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问题研究--马克思意识形态批评的彻底革命_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问题研究--马克思意识形态批评的彻底革命_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及当代问题研究”笔谈——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彻底革命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识形态论文,马克思论文,笔谈论文,革命性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02)02-0006-02

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并不是马克思的首创,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和小资产阶级经 济学家西斯蒙第、蒲鲁东等人都曾经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过批判。马克思超出他们的地 方,在于他的批判体现了革命的、彻底的辩证哲学批判本性,即用批判和反思的方式, 追问现存事物存在的合理性,是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 定的理解,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革命性,是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存在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观念不是肯定,而是否定;不是接受而是批判和质疑。资产阶级思想家把自私看做人的 本性,把资本主义看做最符合人性,因而是永恒的、完美的社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 在资本、地租、工资分离的既成事实基础上,探讨资本如何才能获得利润,生产如何能 获得效率,而不去追问资本、地租、工资为何会分离及分离的根据,不去追问为何工人 劳动得越多,而得到得越少。因此,他们的学说,仅仅是在私有制基础上探讨资本家如 何发家致富的学说,是对资本主义现存状态的直接肯定和现象描述,因而,是非批判的 、非革命的。马克思则不同,他对资本主义现实采取了一种审视和批判的革命眼光。《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用异化劳动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反人性状态进行了抽象的 伦理价值批判。《共产党宣言》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把资本主义放在人类社会发 展的过程中进行批判,探讨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不可克服的矛 盾以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矛盾的不可调和性,进而宣判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 运。到了《资本论》及其手稿,他把资本主义存在合理性的追问建立在实证分析的基础 上,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极限,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进一步论证了资本 本身就是资本被超越的根据。可见,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存在的合理性是不断地追问,以 探讨其被超越的根据和条件,上升到世界观的高度就是对现存的一切持批判的态度,和 永远要超越现实的本性。这是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革命性的实质所在。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彻底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马克思的批判不是仅就意 识形态本身进行批判,而是深挖意识形态虚假性的现实根源,即把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 批判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批判统一起来进行,充分体现了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深 刻性。资产阶级掩盖其剥削无产阶级的事实,把资本主义描述为天赋人权的真正乐园。 恩格斯指出:“劳动决定商品价值,劳动产品按照这个价值尺度在权利平等的商品所有 者之间进行自由交换,这些——正如马克思已经证明的——就是现代资产阶级全部政治 的、法律的和哲学的意识形态建立于其上的现实基础”。这说明商品生产、等价交换的 形式是资本主义自由平等观念产生的基础。但这只是形式上的平等,它掩盖了资本家无 偿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实质。正如马克思所说:“这种表现形式掩盖了现实关系,正好 显示出它的反面。工人和资本家的一切法权观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切神秘性,这 一生产方式所产生的一切自由幻觉,庸俗经济学的一切辩护遁词,都是以这个表现形式 为依据的。”如资本与劳动力的交换,仅仅是流通过程的一种表面现象,实际上是通过 交换实现资本对劳动力使用价值的占有。这种形式上的平等掩盖着资本和劳动交换的不 等价性。

马克思具体分析了这种不平等性。马克思区分了两种交换,一是简单商品交换,他们 各自交换自己的劳动成果换回各自需要的使用价值,这种交换两者之间是平等的。一种 是复杂的商品交换,即劳动力和资本的交换。这种交换形式是平等的,在性质和内容上 与前者相比是不同的。在交换中“工人出卖的是对自己劳动的支配权”,资本家付出的 是一定数量的货币。工人获得了自己生存的必要条件的一定数量的货币,而“资本换进 的这种劳动是活劳动,是生产财富的一般力量,是增加财富的活动”。可见,通过交换 ,工人对自己劳动的所有权和自由支配权,“变成了工人没有所有权和把他的劳动让渡 出去,而工人对自己劳动的关系,变成了对他人财产的关系。”这种活动,使资本得以 保存和增殖。而资本家通过交换,换回的是支配他人劳动的支配权,实际上是创造价值 的源泉。这样,在表面上看起来公平的交换中,资本家“无偿地得到了两种东西:第一 ,得到了增加他的资本价值的剩余劳动,第二,同时得到了活劳动的质,从而使原有的 资本的价值得到保存。”这种交换的不平等就在于:“因为同活动能力相交换的哪一部 分资本。第一,本身就是没有支付等价物而被占有的他人的劳动。第二,它必须由劳动 能力附加一个剩余额来偿还”。同时“所有权最初是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现在所有 权表现为占有他人劳动的权利,表现为劳动不能占有它自己的产品。”而这归根结底是 由资本主义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决定的。所以马克思说,资本与劳动表面上的 交换,“仅仅是建立在不通过交换却又在交换假象的掩盖下来占有他人劳动这一基础上 的生产的表层而已。”造成这种假象的根源是资本和劳动交换的不等价性。

资产阶级把资本主义的这种社会现象视为“自然的产物”,马克思则认为,将这种历 史性地颠倒了的社会关系视为社会天然形式,这是用虚假的现象掩盖社会本质关系。这 正是全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资产阶级用这种虚假的观念,愚弄工人阶级,以维 护自己的统治。无论是西斯蒙第、蒲鲁东还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等人都批判过资本主义现 实的不合理性,但都没有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虚假性进行批判,也没有深挖造成其虚假 性的根源,更没有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探索私有制的历史性。因而,他们的批判是不 深刻的。马克思批判的深刻性在于揭示出了造成这种虚假性的根源。

第二,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彻底性还在于它实现了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的统一。所 谓理论批判是指在观念中对现实存在及观念的不合理性的否定和追问,并在观念中构建 人所要求的理想性的世界图景。所谓实践批判是用物质的力量现实地否定和改变世界的 现存状态,把世界变成人所要求的理想性的现实。马克思早在自己世界观形成时期就区 分了“武器的批判”和“批判的武器”,认为“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以往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对于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使 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进而找到改变现状的力量。而空想社 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不仅在于他们不管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还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都 不是建立在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而且还在于他们找不到改变现实的力量。 究其原因,一是他们没有找到从理论向实践过渡的桥梁,即他们只想用理论的呐喊去改 变现实。二是他们没有发现无产阶级的力量,其原因在于,他们都没有把自己当做无产 阶级的一员,都不是站在无产阶级之中,而是站在无产阶级之外,以主人身份去拯救无 产阶级。而马克思则不同,马克思一开始就把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看做最大幸福,并 从世界观高度解决理论向实践过渡的桥梁问题。在马克思看来,理论批判的本性根源于 实践批判本性,而实践批判本性根源于人类生存发展不会停留在现存的任何一个支点上 。可见,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彻底性,不仅在于深挖造成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虚假性的 根源,而且还在于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中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现实本身。马克思的意识 形态批判,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对现存的一切都不能无批判地接受,而要用审视的眼 光进行追问,并进一步探讨现实被超越的根据和条件,对资本主义社会是如此,对社会 主义社会也是如此。惟有如此,才能使社会朝着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方向发展。不管 是对西方文化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也都是如此,一概否定是不科学的,完全接受也是不 科学的,批判地超越才是其出路。这正是我们探讨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思想的价值所在 。

收稿日期:2001-10-20

标签:;  ;  ;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问题研究--马克思意识形态批评的彻底革命_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