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萍
云南省干部疗养院 云南安宁 650307
摘要:目的:观察使用血塞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在2010年2月-2014年7月治疗的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对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服用消心痛与阿司匹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药物上再加以血塞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要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血塞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血塞通;冠心病;心绞痛
心绞痛是冠心病里最为常见的类型,冠心病又称之为是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此种疾病是因为患者的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从而导致患者因为动脉无法顺利的为心肌供氧供血而引发的心脏病。通过观察多年的发病率情况,发现在20岁到50岁之间,男性患者要比女性患者要多,在60岁以后,男女患者没有显著的差异。本文分析了血塞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0年2月-2014年7月治疗的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都具有以下特征:阵发性前胸位置出现发闷、紧缩或者压迫性的疼痛。每次疼痛发作的持续时间为15-25分钟,服用硝酸脂类型的药物或者休息能缓解。每次发作之后,有几分钟的慢慢恢复期。研究对象不包括合并严重心律失常与肾、血液以及肝系统疾病的患者。
依据随机的分组方法,对照组患者总计6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在42岁~73岁范围内,平均年龄(57.64±10.83)岁;体重48kg~79kg,平均体重(60.58±10.24)kg;病程8个月~7年,平均病程(4.11±1.57)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实验组患者总计6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在44岁~72岁范围内,平均年龄(58.54±11.73)岁;体重46kg~77kg,平均体重(61.98±11.34)kg;病程7个月~8年,平均病程(4.89±1.76)年。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体重和病程等进行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用于临床对比。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每天服用3次、每次10mg的消心痛,每晚口服1次100mg的阿司匹林。实验组在以上药物治疗基础上,再给予患者注射用血塞通4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注射一次。两个组的疗程都是15天。如果出现患者在疼痛发作时,服用以上药物不能够缓解心绞痛,可以使其舌下含用0.5mg的硝酸甘油,并给予吸氧。
通过15天的近期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
1.3疗效标准[2]
痊愈:患者胸部憋闷、疼痛症状已经消失,心电图显示其心脏供血能力已恢复正常。
显效:治疗后患者出现心绞痛的次数显著的减少,并且发作持续时间缩短,心电图显示其心脏供血能力已得到明显改善。
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胸部疼痛发作频率有所降低,心电图显示其心脏供血能力已有所改善。
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未减轻或恶化,心电图显示其心脏供血能力未好转。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统计均采用SPSS18.0软件,对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学分析时,使其计数资料以率(%)来表示,比较采取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通过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2组之间的临床疗效对比[例数(%)]
组别 例数痊愈 显著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6017(28.3)27(45.0)10(16.6)6(9.7) 54(90.6)*
对照组6013(21.7)21(35.0)9(15.0)17(28.3)43(71.7)
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不良反应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出现2例静脉炎,但是程度都比较轻,对其使用局部热敷后,此种症状消失,没有发现其他的不良现象。两组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冠心病稳定的心绞痛患者来说,他们大多能够生存较多年数,但是可能会发现急性的心肌猝死或梗死的危险,预期发生此种危险的主要原因在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的心功能与范围。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是因为受累动脉从内膜发生病变,此外,动脉中层也发生逐渐退行性病变,继发性病变主要有斑块破裂、斑块内出现以及局部血栓的形成。形成血栓的原因主要有:血流发生动力学改变、血液增加了凝固性以及血管内发生了皮细胞的损伤[3]。
血塞通具有阻止血栓出现的功效,通过将血管内皮的功能改善,使血小板聚集与粘附受到抑制,并将血液的粘稠性降低。此外,血塞通通过将抵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发挥出来,使血管的平滑肌细胞受到增殖抑制,将机体的纤熔性能提高,有效的防治血栓的产生。血塞通主要由β-七叶皂苷钠成分构成,此种成分从天然植物中提取,是具有天然性的植物药。通过大量的实验与临床验证[4],血塞通具有非常好的医学药理作用,如抗血栓、对神经进行保护、抗炎、将自由基消除、使微循环改善、阻断钙通道、使神经细胞死亡受到抑制等。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显示,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通过使用血栓通治疗冠心病稳定型患者的心绞痛具有显著的疗效。因此可以看出,冠心病患者在服用常规性的药物上,再长期使用血塞通来治疗,能够有效的将血栓减少,稳定动脉的粥样斑块,可以显著的将心肌梗死以及心绞痛的发作率降低,确保患者能够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国强.血塞通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0,50(29):88-89.
[2]刘翠华.黄芪针联合血塞通针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心肌保护以及护理配合[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0):2461-2462.
[3]张红.血塞通注射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8):1945-1946.
[4]王国星,王海英.血塞通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4,(3):62.
作者简介:曾萍(1970年11月-),云南昭通,汉族,内科副主任医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
论文作者:曾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3
标签:患者论文; 心绞痛论文; 冠心病论文; 实验组论文; 疗效论文; 血塞通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