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周围性小肺癌的薄层螺旋CT图像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间60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CT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常规CT扫描组(A组)和薄层CT扫描组(B组),A组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B组患者行薄层扫描、动态增强扫描和扫描后三维重建。结果 薄层CT扫描组正确诊断周围性小肺癌26例,2例诊断为炎性假瘤,1例诊断为结核球,诊为球形肺炎1例;常规CT扫描组正确诊断周围性小肺癌15例,9例诊断为肺炎,3例诊断为结核球,2例诊为炎性假瘤,1例诊为良性肿瘤。结论 周围性小肺癌薄层螺旋CT扫描诊断率高于常规CT扫描,其能更好的显示周围性肺癌内部结构及边缘特征,当肿瘤边缘毛糙分叶,周边见血管集束征、其内发现空泡征、胸膜出现凹陷征等征象时,有助于周围性小肺癌的诊断。
【关键词】周围型小肺癌 薄层螺旋CT 影像特点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7-0093-02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的增加,尤其是近年来雾霾天气的增加,肺癌成为发病率及增长率较快的恶性肿瘤,肺内单发结节的定性诊断往往较困难,尤其是周围型小肺癌(直径小于2cm的肺癌)的诊断越来越受到关注[1],其预后主要取决于早期诊断,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和CT表现多样性,围绕对其如何正确及时诊断,我们将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间经薄层螺旋CT扫描诊断的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影像特点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常规CT扫描组(A组)30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42岁,平均50.6岁,病灶最大直径1.8cm,最小直径0.8cm。病变部位 :右侧20例,左侧10例;其中右肺上叶9例,右肺中叶5例,右肺下叶6例,左肺上叶3例,左肺下叶7例,查体发现18例,因咳嗽就诊12例。
薄层螺旋CT扫描组(B组)30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45岁,平均52.5岁,病灶最 直径1.5cm,最小直径0.7cm。病变部位:右侧18例,左侧12例;其中右肺上叶8例,右肺中叶7例,右肺下叶5例,左肺上叶3例,左肺下叶9例,查体发现10例,因咳嗽就诊20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仪器设备及研究方法
采用PHILIPS 16层螺旋CT,常规扫描:电压120 kV, 120mAs,螺距1cm,扫描层厚7mm;薄层扫描:电压120 kV, 120mAs,螺距1mm,扫描层厚1mm。重建选用MIP重建算法。
2、结果
薄层CT扫描组正确诊断周围性小肺癌26例,其中腺癌15例,肺泡细胞癌8例,肺鳞癌3例;2例诊断为炎性假瘤,1例诊断为结核球,1例诊为球形肺炎;常规CT扫描组正确诊断周围性小肺癌15例,其中腺癌9例,肺泡细胞癌4例,肺鳞癌2例,肺9例诊断为肺炎,3例诊断为结核球,2例诊为炎性假瘤,1例诊为良性肿瘤。
3、讨论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决定着治疗方向和预后[2],随着CT技术的不断开发,扫描设备的不断改进以及在肺癌CT诊断方面经验的不断积累,CT在肺癌的诊断上不断发挥其绝对性作用,近年来薄层扫描技术的临床开展特别对于直径≤2cm的周围型小肺癌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周围性小肺癌早期不产生任何症状,因此患者常不能主动就医,多数在查体时发现病变,个别病人也可因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而就诊。
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周围性小肺癌薄层螺旋CT征象表现为:大小通常小于2cm,形态多为圆形或类圆形,但也有呈不规则形和片状者,其边缘多毛糙呈不规则分叶切迹,可见小锯齿状、细毛刺状突起,多细短,这些表现在病理上是由于肿瘤间质,血管向瘤外生长和肿瘤细胞向周围蔓延所致而引起的反应性改变。周围性小肺癌内部多不均匀,可见“空泡征”个别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病理上为未被肿瘤组织侵犯的正常肺泡、小气管或细支气管断面之间的气腔,沿肺泡壁生长的癌组织未封闭肺泡腔及融解、破坏与扩大的肺泡腔或肿瘤内小灶性坏死排出后形成,此征象多见于细支气管肺泡癌和肺腺癌[3]。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呈均匀强化,有一部分早期不均匀强化,而延迟扫描趋向均匀。强化曲线为快升慢降型,1 min内强化到峰值,最大增强值为20~40 HU。血管支气管集束征也是周围性小肺癌薄层螺旋CT扫描的影像特点之一,表现为肿块周围血管和小支气管以肿块为中心聚集,增强后更趋于明显。肿瘤内空洞很少见,本组仅有一例表现为偏心性空洞,误诊为结核球;胸膜凹陷征也是周围性小肺癌常见的CT变现,主要有三种表现:当凹入中心与扫描层面平行时显示出典型的胸膜凹陷征即瘤灶与邻近胸壁间三角形影或称喇叭口,其尖端与线状影相连;当层面偏离凹陷中心时,线状影由一条分为两条或两条以上,有时见其与瘤体逐渐分开,三角形影由大变大,分成两个小三角形;水平裂和斜袭胸膜凹陷表现为曲线影。文献报导周围型小肺癌的胸膜凹陷征检出率93%[4]。主要见于腺癌与细支气管肺泡癌。其病理基础一般认为系病灶内纤维瘢痕组织收缩造成。瘢痕收缩力通过瘤体邻近纤维网架传递到脏层胸膜,将脏层胸膜拉向瘤灶。
周围性小肺癌主要与结核球、炎性结节及其他肺部良性肿瘤等鉴别,结核球的为边缘光滑锐利、无分叶,周边可见卫星灶、不强化或包膜样强化等。错构瘤有脂肪、爆米花样钙化、边缘光滑、无分叶或浅分叶。炎性结节的特点是晕征、邻近胸膜增厚、强化峰值时间快于肺癌且峰值高于肺癌、中央液化区始终不强化且大小范围不变[5]。
4、结论
综上所述,周围性小肺癌薄层螺旋CT扫描诊断率高于常规CT扫描,其能更好的显示周围性肺癌内部结构及边缘特征,当肿瘤边缘毛糙分叶,周边见血管集束征、其内发现空泡征、胸膜出现凹陷征等征象时,有助于周围性小肺癌的诊断,所以薄层螺旋CT扫描临床可作为周围性小肺癌的首选检查方法来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恩惠主编.医学影像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10-511.
[2]韩国武.原发周围型小肺癌影像分析及其动态观察.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3(2):141-142.
[3]刘大亮,马大庆,陈广.CT的分叶征表现在肺内孤立结节影像诊断中的价值.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5):487-489.
[4]刘士远,肖湘生.孤立性肺结节的处理策略.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1):68.
[5]储成风,杨明,刘斌,等.动态CT增强扫描对肺结节的定性价值研究.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24(1):31.
论文作者:李伟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0
标签:肺癌论文; 薄层论文; 胸膜论文; 肺泡论文; 螺旋论文; 右肺论文; 结核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