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鹁李小学 251800
摘 要:检测反馈习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做好每一节课的检测反馈习题设计尤为重要。对不同的课型,检测反馈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检测反馈习题 分层次
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不同、社会经历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基于这一认识,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习题设计时,从习题内容的选取到习题形式的呈现都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传统的习题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条件确定,答案唯一。这样的习题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定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不利。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习题,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孩子们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学会如何解题。如果只是教师一味的讲解,学生们没有亲自去体验解题的过程,那么他们是难以完全理解题目的精髓的。因此,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生们设计一些检测反馈习题,通过检测反馈习题培养学生们的能力,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我们该如何科学有效地设计检测反馈习题,提高学习效率呢?
一、积极实施因材施教,设计分层次的数学习题
新课标中指出,促进学生发展,并非要让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而是有差异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习题的练习要循序渐进,给学生有层次地“铺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弄懂、学会新知识。
1.习题数量的分层。习题量的分层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和对其发展要求的不同进行增减。
2.习题难度的分层。针对学生数学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着重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层次差异把习题设计成难度不同的习题,让学生自主选择,从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习题,享受到习题的快乐。
3.习题题型的分层。基础题:要求全体学生完成,分计算与练习两部分。计算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当天反馈题主要针对当天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具有代表性的反馈性习题,以达到巩固当天知识的目的。选做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选择,分典型错误题和预习尝试题。典型错误题主要针对前面所学的知识,有意识地设计典型错误题或是学生遗忘知识题;预习尝试题主要是根据下节课学习的内容设计习题,让学生先预习后尝试,达到教学的目的。拓展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分知识探究题与实践综合题。知识探究题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综合题主要培养学生合作、操作等能力。
二、设计具有多元化的数学习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习题不被学生喜欢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布置的习题枯燥、缺乏新意。为此,我们在研究中尽可能地改变学生的数学习题形式,变原来单一的习题与计算为主为多种形式的习题设计。
1.游戏性习题设计。习题设计要注重其趣味性,把知识点融在情景之中,使学生在“趣”中学、“趣”中练,由旧“趣”促新“趣”,使学生觉得完成作业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负担,从而表现出喜悦和求知欲望,激起克服困难的意志,在轻松的气氛中大大增强创新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各年级将设计诸如玩数学游戏、与家长对话等富有童趣的游戏性习题,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2.探究、实践性习题设计。在实际生活中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任务之一。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性和应用性。因此,数学习题的设计不要局限于现成的本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要拓展思路,扩大视野,要充分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将一些现实的题材改编成有新意的习题,使数学习题散发出浓郁的时代气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利用学生的所学知识,应用于学生的生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价值,增强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三、习题反馈评价儿童化,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评价不是给学生一个结论或给学生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方法将尝试改变以往用对、错的评价和一次定性的评价。传统的作业评价,内容比较单一,或“√”或“×”,或以分数的形式给学生作业进行定性,缺乏儿童化。为此,我们在评价时将选用一些学生喜欢的卡通标志或图案来激励学生,或以“等级+评语”的形式来认定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的自尊心不会受到伤害。
参考文献
[1][美]希尔伯曼 陆怡如 译 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义务教育数学课堂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聂艳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
论文作者:陈凯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习题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知识论文; 反馈论文; 自己的论文; 目的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