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翻译的矛盾与调和论文

诗歌翻译的矛盾与调和论文

诗歌翻译的矛盾与调和

何芝琳 胡东平

(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8)

摘要: 诗歌是民族文化的精华,集中体现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审美观及语言特征。在所有文学体裁中,诗歌翻译是较难的。诗歌是否可译,可译与不可译之间有什么关系,诗体译诗与散体译诗哪种好,都有什么优缺点等,本文将具体阐释。

关键词: 诗歌翻译 可译性 不可译性 诗体翻译 散体翻译

一、诗歌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

在翻译理论领域,关于诗歌翻译,直译或自由翻译、异化或归化、诗歌的可译性、诗歌翻译的标准和诗歌翻译的方法等,存在许多争议。汉语和英语在语言形式和文化背景上有很大的差异,如何将中英诗歌互译一直是中外翻译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下面会从三个方面阐述。

(1)诗歌翻译的可译性。诗歌能否翻译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在卡特福德1965年出版的《语言翻译理论》中,他认为“语言之间存在着基本的、广泛的意义转换条件和手段,这就提供了语言间转换的可能性”。中国翻译理论家刘米清认为,两种语言之间存在普遍的可译性特征,这是由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和一般特征的同一性决定的。

2010年七夕情人节那天,两人的聊天记录长达十八页。李辉嗟叹:“我改变不了她,怎么办?她完全不是我想象的样子……”吴霞也很失落地说:“每次情人节、女人节、圣诞节、结婚纪念日,我都好像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过,可江帆大多数时候都抛下我,陪客户应酬。到底是钱重要,还是我重要?江帆也不禁汗颜:“我对妻子实在呵护不够,她出轨我有责任。”

翻译理论认为,诗歌作品是可以翻译的,其原因是:不同民族的生活和文化有着相似之处,从而使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和文化交流有可能成为可翻译的基础;诗歌是一种具有物质吸引力的文学作品形式,是表达情感和人类思想的共性,它决定了诗歌中的思想和情感可以通过不同语言的交流而产生共鸣。因此,诗歌翻译中的思想情感内容可以被传达和翻译。

一般文本的翻译不仅要翻译其字面意义,而且要翻译出字里行间隐含的文化内涵或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内容。诗歌翻译在考虑形式美的同时,也要传达原文的意义,形式不仅包括拼写、大写和书写安排,还包括信息载体,形式本身就是诗歌的内容之一。形、神、韵的翻译需要译者的知识和语言能力,实际的翻译工作也与译者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

押韵和散体备受争论。押韵翻译是格律派的主张,他们把押韵、抑扬格等传统的格律形式视为诗歌的精华。由于中国诗歌强调节奏、词的简洁性、句法的简洁性甚至整个诗歌的风格。就翻译诗歌的内在价值而言,节奏提供了一种范式,但也有可能对这些规则进行复杂而灵活的改变,此外,押韵翻译作为一种传统翻译,一直影响着当下,自然取得了成功。

说诗歌是可译或不可译似乎有点片面。在一定程度上,不同语言、文化差异和审美功能的特征决定了一些诗歌翻译确实非常困难,且是不可译的。另一方面,人类文化存在共性和经验的相似性,语言识别新事物的功能使得诗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翻译。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可以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可以达到翻译的部分目的,让目标读者了解其他国家诗歌的内容和意境。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出与原诗节奏相同或相似的语言效果。

诗歌翻译中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因素并不固定。随着时代的发展,两种语言和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也在不断加深,一些无法翻译的因素可能是普遍接受的对应物,可以在两种语言中找到并且可以翻译。

(3)诗歌翻译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关系。诗歌凝聚了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精髓,当诗歌被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碰撞就非常激烈。许多人表达了不可译诗歌的感受。然而,从翻译实践的角度来看,人们多年来一直从事诗歌翻译活动,并留下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充分说明诗歌翻译的可能性。

由于诗歌艺术的特殊性,诗人经常运用夸张等修辞手段来营造诗意,营造浪漫的氛围;在词汇层面上,诗人突破词的原始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对应关系,使词的意义得以扩展,从而使之无法翻译;在句法层面上,诗人往往打破单句表意功能模式,升华诗的深层含义,从而给诗歌翻译带来极大困难,至多是近似翻译;在整体结构上,诗人融合了不同的情感,将诗歌的意境从平面上投射到三维空间中,然而,诗歌翻译往往关注了原文,就很难把握译文,很难做到两全其美。

再如回文诗,它是中国语言文学中一种特殊的文学创作形式,是一种顺读、倒读都是诗的文学风格,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短句或长句都可以是回文,注重词序且循环往复;有些回文体倒读后成为一首新诗,新诗的字数和韵律与原诗不同,有的甚至改变了类型。中国特有的文体与其他语言的文体是不可比拟的,这时任何翻译人员都很难表现出它本身的特色。

二、诗体译诗与散体译诗

(2)诗歌翻译的不可译性。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曾经说过,“诗歌是在翻译中失去的东西”。周作人也说过:“诗是不可译的,只有原作才是诗,其他翻译都是诗的翻译”。金月林委婉地说:“诗不可能译。”由此推断,诗歌不可译。卡特福德首先指出了两种情况:一种是语言的不可译性,反映在不同语言结构之间不准确的对应关系中;另一种是文化的不可译性,反映在两种文化附加意义之间不准确的对应关系中。

997 支架取栓器机械取栓治疗前循环远端血管闭塞的疗效观察 邢鹏飞,李子付,李 强,赵 瑞,方亦斌,赵开军,戴冬伟,杨鹏飞,张永巍,刘建民

根据网上流传的视频显示,一个标注为“陆河县人民检察院扫黑除恶”的举报箱四周没有投信口,无法投入举报信。事后广东陆河县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回应称,举报箱10月中旬设置,是广告公司制作举报箱的时候忘记设置投信口,目前该举报箱已经更换。广告公司接单制作举报箱,是日常经营中最平常不过的事情。而这一常见的工具箱,竟在制作时没有设置投信口,把公众扫黑除恶的反馈意见“挡在门外”,尴尬的何止是广告公司和检察院呢?举报箱虽小,却可见证承担处理举报箱内容单位的责任和能力。没有投信口的举报箱,即便广告公司有错在先,但检查之责以及处理之责,不能有所推卸。

翟理思是中国诗歌英译中格律派的早期代表人物,他坚持用押韵诗翻译中国古典诗歌,他将李白等著名诗作翻译成押韵诗,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受到当时评论界的好评。后来,唐安石继承了他的押韵传统,“我的目标是把诗歌译成像中文一样的诗歌。”他曾直言不讳地说,诗歌不能真正翻译成散文,把一首诗翻译成散文只是字面意思准确,更重要的是,中国古代诗歌一般言简意赅,短诗多为精练的警句。如果一个简洁的警句被翻译成散文,它的语气将是不一致的,因为没有一首好的短诗,不押韵就能被家喻户晓。

1)处理时间。3月1日开始用国光大果或兰月吡效隆处理,3月2日基本完成。根据实践经验,用国光大果或兰月吡效隆进行果粒膨大处理,最好在果粒花生米大小时进行(即坐果后 20~25 天)。

随着诗歌的发展和读者兴趣的变化,统一的韵律翻译模式在20世纪40年代被打破,查理斯•汤姆林森曾经批评过翟理思翻译王维的《送别》,“一半毛病在于它的荒谬的轻桃格律,”诗人堂纳•台维严厉地说,“当用韵律翻译诗歌时,首先去掉的是脚韵,其次是格律。而那些外行者,总是觉得,不保留诗的物理特征,诗是不存在。”因此,散体翻译者言之凿凿。

宾纳是散体派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翻译流畅自然,不分行散文。吕叔湘在《英译唐人绝句百首》中把他的翻译诗称为“自由体诗”。在《汉诗英译》序言中,又将其翻译的诗歌与沃利等的诗歌一起归类为“散体诗”。名字上的差异表明,中国译者对待散体诗(散文体)和自由体诗的态度是一样的。散体诗和自由散文称为散体,并将沃利等的翻译诗进行了分离,变成自由的风格,视为诗歌。因为分支散文没有固定的节奏,只有音节的停顿,这是更接近于散文形式的诗歌翻译。需要强调的是,散体的本质也是诗歌,它具有诗歌的内容和风格,与散文有着本质的区别。

透过韵、散之争的表象,由此可知诗歌自身发展变化的轨迹。在新诗风形成的时候,宾纳翻译了唐诗,翟理思的翻译先受赞誉,再受揶揄,这与当时的风尚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所使用的节奏、韵律和修辞,都属于19世纪末浪漫派的古老传统。诗歌风格对翻译的影响所引起的形式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文献:

[1]何峻.从译者的再创造看诗歌由不可译性向可译性转化[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24-127.

[2]李新红.试论中国诗歌之“不可译”[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6):294-296.

[3]罗新璋.翻译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马庆军.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可译因素[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17(1):83-87.

[5]饶卫民.论诗歌翻译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J].安顺学院学报,2012,14(6):27-29.

[6]钱静,陈学广.从语际翻译看文学语言的特性——也谈诗的可译与不可译[J].外语学刊,2010(5):105-108.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349(2019)07-0100-02

基金项目: 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从‘违和’到‘维和’:翻译和谐伦理研究”(17ZDB12);湖南省研究生教改项目“传承与突破:‘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农业院校外语专业研究生培养路径思考”(JG2016B055)。

作者简介: 何芝琳,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胡东平,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及应用语言学。

责任编辑:景辰

标签:;  ;  ;  ;  ;  ;  

诗歌翻译的矛盾与调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