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三年来摆脱了困境_脱困论文

国有企业三年来摆脱了困境_脱困论文

国企三年脱困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企三年脱困”的目标,最早是由朱基总理提出的。1997年7月18日至24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基同志冒着高温酷暑,赶赴辽宁省考察了鞍钢、辽化等近1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

考察期间,朱基强调,为实现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必须坚定信心、扎实工作,用3年左右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走出困境。1997年7月30日,新华社以“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大多数国有亏损企业走出困境”的醒目标题发布了朱基的讲话。

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一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了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的奋斗目标。

1998年3月19日,朱基被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为国务院总理。上任伊始,朱总理把本届政府任务概括为“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其中第一个“到位”就是:确定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进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国企脱困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从严格意义上讲,国有企业改革从80年代就已经进行。到1998年,国企改革已到了任务十分艰巨、进程相当困难的“攻坚阶段”,这是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的共识。

1998年是“三年脱困”的起步年。政府进行“机构改革”大手术,国务院下属一些专业部被撤消或被改为国家局,不再直接管理企业。7月,中央决定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一律不准从事经商活动。1998年底,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与所属企业“脱钩”,中央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及所管企业也实现了完全的“脱钩”。脱钩企业中,金融类企业由中央金融工委和中国人民银行负责,非金融类企业由中央大型企业工委和国家经贸委负责。

国务院任命的38名稽查特派员陆续被派往国有重点企业。

政府加强“打走私”力度。1998年7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全国打击走私工作会议,要求全党全国统一思想,周密部署,认真开展一场大规模的反走私联合行动和专项斗争,迅速而严厉地打击走私犯罪活动。

1999年是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的关键一年。中共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就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做出了决定,为国有企业跨世纪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开始出现了转折性的变化。

1999年国家加大了企业兼并破产政策的实施力度,出台了债转股和增加技术改造贴息等重大措施。国家进一步核销银行呆坏帐的工作,并把资金集中用于纺织、煤炭、有色、冶金、军工等重点行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

国务院批准了《关于实施债权转股权若干问题的意见》,并成立了信达、长城、东方、华融等四家金融资产资产管理公司,1999年签定债转股协议的企业有32户,协议转股额676.5亿元。

为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步伐,去年国家从发行的中央财政债券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企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贷款贴息。

实施控制总量,关停“五小”全面展开。国家经贸委颁布了《工商投资领域制止重复建设名录》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名录》,各地重点整顿关闭煤炭、炼油、冶金、水泥、玻璃、制糖等小厂小矿。

加快组建企业集团。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先后组建了军工十大集团、有色金属三大集团,信息产业四大集团抓紧进行。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520户国家重点企业中,大多数已初步进行了公司制改革。

2000年是国企改革与脱困的决战之年。到年中时,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已经有1.3万亿不良贷款被资产管理公司接管。

2000年12月11日,国家经贸委主任盛华仁在全国经贸会议上宣布,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盛华仁指出,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的成功实践,使我们对贯彻中央的重大政策措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按市场需求搞好总量调控,是现阶段优化供给结构、改善市场环境的有效方法;推进劣势企业破产关闭,是建立企业退出市场通道,优化企业结构的重要措施,实施债权转股权,是一些企业减轻债务负担、转换经营机制,银行有效处置不良资产和重大举措,实行技改项目贷款贴息,是增强企业后劲,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的有效手段;推进企业重组和上市,是增强企业实力,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途径。

标签:;  

国有企业三年来摆脱了困境_脱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