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檗碱治疗心律失常40例

小檗碱治疗心律失常40例

一、黄连素治疗心律失常40例(论文文献综述)

马征[1](2021)在《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文中提出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引起包括脑卒中在内的多种栓塞性疾病,并诱发、加重心力衰竭,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目前,房颤的西医治疗以内科药物和射频消融术为主,虽然疗效有了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一定局限。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用药,或可作为临床防治房颤的一个策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以益气活血法为基础,通过加入清热化痰、养心安神等方法治疗房颤有一定疗效,然而由于当前临床研究的样本量、方法、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其有效性尚缺乏准确的判断。Meta分析作为循证医学寻求最佳证据的有力手段,或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思路,因此,本研究拟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流行病学显示房颤与高血压之间关系密切,高血压心房重构被认为是其发生房颤的重要原因,其中,以心房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心房结构重构是关键环节。目前,仍缺乏针对高血压心房重构的有效药物,中医药研究有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肝阳上亢、痰浊阻滞、气虚血瘀等,发病过程容易出现痰热,而快速性心律失常在气虚血瘀的基础上,痰热证表现较为突出,特别是在如房颤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期,痰热尤为明显。参连复脉颗粒作为我院心内科治疗心律失常的协定处方,其在益气活血的基础上,注重清心化痰,临床治疗有一定疗效。前期研究发现参连复脉颗粒具有抑制炎症、缩短动作电位时长、降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减少房颤复发率的作用。相关文献研究亦发现参连复脉颗粒主要组成药物及有效成分可通过抑制TGF-β1通路等作用抑制心房纤维化,减少房颤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复制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动物模型,运用小动物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在体心房burst刺激、电生理检查、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等方法,从整体、组织细胞、分子层面进行研究,以验证“参连复脉颗粒可能通过调节ERK1/2和TGF-β 1/Smad3通路,抑制高血压心房重构和房颤易感性”的假说。目的1.探讨以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房颤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2.探究参连复脉颗粒对高血压心房重构和房颤易感性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第一部分 益气活血法治疗房颤的Meta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以及国外数据库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益气活血法为主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房颤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森林图呈现,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是否稳定,漏斗图分析文献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1.文献检索筛选结果经过文献检索和补充,共检索出712篇文献,排除重复文献215篇,进而浏览标题、,剔除289篇与纳入标准不符的文献,最后进行文献通读,纳入文献17篇。2.纳入文献特征2.1一般资料17篇文献共纳入1639人,其中治疗组828人,对照组811人;17篇文献中有2篇未详细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具体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其余均详细描述了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例数、性别、年龄、干预措施和疗程,17篇文献中有3篇文献未明确说明病程情况,其余详细描述了病程;17篇文献均描述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2.2中药使用情况本研究纳入的文献以益气活血法为基础治法,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为人参(10次),黄芪(6次),丹参(8次),三七(7次)。2.3不良反应及随访情况纳入的17篇文献中,有4篇明确报道无不良反应;有6篇明确报道出现不良反应,包括有头晕、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等;有7篇未描述是否发生不良反应。3.文献质量评价纳入文献总体质量一般,经改良jadad评分量表评分,有4篇文献2分,6篇文献3分,6篇文献4分,1篇文献6分。纳入的17篇文献均提及“随机”字样,其中13篇采用了正确的随机方法,17篇文献均未描述分配方案隐藏,有1篇文献采用了正确的盲法,2篇文献报告偏倚风险低,17篇文献结果数据均完整、没有其他偏倚来源。4.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活血中药联合常规西药组在临床疗效(RR=1.16,95%CI=[1.08,1.23],Z=4.33,P<0.00001)、中医证候疗效(RR=1.29,95%CI=[1.18,1.41],Z=4.33,P<0.00001)、房颤转复率(RR=1.23,95%CI=[1.04,1.46],Z=2.46,P=0.01)、窦性心律维持(RR=1.31,95%CI=[1.14,1.50],Z=3.80,P=0.0001)、房颤发作次数(SMD=-1.00,95%CI=[-1.73,-0.27],Z=2.67,P=0.008)和安全性评价(RR=0.43,95%CI=[0.28,0.66],Z=3.83,P=0.0001)方面优于常规西药组。结论以益气活血法为主的口服中药联合西药,在改善房颤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房颤转复率、窦性心律维持及房颤发作次数方面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较好。但由于纳入的文献质量有限,本次Meta分析结果尚有待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实。第二部分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方法1.分组与给药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SHR空白组(SHR组)、SHR+氯沙坦钾组(LOS组)、SHR+参连复脉颗粒组(SLFM组),同时以正常血压京都威斯特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共4组。给予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胃,共4周。2.检测方法各组大鼠干预4周后记录体重、血压、心率、死亡情况;利用小动物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及左心室的结构和功能;利用心电图检测P波时限、PR间期;利用多导生理记录仪检测心房有效不应期,利用在体心房burst刺激检测房颤易感性;利用H&E染色、Masson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心房心肌细胞肥大、心房间质纤维化情况;利用ELISA、Rt-q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模型评价:(1)与WKY组相比,SHR组体重较轻,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升高(P<0.05);(2)与WKY组相比,SHR组左室壁增厚、左室内径缩小、左心房扩大、左心房总射血分数降低、标化左心房重量及标化全心重量增加(P<0.05);(3)与WKY组相比,SHR组P波时限、PR间期、房颤诱发持续时间增加(P<0.05);(4)与WKY组相比,SHR组心房心肌细胞肥大、胶原蛋白I和胶原蛋白Ⅲ表达增高,胶原纤维容积分数升高(P<0.05);(5)与WKY组相比,SHR组心肌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异常,表现为 ERK1/2 通路相关因子 AngⅡ、AT1R、p-ERK1/2 显着升高(P<0.05),而 TGF-β1/Smad3通路相关因子 Galectin-3、TGF-β1、p-Smad3、MMP-3 升高(P<0.05),TIMP-3 降低(P<0.05)。2.参连复脉颗粒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作用:SLFM组与SHR组相比,左心房内径、左心房最大容积显着缩小(P<0.05),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LOS组与SHR组相比,舒张期左室前壁厚度、左房内径显着缩小(P<0.05),左心房最大容积有缩小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3.参连复脉颗粒对心房电生理及房颤诱发率的作用:SLFM组与SHR组相比,P波时限、房颤诱发持续时间显着降低(P<0.05),房颤诱发率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LOS组与SHR组相比,P波时间、PR间期、房颤诱发持续时间显着降低(P<0.05),房颤诱发率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4.参连复脉颗粒对心房心肌细胞肥大及心房间质纤维化的作用:与SHR组相比,SLFM组与LOS组心房心肌细胞肥大有所抑制,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表达有所减少,纤维容积分数明显减少(P<0.05)。5.参连复脉颗粒对心房ERK1/2及TGF-β1/Smad3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作用:与SHR组相比,SLFM 组与 LOS 组心房 AT1R、p-ERK1/2/t-ERK1/2 显着降低(P<0.05);SLFM组与 LOS 组心房 Galectin-3、TGF-β1、p-Smad3、t-Smad3、MMP-3、MMP-3/TIMP-3 显着降低(P<0.05),TIMP-3 明显升高(P<0.05)。结论1.参连复脉颗粒能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房结构重构,对心房电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有一定抑制作用。2.参连复脉颗粒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房结构重构的机制可能和调控ERK1/2及TGF-β1/Smad3信号通路有关。

李鑫[2](2018)在《基于援药理论“制何首乌—虎杖”治疗脑小血管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理论层面,从涵义、沿革、中医临床应用探析、关系辨析、意义和发展方向六个方面对援药理论进行系统的分析及探讨;临床研究层面,基于援药理论,对在传统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应用援药治疗脑小血管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旨在探索援药理论应用于现代中医临床的思路及研究方向,发展传统中医药基础理论,推动现代中医临床实践。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辨证组、援药组,各40例。三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药内科基础治疗,辨证组患者给予中药汤剂化痰活血汤治疗,援药组在化痰活血汤治疗基础上加用援药制何首乌、虎杖治疗。对三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4天后、治疗2月后的神经功能缺失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IADL)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血糖等安全性指标进行评定,对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2月后的中医证候量表评分、眼底视网膜小血管、血压进行评定,对治疗前及治疗2月后凝血四项、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氧化物歧化酶测定(SOD)、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sy)、脂蛋白等脑小血管病可能的机制性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传统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加用援药制何首乌、虎杖后临床疗效,探讨援药理论现代中医临床应用思路。结果:三组共完成临床观察病例108例,每组36例。临床研究显示,疗效性指标结果: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三组治疗前后组间、组内比较,提示援药组与辨证组在改善脑小血管病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方面临床效果相当,起效大致同步(P>0.05),在临床疗效与起效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IADL量表三组得分比较发现,单纯的西医内科基本治疗对患者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轻微(P>0.05),辨证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援药组在起效时间及对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程度上均优于辨证组(P<0.01);MMSE量表及MoCA量表评分三组治疗前后组间、组内比较发现,对于脑小血管病造成的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援药组对认知能力的改善程度及起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和辨证组(P<0.01),而辨证组对认知功能改善程度较对照组佳(P<0.05)。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提示援药组和辨证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均优于对照组(P<0.01),且症状改善有效率相当,无明显差异(P>0.05);辨证组和援药组在改善中医证候各症状方面无明显差异。血压指标观察结果分析,由于对照组、辨证组、援药组均采用了控制血压水平的有效化学药物,三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眼底视网膜小血管的观察结果,单纯西医内科基本治疗对脑小血管病患者眼底视网膜中央动脉直径及静脉直径、动静脉比值均无明显的改善作用(P>0.05),辨证组、援药组眼底视网膜中央动脉直径、动静脉比值较治疗前均增大(P<0.01),辨证组和援药组均可以明显改善视网膜小动脉硬化程度,但援药组对眼底视网膜小动脉硬化改善程度优于辨证组(P<0.05)。机制性指标结果:对凝血指标的结果分析得出援药组和辨证组对脑小血管病患者体内凝血、抗凝血体系干预效果相当(P>0.05),均优于对照组(P<0.01);对治疗前及治疗后hs-CRP、SOD测定发现,对照组、辨证组、援药组的指标均有改善(P<0.01),援药组的治疗效果优于辨证组(P<0.05),而辨证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三组在改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指标水平上效果相当(P>0.05);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测定的结果分析提示:三组对脂蛋白的调控均有效,援药组明显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效果优于辨证组(P<0.05),辨证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安全性指标结果:对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治疗前、治疗14天后、治疗2月后的结果分析提示,对照组的肝功能指标总体变化不大(P>0.05),辨证组和援药组均能降低ALT、AST的指标水平且优于辨证组(P<0.01)。从脱落病例分析来看,对照组因服用瑞舒伐他汀后出现肝功能异常,停止治疗退出脱落3例,辨证组和援药组均无因肝功异常脱落的病例。援药组3例脱落因腹泻便溏,患者不能耐受而停止治疗退出。三组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血糖等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变化均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针对目前西医西药治疗效果明确的血压、血糖等的控制,内科基础治疗与加用中药、援药后治疗效果相当;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调节人体凝血、抗凝血功能方面,援药的应用与传统辨证论治采用化痰活血法的治疗效果相当,援药药对制何首乌、虎杖的加入没有明显提高传统中医药治法的疗效;但针对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眼底视网膜小血管硬化,血管炎症性指标、氧化应激指标、脂蛋白代谢指标、肝功能指标等援药主要作用的靶向指标,加入援药后均优于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的治疗效果;在中医证候各症状改善方面,援药组与辨证组治疗效果相当。总之,援药理论的应用提高了脑小血管病的现代中医临床疗效,是对传统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发展,是中西医相融合的可结合点之一。

马聪颖,陈佳纬,卢长林[3](2016)在《黄连素在心血管疾病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黄连素又名小檗碱,近年来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黄连素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黄连素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总结,期望为黄连素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实践及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曲华,张莹,冒慧敏,高铸烨,史大卓[4](2016)在《黄连及其提取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总结了黄连及其提取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黄连及其提取物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很大的开发应用的前景。认为系统的探讨黄连及其提取物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及其机制,可以为现代临床实践提供依据,并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应用指明方向。

陈征远,张雪娇,于红梅[5](2014)在《黄连素临床新用途》文中研究表明收集国内外黄连素在临床上有很多新用途,如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律失常、消化性溃疡、预防癌症等。有关文献报道,扩大其临床应用,提高治疗效果。

王英彪[6](2012)在《40例黄连素治疗Ⅱ糖尿病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黄连素治疗Ⅱ糖尿病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将2011.6-2012.5期间来我院进行就诊的2型糖尿病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20例,观察组给予原降糖药+黄连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的黄连素治疗。两组患者黄连素用量均为每日3次,每次0.3g/次,在餐前餐后均可服用,分别测定降血糖效果和副作用。结果采用黄连素进行治疗,使用黄连素10d后,空腹血糖呈现下降趋势,同时下降态势非常平稳,经过一年时间的治疗,已经明显控制了空腹血糖量,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显着差异,用药后血糖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结论治疗Ⅱ糖尿病采用黄连素治疗,降糖效果方便、安全、若与其他降糖药协同使用,则可降低血小板聚集、降血脂、降血压,对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治疗,有显着疗效。

王福军,石翔,周晓英,向红菊[7](2009)在《黄连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林棋,林镇海[8](2009)在《黄连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概况》文中提出回顾了黄连素近年来在治疗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和缺血性心脏病的应用概况,总结了黄连素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机制和应用进展。认为黄连素是一个治疗心血管疾病十分有价值的药物。

曾朝霞[9](2007)在《黄连素的临床新用途》文中研究表明黄连素(又名小檗碱),是从中药黄檗、黄连、三棵针、唐松草等植物提取出来的生物碱。临床上应用的制剂多为盐酸黄连素,现已能人工合成。长期作为抗菌药物曾广泛用于治疗痢疾杆菌等引起的肠道感染疾病。近年来,随着临床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它还有其他的临床用途,现综述如下。

孙红武[10](2007)在《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利用纳米技术的优点,以纳米乳给药系统为载体,对传统的黄连素制剂进行改造。在建立分析方法、空白纳米乳的处方筛选及影响因素考察上,利用伪三元相图,制备出了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并对其质量的稳定性、安全性、药效学、药动学和释药性能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摘要如下:1.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分析方法建立建立用于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含量检测的紫外(制剂)与高效液相色谱(制剂和动力学)分析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其紫外吸收波长、标准曲线、回收率和精密度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连素在340 nm处有最大吸收,紫外的标准曲线在1~4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平均回收率为99.7 %。回收率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9 %、进样重复性的为2.5 %、日间和日内精密度的小于0.6 %;高效液相色谱(HPLC):制剂的标准曲线在50~16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为2ng/mL,其平均回收率为99.4 %和平均保留时间为7.499 min。回收率的RSD为0.79%、进样重复性的为0.64 %和1.44 %、日间和日内精密度的小于0.6 %;血浆的标准曲线在10~16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为0.36 ng/mL,其平均回收率为95.6 %和平均保留时间为5.602 min。回收率的RSD为3.46 %、进样重复性的为0.42 %和1.42 %、日间和日内精密度的小于0.6 %。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回收率高、精密度和重复性好,可用于其质量控制和动力学研究。2.空白纳米乳给药系统的处方筛选及其影响因素考察筛选出空白纳米乳处方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用HLB值法和纳米乳的评价标准,筛选出形成纳米乳的处方;用伪三元相图,对纳米乳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对黄连素的增溶作用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可形成纳米乳的处方是,表面活性剂为Tween类(80和60),Span类(80和60),EL-40和RH-40;助表面活性为无水乙醇、甘油、丙二醇、正丁醇和1,3丁二醇;油相为IPM和液体石蜡。影响因素考察结果显示,表面活性剂与油相的种类及比例是纳米乳形成最主要和关键的因素。在能形成纳米乳范围内,表面活性剂HLB值越大,纳米乳区越大;助表面活性剂的链越短,纳米乳区越大;油相的HLB值与混合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越匹配,纳米乳区越大;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比值(Km)越合适,纳米乳区越大;在一定范围内,药物加入量的增加,纳米乳区增大;增溶试验表明,黄连素在纳米乳中的溶解度比水溶液和胶束的高。本研究筛选出的空白纳米乳处方及影响因素考察结果,为后期制备工作奠定了基础。3.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制备出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选择适宜的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利用伪三元相图,制备出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用包封率与载药量为评价指标,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分布仪、黏度计、折光仪和电导仪等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该系统中黄连素的含量,对其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制备出含EL40-甘油-IPM的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是澄清透明的球状液滴液体,其平均粒径为43.5 nm(空白纳米乳为17.9 nm);优化出的制备工艺是磁力搅拌、37 oC、150 r/min、分散12 h和第三种药物加入顺序。理化性质、稳定性参数、加速和光加速等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质量稳定;通过长期和经典恒温试验可推测出其有效期为2.5年。本研究制备出的黄连素给药系统质量稳定,符合纳米乳给药系统的要求。4.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安全性评价对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价。通过急性毒性、皮肤刺激和眼部刺激毒性(单次和多次)、细胞毒性试验对纳米乳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对小鼠的最大耐受量为875 mg/kg,折合成人的剂量(50 kg),是临床用量的21 875倍。根据Bliss法,用SAS6.0统计软件、自行编制程序,计算出其累积的LD50为3 055 mg/kg;对家兔皮肤和眼部(单次和多次)刺激均无毒性;对细胞毒性为1级,无明显毒性。本研究制备出的纳米乳给药系统的对小鼠、家兔皮肤和眼部、细胞均无毒性,临床用药安全,符合纳米乳给药系统的要求。5.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药效学评价对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药效学进行评价。用体外抑菌、对大肠杆菌所致细菌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对正常和高糖耐受量小鼠血糖的影响和对急性高血脂模型小鼠血脂的影响试验对其药效学进行评价。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无乳链球菌具有相似的抗菌活性,其抑菌圈直径分别是片剂、胶囊和水溶液的4倍、3.83倍、3.83倍和3.66倍。用大肠杆菌所致细菌性腹泻,黄连素纳米乳减少腹泻次数是黄连素水溶液、黄连素片剂、黄连素胶囊和泻痢停的2倍、2.2倍、2倍、1.93倍(预防试验)和2.7倍、2.13倍、1.88倍、2.22倍(治疗试验)。用50 mg/kg,1次/d,连续给药6 d后,它可降低正常小鼠的血糖值,但与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用上述方法给药,2.0 g/kg腹腔注射葡萄糖造成的高糖耐受量模型,对降低小鼠相对的血糖值的平均值(0、30、60、120 min),黄连素纳米乳是黄连素片剂、黄连素胶囊和格列苯脲的4.48倍、3.57倍、3.88倍。用上述方法给药后,0.25 mL/10g腹腔注射75%的蛋黄乳造成的急性高血脂模型,对降低小鼠的总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动脉硬化指数的相对值,黄连素纳米乳是黄连素片剂、黄连素胶囊和非诺倍特的4.51倍、2.18倍、4.60倍和2.08倍、1.06倍、1.27倍和2.64倍、1.64倍和1.44倍。药效学结果表明,制备的黄连素纳米乳药效比黄连素黄连素片剂和黄连素胶囊显着提高。6.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药动学及其释药性能研究对黄连素纳米乳的药动学和体外释药性能进行研究。给家兔灌50 mg/kg黄连素后,在0、0.16、0.33、0.5、0.75、1、2、4、8、12、18、24 h,用HPLC法测定家兔血浆中的黄连素含量,用残数法对药时曲线进行拟合,计算出药动学参数。用透析袋法,考察黄连素纳米乳、黄连素片剂和黄连素胶囊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和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PBS)的释药性能,用七种常用的释放模型方程对释药曲线进行拟合。在家兔体内,黄连素纳米乳、黄连素片剂和黄连素胶囊均符合有吸收的二室开放模型。黄连素纳米乳的平均达峰时间Tmax(4.205 h)比黄连素片剂(1.379 h)和黄连素胶囊(1.117 h)延长2.826 h和3.088 h;其理论的平均最高血药浓度Cmax(113.699μg/L)是黄连素片剂(62.466μg/L)和黄连素胶囊(60.021μg/L)的1.820倍和1.894倍;其相对生物利用度是黄连素片剂和黄连素胶囊的339%和332%。释药结果表明,黄连素纳米乳在人工胃液和PBS中符合Hixon-crowell方程;在人工肠液中符合一级释放方程。动力学结果揭示,黄连素纳米乳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明显增加,且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释药性能曲线显示,黄连素纳米乳在人工肠液中的释放浓度最高,药物释放属于被动扩散。

二、黄连素治疗心律失常4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连素治疗心律失常40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心房颤动的中医研究进展
        1. 病名沿革
        2. 心房颤动的脉象
        3. 房颤的中医病因
        4. 房颤的中医病机
        5. 房颤的辨证分型
        6. 中医对房颤的治疗
        7.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高血压房颤的发生机制与药物防治靶点
        1. 高血压与房颤的患病情况
        2. 高血压对房颤的影响因素
        3. 高血压房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4. 心房纤维化是导致心律失常的心房结构重构的重要特点
        5. 高血压房颤心房纤维化的机制
        6. 高血压房颤的药物干预靶点
        7. 中药可能的防治靶点
        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临床文献研究
    前言
    益气活血法治疗房颤的Meta分析
        目的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语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2)基于援药理论“制何首乌—虎杖”治疗脑小血管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援药理论探讨
    1 援药及援药理论的涵义
        1.1 “援”之释义
        1.2 援药的涵义
        1.3 援药理论的涵义
    2 援药理论沿革
        2.1 启发于张仲景“加减药”
        2.2 影响于张锡纯“衷中参西”
        2.3 发轫于王新陆“血浊理论”
        2.4 成长于中西医融合的大环境
    3 援药理论中医临床应用探析
        3.1 吸收传统中药理论的现代研究成果
        3.2 以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为主体
        3.2.1 援药选用应立足药物主要成分的药理作用
        3.2.2 援药配伍可借鉴组分配伍理论的研究成果
        3.2.3 援药选择宜重视现代药理毒理的研究成果
        3.2.4 援药应用当注重量效、时效关系研究成果
        3.3 以现代检查、检验指标为向导
        3.4 临床应用选用原则
        3.4.1 援药选用宜精而专
        3.4.2 援药选用要安全可靠
        3.4.3 援药现代药理研究靶向宜明确
    4 援药理论的关系辨析
        4.1 援药理论与“病证结合治疗观”的关系辨析
        4.2 援药理论与“微观辨证”的关系辨析
        4.3 援药理论与“微观中药西用”关系辨析
    5 援药理论研究的意义
        5.1 援药理论促进了中医诊断的客观化
        5.2 援药理论使中医现代化用药途径客观化
        5.3 援药理论扩大中药临床应用范围
    6 援药理论的发展方向
第二部分 援药理论在脑小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1.研究内容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病例选择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分组方法
        2.2.2 药物制备
        2.2.3 治疗方法
        2.2.4 观察指标
        2.2.5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临床相关资料分析
        3.2 临床疗效性结果分析
        3.3 机制性指标结果分析
        3.4 安全性指标结果分析
    4 讨论
        4.1 基于援药理论制何首乌、虎杖治疗脑小血管病临证思维分析
        4.1.1 脑小血管病援药治疗靶向分析
        4.1.2 援药制何首乌、虎杖治疗作用点分析
        4.1.2.1 抗氧化应激致脑衰老的作用点
        4.1.2.2 减轻小血管动脉硬化的作用点
        4.1.2.3 改善认知功能作用点
        4.1.2.4 保护微血管拮抗脑出血作用点
        4.1.3 整体中药组方分析
        4.1.3.1 脑小血管病传统辨证论治及方药分析
        4.1.3.2 本课题援药理论的临床应用思路探析
        4.1.3.3 援药成分配伍分析
        4.2 临床观察结果分析
        4.2.1 基线资料分析
        4.2.2 疗效性结果分析
        4.2.3 机制性指标分析
        4.2.4 安全性指标及脱落病例不良反应分析
        4.2.5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中医药科研项目查新报告书
附件

(3)黄连素在心血管疾病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黄连素与心力衰竭
1 黄连素与心律失常
2 黄连素与高血压病
3 黄连素与冠心病
    3.1 抗血小板
    3.2 抗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3.3 调血脂
    4.4抗动脉粥样硬化(AS)相关炎症
    3.5 黄连素与急性冠脉综合症(ACS)
4 总结

(4)黄连及其提取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抗心律失常
2 降低血压
3 降低血脂水平
4 抑制心血管疾病相关炎症反应
5 抗血小板凝聚
6 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7 总结

(5)黄连素临床新用途(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高血压
2 治疗糖尿病
3 治疗心律失常
4 治疗消化性溃疡和胃炎
5 防癌
6 治疗胆囊炎
7 治疗皮肤病

(7)黄连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
    1.1 治疗心律失常
    1.2 治疗心力衰竭
    1.3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1.4 治疗高脂血症
2 黄连素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机制
    2.1 抗心律失常作用
    2.2 抗心力衰竭
    2.3 抗高血压作用
    2.4 调节血脂[11]
    2.5 其它作用
3 用药方法及副作用[1]

(8)黄连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心力衰竭
    1.1 作用机制研究
    1.2 临床应用研究
2 心律失常
    2.1 作用机制研究
    2.2 临床应用研究
3 高血压
    3.1 作用机制研究
    3.2 临床应用研究
4 缺血性心脏病

(9)黄连素的临床新用途(论文提纲范文)

抗心律失常
抗高血压
抗血小板聚集
治疗心力衰竭
治疗糖尿病
治疗高脂血症
治疗消化性溃疡
治疗胆囊炎
防癌

(10)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黄连素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1.1.1 抗微生物、原虫及病毒作用
        1.1.2 对心血管循环系统疾病的作用
        1.1.3 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
        1.1.4 对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
        1.1.5 降血糖作用
        1.1.6 抗炎与免疫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
        1.1.7 抗肿瘤作用
        1.1.8 其他疾病的作用
        1.1.9 黄连素的毒副作用研究
        1.1.10 结语
    1.2 纳米乳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1.2.1 纳米乳的研究概述
        1.2.2 纳米乳的基本性质研究
        1.2.3 纳米乳的制备及形成机理
        1.2.4 纳米乳给药系统的应用
        1.2.5 结语
    1.3 论文的目的及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3.1 论文的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分析方法建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制剂紫外分光光度分析法的建立
        2.2.2 制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2.2.3 血浆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空白纳米乳给药系统的处方筛选及其影响因素考察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对纳米乳处方的筛选
        3.2.2 利用伪三元相图对纳米乳形成因素考察
        3.2.3 黄连素的增溶作用
    3.3 讨论
        3.3.1 纳米乳与表面活性剂
        3.3.2 纳米乳与助表面活性剂
        3.3.3 纳米乳与油相
        3.3.4 纳米乳与温度
        3.3.5 纳米乳与伪三元相图
        3.3.6 纳米乳与药物增溶
    3.4 小结
第四章 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黄连素纳米乳制备
        4.2.2 黄连素纳米乳的包封率、载药量及制备工艺考察
        4.2.3 黄连素纳米乳的质量评价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安全性评价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急性毒性试验
        5.2.2 皮肤和眼部刺激毒性试验
        5.2.3 细胞毒性试验
    5.3 讨论
        5.3.1 急性毒性试验
        5.3.2 皮肤和眼部刺激毒性试验
        5.3.3 细胞毒性试验
    5.4 小结
第六章 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药效学评价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2 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体外抗菌活性
        6.2.2 对细菌性腹泻模型小鼠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6.2.3 对正常及高糖耐受量小鼠血糖的影响
        6.2.4 对急性高血脂模型小鼠血脂的影响
    6.3 讨论
        6.3.1 体外抑菌活性
        6.3.2 细菌性腹泻
        6.3.3 对小鼠血糖及血脂的影响
    6.4 小结
第七章 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药动学及其释药性能研究
    7.1 材料与方法
        7.1.1 材料
        7.1.2 试验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药物动力学研究
        7.2.2 黄连素纳米乳体外释药性能研究
    7.3 讨论
        7.3.1 药物动力学研究
        7.3.2 体外释药性能研究
    7.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 谢

四、黄连素治疗心律失常4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D]. 马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援药理论“制何首乌—虎杖”治疗脑小血管病的临床研究[D]. 李鑫.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3]黄连素在心血管疾病应用的研究进展[J]. 马聪颖,陈佳纬,卢长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31)
  • [4]黄连及其提取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 曲华,张莹,冒慧敏,高铸烨,史大卓. 中医药导报, 2016(06)
  • [5]黄连素临床新用途[J]. 陈征远,张雪娇,于红梅.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06)
  • [6]40例黄连素治疗Ⅱ糖尿病疗效观察[J]. 王英彪. 中国保健营养, 2012(14)
  • [7]黄连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现状[J]. 王福军,石翔,周晓英,向红菊.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9(01)
  • [8]黄连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概况[J]. 林棋,林镇海.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9(02)
  • [9]黄连素的临床新用途[J]. 曾朝霞. 中国社区医师, 2007(22)
  • [10]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研究[D]. 孙红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小檗碱治疗心律失常4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