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疆焉耆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新疆焉耆 841400;
2. 新疆焉耆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新疆焉耆 841400
摘要:目的:观察妇产科子宫肌瘤腹腔镜剔除术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一个阶段内收治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经由对比观察了解不同手术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等指标平均数值均小于对照组,且证实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实验组中的45例患者中,仅出现1例并发症,而对照组45例患者中却有8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差异较为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子宫肌瘤病症,采用手术治疗方案能够达到一次性治疗的效果,而腹腔镜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术进行对比,更具有提升治疗效果以及控制并发症发生率的优势。
关键词:妇产科;子宫肌瘤;腹腔镜剔除术
子宫肌瘤属于良性肿瘤病症,是一种临床常见妇科疾病,多发生在孕龄女性群体中,对于患者的健康具有着较大的威胁[1]。针对子宫肌瘤病症的治疗,临床中主要会采用手术治疗,包括传统临床中的开腹手术、现代临床中的腹腔镜剔除术两种。两种手术均具有教好的治疗效果,但腹腔镜剔除术在术后恢复、术中出血等方面具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为进一步探究不同治疗方法对子宫肌瘤病症的临床疗效,特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开展对比调查,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于2017年3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数量分别为45例。实验组45例患者中:年龄26岁~43岁,平均年龄(35.28±5.17)岁。对照组45例患者中:年龄25岁~43岁,平均年龄(34.17±5.33)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为子宫肌瘤;所有患者均排除腹腔镜禁忌。排除标准:伴随其他重症妇科疾病者;不能够配合本次调查者。将两组患者进行年龄与肌瘤种类基础信息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对比研究抽样标准。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或是连续硬膜外麻醉处理,切开肌瘤突出位置的肌层,剔除子宫肌瘤[2]。
实验组: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剔除手术,对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或是静脉复合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患者术前进行取出。取脐环正中下方纵形切开脐纹皮肤与筋膜10mm,置入15mmtrocar,充入co2至腹压达到12mmhg后置镜。在左右下腹分别置入10mmtrocar,置入手术器械进行操作,结合子宫肌瘤部分与大小进行剔除。针对肌壁间肌瘤,在子宫肌壁注射垂体后叶素10u,或是宫缩素10u至组织发白,牵引肌瘤,电凝分离肌瘤,分离后进行电凝止血处理逐层关闭子宫肌层。若患者为浆膜下肌瘤,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蒂部单极电凝电切肌瘤或是沿蒂部肌瘤与子宫浆肌层的交界部位切除肌瘤方法[3]。
1.3疗效判定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如表1所示,从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统计结果来看,实验组的出血量等指标平均数值均小于对照组的平均值,证实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情况[]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如表2所示,从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来看,实验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肠胀气,并发症发生率为2.22%,对照组患者中有8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分别为肠胀气、尿滞留、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组间对比结果所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情况[n(%)]
论文作者:王翠如1,肖爽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患者论文; 肌瘤论文; 并发症论文; 两组论文; 实验组论文; 子宫肌瘤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