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文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然而人类利用水文水资源的同时,会造成水文水资源出现污染和浪费的情况,致使水文水资源发生明显变化。此外,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十分严重。气候变化对影响,可能会导致极端降水或是极端干旱的情况发生。为此,需要强化对气候变化对影响的分析和解读工作,并针对具体的影响,制定有效的改善措施,遏制水文水资源的大规模变化,保证水文水资源乃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完成对水文水资源的保护和恢复。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循环;水资源;影响
水是大气环流和水文循环中的重要因子,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因子之一。气候变化必将引起全球水文循环的变化,并对降水、蒸发、径流、土壤湿度等造成直接影响,引起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重新分配以及水资源总量的改变,增加洪涝、干旱等极端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进而使得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突出,对人类社会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规划和管理等诸多环节造成严重影响,并进一步影响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对水循环影响的机理及评估水资源安全影响,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水资源适应性管理策略,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规划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1.1自然因素
首先,自然因素造成的气候变化,是指太阳活动高峰期黑子的余波会影响地球的气候,导致地球出现像厄尔尼诺这样的气候。有时太阳光强度有所变化,导致辐射增强,加速地面水分的蒸发。但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是11年,到达地球后也所剩无几。当然,太阳辐射和大气的压迫,也会使陆面发生热力、动量交换过程和水循环的改变,但仅此一点,就会对气候造成影响的说法有些牵强。所以,自然因素并非导致气候变化的直接原因。
1.2人为因素
目前最有争议的人为因素。气候对人类的影响,在当前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中更加显而易见。自工业革命以来,各国为加快自身国力的快速发展,完全没有顾虑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大量的砍伐植被,导致森林覆盖面不断减少,无法制造出足够的氧气,更无法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最终导致温室效应的出现,继而大量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地下水遭到海水破坏等气候问题。
2气候变化对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影响
2.1降水量的缺乏或超标
一直以来,水资源被人们作为延续人类生命的重要基础。我国幅员辽阔,所以气候的类型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而不同特点的天气类型,自然会出现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我国南部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降水量比较少,有时甚至会出现超量降雨。但我国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所以降水量相比于南方就较多。因此我国一直以来就有南涝北旱的说法。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尤其是温室相应带来的冰川消融。不仅南方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同样北方因降水量过多,而导致大量的房屋坍塌。甚至出现因植被无法及时吸收大量的降水,而出现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2.2气候变化对河流的影响
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温度升高,区域范围内温度上升明显,也就会引起的河流范围内的增发量增加、流域面积减少,甚至可能会导致枯水期增加的情况,严重时,会引起河流干枯的情况。枯水期增加不但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还可能会导致河流的生物出现大规模死亡的情况。而且,枯水期的增加,周边农业生产受到不利影响,使得人类可以利用的水文水资源逐渐减少,
2.3气候变化对我国冰川融化影响分析
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影响下,我国冰川融化速度较过去相比明显增加,造成我国冰川面积减少,进而对以冰川径流为重要补给的河流径流降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我国水循环系统受到气候变化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在这种情况之下,必须提高对气候变换的认识,加大其对水文资源影响的研究和分析,构建水文资源变化检测系统,通过科学合理方法的运用来进行水文资源变化的预测,为防范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水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2.4对水质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水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温会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升高,由此会导致水质变坏;二是气候变暖会引起蒸发量增大,水体当中的污染物会出现浓缩现象,从而会加重地下水和地表的污染程度,同时还会使水体富营养化的速度加快;三是极端气候的频率会有所增强,这样会导致旱涝灾害增多。
3保护水循环与水资源的措施
3.1强化区域水文水资源调控
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极端气候是切实存在的,尤其是干旱、洪涝等灾害,这些灾害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不利影响。为此,需要重视对区域水文水资源的调控工作,在遵循人与水和谐相处的原则,科学的水利工程进行建设,提高蓄水和泄洪的能力。并结合GIS、GPS等技术,完成对水文水资源问题的控制,完成对灾害的预测,降低灾害的影响。重视对水文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减少水文水资源的污染情况,配合工程科学强化对区域水文水资源的协调,尽可能的降低气候因素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提高水文水资源的利用率,促使人类与水能够和谐共处。
3.2适应性管理对策
由于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这给水资源管理部门相关工作的开展增添了难度,为此,应当在弄清水文情势变化前,便要制定出适应性的对策和措施。适应性管理是处理不确定性问题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具体包括增加应对不确定习惯的稳健水资源管理措施。从本质的角度上讲,适应性管理是一个对决策进行灵活调整的过程,其大体的步骤如下:对现有的问题进行评估、设计、实施、监测、再评估、调整。这种管理方法在评估不同水库下泄方案对提高下游水生态系统的影响中获得了应用,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鉴于此,可将该方法运用于指导水利工程运行或是制度的变化当中。因为水利工程的解决方案一经制定后,想要改变存在较大的困难,而适应性管理提供了辨识风险、分摊风险、减少风险的过程,这样便可以使解决方案的制定更加科学、合理、可行。
3.3推动低碳理念落实
鉴于气候变化的基本情况,需要切实的展开对低碳理念实行工作。近年来,国内十分重视水文资源的保护工作,严格的展开对低碳理念进行控制。首先,需要制定严格的CO2排放标准,尤其是相关工业企业,必须严格管理企业的CO2排放指标,采用惩罚和治理并重的方式,对于超出排放CO2量的企业,需要给予一定处罚,对能够自主减少排放量,且显著低于排放标准,需要对其进行激励。进而有效的强化CO2排放的控制。此外,合理的将低碳生活的理念进行落实,促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意识到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性,减少人为活动对气候造成不利影响。还需要强化对洁净可再生资源的应用,减少CO2的排放量,保障水文水资源的保护工作。
综上所述,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为了更好地保护水资源,应当全面分析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并据此制定合理可行的管理对策和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影响,以此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于人类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郗梓添.气候变化对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影响研究综述[J].珠江水运,2016,06:78-79.
[2]谢红红.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07:131+133.
[3]马强.初探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管理的影响[J].地下水,2016,03:133-134.
[4]邢佳伊,于伟铭.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的影响及对策[J].农业工程技术,2016,32:31.
[5]张建云,陆采荣,王国庆,贺瑞敏,刘翠善.气候变化对水工程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5,05:301-307.
论文作者:于继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7
标签:水资源论文; 水文论文; 气候变化论文; 气候论文; 水循环论文; 冰川论文; 适应性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