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伦理思想对现代审计人员的心理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儒家论文,伦理论文,思想论文,人员论文,心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儒家经济伦理倡导平和处世、反对竞争、强调协作,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使审计人员造成了“审计难、反映难、处理更难”的心理障碍
传统儒家思想强调“和为贵”、“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几千年来,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和气生财”、“万事和为贵”等观念在中国人心目中根深蒂固。从而导致审计人员在处理内部审计和国家审计的关系时,常常感到困难棘手,既要维护单位利益,集体利益,又不损害国家利益,使审计人员处于两难境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虽说已是共识,但为维护国家利益却不得不得罪领导,危及集体利益,而直接危害了自己的生存利益,大多数审计人员都不愿去冒这个险。使审计人员在处理问题时顾虑重重。即使有法可依也不敢轻易决断,因而使审计的监督和制约作用大大削弱。
二、儒家的“名分等级”、“上尊下卑”等伦理思想对现代审计人员在做出审计决定过程中产生很大的心理障碍由于受这种经济伦理思想的制约,现代审计人员在审计中的独立性保证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和局限。独立性原则是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依法审计的前提,但由于行政限制、等级制约及各地方、各部门的连环保护,这一原则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
三、传统的诚信品德观在现代社会日益密切的社会关系中被扭曲利用,也在心理上为现代审计人员设置了障碍作为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与行为准则,诚信品德观念本是可以刺激现代审计人员的工作进取心和社会责任感,但是现代社会关系日趋复杂的网络结构中,这种品德观却被扭曲利用,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软”,审计人员只要与被审计单位稍有染指,便会为人掣肘,否则会落个“不仁不义”的骂名。尤其是各种关系网、人情网压得审计人员举步维艰,上级领导护短,亲戚朋友说情,一大堆有形无形的社会压力,你怎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在这些压力下,“诚”被理解成了对上级领导的忠诚“信”被当成了亲戚关系,朋友们的义气。这实质上是假儒家思想之名,行非儒家思想之实,从而使审计人员迫于压力,对工作产生畏难情绪,即使查出重大问题也不敢向上级反映和汇报,做审计决定和处理更是形式主义走过场,睁一眼闭一眼,使审计人员产生了“急流勇退”的心理障碍。
以上分析的这些心理障碍是当前审计人员尤其是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过程中客观存在且不可小视的问题。从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人员心理素质角度考虑,塑造现代经济审计伦理思想、职业道德,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职业伦理的他律阶段、职业伦理的自律阶段。所谓他律阶段是以审计职业责任和义务为核心的阶段。是社会对个人“防范”,理性对欲望的“束缚”阶段,在他律时期审计人员赖以行动的伦理标准和动机受制于外力,超乎伦理主体之外的根据来支配和节制。只有当这种外在职业要求转变为审计人员的内心要求时,审计人员才能自觉履行职业责任和义务,毫无疑问,他律时期的职业伦理道德是不完善的,它属于职业伦理发展的初级阶段,是依靠外力引导和约束起作用的。审计人员之所以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在很大程度上是害怕法规的制约和舆论的批评,他律时期的职业伦理必须过渡到自律时期的职业伦理。
所谓自律时期的职业伦理是以职业良心为核心的,即审计人员在履行义务时已把应负的职责转变为内心道德和道德行为准则,形成自己的审计职业良心,从而达到更高一层审计职业最高阶段。
在职业伦理发展过程中,他律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而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此相适应的也只能是以他律为主的审计职业伦理,认识到这一点对目前现代审计人员的职业伦理道德建设工作具有重大意义,(1)他律必须转化为自律,而转化主要靠外界约束和他律输灌来实现的。(2)每个人的思想意识、道德水准并不一样,这就需要一定的他律手段作为维护社会关系的一种保障。(3)改革事业中最困难的是观念的改革,是社会和个人价值职业目标的改革。如果没有必要的他律手段作屏障,在改革时期人们的伦理、道德会陷入无序状态,改革也不可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