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经济在目前所处经济增长周期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论文,所处论文,周期论文,非公经济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充分认识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失衡的复杂性,以及针对这种复杂性,这一轮宏观经济措施和以往宏观调控所不同的特殊性,我们才能更好地讨论在这一轮宏观调控中,非公经济有什么特殊的作用。
第一个特点,这轮宏观调控在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控相结合的过程中,政府更强调结构调控。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大量的结构性调控的措施,所以有人形象地称这次宏观调控是有选择性的。先是在房地产、钢材、水泥、轿车等行业有所控制,然后电力、交通、能源、动力等领域。这些都属于原则上要控制的,这就是所谓的结构性的调控。这是一大特点。
第二个特点,这轮宏观调控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综合运用的过程中,似乎货币政策的作用更显著。我们知道,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具有收缩和扩张的功能。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到现在已经有十年了,当时的税制改革没有想到会有今天的局面。因此,这一轮税制改革,普遍是减税。很多的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现在要拉齐,要达到一个均衡的位置。增值税要从生产性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型,并且已经开始在东北地区实行,这是减税;从2004年1月起,新的出口退税办法开始实施,也还是减税。中国税制改革现在体现出一个强有力的、至少是一个减税的预期,不是紧缩的。所以,财政政策在这一轮的紧缩中并不突出。而地方货币政策虽然不是很猛烈,但是从2003年春天开始,我们的货币当局对经济的判断是准确的,特别是除了运用信贷政策以外,前不久开始动用利率手段,当然,0.27个百分点虽然不大,但是向社会、公众表明了央行的一个态度——央行对当前经济是谨慎的,同时央行在今后的宏观调控政策中,不仅会运用调控规模的手段,还要运用利率这个价格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就会给人们一个感觉,即这一轮宏观调控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综合运用过程中,货币政策给人们的感觉更深刻。
第三个特点,客观上讲,这一轮宏观调控的行政色彩比较浓厚。一个关键性的表现就是我们动用了“土地”这个手段。这轮宏观调控就行政而言非常有效的手段就是清理土地。七部委联合到全国各地去清理未经审批的土地,清理土地起到了两个作用。一是土地一旦冻结,土地上面的项目自然冻结。二是土地一旦清理,尤其是不允许把土地拿到银行里去抵押,这样就截断了很多开发商和与土地有关的企业的现金链,这个冻结是在减少现金能力、提高法定准备金的能力。为什么政府动用“土地”这个行政手段能够发挥作用?土地配置目前在中国不具备市场配置的条件,因为土地的产权并不清楚。没有市场化的行政配置,就意味着上级政府随时可以否定下级已经作出的配置资源的决定,所以从清理土地来说,行政之所以有效,和我们的土地资源配置远远没有市场化这个历史阶段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这就是我们这一轮宏观调控举措的三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在这种复杂和特殊性的条件下,这一轮民营经济和非公经济受到的影响有哪些?这一轮的宏观调控是不是针对民营企业?
笔者认为从政策设计者和宏观调控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的主观愿望说,恐怕不是针对民营企业,否则就是与中共十六大的精神相违背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这是中共十六大制定的大政方针,这不是哪个制定者、哪个政策研究者能够改变的,当然也不可能是我们政策制定者的初衷。笔者认为,民营经济受到较大影响主要是和这一轮宏观调控的复杂性、特殊性有关系,同时和我们民营企业的发展、成长的阶段性有关系。
笔者认为有四个原因导致这一轮宏观调控对我们民营企业的影响和冲击比较强烈。
第一个原因,这一轮宏观调控,就它的调控措施来说,货币政策的作用比财政政策的作用要显著。目前实施的财政政策与其说是起到紧缩和结构性调整的作用,还不如说具有扩张的作用,既然我们用的是货币政策,前期我们主要是通过控制信贷来影响信贷规模,进而进行经济的紧缩和结构性的控制,哪些企业资本金不足,哪些企业负债率高,哪些企业对银行依赖的大,那么哪些企业受这一轮宏观调控的影响就会大。因为这一轮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信贷政策的调整。而我们相当一部分的企业,特别是一些力图进入基础行业的企业和发展速度特别快的民营企业,目前的这个成长阶段,恰恰是他的自身资本并不充足,恰恰是他主要依靠银行信贷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当宏观经济主要是通过信贷进行收缩的时候,当然受到的影响就大。与此相反,国有经济1998年以后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债转股的实施、非国有化的改造,所以现在存在的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的资本结构状态应该说已经有了显著改善,它对于银行信贷紧缩性的政策会有反应。但较之那些资本严重不足、规模又相当大、速度成长又相当快的民营企业来说,他对银行信贷的反应要弱得多。
第二个原因,这一轮宏观调控就行政性措施来说就是清理土地,而且非常有效。土地是我们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很多民营企业首先拿到土地,然后靠用土地抵押到银行获得信贷,而其自身的资本实力并不很强。所以土地问题对于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大的民营企业来说,不仅是其立项的根本,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它获得信贷的根本和来源。而我们这次宏观调控采用的行政性手段恰恰是从清理土地入手,这对于那些依靠土地作为信贷来源的民营企业来说,其影响是相当大的。
第三个原因,我国的企业改革走到今天,从地方经济来说,它背后依靠的已基本上没有国有企业了。我们现在的国有企业基本上是中央所属,那么地方经济背后的企业基础是什么?基本上是非公有制企业。改革开放25年的市场化,经济发展到今天,地方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独立性极高,所以地方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像80年代、90年代是中央宏观调控的简单的贯彻者,而是淡化了中央的宏观调控,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淡化了经济周期,甚至是反周期,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作用的周期性刚好形成了反向的淡化作用。原因很简单,就是地方经济的差别和地方利益的独立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国家宏观目标的不一致性。在这种情况下,地方经济背后连接的又是非公经济、民营经济、外资经济,所以地方政府和民营经济在这次调控中实际上是坐在了一个板凳上,共同来“对付”中央的宏观调控,因此中央很多宏观调控措施看起来是针对地方政府的,实际上却深刻地影响了民营经济,因为地方政府和民营经济的要求是一致的。
第四个原因,经济的周期性。我们从80年代的中期经济火爆了一阵,特别是1988年我们实行了新的治理整顿,到了1993年通货膨胀的压力特别大,进入新一轮的紧缩,连续扩张了五个月,到了1998年中国经济出现了不景气,但是通货膨胀得到了控制;从1998年下半年,我们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形成了新一轮的扩张,又连续扩张了五个月,到2003年我们才开始讨论经济是不是过热的问题,政策要不要调整的问题。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周期。在这个过程中,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是不断变化的,非公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断变化的。从作用来讲,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非公经济和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日益提高的,到90年代末,10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率当中,有7到8个百分点是非公有制经济提供的,国有经济提供的也就是2到3个百分点;在2003年年底的GDP的总量中,国有经济和非公经济占的比例基本相等,各占50%左右,也就是说在中国的经济增长当中,非公经济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显著,因此在宏观调控当中,直接受到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为什么说民营经济越来越成为宏观调控淡化周期的力量?其实从80年代末开始,尤其是从1993到1998年这几次大的经济波动当中,只要观察一下《中国统计年鉴》里面的经济周期性的主要数据,特别是资产投资这个数据,就可以发现:当中国经济过热的时候,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普遍过高的时候,非公有制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往往是偏低;当整个中国经济过冷的时候,非公有制经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往往是增高,或者是明显高出。这意味着非公有制经济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当中的反周期和淡化周期的重要力量。再加上中国地方政府的作用,宏观调控的周期性出现了一些淡化的效应,使得中国经济增长的宏观运行均衡性和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改观。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企业是微观,地方政府是中观,中央是宏观调控,如果这三个层面统一步调的话,在宏观调控运行上,这个国家的宏观经济一定是灾难性的大起大落;如果不一致的话,导致的结果可能会使经济增长波动的周期性淡化,使经济均衡提高,这实际上是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所以,中国这一轮宏观调控中就有这样淡化周期的现象。这是改革的成果,是中国宏观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民营经济受中央宏观调控的直接影响比较大,与其说比较大,还不如说民营经济的周期对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反周期的作用比较大。所以这四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在这一轮的宏观调控中,非公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受到的影响比较大,这也是中国宏观经济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标签:民营经济论文; 宏观调控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济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宏观调控手段论文; 货币政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