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环境保护局 523000
摘要: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总人口为13.7亿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多了0.74亿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57%。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人口将在未来几年进一步剧增,导致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加大。而我国污水处理能力和规模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不仅使得生态环境受到污染,还给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带来影响。本文就我国目前污水处理的现状问题,结合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措施解决污水处理的问题和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关键词:污水处理;环境保护;影响
1当前我国污水处理的状况
1.1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负荷率不高
历年来,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平均运行负荷率约65到70%,运行负荷率不高,主要原因有:一方面是收集城市污水的管网配置跟不上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速度,城市发展中心易改频繁使已建好的管网废弃,导致在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设备设施的利用效率偏低,“大材小用”造成财政和土地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是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设计规模过大,导致管理运行费用过高,或者是设计处理规模超过了实际的处理需求,直接导致污水处理运行负荷率不高。
1.2污水资源化率低
国外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率较高,在利用中水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例如以色列,由于地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目前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已达90%,每年有72%的废水经过处理回用,全国所需水量的16% 来自回用水,再生水主要用于灌溉、回灌地下、工业用水等,在最南部地区甚至将它作为饮用水源。而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城市生活污水的资源化程度也很高。可是在我国,目前城镇生活污水再生利用量仅占污水处理量的4. 6%,我国的污水资源化还有很大前景,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的缺水地区。
1.3投入建设资金短缺
城市污水处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防治城市水污染及改善城市水体环境质量的骨干工程,需要科学设计,合理布局,根据人口和城市发展需要来建设足够数量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及其投入运行需要一大笔资金支持,若单靠地方财政支持,无疑将造成地方财政的巨大压力,投资渠道的单一使在短期内筹集一定数量的资金难度很大。再加上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管理费用较高,导致我国污水处理利用率较为低下。
2污水处理对环境的影响
2.1生态的影响
由于污水需要通过污水管网运输到污水处理厂,但建设污水管网需开挖施工,会对植被、土地、地表建筑等造成一定破坏,这同时也是对原有的生态环境、人文景观的破坏。
2.2噪声的影响
城市污水处理需要有风机、水泵等,这些设备的噪声,声级高达105dB,不仅影响周围居民生活,而且对操作人员的神经产生损坏,长期生活或工作于噪音中的人极有可能会患上失眠、耳聋、耳呜等疾病,生活质量势必下降,
2.3气味的影响
当废水在泵房、反应池、污泥池等地方发酵产生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硫、磷等,这些化学物质不仅气味刺鼻更有极大的毒性,若不加处理排放到城市中会严重影响城市的空气质量。
2.4污泥的影响
污水处理会产生污泥,污泥量一般是污水量的 12%,且经过处理后,污水中的铅、汞等重金属物质以及寄生虫、病菌多沉淀于污泥中,如果污泥得不到妥善处理便进行再利用,同样会污染水体、土壤,进而危及动植物和居民健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解决我国城市污水处理问题的措施
3.1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要规模适度
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要立足实际情况,规模适度建设。规模过大,一次性资金需求过大,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工程建设周期长,有限的资金投人不能尽快产生效益;规模过小,既满足不了当地的污水处理需求,又形不成规模效益。因此,建设污水处理厂要在一个适度的规模水平上,这样才能运行成本最低,从而取得最佳效益规模。
3.2拓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资渠道
尽快实现利用市场机制,引入符合行业特征、有限且有效的竞争,改变原来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体系,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和运行管理市场化,采取多样化的合作运营模式,如BOT、PPP、TOT等,这样必将拓宽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投资渠道,提高国家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
3.3提高污水和污泥的资源化程度
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达到一定的标准之后就成为了资源,如果直接排入水体而不进行有效利用就是一种浪费,尤其是干早、半干早的缺水地区。因此,一方面,政府要建设分类供水系统,为实现中水回用建立基础,另一方面,要制定积极的政策措施,采取经济手段鼓励中水回用,防止浪费。
同样,对于污泥也要采取积极的经济政策来鼓励和支持污泥回用,加大对污泥处理的研究力度,做到保证污泥得到有效处理,不造成二次环境污染,最大限度地利用污泥,变废为宝,实现污泥利用的资源化。
3.4建立监管制度和加强监管力度
一方面,政府的监察与考核是检验城市污水处理工作的重要举措,必须加快建成一个“事先、事中、事后”为一体的监管制度。各 级管理部门包括建设、计划、财政、物价、土地以及环保等应做到各司其职,高度配合,加快城市管网建设的速度,提高城市污水的收集率,使城市污水处理真正发挥实效,造福人民,打好一场污水治理攻坚战。
另一方面,作为城市污水处理行业的主管部门和建设部门,必须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和协调调度,与此同时,要强化企业排水许可管理,禁止一切乱排乱放。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服务区范围内重点污染源监管力度,督促企业加强重点污染源的治理,使服务区范围内进入城市下水道系统的污水能够达到污水处理厂的标准。
3.5污水处理对环境影响的防治措施
3.5.1 污水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防治措施
污水处理厂要控制排放水质,加强污水处理厂内各种设施设备的检查维护,管理好各种运营工作,保障设备和整个工艺系统正常稳定地发挥作用;制定停电、停水、水质异常等方面的应急预案,避免出现紧急情况时无可依据的操作规程,避免污水的大量排放影响河流水质;针对污水厂内部生产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员工在厂区内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生活污水,拟定在厂区内修建污废水收集系统,便于进行污水处理,防治二次排放污染。
3.5.2 恶臭对环境影响的防治措施
污水厂应及时运走处置掉污水栅渣,栅渣堆放处应经常清洗,定期对脱水机周身及内部进行彻底清洗,以保证清洁,降低恶臭。如有条件,应对恶臭气体封闭收集,并进行处理;规范臭气监测点位的设置,满足国家的有关要求。采样频率,每 2h 采样一次,共采集 4 次,取其最大测定值,确保除臭装置排放的气体稳定、达标排放;对厂区进行绿化,多种一些高大树木,减少臭气对厂区人员和周围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
3.5.3 固体废弃物对环境影响的防治措施
污泥脱水时要选择好的絮凝剂品种及确定最佳投药量,同时控制好进泥量及进泥固体负荷等运行参数,以降低处理后污泥的含水率。脱水污泥应及时用槽车运走,尽量防止污泥泄露,沿途掉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没有回收利用价值的垃圾及时清扫,集中送往城市垃圾处理厂处理;用于填埋的污水处理厂污泥均应达到安全填埋的相关环境保护要求,应符合有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3.5.4 噪声对环境影响的防治措施
污水厂泵房的窗户采用双层隔声窗,门采用隔声门,房体采用砖砌实心墙,用吸声材料吊顶,从而使泵房达到良好的隔声效果;鼓风机应进行隔声降噪措施,设置隔振垫和消声弯头,机房墙壁应用吸音装饰;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检查、维护和保养,保持润滑,紧固各部件,减少运行震动噪声;搞好厂区内生产工人的环境安全防护工作,对长期在高噪声环境工作的工人,应控制工作时间,配备安全防护用具,设立独立工作室。其中安全防护用具包括耳塞、耳机、防声头盔等;厂区加强绿化,设置绿化带,以起到降低噪声的作用。
4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环境的保护是一个长期重要的课题,总结起来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美丽中国,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参考文献
[1]申峰.污水处理与城市环境保护问题探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2):00219.
[2]李俊.浅谈城市污水处理及环境保护的问题[J].环境与生活,2014(22):50.
论文作者:莫燕飞,叶炯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2
标签:污水处理论文; 污水论文; 污泥论文; 城市论文; 环境论文; 规模论文; 厂区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