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空与低温》杂志2004年总目次(论文文献综述)
刘强[1](2006)在《对热真空环模试验设备设计中有关问题的讨论》文中研究指明热真空环模试验设备是专项设备,应用面相对比较窄,加上不同的被试件各自的特殊要求,因此在设计方面很难使用统一的标准。对热真空环模试验设备设计中的真空室与热沉最小尺寸确定和表面处理、冷管引入的真空密封结构、热沉的结构确定和设计计算、真空抽气主泵选择、加热形式的选择以及加热器的位置、制冷方式选择和温度循环设计、设备程序控制等有关问题,结合热真空试验技术特点提出见解,同时简介了所研制的热真空环模试验设备的简况。还对热真空环模试验设备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进行了论述。
钱程[2](2021)在《荧光可视化核酸检测技术及其在动植物病菌快速诊断中应用的研究》文中指出核酸检测技术是以生物体内的核酸为靶标进行分析的检测手段。该技术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环境污染物监控、临床诊断、遗传分析等众多领域。从样本获取到结果输出,核酸检测技术一般包含提取、扩增和检测三个基本环节。目前,已知的核酸检测技术或是需要复杂的样本提取操作、或是需要耗时冗长的扩增环节、或是需要毒性较大的凝胶电泳鉴定等,都存在着许多的缺陷。为了能够将该技术更好的在实际使用场合中进行推广,本论文从该技术的三个基本环节入手,针对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相应的优化和改进,建立了集荧光可视化、便携性、低成本等优点的核酸分析平台。论文中选取了三种重要的感染于常见农副产品的动植物病菌作为应用对象,将所建立的分析平台用于对这些病菌的快速检测以评估其实际性能。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相关结论如下:(1)论文建立了集核酸快速提取、快速PCR扩增、终点肉眼检测于一体的高效核酸分析平台,并将其应用于对虾传染性皮下组织及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HNV)的检测。为了尽可能简化核酸检测的流程,提高检测效率,本论文分别从提取、扩增、检测的三个环节进行了相应的优化。首先,论文中引入了碱裂解法用以快速获取核酸样本,将繁琐的核酸提纯环节缩短到仅需3 min即可完成;其次,引入了快速PCR体系,通过对“平衡范例方程”的理解和探索,将传统的三温区PCR循环简化为动态双温区进行,成功地将本需要2 h的PCR扩增环节缩短到10 min以内;接着,引入了分子信标技术,通过对其结构的研究,设计了具有较高特异性的探针体系,实现了在常温下对靶标核酸的肉眼荧光可视化结果判读。此外,通过改变分子信标末端的荧光标记,实现了在同一反应管内对两种不同靶标核酸的高灵敏度双重检测。该分析平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以充分用于虾苗的IHHNV感染情况的初筛和周期性复检,其低成本、易操作的特性也十分适宜现场检测的应用,该病毒在对虾养殖产业中危害巨大,连年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基于该分析平台的方法可以实现在15 min内对虾苗样本中的IHHNV靶标进行快速可视化分析,检测限达到每反应1000拷贝。与现行国标方案相比,将检测时间从3 h缩短到仅需15 min,并且减少了对大型仪器设备的需求,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实用性。(2)论文建立了集防止核酸污染、恒温扩增、荧光可视化终点检测为一体的分析平台,并将其应用于对柑橘黄龙病病菌的快速检测。论文中引入了基于CRISPR/Cas系统的基因编辑技术通过对CRISPR/Cas系统的探索,验证了Cas12a效应蛋白尚未被报道的新PAM序列“UUUN”。基于此新PAM序列,论文中进一步引入了利用尿嘧啶糖基化酶(UracilDNA Glycosylase,UDG)体系来实现防止核酸扩增子气溶胶污染的方案,解决了核酸检测领域的这一痛点。此外,用更为便携和快捷的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代替国标采用的PCR方法,可以进一步缩短整个检测流程的时间并减少对复杂温控仪器的需求。利用CRISPR/Cas体系的高特异性,当特殊设计的cr RNA与靶标黄龙病病菌的核酸配对后会与Cas12a效应蛋白形成复合体,从而激活该蛋白的旁路切割活性,使得体系中带有荧光标记的单链寡核苷酸探针被切割降解,进而导致荧光信号的释放,实现荧光可视化的高灵敏度检测。该分析平台可以实现对柑橘养殖产业影响颇大的的柑橘黄龙病的致病菌——黄龙病病菌(Cirtus huanglongbing,HLB)每反应10拷贝的高灵敏度检测,其检测限相较传统的嵌入式染料方法提高了约100倍。(3)论文建立了针对组分复杂样本的免核酸提纯分析方案,并结合玻璃化手段为热敏感的酶类试剂提供了一种更方便的储藏思路。为了进一步提高核酸检测技术的实际使用性能,并提高酶类试剂的储藏稳定性,论文以近些年在全球范围内疯狂肆虐的非洲猪瘟疫情的病原菌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为应用对象,建立了基于玻璃化CRISPR体系及免样本提取的荧光可视化核酸分析平台。基于对CRISPR体系在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的探索和相关研究结果,论文中进一步尝试省略样本提纯的繁琐步骤,对全血样本不进行任何预处理直接对其中的核酸靶标进行检测。通过对三种常用的具有链置换功能的Bst DNA聚合酶的实验探究,筛选出了最适宜的酶种,用以对未经处理的原始全血样本进行直接扩增,并进行后续的可视化检测。此外,为了更好地将LAMP扩增体系与热敏感的CRISPR体系兼容于同一反应管中,并提高酶类试剂的储藏稳定性,论文探索了以普鲁兰糖和海藻糖作为保护剂,通过玻璃化的方法,将液态的CRISPR试剂脱水成膜的手段来实现其较长时间的稳定储存。基于该方法,经过老化加速试验的测试,原本需要低温储存环境的CRISPR体系可以在室温下稳定储藏180天。该方案可以很好地解决此类热敏感的酶类试剂对于储存环境的超低温要求,并且可以大大节省其远距离冷链运输的成本。该平台可以实现对家猪全血样本中的非洲猪瘟病毒每反应100拷贝级别的检测灵敏度,并且整个检测过程都可以在便携的装置上完成,实现“从样本到结果”的直观输出。
刘砚墨[3](2011)在《三种中药浸膏微波真空干燥工艺优化及降解动力学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对三种中药提取物的微波真空干燥工艺优化及干燥过程降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从而为中药提取物的微波真空干燥技术标准和应用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赤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主要功能为清热凉血,散淤止痛。对赤芍浸膏进行微波真空低温干燥,通过单因素试验法考察了微波功率、干燥时间等因素对干燥产品含水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和多指标综合评分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选择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赤芍浸膏微波真空低温干燥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3 kw,干燥时间8 min,载样量150 g。(2)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热安神的功效。丹参主要含二类成分:脂溶性的二萜类化合物以及水溶性的多聚酚酸类成分。水溶性成分中以丹酚酸B含量为多,其热稳定性差,在水溶液中受热分解。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对丹参浸膏进行微波真空低温干燥,采用降解动力学法研究干燥过程中丹酚酸B和丹参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微波真空低温干燥过程中,丹酚酸B含量下降,丹参素含量上升,且丹酚酸B含量的对数值(lgC)与干燥时间(t)呈直线关系,即干燥过程丹酚酸B的降解属一级反应,而丹参素含量呈对数规律上升。(3)金银花是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之功效。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对金银花提取物进行微波真空低温干燥,采用降解动力学法研究干燥过程中绿原酸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微波真空低温干燥过程中,绿原酸含量随干燥时间增加逐渐减少,且绿原酸含量的对数值(lgC)与干燥时间(t)呈直线关系,即干燥过程绿原酸的降解属一级反应。采用优化的工艺条件(微波功率1380 w、间歇比1、载样量70 g)可以有效减少绿原酸在干燥过程中的降解。
王莹[4](2011)在《地黄叶浸膏和赤芍浸膏干燥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地黄叶总苷浸膏和赤芍浸膏为研究对象,辨识优化真空带式干燥和微波真空干燥的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真空带式干燥和微波真空干燥过程的数学模型。本研究为建立中药浸膏真带式干燥的技术标准和应用规范奠定了基础,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以地黄叶总苷浸膏为研究对象,以产物含水率和有效成分保留率为考察指标,对影响干燥效果的因素进行了考察,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结合方差分析与多指标综合评分结果,获得地黄叶总苷浸膏真空带式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将其与真空烘箱干燥、微波真空干燥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产物含水率的关键工艺参数是:加热系统温度、履带速度、进料速度及浸膏初始含水量,其中履带速度对产品含水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加热系统的温度和进料速度。地黄叶总苷浸膏真空带式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传送带速度4cm·min-1,浸膏进料速度25 mL·min-1,加热系统温度(75℃,75℃),该条件下地黄叶总苷浸膏干燥产物含水率为2.54%,毛蕊花糖苷保留率和地黄叶总苷保留率分别为94.54%和90.49%。与真空烘箱干燥和微波真空干燥相比,真空带式干燥具有干燥产品含水率低、有效成分保留率高、干燥时间短和可连续生产等优点。2.用8个经典的经验模型对不同真空带式干燥工艺条件下的地黄叶总苷浸膏的真空带式干燥特性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Page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该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说明Page方程能准确地反应地黄叶总苷浸膏干燥过程的水分变化规律。3.以赤芍浸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微波功率、载样量对失水速率、物料温度及有效成分损失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赤芍浸膏微波真空干燥的失水过程可分为加速、恒速及降速3个干燥阶段,基本符合传统的干燥速率曲线变化规律。干燥过程中,微波功率对失水速率和温度影响显着,载样量不显着;在真空条件下,微波干燥过程物料的温度较低,且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基本保持稳定,最高温度不超过800C,保证了赤芍浸膏干燥产物中芍药苷损失很小。4.用6个经典的经验模型对不同微波真空干燥工艺条件下的赤芍浸膏干燥特性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Page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该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说明Page方程能准确地反应赤芍浸膏微波真空干燥过程的水分变化规律。
李新领[5](2005)在《装饰薄膜氮化锆的中频反应磁控溅射沉积工艺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材料的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利用溅射薄膜对材料表面防腐、表面装饰和各种工模具的表面强化是提高材料性能的一种经济实用的途径。近年来,仿金膜氮化锆(ZrN)由于有比氮化钛更好的耐磨性、抗腐蚀性,更优的力学性质,良好的化学和热学性能以及漂亮的金黄色和较高的硬度和熔点,已经在手表、眼睛架、金属家具、五金制品、陶瓷及玻璃制品等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关于氮化锆薄膜的制备方法很多,直流反应溅射技术由于存在着阳极消失和迟滞效应的缺陷,严重的影响了薄膜的沉积速率。因此如何使得靶面处于金属模式的溅射状态下维持较高的溅射速率,在基体上能够获得化学配比合适的氮化锆薄膜并有较高的沉积速率,是溅射氮化锆薄膜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中频溅射技术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门新技术,它是将辉光放电、等离子体与中频技术相结合的一种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兼具蒸镀法沉积速率高和溅射法离子轰击清洁基体表面的优点。中频溅射能够显着的改善薄膜的性能,提高膜层和基底的结合力,绕射性能好、薄膜缺陷少以及可镀材料广泛等优点。另外中频溅射技术能够有效抑制弧光放电及根除阳极消失,从而保证溅射沉积过程能够稳定进行。因此中频溅射在装饰薄膜的工业化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利用工业化生产设备SP-1215,采用中频电源、孪生磁控靶、等离子体和质谱分析技术,在1Crl8Ni9Ti不锈钢基底上沉积氮化锆薄膜,改变试验的工艺参数,制备了不同工艺下的Zr-N薄膜。并对不同工艺下的薄膜试样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了以下几点结论: 1、工作气压在0.3Pa附近的范围内,薄膜能够得到较高的沉积速率。Zr-N薄膜的沉积速率与溅射功率和反应气体分压强有密切的关系:沉积速率和溅射功率成正比,和反应气体分压强成反比。而基体偏压对沉积速率的影响很小。 2、反应气体分压强和溅射功率是影响Zr-N薄膜颜色的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氮气分压强由0~85%的变化范围内,Zr-N薄膜的颜色呈白色、浅黄色、金黄色、红金色和深红色的变化规律;在溅射功率3KW~10KW的范围内,Zr-N薄膜颜色呈金黄略微偏红、金黄色、浅黄色的变化规律,两者恰好相反。因此对薄膜颜色起决定作用的是溅射功率和反应气体分压强的比值。 3、通过对不同反应气体分压强下制备的Zr-N薄膜的俄歇深度分析,发现了N/Zr比例随氮气分压强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增加趋势趋缓。 通过大量的氮化锆沉积试验数据,分析了中频反应磁控溅射沉积工艺参数对氮化锆的颜色和沉积速率的影响,从而在工业化生产设备上获得一
庾曾颖,刘宝林[6](2021)在《肝细胞复合体在慢速冻存过程中热膨胀损伤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单层贴壁细胞的慢速冻存中,细胞从基质上脱落是影响冻存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造成这种脱落的主要原因是基质和细胞的热膨胀系数差异,而降温速率和终温均为影响热膨胀系数变化的因素。本文通过测量肝细胞及微载体在慢速冷冻过程中(降温速率分别为1、2、5℃/min,终温为-30℃)热膨胀系数,对比筛选出热膨胀差异最小时的冻存方案,研究热膨胀损伤对肝细胞复合体冻存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降温速率为1℃/min时,肝细胞与微载体间的热膨胀差异最小,对应的复合体冻存效果最好,其存活率和贴壁率分别为62.66%±0.67%和37.2%±1.25%。细胞与微载体间的热膨胀损伤存在于整个降温过程,是影响肝细胞复合体冻存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虞效益[7](2013)在《低温保护剂处理关节软骨的若干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关节软骨损伤是导致人类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异体关节软骨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移植手术的广泛开展有赖于关节软骨库存的建立,以及成熟的关节软骨长期保存技术。近年来提出的液相线跟踪法(liquidus-tracking method,LTM)在玻璃化保存关节软骨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是一项很有应用前景的保存方法,对该方法内在机理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保存方案的完善以及保存效果的提高。本文全面综述了国内外关节软骨长期保存的历史和研究现状,以羊膝关节软骨为对象,以减少关节软骨在低温保护剂中的处理步数和处理时间为目标,从传热传质的角度对LTM中低温保护剂处理过程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开展了以下工作:1)实验确定了关节软骨内需要载入的二甲亚砜最佳浓度。先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技术获得了不同浓度(43%(w/w)~50%(w/w))的二甲亚砜/CPTes2溶液的玻璃化临界冷却速率和避免反玻璃化临界升温速率,随后对4mL二甲亚砜/CPTes2溶液的冷却和升温速率进行了实验测量,根据上述两项实验确定可以采用47.5%(w/w)作为关节软骨样品内二甲亚砜的最终载入浓度。2)实验研究了二甲亚砜对关节软骨的渗透性。提出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定量分析二甲亚砜的含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随后应用此方法对宽温度范围(37℃~-30℃)内不同浓度(10%(w/w)~64.5%(w/w)二甲亚砜渗透关节软骨的过程进行了定量研究,获得了经历不同处理过程的关节软骨片内的二甲亚砜的含量。实验发现,渗透达平衡时软骨片内的二甲亚砜浓度约为外部处理溶液浓度的90%。3)建立了新的描述二甲亚砜渗透关节软骨过程的理论模型。渗透模型可实现对二甲亚砜在关节软骨中的有效扩散系数进行直接计算,弥补了现有模型对实验数据依赖性大的不足。在本文的研究温度和浓度范围内,二甲亚砜在关节软骨内的渗透量的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4)对关节软骨片的LTM保存方案进行了分析和优化。运用上述新的理论模型,结合软骨细胞膜的传质模型以及软骨细胞的生物物理特性,对现有LTM方案中的传质现象以及软骨细胞可能遭受的损伤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阶梯式液相线跟踪法保存关节软骨片的方案进行改进的思路。按新思路提出的方案在总处理步数上可减少2步,总处理时间上可缩短35%。处理步数和处理时间的减少不仅可节省人力物力,而且在处理温度和处理浓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处理时间的缩短将有助于降低软骨细胞遭受毒性损伤和寒冷损伤的风险。5)提出了骨软骨栓的LTM保存方案。对于阶梯式和连续式LTM,骨软骨栓的预计处理时间分别为相同厚度软骨片的3.7倍和3.3倍。
包华音[8](2012)在《中药壁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与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中药壁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收集到的壁虎药材进行系统的本草考证、文献综述、生药学研究、定性定量分析、指纹图谱构建和药效学研究,以期建立动物类中药壁虎的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和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1.本草考证与国内外文献综述——大量查阅历代本草和现代文献,从名称、品种、产地、生境、药用部位、采收加工、炮制、性味归经等方面对中药壁虎进行本草考证,从动物资源、生药学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对中药壁虎进行国内外文献综述。2.生药学研究——应用动物分类学知识对收集到的10个产地的壁虎药材进行品种鉴定,并从外部形态、大小、色泽、气味等方面进行药材性状分析,利用粉末显微鉴别技术和有效部位薄层色谱鉴别技术对药材进行生药学鉴定。3.含量测定研究——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壁虎药材蛋白质的提取工艺,利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对不同产地壁虎药材中可溶性总蛋白的含量进行测定;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壁虎药材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利用苯酚—硫酸法对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多糖含量进行测定;测定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粗脂含量,并采用铝蓝比色法对药材中的磷脂含量进行测定。4.常规检查项目测定——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规定的方法对不同产地的壁虎药材进行了全面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测定分析。5.指纹图谱研究——利用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建立壁虎药材不同部位的蛋白质指纹图谱;利用溴化钾压片法对药材粉末进行红外光谱测定分析;利用紫外谱线组法对药材进行紫外光谱测定分析,建立壁虎药材的紫外谱线指纹图谱;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优选壁虎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条件,建立壁虎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6.药效学研究——提取壁虎药材的多肽和多糖成分,并分别进行体外抗肿瘤实验,用MTT法检测壁虎多肽和多糖成分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和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1.经鉴定本研究应用的壁虎药材均来源于无蹼壁虎(Gekko swinhonis Guenther),不同产地的药材性状及显微特征基本相似,产地间的细微差异可能与壁虎的生活环境、养殖方式、药材加工方法等因素有关。2.建立了壁虎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与检测指标。3.优选出壁虎药材蛋白提取工艺:pH值为12,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为50℃,超声提取时间为80min。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明显差异,因此,蛋白含量可以作为药材质量评价的指标之一。4.优选出壁虎药材多糖提取工艺:超声提取时间为20min,溶剂量为30倍,醇沉浓度为90%。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多糖含量有较大差异,因此,多糖含量可以作为药材质量评价的指标之一5.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粗脂和总磷脂含量有明显差异,提示药材质量存在差异。6.根据常规检查项目的测定结果,提出了壁虎药材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含量的质量评价参考标准。经实验探讨,确定了壁虎药材醇浸出物测定的乙醇浓度为70%。7.建立了壁虎药材的红外光谱与紫外谱线组指纹图谱。8.建立了壁虎药材不同部位的蛋白质指纹图谱。9.建立了壁虎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并标定了8个共有特征指纹峰。10.药效学研究表明,壁虎药材多肽和多糖成分均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11.建立了壁虎药材的质量控制规范(草案),并做出起草说明。结论中药壁虎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该药材未载入《中国药典》,也没有部颁质量标准,目前还未见对其进行相关质量控制与评价的报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本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对壁虎药材的现代化研究和开发利用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课题首次从药材性状、显微鉴定、薄层色谱鉴别、主要成分含量测定、指纹图谱建立、常规项目检查、药效学研究等方面对壁虎药材的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与评价指标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建立了壁虎药材的蛋白质指纹图谱、红外和紫外光谱指纹图谱、HPLC指纹图谱,并提出了质量评价标准(草案),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与评价奠定了基础。
二、《真空与低温》杂志2004年总目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真空与低温》杂志2004年总目次(论文提纲范文)
(1)对热真空环模试验设备设计中有关问题的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热真空环模试验设备 |
2.1 真空试验容器单元 |
2.1.1 真空室设计 |
2.1.2 热沉的设计 |
2.2 真空机组设计中主泵选择 |
2.3 温度循环单元设计 |
2.3.1 加热单元设计 |
(1)加热方式 |
(2)灯阵加热方式的设计 |
2.3.2 制冷单元设计 |
(1)制冷方式 |
(2)制冷循环的设计 |
2.4 控制单元的设计 |
3 热真空试验设备的检测 |
3.1 极限压力 |
3.2 工作真空度和抽气速率检测 |
3.3 热沉温度 |
4 结束语 |
(2)荧光可视化核酸检测技术及其在动植物病菌快速诊断中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1.1 核酸检测技术在分子诊断方面的应用 |
1.1.2 农副产品中动植物病菌快速检测的重要性 |
1.1.3 本节小结 |
1.2 核酸扩增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基本流程 |
1.2.1 核酸提取 |
1.2.2 核酸扩增 |
1.2.3 核酸扩增子检测 |
1.2.4 本节小结 |
1.3 新型核酸检测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
1.3.1 核酸气溶胶污染防止办法 |
1.3.2 快速PCR技术的应用 |
1.3.3 免扩增的核酸分析方法 |
1.3.4 新型探针技术的应用 |
1.3.5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 |
1.3.6 本节小结 |
1.4 核酸检测技术目前面临的问题 |
1.5 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基于分子信标和快速PCR的双重荧光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材料和试剂 |
2.2.2 仪器设备 |
2.2.3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对虾IHHNV病毒标准PCR检测方法建立 |
2.3.2 快速PCR体系循环时间参数探索 |
2.3.3 分子信标用于可视化检测条件探索 |
2.3.4 可视化检测平台灵敏度与特异性评估 |
2.3.5 可视化检测平台应用于双重检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基因编辑技术的防污染核酸荧光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材料和试剂 |
3.2.2 仪器设备 |
3.2.3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针对柑橘黄龙病菌的LAMP扩增体系 |
3.3.2 Cas12a效应蛋白新PAM序列可行性分析 |
3.3.3 基于Cas12a效应蛋白的荧光可视化检测体系 |
3.3.4 基于UDG酶消解的防污染核酸检测体系 |
3.3.5 防污染荧光可视化核酸分析平台的搭建 |
3.3.6 防污染荧光可视化核酸分析平台灵敏度评估 |
3.3.7 防污染荧光可视化核酸分析平台用于柑橘黄龙病菌检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玻璃化CRISPR及免样本提取的荧光可视化核酸分析方法的建立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材料和试剂 |
4.2.2 仪器设备 |
4.2.3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针对非洲猪瘟病毒的LAMP扩增体系 |
4.3.2 免样本提取的恒温核酸扩增体系 |
4.3.3 针对非洲猪瘟病毒的CRISPR/Cas12a检测体系 |
4.3.4 普鲁兰糖和海藻糖用于对CRISPR体系的保护 |
4.3.5 玻璃化的CRISPR薄膜加速老化试验 |
4.3.6 免样本提取可视化核酸分析平台搭建 |
4.3.7 免样本提取可视化核酸分析平台用于非洲猪瘟病毒检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5.2 主要创新点 |
5.3 进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3)三种中药浸膏微波真空干燥工艺优化及降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次 |
1 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选赤芍浸膏微波真空低温干燥工艺 |
1.1 仪器与试药 |
1.2 实验方法 |
1.2.1 单因素试验 |
1.2.2 正交实验设计 |
1.2.3 干燥产品含水率测定 |
1.2.4 芍药苷含量测定 |
1.2.4.1 色谱条件 |
1.2.4.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1.2.4.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1.2.4.4 标准曲线的绘制 |
1.3 结果与讨论 |
1.3.1 单因素试验结果 |
1.3.1.1 微波功率对干燥产品含水率的影响 |
1.3.1.2 干燥时间对干燥产品含水率的影响 |
1.3.1.3 载样量对干燥产品含水率的影响 |
1.3.1.4 间歇比对干燥产品含水率的影响 |
1.3.2 正交实验结果 |
2 微波真空干燥过程降解动力学研究 |
2.1 丹参提取物微波真空干燥过程降解动力学研究 |
2.1.1 仪器与试药 |
2.1.2 方法与结果 |
2.1.2.1 干燥产品含水率的测定 |
2.1.2.2 丹酚酸类成分含量测定 |
2.1.2.2.1 色谱条件 |
2.1.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1.2.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1.2.2.4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1.2.2.5 丹酚酸B及丹参素含量测定方法 |
2.1.2.3 微波功率的影响 |
2.1.2.4 间歇比的影响 |
2.1.2.5 载样量的影响 |
2.2 金银花提取物微波真空干燥过程降解动力学研究 |
2.2.1 仪器与试药 |
2.2.2 方法与结果 |
2.2.2.1 干燥产品含水率的测定 |
2.2.2.2 绿原酸含量测定 |
2.2.2.2.1 色谱条件 |
2.2.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2.2.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2.2.2.4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2.2.2.5 绿原酸相对含量测定方法 |
2.2.2.3 微波功率的影响 |
2.2.2.4 间歇比的影响 |
2.2.2.5 载样量的影响 |
2.2.3 本章结论 |
2.2.3.1 |
2.2.3.2 |
2.2.3.3 |
2.3 总结和展望 |
2.3.1 总结 |
2.3.2 展望 |
参考文献 |
3 综述 |
3.1 微波技术应用简介 |
3.1.1 微波技术在中药萃取领域的应用 |
3.1.2 微波技术在干燥领域的应用 |
3.1.2.1 微波干燥技术应用于干燥中药材 |
3.1.2.2 微波干燥技术应用于干燥食品 |
3.1.2.3 微波干燥技术应用于干燥中药提取物 |
3.1.2.4 微波干燥技术其他应用 |
3.2 常用中药干燥技术研究 |
3.2.1 喷雾干燥技术 |
3.2.2 真空带式连续干燥 |
3.2.3 真空冷冻干燥 |
3.2.4 红外干燥 |
3.2.5 减压干燥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4)地黄叶浸膏和赤芍浸膏干燥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次 |
1 绪论 |
1.1 中药浸膏干燥方法概论 |
1.1.1 真空烘箱干燥技术 |
1.1.2 真空冷冻干燥 |
1.1.3 喷雾干燥技术 |
1.2 真空带式干燥技术 |
1.2.1 真空带式干燥设备 |
1.2.2 真空带式干燥技术特点及应用前景 |
1.3 微波真空干燥技术 |
1.3.1 微波加热的原理 |
1.3.2 微波干燥技术的特点 |
1.4 干燥过程数学模型研究进展 |
1.4.1 理论模型 |
1.4.2 半理论模型 |
1.4.3 经验模型 |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思路 |
2 地黄叶总苷浸膏真空带式干燥工艺优化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仪器与试剂 |
2.2.2 实验方法 |
2.2.3 实验过程 |
2.2.4 分析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单因素试验结果 |
2.3.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与评价 |
2.3.3 多指标综合评分 |
2.3.4 验证实验 |
2.3.5 工艺比较实验 |
2.4 小结 |
3 地黄叶总苷浸膏真空带式干燥过程数学模型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仪器与试剂 |
3.2.2 实验过程 |
3.2.3 实验方案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1 数据分析 |
3.3.2 不同干燥条件下地黄叶总苷浸膏真空带式干燥特性曲线 |
3.3.3 数学模型的选择 |
3.3.4 模型的验证 |
3.4 小结 |
4 赤芍浸膏微波真空低温干燥特性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仪器、试剂和样品 |
4.2.2 实验过程 |
4.2.3 芍药苷含量测定 |
4.2.4 失水速率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微波功率对赤芍浸膏干燥特性的影响 |
4.3.2 载样量对赤芍浸膏干燥特性的影响 |
4.4 小结 |
5 赤芍浸膏微波真空干燥过程数学模型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5.2.2 实验方案 |
5.2.3 实验过程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5.3.1 数学模型的选择 |
5.3.2 模型拟合参数 |
5.3.3 模型的拟合 |
5.3.4 模型的验证 |
5.4 小结 |
6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5)装饰薄膜氮化锆的中频反应磁控溅射沉积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3 装饰膜氮化锆的研究现状 |
2 概述 |
2.1 薄膜的气相沉积制备技术 |
2.1.1 蒸镀 |
2.1.2 溅射镀 |
2.1.3 离子镀 |
2.2 溅射技术原理 |
2.2.1 溅射现象及其机理 |
2.2.2 溅射技术的发展历史 |
2.2.3 辉光放电 |
2.3 几种典型的溅射技术 |
2.3.1 直流溅射 |
2.3.2 磁控溅射 |
2.3.3 射频溅射 |
2.3.4 非平衡磁控溅射 |
2.4 反应溅射及其存在的问题 |
2.4.1 反应溅射 |
2.4.2 反应溅射存在的问题 |
2.5 中频溅射技术在反应溅射中的应用 |
2.6 质谱分析仪引入镀膜的工艺控制 |
2.6.1 反应溅射的迟滞效应 |
2.6.2 质谱分析法的引入 |
3 试验材料与设备 |
3.1 试验材料 |
3.1.1 基体材料及预处理 |
3.1.2 试验靶材及气源 |
3.2 中频反应磁控溅射真空镀膜系统 |
3.2.1 抽气系统 |
3.2.2 磁控溅射靶 |
3.2.3 溅射电源和偏压电源 |
3.2.4 供气系统 |
3.3 检测设备 |
3.3.1 气体分析系统 |
3.3.2 分光测色计 |
3.3.3 干涉显微镜 |
3.3.4 俄歇微探针 |
4 试验工艺及试验方案 |
4.1 氮化锆薄膜的制备工艺 |
4.1.1 镀膜前处理 |
4.1.2 镀膜工艺流程 |
4.1.3 记录数据 |
4.1.4 成品记录 |
4.2 Zr-N薄膜的试样制备方案 |
4.2.1 不同工作气压下的Zr-N薄膜的制备 |
4.2.2 不同反应气体分压下的Zr-N薄膜的制备 |
4.2.3 不同溅射功率下的Zr-N薄膜的制备 |
4.2.4 不同基体偏压下的Zr-N薄膜的制备 |
5 Zr-N薄膜沉积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5.1 不同工作气压对Zr-N薄膜沉积速率的影响 |
5.1.1 不同工作气压下Zr-N薄膜沉积速率的试验结果 |
5.1.2 工作气压对沉积速率影响的分析 |
5.2 不同氮气分压对Zr-N薄膜沉积速率的影响 |
5.2.1 不同氮气分压下Zr-N薄膜沉积速率的试验结果 |
5.2.2 氮气分压对沉积速率影响的分析 |
5.3 不同溅射功率下对Zr-N薄膜沉积速率的影响 |
5.3.1 不同溅射功率下Zr-N薄膜沉积速率的试验结果 |
5.3.2 溅射功率对沉积速率影响的分析 |
5.4 不同基体偏压对Zr-N薄膜沉积速率的影响 |
5.4.1 不同基体偏压下Zr-N薄膜沉积速率的测量结果 |
5.4.2 基体偏压对沉积速率影响的分析 |
5.5 其他条件对沉积速率的影响 |
5.6 讨论 |
6 Zr-N膜颜色的影响因素分析 |
6.1 Zr-N膜颜色研究现状 |
6.2 颜色的测量与成因机理 |
6.2.1 应用CIE1931色度图来标定物体的颜色 |
6.2.2 CIEl 976 L~*a~*b~*色度空间及色差公式 |
6.3 Zr-N制备试验的颜色测量的试验结果 |
6.3.1 不同工作气压下制备的Zr-N薄膜颜色测量结果 |
6.3.2 不同氮气分压下制备的Zr-N薄膜颜色测量结果 |
6.3.3 不同溅射功率下制备的Zr-N薄膜颜色测量结果 |
6.3.4 不同基体偏压下制备的Zr-N薄膜颜色测量结果 |
6.4 Zr-N薄膜颜色的影响因素分析 |
6.4.1 氮气分压的影响 |
6.4.2 溅射功率的影响 |
6.4.3 工作气压的影响 |
6.4.4 基体偏压的影响 |
6.4.5 薄膜厚度的影响 |
6.4.6 其他参数对薄膜颜色的影响 |
6.5 Zr-N薄膜颜色与黄金和金合金颜色的比较 |
6.6 不同氮分压下薄膜的反射率曲线 |
6.7 讨论 |
7 不同氮分压下氮化锆薄膜的成分分析 |
7.1 俄歇深度分析原理 |
7.2 Zr-N薄膜的表面元素定性分析 |
7.3 Zr-N薄膜样品的半定量分析 |
7.4 2-9~#试样的俄歇深度分析 |
7.5 讨论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创新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6)肝细胞复合体在慢速冻存过程中热膨胀损伤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微载体热膨胀系数测量及计算 |
2)贴壁细胞热膨胀系数测量及计算 |
1.3 肝细胞复合体的培养 |
1.4 肝细胞复合体的低温保存和复温 |
1.5 复温后肝细胞复合体贴壁率、贴壁细胞存活率及总存活率的测定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微载体的热膨胀系数 |
2.2 肝细胞的热膨胀系数 |
2.3 最小热膨胀差异 |
2.4 肝细胞复合体冻存效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7)低温保护剂处理关节软骨的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次 |
1 绪论 |
1.1 关节软骨概述 |
1.1.1 关节软骨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
1.1.2 关节软骨损伤 |
1.1.3 关节软骨移植 |
1.2 关节软骨长期保存 |
1.2.1 关节软骨冷冻保存 |
1.2.2 关节软骨玻璃化保存 |
1.2.2.1 传统玻璃化法保存关节软骨 |
1.2.2.2 液相线跟踪法保存关节软骨 |
1.2.2.3 两种关节软骨玻璃化保存方法的比较 |
1.2.2.4 液相线跟踪法保存关节软骨的进一步分析 |
1.2.2.5 低温保护剂溶液玻璃化能力及玻璃态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
1.2.2.6 低温保护剂对关节软骨渗透性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2 关节软骨内二甲亚砜最终载入浓度的优化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准备 |
2.1.2 差示扫描量热法 |
2.1.3 实际样品可达到的冷却和升温速率测量 |
2.2 结果 |
2.2.1 临界冷却速率 |
2.2.2 临界升温速率 |
2.2.3 4mL样品的实际冷却和升温速率 |
2.3 分析与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3 二甲亚砜对关节软骨渗透性的实验研究 |
3.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化学药品与溶液 |
3.2.2 标准曲线的制作 |
3.2.3 关节软骨样品的准备 |
3.2.4 渗透实验装置 |
3.2.5 渗透实验 |
3.2.6 渗透平衡的判断 |
3.3 结果与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4 二甲亚砜渗透关节软骨过程的理论建模 |
4.1 模型基本假设 |
4.2 控制方程 |
4.2.1 常系数Fick扩散模型 |
4.2.2 渗透模型Ⅰ |
4.2.3 渗透模型Ⅱ |
4.3 模型的求解及精度评判标准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常系数Fick扩散模型的拟合结果及讨论 |
4.4.2 渗透模型Ⅰ的预测结果及讨论 |
4.4.3 渗透模型Ⅱ的预测结果及讨论 |
4.4.4 模型比较 |
4.7 本章小结 |
5 液相线跟踪法传热传质过程的理论分析 |
5.1 传热分析 |
5.2 细胞膜的传质模型 |
5.3 软骨细胞对体积和电解质浓度变化的耐受力 |
5.4 液相线跟踪法传质过程的数值分析 |
5.4.1 阶梯式液相线跟踪法的分析 |
5.4.2 连续式液相线跟踪法的分析 |
5.5 阶梯式液相线跟踪法的改进 |
5.6 骨软骨栓的液相线跟踪法保存方案 |
5.7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工作与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二甲亚砜/水/氯化钠溶液的冻结点和共晶点计算公式 |
附录2 关节软骨相关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 |
作者简历 |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课题、论文以及专利情况 |
(8)中药壁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与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 本草考证 |
1.1 名称考证 |
1.2 品种考证 |
1.3 产地、生境考证 |
1.4 药用部位考证 |
1.5 采收加工与炮制考证 |
1.6 性味归经考证 |
2 动物资源研究 |
3 生药学研究 |
3.1 性状鉴别 |
3.2 显微鉴别 |
3.3 理化鉴别 |
4 化学成分研究 |
4.1 蛋白类成分 |
4.2 脂肪类成分 |
4.3 多糖 |
4.4 微量元素 |
4.5 其他 |
5 药理作用 |
5.1 抗肿瘤作用 |
5.2 抗炎作用 |
5.3 降血压作用 |
5.4 抗血栓形成和改善组织血液供应的作用 |
5.5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
5.6 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 |
5.7 抗菌作用 |
5.8 毒副作用 |
6 临床应用 |
6.1 治疗肿瘤 |
6.2 治疗溃疡、瘘管和窦道 |
6.3 治疗结核 |
6.4 治疗乳癖 |
6.5 治疗动脉硬化闭塞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
6.6 治疗疼痛 |
6.7 治疗蝎、蜂螫伤 |
7 小结 |
第二部分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性状与显微鉴别研究 |
1 性状鉴别 |
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实验结果 |
1.4 小结 |
2 显微鉴别 |
2.1 仪器、材料与试剂 |
2.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2.3 小结 |
第三部分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
1 仪器、材料与试剂 |
1.1 仪器 |
1.2 材料 |
1.3 试剂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2.1 石油醚提取物薄层色谱鉴别 |
2.2 95%乙醇提取物薄层色谱鉴别 |
2.3 70%乙醇提取物薄层色谱鉴别 |
3 小结与讨论 |
第四部分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蛋白质含量测定 |
1 仪器、材料与试剂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材料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2.1 药材的预处理 |
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3 精密度试验 |
2.4 蛋白质提取方式的选择 |
2.5 可溶性蛋白超声提取单因素考察 |
2.6 蛋白提取工艺的正交试验优选 |
2.7 重复性试验 |
2.8 稳定性试验 |
2.9 加样回收率试验 |
2.10 不同产地样品蛋白质含量测定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五部分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多糖含量测定 |
1 仪器、试剂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材料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2 精密度试验 |
2.3 药材的预处理 |
2.4 多糖提取方式的比较 |
2.5 多糖超声提取单因素考察 |
2.6 多糖提取工艺的正交试验优选 |
2.7 稳定性试验 |
2.8 重复性试验 |
2.9 加样回收率试验 |
2.10 不同产地样品多糖含量测定 |
3 小结与讨论 |
第六部分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脂类物质研究 |
1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中粗脂含量的测定 |
1.1 仪器、材料与试剂 |
1.2 实验方法 |
1.3 实验结果 |
1.4 小结 |
2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中磷脂含量的测定 |
2.1 仪器、材料与试剂 |
2.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2.3 小结 |
第七部分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常规检查项目研究 |
1 水分测定 |
1.1 仪器、材料与试剂 |
1.2 实验方法 |
1.3 实验结果 |
1.4 小结 |
2 灰分分析 |
2.1 仪器、材料与试剂 |
2.2 测定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4 小结 |
3 浸出物分析 |
3.1 仪器、材料与试剂 |
3.2 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测定 |
3.3 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测定 |
3.4 挥发性醚浸出物含量的测定 |
3.5 讨论 |
第八部分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蛋白质指纹图谱研究 |
1 仪器、试剂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材料 |
2 PAGE法筛选壁虎药材蛋白质提取条件 |
2.1 蛋白质的提取 |
2.2 不同提取方法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2.3 不同溶剂提取蛋白质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3 不同产地不同部位壁虎药材蛋白质PAGE指纹图谱的建立 |
3.1 壁虎药材全体的PAGE指纹图谱 |
3.2 壁虎药材体部的PAGE指纹图谱 |
3.3 壁虎药材尾部的PAGE指纹图谱 |
4 小结 |
第九部分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红外光谱指纹图谱研究 |
1 仪器、材料与试剂 |
1.1 仪器 |
1.2 材料 |
1.3 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光谱条件 |
2.2 样品处理 |
2.3 压片 |
2.4 测定方法 |
2.5 方法学考察 |
2.6 样品测定 |
2.7 聚类分析和相似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红外光谱及二阶导数图谱 |
3.2 聚类分析和相似度分析 |
3.3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红外光谱指纹区分析 |
4 小结与讨论 |
第十部分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紫外光谱指纹图谱研究 |
1 仪器、材料与试剂 |
1.1 仪器 |
1.2 材料 |
1.3 试剂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2.1 提取溶液的制备 |
2.2 仪器条件 |
2.3 供试液稀释倍数的确定 |
2.4 紫外吸收光谱范围的考察 |
2.5 方法学考察 |
2.6 样品测定 |
2.7 聚类分析和相似度分析 |
2.8 测定结果 |
3 小结与讨论 |
第十一部分 中药壁虎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
1 仪器、试剂和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材料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2.1 供试品溶液制备条件的筛选 |
2.2 色谱条件的选择与优化 |
2.3 HPLC色谱条件的建立 |
2.4 HPLC指纹图谱系统适用性实验 |
2.5 壁虎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相似度评价 |
2.6 山东产壁虎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 |
2.7 安徽产壁虎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 |
2.8 河北产壁虎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 |
2.9 聚类分析 |
3 总结与讨论 |
3.1 研究方法建立的依据 |
3.2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选择依据 |
3.3 色谱条件的选择依据 |
3.4 创新点 |
3.5 展望 |
第十二部分 无蹼壁虎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
1 仪器、试剂和细胞株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细胞株 |
2 实验方法 |
2.1 壁虎药材多肽成分的制备 |
2.2 壁虎药材多糖成分的制备 |
2.3 细胞培养 |
2.4 接种 |
2.5 加药及培养 |
2.6 细胞存活率的检测(MTT法) |
3 实验结果 |
3.1 药物浓度对bel-7402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
3.2 药物浓度对MCF-7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
4 小结与讨论 |
第十三部分 壁虎药材质量控制规范(草案)及起草说明 |
壁虎药材质量控制规范(草案) |
壁虎药材质量控制规范(草案)起草说明 |
第十四部分 创新性分析 |
第十五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着作 |
发表论文 |
详细摘要 |
四、《真空与低温》杂志2004年总目次(论文参考文献)
- [1]对热真空环模试验设备设计中有关问题的讨论[J]. 刘强. 真空与低温, 2006(04)
- [2]荧光可视化核酸检测技术及其在动植物病菌快速诊断中应用的研究[D]. 钱程. 浙江大学, 2021(01)
- [3]三种中药浸膏微波真空干燥工艺优化及降解动力学研究[D]. 刘砚墨. 浙江大学, 2011(06)
- [4]地黄叶浸膏和赤芍浸膏干燥工艺研究[D]. 王莹. 浙江大学, 2011(07)
- [5]装饰薄膜氮化锆的中频反应磁控溅射沉积工艺的研究[D]. 李新领. 河北农业大学, 2005(06)
- [6]肝细胞复合体在慢速冻存过程中热膨胀损伤机理研究[J]. 庾曾颖,刘宝林. 制冷学报, 2021(06)
- [7]低温保护剂处理关节软骨的若干问题研究[D]. 虞效益. 浙江大学, 2013(08)
- [8]中药壁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与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 包华音.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