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比较学习”_单元论文

教学生“比较学习”_单元论文

教会学生“比较学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会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比较学习”是所有中学生都应该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的—种学习方法。

“比较学习”,就是将“此”和“彼”互为参照,互相作比,从而发现它们的“同”或“异”以及“何同”或“何异”来,进而获得比其它学习方法求取的知识在范围上更宽广,在程度上更深刻的效果。

初中学生由于知识面较窄,学法较单一,我们在指导其“比较学习”时宜细些;高中学生则不宜太细、而要放手让他们去求“同”辨“异”。

笔者在指导国家教委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批准立项的“学堂·主人·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改实验班的学生们“比较”学习时如是做:

一、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比较”,什么是“比较学习”,什么样的学法才是“比较”性的“学”,“比较学习”的好处有哪些等。这个环节要注意不单纯讲概念,而要作比较让学生真正明白其含义。比如讲什么样的学法才是“比较”性学习时,我首先发问:“提取公因式法和分组分解法有什么区别?”生A答:“前者的每一个因式中都含有一个相同的因子,可以把它提取出来;而后者则不同,有的因式中有甲因子,有的因式中有乙因子,不能一下于都提取出来,而要先分组组合后才能分别提取出来。”生B补充:“前者和后者都运用了‘提取’法,所不同的是,前者是一步到位式提取,而后者要先分组组合后才能提取;相比较,后者比前者复杂,同时是前者的延伸运用。”接着教师小结:“刚才两位同学在分析理解有关因式分解的同异时,将两者互为参照,并发现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又认识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学习’就是‘比较’性的学习。”这样,学生对“比较学习”的方法就容易理解了。

二、教学生掌握“比较”法。首先是比较内容:

1.此册教材与另一册教材教学重难点等方面的比较。

2.同一教材里此单元与彼单元训练重点、课文类型、读写知识点等方面的比较。

3.同一单元内不同体裁课文及其不同训练重点、不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比较。

4.同一单元内相同文体或不同单元中的相同文体在训练目的、训练重难点、表达方式等方面的不同的比较。

5.同一课文内不同表达方式或同一表达在不同句段里的运用及其作用等方面的比较。

6.同一短语、词语在不同句段的运用及其作用,各种修辞方法、句式等方面在课文中的作用的比较等等。

其次是比较方法:

1.横式比较。

2.纵式比较。

3.求同或求异比较。

4.单向比较或多向比较。

5.表格式比较或叙述式比较。

6.类比式比较或陈述式比较等等。

在讲述这些比较的“内容”或“方法”时,讲一点演示一点,讲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一方面,并要求及时灵活运用到平时的语文科乃至其它学科的预习和复习过程中去、逐渐形成“比较学习”的习惯。

三、导引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运用“比较学习”法学习语文教材,掌握有关语文知识,并逐渐形成“比较学习”的语文能力,达到会运用“比较学习”法的境界。试以初中语文(九义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的教学说明之。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1.师生讨论并进一步明确这类教材的训练重点是“议论”,包括理解“议论”,区别“议论”与“记叙”、“说明”的不同,认识其联系。

2.指导学生阅读第一单元“提示”,讨论理解把握:①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理解反映不同的生活领域,适用不同的表达方式,由于生活的复杂交错,因此同一篇文章往往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而兼用其它;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小说、诗歌里也常常使用,记叙也常常穿插有议论;学习本单元、要注意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议论的作用与议论文中的议论的区别,议论文中的记叙的作用以及与议论如何有机结合的等。②快速浏览本单元各课,说出各课的文类,并从文体的角度进行简单的“同”“异”比较。③明白——学习本单元时,要在区别文体特征方面理解文学作品中“画龙点睛”式的议论与议论文中的议论的不同特点及其作用等等。

3.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各课的“训练重点”、“预习提示”、“自读提示”等文字,“比较”了解各课的不同教学目标及不同的训练侧重点;并通过阅读课文注释①或“扫描”、“比较”识记作者(从年代、创作文体、工作类别等方面比较),要求掩卷后即能流利地对答。

4.要求学生运用跳读方法,识记或笔记整理出各课的主要内容,并互相参照比较,达到能由教师点到篇名即能立刻随口流利说出相关内容并能重点互比的程度。这一步是进行单元“学习指导”过程中“比较学习”的重要环节,因而在“指导”时要结合课文(篇名、文体、特点等)逐一落到实处。以上四个步骤,占用课时1—2节,但收效则远比孤立地单课单课地“教”要好。原因在于这个环节既是以“学法指导”为核心,在“教”学生“学”,使学生在参与“教”和“学”的过程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的好教法,又是以培养自学能力,培养较高层次的学法的一种索质教育活动。

5.引导学生在同一篇课文中将相同的表达方式或不同的表达方式的特点及其作用进行比较。比如《故乡》一文中“金黄的圆月”的描写就分别出现在文首和文尾:对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不同描写;对闰土和杨二嫂的不同描写等等,要求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阅读(常用跳读法和细读法结合)、思考、分析,进而理解这些相同的或不同的描写的特点及其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必要的时候,教者就学生迷惑之处阐述性讲析一番,对学生似懂非懂之处点拨式讲析一番,对需要进一步深入之处加以诱导,久而久之,学生的“比较”意识就能不断深化、最终形成“比较学习”的能力。

6.指导学生就不同课文里的同一表达方式的特点和作用进行比较。如《故乡》中的议论文字很简洁、隐晦,它往往揭示升华了中心思想,系画龙点睛之笔;而《论雷峰塔的倒掉》中的议论文字则比较具体而又明白,它往往在直接表达作者的态度、看法,往往对文中的人事物都表现为直接的评断,重在论理(即“为什么”)方面。

总之,“比较学习”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学法,应为初、高中学生掌握,它同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我们应教学生“会”之。

标签:;  ;  

教学生“比较学习”_单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