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论文_卜文婷

探究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论文_卜文婷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甘肃 兰州730050

【摘要】目的:探究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抽选少量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介入治疗的心梗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康复组,各26例,对照组行传统护理,康复组行心脏康复护理,对比两组心理状态。结果:两组经护理干预后,患者心理状态均出现明显改善,但康复组护理后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梗患者进行心脏康复护理对其介入治疗起到积极辅助作用,可显著缓解患者焦虑等负面心理状态,促进术后恢复。

【关键词】心脏康复护理;心梗;介入治疗

心梗大多因冠状动脉持续性缺血与缺氧,导致心肌坏死,是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通常病症发病急促,且致死率极高。患者胸骨后会出现剧烈疼痛[1],并出现心力衰竭等症状,危机患者生命。临床中多采用介入治疗方式,效果显著,在术后给予科学护理,可进一步稳定患者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2]。因此,我院本次特将心脏康复护理运用在其临床护理中,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经介入治疗的心梗患者分为对照组(n=26)与康复组(n=26),对照组男14例,女12,年龄53.2~81.9岁,平均年龄(64.29±6.64)岁;康复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53.6~82.1岁,平均年龄(65.01±7.21)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常规介入治疗,术后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康复组分阶段联合使用心脏康复护理,包括①介入治疗后6h可在患者腰部双侧放置适量软枕,以此缓解患者身体压力;并在术后12h指导患者下床进行慢走运动,活动量根据患者机体恢复能力合理制定,运动时间最好控制在5~10min。②治疗后3d即可帮助患者完成低强度训练,如在医院走廊行走运动,行走路程最好选择在600m~800m内,并根据患者体能状态及耐受能力,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可指导患者一次性完成行走训练,也可分阶段完成,行走训练2次/d,10~20min/次;术后10d,可根据患者恢复程度,指导患者进行上楼、下楼运动,增强患者保健能力。③术后15~20d,可指导患者进行慢走、打太极等运动,增强患者心肺功能,保持运动频率3次/周,在运动过程中应当做好心率监测工作,当心率高于100次/min时,需及时停止活动,指导其进行正确深呼吸,避免因劳累过度,增加患者心脏压力。④心理干预:心梗患者受病症影响极易出现恐慌等多种不良心理,影响其术后恢复速度,因此,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心理干预力度,加强护患沟通,及时发现患者不良情绪,并给予及时疏通,帮助患者对疾病建立正确认识,提高其治疗信心,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机能提升工作,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⑤日常护理:指导患者戒烟禁酒,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做好日常饮食管理工作,患者饮食以清淡为主,适宜提供纤维质,控制高脂肪食物摄入,同时注意保暖防寒工作;若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症状时,可通过深呼吸咳嗽,加强心肌组织振动,提升患者胸腔压力,并结合正确心肺复苏方式,起到心脏按摩效果,并做好介入治疗穿刺点消毒工作,必要时可使用抗感染药物给予治疗。

1.3观察指标

通过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评定两组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状态。分值越高表示不良心理越严重。

1.4统计学

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康复组护理前SAS(52.69±6.75)分,SDS(54.96±7.12)分,与对照组护理前SAS(52.37±6.28)分,SDS(55.06±7.65)分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康复组护理后SAS(39.28±4.37)分,相比对照组护理后SAS(43.68±5.32)分明显更低(t=4.092,P=0.000;P<0.05);康复组护理后SDS(41.29±5.6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后SDS(44.97±5.97)分,有统计学意义(t=2.857,P=0.005;P<0.05)。

3讨论

心梗具有发病急、病症重等特点,患者对疾病缺少充足心理准备,且发病后患者将出现较强烈疼痛症状,极易为患者带来严重心理影响,使患者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负面情绪,延缓其术后恢复速度[3],甚至可能导致其病症进一步恶化。

本次研究中,对经介入治疗的心梗患者进行心脏康复护理,在其术后6h内及早指导患者进行肢体运动,可有效加快患者生理功能恢复;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制定合理康复训练计划,可显著加强冠状侧支血管功能恢复进程,缓解冠状动脉硬化程度,改善患者心肌缺血、血氧及疼痛等临床症状;并且通过全面心理指导,可帮助患者对疾病特征建立正确认知,进一步增强患者治愈信心,缓解不良心理状态,改善介入治疗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心脏康复护理更加有助于缓解心梗患者抑郁等不良心理,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并可显著提高生理机能恢复速度,保障患者健康,本研究仍在在实验阶段,若需广泛推广,应当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璟华. 心梗患者介入治疗后采用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 临床研究, 2017, 25(4):138-139.

[2]郑晓红. 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 饮食保健, 2017, 4(3):203-204.

[3]李丽青. 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 黑龙江医学, 2016, 40(1):83-84.

论文作者:卜文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  ;  ;  ;  ;  ;  ;  ;  

探究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论文_卜文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