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_中国共产党论文

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_中国共产党论文

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共产党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执政资源是指政党执政所必需的能量及其来源。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其执政资源丰富与否,不仅关系到它能否履行好执政使命,而且还关系到执政地位的稳固。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人民革命建立政权,从执政之日起就有着丰富的执政资源。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我们党通过令人信服的政绩赢得了更多的执政资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党更要不断开拓执政资源用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组织资源

组织资源是执政资源的载体和依托,包含党员干部队伍、组织机构和组织方式等要素。按照一般政党运作的规律,政党组织规模的大小,党员素质的高低,作风纪律的严懈,都会直接影响执政党的执政效能。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资源是丰富而强大的,有坚强有力的中央领导集体,有一大批优秀的地方党员干部骨干队伍,还有遍布全国各地的基层党组织。无论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和平时期,都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但日益变化的国际形势使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组织资源。苏东演变的教训表明,执政党流失组织资源不仅会极大地降低执政的有效性,而且会直接危及执政地位。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更好地开拓党的组织资源,成为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要健全和完善党的组织体系。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是由中央党组织、地方党组织和基层党组织层层级级构成的,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我们党的力量,关键在于组织的整体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能因为重视市场经济的建设而影响党的整体战斗力。要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大力充实党的组织体系,使之适应经济社会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使中国共产党成为真正意义上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其次,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党的整体优势,关键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因为党的基层组织是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的桥梁,也是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的组织载体。在基层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合理调整组织设置,为农村党组织生活优化组织构架,发挥机关在农村党组织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手段创新和角色创新,拓展农村党组织生活的形式,突出党章、荣辱观等思想重点,丰富农村党组织的生活内容。

再次,要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组织资源,必须始终保持党员先进性,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不仅把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人才吸引到自己的队伍中来,而且还以严格的党性修养提高着党员的素质。

最后,要不断地进行党内民主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进行党内民主建设既要保障党员的基本权利,改革和完善保障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党员民主意识,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改革和完善党内事务决策机制和完善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也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实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党的委员会制度、任期制度和弹劾制度。

理论资源

理论资源,也就是意识形态的资源。任何政党要有效执政,必须充分利用理论资源。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资源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还必须要不断以改革的精神对党的理论资源进行开拓创新,为人民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人民提供政治信念和精神动力。

马克思、恩格斯在十九世纪中叶创立了唯物史观,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他们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必然性论断。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晚年,他们又通过对东方社会的研究(主要是俄罗斯和印度),提出了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的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他们的理论成为了共产国际和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最重要的思想武器,我们党把它作为了党的指导思想。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过程中,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这一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是对在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进行的理论概括,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通过自身实践创造的理论资源。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继承与发展。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来推进我党的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因此目前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理论资源,是我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理论指针。

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实践充分表明: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根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群众资源群众资源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中的关键资源,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下实现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强大社会政治基础,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群众资源具有自我认可的功能,中国共产党的其他执政资源都必须通过群众资源发挥效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特别重视巩固其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首先,中国共产党要树立巩固和扩大群众资源的理念。我们党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科学的态度积极做好巩固执政基础的工作。广大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实际行动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要巩固自己长期执政的地位,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党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两个务必”,坚决惩治腐败,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样,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才能得到巩固和扩大。

其次,中国共产党需要通过执政的其它资源来保证原有的群众资源不丢失。坚持依靠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不断增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扩大,特别是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应当通过党的理论不断吸收先进分子加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通过党员先进性教育、“八荣八耻”教育、先进文化的推广和宣传来保证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不丢失。

最后,中国共产党要通过各种执政方式不断地巩固和扩大执政的群众基础,保证群众资源的时代性和合法性。党的十六大指出,要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社会阶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基础阶层”发生了新的变化。所谓“基础阶层”是指建国以来始终存在着的基本社会力量,如属于工人阶级范畴的产业工人阶层,属于农民阶级范畴的农业劳动者阶层、党政官员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等。其次,“新兴阶层”不断出现。“新兴阶层”是伴随着新的经济形式或随着新的产业兴起而从基本阶层中分化出来的人员。他们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科技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最后,“复新阶层”占据了社会阶层的一席之地。“复新阶层”是指那些在建国初期曾经存在过,但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被改革开放赋予了新的“质”的前提下,又以阶层的形式重新登上了历史舞台的社会群体,主要包括个体户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中国共产党需要将这样的新社会阶层作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部分,将他们作为执政的重要的群众资源,来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历史资源

党在以往历史进程中所起作用的成效积累就是它的历史资源。一个政党所拥有的历史资源越丰厚,政治动员力越强大。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有着自身实践经验,同时也犯有错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的“右”倾投降主义的产生,重要原因就在于共产党的领导人陈独秀听不进党内同志的正确意见致使大革命遭到失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王明独断专行,强制推行脱离中国实际的极“左”路线,不重视党内民主建设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挫折。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了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心任务发生转变的情况下,仍然大搞“一言堂”和个人崇拜,使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民主集中制受到削弱和破坏,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这个全局性错误的发生。正确认识历史是任何执政党所要面临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很好地总结了这段历史并赢得了人民的信任。邓小平同志总结这段历史时就说:“从一九五八年批评反冒进、一九五九年‘反右倾’以来,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逐渐不正常,一言堂、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一类家长制现象,不断滋长”。因此他认为,“我国政治形势更加稳定,可以更好地一心一意搞建设了”。在此基础之上,邓小平同志对一些重大的机制进行了创新,使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在认识我们国家历史的同时,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也充分认识到了前苏联和东欧在这方面的缺陷。二战前后的东欧各党都缺乏自由空间,但在特殊的环境下,高度集中的政权统治形式显示了高度的组织优势和战斗力,凭借此优势东欧各党上升为了执政党。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东欧各国的党员文化素质的提高也激发了他们的民主要求,但是执政的共产党仍以各种理由予以回避甚至采取了过激措施,例如大清洗等等,最终导致苏东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全面丧失。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显然不会陷入轮回的错误,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对中国和外国执政历史的认识,不断总结执政的经验和教训,总是能够取得人民的信任,在目前的形势下,面对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更应该认清历史,充分把握其历史资源来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

首先,以传统的中国文化熏陶群众。中国有着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充分利用中国的传统文化来熏陶群众,特别是对爱国题材及其相关的历史素材进行充分讲解,提高广大民众思想认同感,激发创业精神,巩固政党的执政基础。

其次,以完整的党史典籍鼓舞群众。中国共产党的八十几年的辉煌历史,可以按照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把党的奋斗史全面地描述出来,让人民了解党在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中的作用,理解党取得政权的艰辛和巩固政权的不易,有助于人民对党产生高度认同感。

再次,以党的历史教训引导群众。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有过这样或者那样的失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注意进行引导,同时对国外共产党执政的失误进行充分说明。不夸大执政党的历史错误,也不隐藏自身犯过的错误,而是勇敢地承认错误,指出其中的主客观原因,让广大民众去评价,有利于人民包容或原谅执政党的过失。

最后,用党的文化遗物教育群众。历史文化包含历史遗留的古迹遗物和革命思想,党史文物记载着党的奋斗历程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可以通过历史文物教育后人,激发人民拥党爱国的激情。

在此基础之上,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还可以结合形势进行历史观的宣传教育,扩展执政党的历史资源,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

标签:;  ;  ;  

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_中国共产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