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市骨科医院 肛肠科 621715
【摘 要】目的 通过结合中医结扎疗法对痔疮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方法 选取在2015年4月到12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痔疮患者102例,并采取中医结扎疗法对其进行治疗。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通过中医结扎疗法,在选取的102例患者中有90例被临床治愈,有效患者12例,治愈率达到百分之百。结论 中医结扎疗法对于治疗痔疮具有显著作用,在此过程中,中医结扎疗法可以极大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者疼痛,此外,中西结扎疗法在确保治疗安全可靠的同时,也极大的避免并发症,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结扎疗法;治疗痔疮;临床观察
Abstract: objective by combining ligation of TCM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hemorrhoids clinical observation.Methods select during April 2015 to December to the hospital treatment of 10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emorrhoids,and adopt ligation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survey,through the ligation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 the selection of 102 patients with 90 cases by clinical cure,12 patients with effective,cure rate is one hundred percent.Conclusion ligation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reating hemorrhoid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in this process,ligation of TCM therapy can greatly shorten the treatment cycle,reducing patient pain,in addition,the Chinese and western ligation treatment in ensuring safe and reliable,at the same time also greatly avoid complications,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ligation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treatment of hemorrhoids; Clinical observation
前言:通常情况下,痔疮又被称之为肛肠痔瘘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医学的不断进步,痔疮的治愈率不断提高,中医结扎疗法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治愈手段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由于传统的结扎方法相对保守和落后,肛门失禁、肛门狭窄后遗症也频繁发生,相比于传统的痔疮治愈手段,中医结扎疗法可以有效缩短痔疮患者的治愈周期,同时确保治愈质量,避免术后大出血和并发症,由于痔疮患者的覆盖率相对较广,任何年龄的人群都有可能患有此类疾病,临床实践调查结果显示,中医结扎疗法对于治疗痔疮具有显著疗效,基于此,本文将通过结合中医结扎疗法对痔疮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5年4月到12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痔疮患者102例,并采取中医结扎疗法对其进行治疗[1]。其中102例患者中男女分别为50例和50例,平均年龄在70岁,其中最大年龄患者89岁,最小年龄46岁。本次我院选取的痔疮患者治疗疗程平均在14d,其中最长治疗疗程20d,最短治疗疗程12d[2]。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
一般情况下,中医结扎疗法在手术准备过程中与其他肛门手术相同,首先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以此减轻患者疼痛,同时对患者肛门周边进行消毒,确保手术卫生安全,此外,在进行手术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让患者的内疮充分暴露在肛门外,想要达到此种效果可以采用手指扩肛法,然后用弯钳夹紧内痔基底,其次用圆针10号线在痔基底作贯穿8字结扎,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结扎的痔核必须注射生理盐水和消痔灵原液[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中药治疗
中药结扎治疗法在术后主要发挥中药的疗效和作用,通过外敷、内服和熏洗的方法提高患者治愈率,缩短治疗和恢复周期,减轻患者疼痛。
熏洗法相对便捷简单,白及、蒲公英、川乌、芒硝、白矾、五倍子各20g。熏洗方煎汤后使患者用于便后坐,或者早晚坐浴均可,之后将生肌膏、三黄膏敷于肛门处[4。
内服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患者通便润肠,并起到止血止痛的作用,处方:地榆、槐花、麦冬、延胡索、生大黄、白芍、枳壳、火麻仁、生地黄、玄参各15g入药,针对出血相对较多的患者需要加蒲黄、侧柏叶,进而达到更好的止血效果,如果患者有尿潴留可以加入木通、泽泻[5]。痔核脱落后加炙黄芪、去生大黄。
1.3评价方式
本次研究过程中主要通过有效、无效和临床治愈来评定中西结扎疗法对于治疗痔疮的临床效果,首先,无效主要就是指在治愈过程中痔疮患者的体征和不良症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与术前一致。有效主要是指通过中西结扎疗法痔疮患者身体不良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出血减少,疼痛减轻,痔核萎缩不全或缩小,便后少量出血,有轻度脱垂,此种情况通常被认为有效。临床治愈主要指的是患者在术后恢复良好,身体不良症状消失,便后无出血,无脱垂,被完全治愈[6]。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并对研究过程中的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2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通过中医结扎疗法,在选取的102例患者中有90例被临床治愈,有效患者12例,治愈率达到百分之百,无效患者0例。与此同时,调查结果显示,中医结扎疗法治疗的痔疮患者无明显后遗症,同时治疗疗程明显缩短,本次我院选取的痔疮患者治疗疗程平均在14d,熏洗方煎汤后使患者用于便后坐,或者早晚坐浴均可,之后将生肌膏、三黄膏敷于肛门处这种中医疗法具有显著疗效,有效缩短患者治愈周期,创面恢复良好,痊愈率极高。同时调查结果显示,本次研究中没有痔疮患者出现肛门失禁、肛门狭窄等后遗症。地榆、槐花、麦冬、延胡索等中药材对于治疗痔疮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痔疮患者的治愈率和治愈水平。
3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医学的不断进步,痔疮的治愈率不断提高,中医结扎疗法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治愈手段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相比于传统的痔疮治愈手段,中医结扎疗法可以有效缩短痔疮患者的治愈周期,同时确保治愈质量,避免术后大出血和并发症,与此同时,中医结扎疗法的远期疗效可观,操作简单便捷,安全性高,同时有效术后肛门失禁、肛门狭窄等后遗症。
传统的结扎方法相对保守和落后,由于其落后性导致痔疮患者在术后需要承受极大地痛苦,此外,肛门失禁、肛门狭窄后遗症也频繁发生,导致痔疮患者情绪收到严重的打击,甚至出现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反映,与此同时,创痛的结扎治疗方法既容易导致创面感染、肛门肿痛、术后出血等症状,中医结扎疗法将传统结扎与中医完美结合,有效改善痔疮患者术后出现的各种身体不良反映,通过外敷、内服和熏洗的方法提高患者治愈率,缩短治疗和恢复周期,减轻患者疼痛。但是,直肠息肉、肛乳头肥大、晚期纤维化内痔的等仍然具有显著地治愈效果[7]。
通常情况下,术后大出血是痔疮患者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所以,有效抑制术后大出血是中医结扎疗法所需关注的重点,在此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取代单一的8字结扎法,以此避免结扎线滑脱现象,进而增加手术安全性和可靠性,其次,结扎的痔核必须注射生理盐水和消痔灵原液,其目的是为了发挥生理盐水和消痔灵原液凝固蛋白的作用,以此产生化学性炎症栓塞血管,以此避免术后出现的创面感染和术后创面出血等现象。同时,还要结合中医疗法帮助患者润肠通便,以此防止撕裂出血的现象发生。
众所周知,痔疮的复发率相对较高,即使中医结扎疗法的远期疗程效果相对良好,但是仍需要密切关注患者身体体症状况,以此降低痔疮患者的复发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高中医结扎疗法的临床效果,充分将预防与治愈相结合。总而言之,中医结扎疗法对于治疗痔疮具有显著作用,在此过程中,中医结扎疗法可以极大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者疼痛,此外,中西结扎疗法在确保治疗安全可靠的同时,也极大的避免并发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范学顺.安阿玥教授治疗痔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
[2]韩宗平.中医结扎疗法治疗痔疮214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1997,S1:44-45.
[3]董华英.改良剥扎断桥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
[4]《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第9卷总目次索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36:8965-9074.
[5]张宁.分段整形提缩牵引注射扩肛术治疗女性混合痔在预防术后水肿方面的临床观察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
[6]姜自胜.LigaSure~(TM)痔切除术+九华膏外用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
[7]《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年总目次[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24:206-243.
论文作者:廖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1
标签:患者论文; 痔疮论文; 疗法论文; 中医论文; 肛门论文; 术后论文; 过程中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