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翟培蕾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翟培蕾

西安华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基于当前情况来看,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裂缝现象出现频率较高,不仅会建筑工程使用性能造成了极大破坏,甚至还会威胁到人们使用安全性。为有效解决这一隐患,要求工作人员彼此间能不断进行交流沟通,在探索学习中完善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做好土木工程隐患问题的预防工作,提出可行性预防解决措施,避免混凝土施工出现负面影响。并且还要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尽可能降低裂缝现象对土木工程建筑带来的危害程度,极大提高土木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发挥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存在优势,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加快,我国建筑行业迎来蓬勃发展期,同时带来的是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地位,就要求企业自身必须拥有强硬的施工技术。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必须从原有的单一建筑模式转变为多元化建筑模式,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更是要将目光投向先进技术,争取满足各类人群对于建筑的需求。在建筑工程中基础材料由最初的泥土、树木,渐渐转变为砖瓦、水泥,再到现在的混凝土,混凝土结构凭借着自身的稳定性、经济性、耐久性以及耐火性,在建筑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结构的缺点也逐渐显现出来,所以研究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加强完善成为目前建筑行业中的一大目标。

2、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实施效果的因素

2.1主客观因素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原因分为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人为因素,客观原因是环境因素。主观原因是指人为因素,就是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直接参与者和间接参与者责任感的缺失、安全意识的淡薄所造成的非正常损失。人为因素又分为施工人员与技术人员两方面,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自身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的不具备、不完整,没有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操作。建筑工程由一个个分类工程所组合在一起,混凝土结构工程作为整个建筑工程中的一部分,技术人员不仅要考虑到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技术问题,还要考虑到与其他工程间的承接问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提高建筑工程间接参与者和直接参与者的责任感与安全意识。客观原因是环境因素,混凝土结构浇筑后的凝固期其实就是混凝土中的水分在进行水和反应,水和反应的具体表现是发热。所以在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中,充足的水分和温度的控制是非常关键的,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结构的裂缝现象,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2.2混凝土结构施工材料因素

虽然混凝土结构施工在国内应用范围广阔,应用时间较久,但是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气候分布不均匀,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问题涌现出来。混凝土作为一种复合型材料,其配比材料的质量是决定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基础。近年来受建筑材料市场价格的影响,质量好的建筑材料价格也随之高昂,并且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为部分责任感浅薄的人提供了投机取巧的渠道,越来越多的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部分建筑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在材料的选择上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办法,为自身和企业节约成本,捞取利益。这些材料被运用到建筑工程中,越来越多的豆腐渣工程涌现出来,并造成多起生命财产损失案件。还有政府施工安全质量监管部门的制度不完整问题,虽然国家建立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管部门,但是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完善,所以部分建筑企业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不顾建筑工程的质量,一味的追赶工期和节约成本,导致建筑工程问题频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3.1合理选择原材料,科学配比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工程特点和现场情况,选择和设计相符、满足实际需求的混凝土材料,并进行科学的配比。所选原材料的质量是关键,配置有实践经验、专业化的采购人员,做好市场调查,选用正规厂家的有质检标识的原材料,并经过专业的检测部门进行质检,确认合格后才允许投入到现场施工中。在配比中,要以原料施工的实际要求和现场条件为基本出发点,通过严密地科学运算后,确定每种材料的使用量和具体用法,再把材料搅拌均匀,并做好在施工结束后的混凝土养护工作,保证施工质量。

3.2裂缝控制技术

在混凝土建筑施工中,由于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过高、外加剂的用量不合理、粗细集料的质量问题、内外温差过大、环境、气候变化、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设备选择得不合理等多方原因,导致裂缝问题。优化裂缝控制技术,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十分必要的。因此,应从施工实际出发,尽可能一次性完成浇筑,随时对裂缝进行科学处理,在后浇带填充环节,需选择强度更高的混凝土,在浇捣工序中,把控好振捣棒的作业频率,并随时观察混凝土的坍落度情况,根据坍塌度来确定振捣时间。振捣棒的运用是关键技术之一,使用原则是插入速度快、拔出速度慢,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是否需要二次抹面、二次振捣技术。

3.3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对竖向构件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该确保浇筑的质量,要在竖向构件的底部要用一定量的水泥砂浆进行填充,以此确保其自身的稳定性。在浇筑过程中会出现离析现象,这种现象会严重降低混凝土的效果,应尽可能避免,再有就是当浇筑高度过高时应该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从而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防止涨模现象的发生。此外还需要进行反复浇筑的施工过程,按照由外至里的浇筑次序开展工作,防止因推力的存在使柱子出现倾覆。

3.4养护技术

混凝土养护是否到位直接决定着混凝土整体质量,并且养护手段的科学合理性也能有效增强混凝土使用性能。据相关调查数据了解到,目前我国土木工程建筑使用到的混凝土膨胀剂大多都是ZY膨胀剂,需严格按照国家提出的混凝土养护规范执行,在混凝土铺砌工作结束后立即在表面铺设一层草席或是麻袋,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量洒水便于实现最佳养护效果。同时土木工程的混凝土表面养护工作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通常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低于28d;第二,如果混凝土材料的可塑性相对较差,必须要在混凝土浇筑洒水前做好喷雾养护工作,但若是混凝土材料具备良好可塑性则要在混凝土浇筑后的6-16个小时内进行洒水工作;第三,混凝土养护过程中需始终保持连续养护状态,中间不能停止,确保混凝土表面处于较湿润,否则将对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成效带来不利影响。

总之,在土木工程中使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需要把握好质量,这样的施工工艺容易出现裂缝,要控制好裂缝的产生。采取的方法主要有尽量减少混凝土中水泥的使用量,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温度,科学的掺和混凝土的抗裂剂,添加增强材料和配筋,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土材料配比,减少约束力。做好这些方面的控制,就可以有效的保证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鑫.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价值工程,2017,36(34):120-122.

[2]吴敏良.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11):9-10.

[3]沈彩明.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解析[J].建材与装饰,2016(45):42-43.

[4]贾斐.针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6(06):110-112.

[5]陈金强.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01):119-120.

论文作者:翟培蕾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6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翟培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