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我国的高职教学发展过程中,加强高职学生的管理工作,对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提高就有着积极意义。面对新的教育阶段,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就显得比较重要。文章针对高职学生管理的教育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学生管理;教育服务;现状;对策研究
1高职教育学生的特征体现和管理工作重要性
1.1高职教育及学生特征体现。高职教育有着其鲜明的特征,高等性是比较突出的特征之一。高职教育的高等性特征主要是体现在技术创新和知识的应用等方面,要注重技术以及管理的有机结合。还有是技术性的特征,这一特征主要是高职教育要对学生的实践性能力加强培养,在操作性方面要能加强,从而来构建双向互动的机制,促进教学的质量水平提高。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征方面,就是在教学的专业性上比较强,结合职业特征进行展开的教学。
高职阶段的学生特征也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对高职教育认可度比较低,比较缺少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学生自身缺乏自律意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等。这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发展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
1.2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实施的重要性。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是生源的要求。在当前的高职院校发展中,生源的数量不断增加,整体的素质相对较低,这些都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要从学生的实际特征着手,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价值取向要求高职院校要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加强重视,保障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在管理的制度方面以及就业压力等方面,都要求着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加强。
2实现高职院校由“学生管理”向“教育服务”转型的对策
2.1完善学生“教育服务”的目标评价
要突出教育服务目标的职业性。要紧紧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要求,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当前我国急需的“现代农业、制造业、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能源产业、交通运输、文化产业”等职业技能型人才相结合,进一步消除高职教育的“理论本位”、“官本位”、“行政化”思想,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开放性”,进一步明确、细化教育服务目标。要进一步对高职教育的教育服务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应使高职教育服务目标更加客观、合理。增强高职教育评价的高效性。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评价方式的优化,加强学生的“实践实习”与职业能力建设,严把学生的“毕业质量关”,更加注重学生评价的形成性与终结性、定性与定量、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全面增强高职教育的评价效能。
2.2增强学生“教育服务”的主体参与性
增强学生“教育服务”的主体参与性,发挥学生自我管理、参与管理的主观能动性。不断通过开展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参与管理活动,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自我控制能力,使学生成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人。一要构建以学生社团为主体的自我管理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指出:“要全面加强学生的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平台建设,使学生更好的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高职院校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将为学生的自我管理提供了实践机会,使学生拥有广阔的实践平台与锻炼机会,让所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目标、发展需要参加到社团中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以社团为平台,促进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提高职业素养。促进学生进行自主选择社团,满足不同专业、不同职业发展方向、不同能力水平和兴趣需求学生的需要,真正的实现“有教无类”,实行差异化教育、人性化教育服务。二是构建以班级为主体的自我管理模式。加强校内活动的开发,结合高职院校党组织、团支部等活动,在以课堂为中心的各类活动中实现自主服务。在课堂和班级活动组织中,将传统的学生被动上课,转变为学生“自主选课”。对学习和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大力开展“结对子”活动,使学生在互动、互助与交流中,增强自主服务的实效性,实现学生的共同成长、共同进步。[3]三要构建以学生社区、宿舍为主体的自我管理模式。充分挖掘学生管理的“生活资源”,积极通过在学生宿舍设置楼层服务团队、社区服务团队等自主服务模式,让学生参与其中,由全体学生轮流担任管理主体,并发动学生进行民主投票测试,对服务的质量进行考核。
2.3创新学生“教育服务”的途径
要不断拓展新时期学生服务的手段,创新对学生的服务方式。一要加强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在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中,充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实验实训课程建设,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创设更多实验的机会,借鉴国外的“交替式、社区式、双元式、课程模块式、课程超市”等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高职教育“学有所用、学有所得”。二要搭建学生的心理辅导平台。积极构建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三体一体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综合档案。在心理咨询方面实行“导师”服务,即:每个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有教师进行解决。心理咨询要做到“因地制宜”,例如:针对一年级的学生要着重增强学生的“适应力”,二、三年级的学生要强化学习压力的疏导,四年级的学生要着重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等。三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式分析、观念指导、心理辅导,使学生抱着提高未来职业能力的目标来参与学习。加强高职教育与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的整合,加强微课、慕课等新型教学内容的运用,建立“自主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立更加开放、自主的高职教育平台。加强高职教育与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的整合,推进不同教育体系间的“学分互认、资源互动”,增强高职教育的生命力,挖掘高职教育在教育服务方面的潜力,促进高职教育服务水平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高职学生管理质量水平的提高,就要从多方面来实施措施,注重从学生角度来实施管理,这样才能有助于管理措施的作用发挥。通过从理论上对学生管理的研究分析,就能从理论上为实际学生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姣.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法制博览.2017(17).
[2]孟菁璐.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中职升高职学生管理衔接工作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7(39).
[3]周方.新时期高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J].知识文库.2017(17).
论文作者:闵凯,秦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3
标签:学生论文; 高职教育论文; 高职论文; 特征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目标论文; 高职院校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