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计划调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计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基本上都是以市场经济为取向,不论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都无一例外是对计划与市场的内涵进行认识。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过去那种对计划与市场的理解的陈腐观念已被冲垮,现在人们的思考已不是要不要市场经济;也不是计划与市场要不要结合;而是计划与市场如何有机结合的问题。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对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作了深刻的阐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作为体制,计划与市场是不能并存的;作为调节手段,在相同体制下,计划与市场是可以并用的。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市场调节范围扩大了,市场体系加强了,但这样做决不是要彻底抛弃计划。我们今天理解的计划已不是排斥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计划,这样的计划就如同市场经济是社会分工、商品生产的产物一样,计划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当代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向我们昭示:发展市场经济单靠市场调节是不行的,没有计划调节也是不科学的。科学地运用计划与市场这两种经济调节手段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有效途径。因此,寻求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有序结构核心问题,说到底就是解决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机制的问题。
一、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
任何社会都有面临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大基本经济问题。而社会的经济资源是有限的,投入到某种产品的资源的增加,将导致投入到其他产品生产的该种资源的减少。因此,人们被迫在可以相互代替的各种资源使用方法中选择较优的一种,以达到社会最高效率和消费者、企业及社会利益的最大满足。截止目前,人类已知的资源配置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行政性的资源配置,即政府凭借行政权力,依靠行政指令完成资源配置,也叫计划性调节,被称为“看得见的手”。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属此类;另一种是利用市场机制即以市场调节完成资源配置,市场信号(价格、利率、汇率、工资等)引导市场主体调度要素活动,则被称为“看不见的手”或“无形的手”。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调节资源配置的经济形式。它是以分散的决策为基础,通过供求竞争、价格波动来调节资源的配置,实行资源的合理分配。市场调节这种形式,反映了商品经济中相互独立的经济主体之间通过市场进行等价交换,并通过市场协调各自经济活动的本质特征。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生产,交换活动以及消费活动都离不开市场,都要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直接作用下进行。由于人们经济利益的相互独立性和信息无限复杂性,决定了只能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调节人们的经济活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市场调节实质就是价值规律的调节。而价值规律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这里的价格是广义的价格,既包括产品价格,也包括资本价格和劳务价格)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实现的。供求反应生产、消费的状况和价格的变动,供求的变化又影响价格的高低,刺激生产和消费的增减。价格是市场调节的信号,价格的高低反映市场供求,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决策;市场调节就是通过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来进行的,价格机制实现价值规律的作用,调节着生产的比例,供求和价值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竞争来实现的;竞争迫使生产者改革技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按照社会需要来安排自己的生产,迫使消费者按照市场价格进行消费。
市场调节是现阶段社会化大生产有效运行的基础,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形式,因而建立市场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制发展的基本趋势。市场经济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但市场调节并不等于市场经济,其他经济形式中也可以有市场调节,市场调节从原始社会末期就产生了,但我们不能说那时就存在市场经济,而且在高度集中的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调节(如农贸市场),但也不能说那就是市场经济。只要有商品交换,就有市场调节。市场调节是指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在这种经济中,市场调节是经济运行的基本手段,而人们的经济联系都是以市场为基础而展开的,它是一种说明经济体制本质特征的总体概念。而市场调节是经济运行的调节手段,它反映了商品经济中相互独立的经济主体之间通过市场协调各自经济活动的本质特征。
同样,计划与计划调节和计划经济也不是一个概念。按照通常的说法,计划是未来的行动。经济发展的计划性是指政府对经济运行进行预先有目的的调节控制,无论这种调节以何种力量和形式去实施,只要它是由社会按照事先确定的原则和目标进行的,都可看作是计划,都属于计划调节的范围。所以,计划和计划调节实际上是一个含义相当广泛的范畴。而计划经济则不同,它是一个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范畴,是一种与市场经济相对立的社会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组织调节形式。计划经济当然是以计划作为经济运行的调节机制,整个社会经济运行都是在中央计划机关直接控制下进行,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为谁生产等问题主要由中央计划直接决定,这种社会经济称为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也是一个说明经济体制基本特征的总体性概念。因此,计划并不等于计划经济,不能把计划、计划调节和计划经济等同起来,计划和计划调节的存在,决不等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存在;而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否定,并不意味着对计划和计划调节方式的全盘否定。在现代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中,由于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按比例分配劳动,而单纯的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并不能顺利实现社会化大生产所客观要求的比例关系,因而,计划和计划调节的存在就是客观必然的。
由上可知,计划、计划调节是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手段,利用计划机制和计划调节手段并不一定就是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同样可以使用计划和计划调节手段,市场经济并不排斥计划,但市场经济中的计划机制和计划调节是在市场基础上的,对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讲,这是一种间接的指令计划,而不具有直接指令性,因而计划和计划调节的存在并不能成为否定市场经济的理由。在当代,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市场经济都必须同时运用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这两种手段,单纯依靠计划机制或单纯依靠市场机制都不能有效地组织社会生产和再生产。二次世界大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都开始广泛地运用计划手段对社会经济进行研究。如德国、法国、瑞典、日本都有较为周密的经济计划,并获得成功,以后英国也开始仿效,美国虽未制订国家经济计划,但它的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从来没有放弃过,这实质仍然是一种国家调节。
二、计划调节在市场经济中的特点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是社会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机制。市场机制调节作用充分发挥,有利于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有利于增强各经济主体和整个经济运行的活力和效率,有利于实现企业在公平竞争基础上的真正择优汰劣,有利于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和高效益。然而,由于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由于市场经济本身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基本制度基础上的,市场机制的运转过程和方向要受到社会基本制度的制约,实现由社会基本制度所要求的基本制度目标。因此,市场经济下的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必须与国家宏观调控的指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其实现过程就是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在运行中相互取长补短,即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对方劣势过程。而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机制,使市场机制在国民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基础性调节作用,必然使计划和计划调节具有许多与计划经济体制不同特点,其主要表现在:
(一)调节的对象。计划经济体制中的计划,其调节的直接对象是微观层次上的企业和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国民经济计划的调控目标和各项经济发展数量指标经过层层分解和细化,直接下达给各个企业,政府以计划的形式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直接组织和安排微观经济运行。市场经济基础的计划其调控的直接对象已不是企业及其决策经营活动,而是市场本身,是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作用过程,条件、方向及其结果。计划意图以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对市场中各种宏观经济变量的调节,从而形成对市场和市场机制运转过程的有效调控。
(二)调节的形式。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中的计划,主要是以指令性计划进行的。而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计划,主要是以客观经济政策的形式出现,通过各种宏观经济政策变量的调节来加以贯彻实施。虽然为了有效地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全局,在某些领域有必要保留部分指令性计划,但从总体上看计划意图贯彻实施的形式已不是指令性计划,而是体现计划意图的宏观政策,以及作为宏观经济政策彻底贯彻的作用形式上各种经济与非经济调节手段。
(三)调节的手段。在计划经济体制中的计划,主要是通过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行政隶属系统,以行政方式、行政手段加以贯彻的,而市场经济中的计划调控的作用机理,则主要表现为国家宏观经济计划确定调控目标,由各种宏观经济政策去贯彻调控意图,宏观调控经济政策通过各种宏观经济变量的调节,内在地影响市场机制的调节,最后由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结果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四)调节的形态。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中的计划,由于直接调控的是各个具体企业,是企业主体的微观活动,因此,那时的计划调节实质上是一种以各个不同企业对象的个量调控,调控的具体内容主要是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实物数量指标:如产量、品种、规格等。而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计划调节,是市场机制调节的过程作用的方向,计划意图要经过市场机制来贯彻实现,要通过市场运行变量对企业决策经营行为的制约来引导微观层次的社会经济活动,因此,这时的计划调控在形态上就是有总量化和价值化的特点。市场经济中的计划调控是一种总量调控,计划的重点是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计划以宏观经济政策的形式调节各种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同时,计划调控采取总量调控形式,又必然导致计划调控具有控制价值平衡为主的特点。市场经济中的计划侧重于价值量运动的调节,力图通过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综合配套运用,实现各种重要宏观经济变量的价值平衡。
(五)调节的范围。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中的计划直接作用的对象主要是国有企业,是微观层次的具体经营活动,而国家实际上又根本不能掌握足够的信息,从而有效地控制以企业为主的全部微观活动,因此,传统计划体制中的计划调节的作用范围实际上是有限的,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实际上被分割成了有效控制和无力控制的两块。对有效控制部分,控制得往往过细过死,造成经济主体活力不足,对无力控制的部分,又往往放任自流,造成无序和混乱,最终难以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而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计划调节,由于是以市场本身为调节对象,而受到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又是覆盖全社会,对市场经济中的所有经济主体的决策经营行为都有着内在的,由经济利益关系所决定的强有力的约束。因此,市场经济中的计划调节尽管不是对企业的直接调控,但却真正实现了对国民经济整体的调控,并且其调控的约束力有效也更大。
(六)计划本身的形成基础。传统经济体制中的计划,基本上是建立在排斥商品生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的基础上,计划指标往往并不能真正反映经济运行中的供求关系,其实施过程也与企业本身的经济利益不发生直接联系。
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的制定则必须考虑各经济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要求;必须考虑市场中各种宏观经济变量和市场信号的现实状态;必须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各种内在经济规律去确定计划调节的目标和任务。因此,这种计划的贯彻是借助于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完成的。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计划调节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调节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经济形式,它反映着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不具有任何特定社会性质,可以同不同性质的社会方式结合,资本主义可以实行,也可以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相结合。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要反映的是市场经济的最一般的要求,如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灵活的价格,完善的市场,发达的契约关系等,这些一般的要求是不同制度下的市场经济所共有的。但是市场经济本身不能脱离社会制度而独立存在,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市场经济具有不同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具有它的本质规定性,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在分配制度上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实行多种分配形式。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使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使得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更加具有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功能。在过去一个较长时期内,社会主义一直把排斥市场,以指令性计划作为轴心的经济运行机制奉为圭臬,把它当作不可愈越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规定。结果是造成决策机制一元化,信息传递机制的纵向化,动力机制的非利益化,调节机制的行政化,最终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经济的高效益发展。而实行市场经济之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越来越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使得决策机制开始多元化,信息传递机制日益横向化,动力机制日益利益化,调节机制日益经济化,从而使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越来越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更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日益科学化。
原来被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计划经济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必须选择新的资源配置方式,即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有制和市场调节机制相结合的产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是社会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机制。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充分发挥,有利于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有利于增强整个经济运行的活力和效率,有利于实行公平竞争,有利于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和高效益。然而,由于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由于市场经济本身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基本制度上的制约,要实现社会基本制度所要求的基本制度目标,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调节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必须与国家宏观计划性调节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是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
计划调节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而单纯的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并不能顺利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由于单纯的市场调节自身存在着弱点和消极方面,市场调节的结果往往不能自动地保证实现社会基本制度所要求的基本目标。因此,市场经济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客观要求把市场调节对社会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与计划调节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计划调节实际上就构成了当代市场经济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个不可分割、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构成了当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一种内在调节机制,如果离开了计划调节,市场经济本身的顺利发展就将是不可能的,势必由市场混乱走向市场自身的崩溃。
需要强调指出的,承认计划调节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转具有不可缺少的指导性作用,并不是意味着计划经济的复归,并不是要否认市场机制自身在社会资源配置中所具有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实际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调节的性质和地位在于补充市场调节不足,在于对市场机制作用的方向和后果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引导,在于使市场机制更顺利更充分地发挥出来。也只有在市场机制充分地发挥出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形成真正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计划调节。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都是十分重要的,计划和市场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计划和市场的作用都是覆盖全社会的。在这种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结合中,市场机制仍然以价格为中心,通过供求,竞争和价格的波动,自动调节资源的配置,但它已不是完全盲目的、自发的,是受计划、计划调节和宏观指导。计划调节仍然是一种事先的调节手段,但计划是以市场为基础,计划的制定必须考虑市场供求情况,从客观经济发展整体要求出发,制定经济发展的长期计划和战略,然后通过各种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调节市场运行过程,使市场机制按照计划规定的方向运行,最终实现计划的目标。因此,计划是经济的导向,市场则是资源配置的基础。计划的执行通过市场机制中各个企业的具体活动进行,计划的目标实现也是通过市场机制,由个别生产者具体的经营活动加以实现,计划的偏差也要在市场中得到检验和纠正。
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计划调节偏重于全局的、整体的、宏观的和长远的资源配置。市场调节偏重于局部的、个体的、微观和短期的资源配置。计划调节的优势,正是市场调节的劣势;市场调节的优势,正是计划调节的劣势,两者作用互补,共同构成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所必须的手段。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之间的基本关系是:计划主要是调节国民经济发展的具体方向和结构问题;市场调节经济运行的具体过程和具体结构问题。计划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市场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计划主要是宏观经济调节机制;市场主要是微观经济调节机制。计划的实现必须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市场来加以贯彻;市场运行受计划的控制和引导。而从总体上看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建立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必须同时运用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这两种手段,在这一点上无论是资本主义制度还是社会主义制度都是一样的。但是,在不同的制度下的计划调节的性质和地位是不一样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公有制的建立一方面为充分发挥计划调节的积极作用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这种制度存在和发展也要求具有自觉的计划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可以存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但是,社会主义制度要求社会对共同所有的生产资料进行统一管理,这一点没有计划是做不到的。也可以这样说,如果社会主义制度没有一定的计划性,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无法存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计划调节与社会主义制度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当然,承认这一点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制度不能有计划调节,正如不能因为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存在天然的联系,而否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样。但是,我们看到,充分利用计划调节的积极作用,自觉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计划调节与资本主义社会的计划调节相比作用更大。
计划调节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它与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现代经济紧密相联,计划调节反映了市场经济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中的计划调节就本质和基本内容而言,就是对市场经济运行过程及其结果的干预和引导,它是以市场机制自身的存在并充分发挥对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功能为前提,离开了市场经济本身,也就无所谓对市场经济的计划调节。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计划调节,就是由国家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从总量与结构进行调节、控制和引导。国家是调节的主体,而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及其结果是调节的对象和客体。
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看,我们正处在以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生活中虽然曾几度出现宏观局部失控现象,但经济生活中的主要问题,则始终是市场本身发育程度不够,企业尚未真正转换经营机制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从而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作用还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并且,改革过程中出现局部失控的主要原因,恰恰在于原有的那种计划调节模式,无法适应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计划调节的新的要求。沿用计划经济的老观念、老办法去对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必然会导致宏观调控的失灵以至失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生活中所曾出现过的种种所谓“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统就死”的现象,就正表明;原有计划经济下的那种直接指令性调节模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显然,矛盾的解决只能是在更充分地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相应地去更新调控观念,转变调控模式,逐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生活的调节、控制和引导的基本出路和方向。
标签:市场经济论文; 计划经济论文; 市场机制论文; 市场调节论文; 经济论文; 价格机制论文; 市场经济地位论文; 过程控制论文; 控制计划论文; 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经济学论文; 调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