女性患者组合而成,年龄为24-68岁,平均年龄为(39.5±7.2)岁;观察组是由30例男性患者以及12例女性患者组合而成,年龄为23-69岁,平均年龄为(38.9±7.6)岁。其中40例患者为交通创伤,26例患者为坠伤,18例患者为其他原因受伤。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采用休克指数对患者的休克程度予以监测,其计算休克指数通常选择脉率/收缩压,从而对患者休克轻重程度进行判定,无休克指数在0.5,有休克指数在1.0-1.5,严重休克指数在2.0上。轻度休克:存在自主意识,同时患有口渴等感觉,四肢产生发凉,尿量处在正常水平中,脉搏每分钟100次。中度休克:患者无面部表情,体温呈下降趋势,尿量每分钟低于30ml,同时脉搏每分钟100-200次。重度休克:患者神志不清,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昏迷状态,并且出现无尿现象,皮肤苍白,四肢冰冷,脉搏微弱,经检测后收缩压在70mmHg以下。

1.3 抢救成功标准[1]

患者经抢救之后,低血压症状有所缓解,四肢温度逐渐升高。在终止服用升压药之后,如果患者尿量每小时在20ml以上,且收缩压在12kPa以上则为抢救成功。

1.4 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伤情进行相应的评估,其中包含患者的意识、颈动脉脉搏、体温、呼吸等相关方面。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之后应按照其实际状况计划抢救方法:①患者在患病早期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抗生素药物,以此来预防病情恶化[2]。如果患者的创面过大或者需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需要及时予以抗生素进行治疗,以免伤口产生感染。②确保患者的气道处在顺畅状态中,在出现特殊情况时应创建人工气道,确保患者可以吸入一定量的氧气,确保患者的呼吸处在正常状态中。③所有患者均需要创建静脉通道。医务人员应在15分钟内创建静脉通路,从而对患者的循环系统进行相应的维持。而扩容的主要方法则为快速输液,应通过周围静脉穿刺方法,如果穿刺失败可以选择大隐静脉进行穿刺,在进行穿刺的过程中应采用粗针头以及套管针。④液体复苏补充。对照组患者在1小时中静脉滴注1500-200ml平衡盐溶液,并按照患者自身实际状况进行输血,同时对患者的血压进行相应的监测,使得收缩压在120mmHg以上,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入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当患者的血压在70mmHg以上时不应对患者进行补液,以免血压出现上述趋势,在对患者进行补液的过程中应按照分次以及少量的原则进行,并对输液量予以相应的控制,将输液速度进行调节,使患者的收缩压大于90mmHg,直到手术止血之后再对其进行补液。

1.3 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的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及处理,研究结果采用计数资料(n,%)表示,组间通过对比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抢救之后,观察组患者死亡例数为5例,死亡率为11.90%,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呼吸循环衰竭以及脏器功能衰竭。对照组死亡例数为9例,死亡率为21.42%,死亡原因为治疗时间过晚、呼吸循环衰竭、出血过多以及肺部感染,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创伤性休克的主要显著症状则为低血压,然而当患者氧气供应并不能维持机体正常呼吸时。创伤性休克的主要产生因素则为失血过多,而使机体血容量逐渐下降,使得细胞缺血产生了缺氧现象。或者当创伤产生之后,由于细胞受到损伤,机体充分释放出炎性细胞因子,有助于凝血,从而会产生血栓,使得脏器官产生微循环障碍,病情严重的患者会产生死亡现象[3]。

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抢救时的主要任务则是将其生命保全,通常情况下会采用一边诊断以及治疗的方法,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而言,应对多发伤进行相应的解决,因此在整个抢救过程中应争取一定的时间[4]。而临床中采用补液以及补血方法并无显著治疗效果,特别是患者在补液之后其机体脏器血流灌注并未出现显著的恢复。而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弥补传统液体复苏的不足,主要目的则是为复苏找到相应的平衡点,同时对输液的速度以及液体量予以相应的控制,从而对机体的需求进行相应的维持,当手术完成之后实行补液。限制性体液复苏的根据则是在患病早期予以少量补液能够对患者机体代偿效果进行相应的调动,与此同时有助于患者的恢复[5]。确保心脑血管等重要器官处在正常的供血供氧状态,因为对补液量进行相应的严格控制,从而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创伤性休克在发病时会产生低血压症状以及供血不充分现象,当患者临床症状无缓解时,其病情会伴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因此需要在患病早期对其进行相应的诊断,如果治疗方法不得当,会引发一系列相关并发症,病情严重则会导致患者出现死亡。

综上所述,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在进行常规抢救的过程中加入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有助于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恢复其生命体征的有效循环,同时为抢救争取更多的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春兵,丁兆辉,许淼等.C-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11):1811-1813.

[2] 张贵田,高茹春,甘桂芹等.高渗复合液在创伤性休克患者复苏早期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4997-4999.

[3] 王志,汤卫兵,刘野等.每搏量变异度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及与 BNP 的关系[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3):490-491.

[4] 林策,王志翊,陈大庆等.床旁超声检测下腔静脉直径快速评估老年创伤性休克患者血容量临床价值探讨[J].浙江医学,2015,37(10):877-879.

[5] 梁昆,赵会民,王熙斌等.前白蛋白与D-二聚体对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

估[J].浙江临床医学,2015(2):224-225.

论文作者:徐毅 何晓冉 朱捷

论文发表刊物:《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4

标签:;  ;  ;  ;  ;  ;  ;  ;  

创伤性休克患者84例的急诊抢救分析探讨论文_徐毅 何晓冉 朱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