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论文_刘海涛1,汤烁令2,胡茂林3

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为切实保障地铁安全运营,相关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地铁运营应急管理制体系。随着地铁建设规模的逐步扩大,无形中加大了运营事故的风险。由此可见,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大势所趋。针对当前现状,本文深入分析了地铁运营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首先,对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进行了综述,进一步探究了地铁运营应急管理的建设现状以及较为常见运营风险,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

前言:如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数量迅速激增,交通压力不断增大,因此,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和关注地下交通建设,同时给予了相应技术和资金支持,大量的地铁建设项目已经被提到建设日程上。随着地铁数量不断增多,应急管理工作负担也随之增加。因此,深入研究地铁运营应急管理系统意义重大。现阶段,国内地铁运营管理系统都是基于“一案三制”基础上,为了能够科学合理地实现资源配置,需要不断完善管理流程,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1地铁运营应急管理概述

所谓的应急管理具体指,当发生突发事件时,相关部门采取的监控、预防、处理以及恢复机制。参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针对应急管理的定义,应急管理是一种基于公共突发事件全过程的管理行为。不仅包括预防准备阶段、监测和预警阶段,而且还包括突发事件发生和紧急处理阶段以及突发事件的善后和恢复阶段。在准备预防时,有必要建立健全的人事组织结构和应急管理系统。事先拟定应急管理计划,之后安排模拟演练。在进行监测预警时,通常通过信息技术实时监测管理对象的运行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时及时发出警示。当进行到应急阶段时,需要按照应急预案,及时召集人员、组织物资,立即实施抢险救援行动,控制好态势的发展。最终,总结分析应急处理过程,针对不足的地方进行及时补救。与此同时,还需要参照应急处理流程,改进应急预案,不断提升应急管理能力。近几年,国内地铁运营管理系统都是基于“一案三制”基础上,为了能够科学合理地实现资源配置,需要不断完善管理流程,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2.地铁运营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现状及运行风险

2.1现阶段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状况

自“非典”发生,国家就建立起应急管理体系,然后逐步发展成为“一案三制”制度。地铁运营系统不但涵盖了人员、轨道,而且还包括部分地铁和机电设施等,各部分相互影响。为了切实保障地铁运营管理系统的科学合理,对于地铁运营系统进行深入探究显得尤为关键,将地铁运营系统分为设备、环境、人员与管理四个部分。此外,乘客按照地铁运行状态可分为三类:正常、异常和紧急。应急管理的目的是及时扼制住突发事件,确保形事态不会进一步恶化。

图1“一库三制”的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

2.2探究地铁运营风险

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以及设备因素是地铁运营的主要风险因素。其中人为因素是众多因素中最为关键的,一些工作人员和乘客随时可能会构成一定的威胁,使地铁遭到破坏,然后发生紧急情况。环境因素囊括了自然灾害和社会环境,比方说,恐怖袭击、地震灾害导致的隧道坍塌等。而供电系统、照明系统以及设备运行不稳定等问题都可能引发安全问题,随时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这类因素属于设备因素。管理因素包括解决方案的科学性和操作水平等。管理过失可能导致无法有效排除的可避免的安全事故,从而酿成安全事故。

3地铁运营应急管理系统的应对策略

3.1“一库三制”应急管理体系

在建立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时,不仅需要考虑到当地政府的要求,还需要考虑到地铁公司控制突发事件的要求,进行综合考量,尽量避免和减少突发事件对公众造成的伤害。为了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在详细了解地铁运营风险的基础上,需要将智能管理和综合管理思想配合使用,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带来的风险,同时,建立动态应急管理体系,需要融合中国目前的“一案三制”应急管理体系和智能化管理,可以建立一套集应急机制、应急法制、应急知识库等为一体的“一库三制”管理体制。具体如图1:

基于一库三制”的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框架基础上,有关部门可以选择一些行之有效的响应机制,充分利用智能化、信息化的管理工具,进而科学分析突发事件影响因素及特点,从而总结出一套完善预防和预警机制。相关人员需要全程跟踪监测地铁运营相关的各个要素,一旦地铁出现异常,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做出预警,将突发事件扼杀在摇篮中。突发事故一旦发生,应急管理知识库立即起到快速开发有效解决方案的作用,以控制发展并使损失最小化。此外,需要建立完善的地铁应急管理机制,将突发事故处理过程全部记录下来,使应急管理知识库内容更加丰盈、全面,进而有效提升应急管理决策的效率及时控制突发事件发展的事态。该框架与“一案三制”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将应急预案升级到应急管理知识库,充分利用其管理经验和技术,支持有效应急预案的快速发展。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和响应处理技术水平。

3.2建立应急决策知识库

决策知识的构建在“一案三制”管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本目的在于有效避免和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在知识库建立过程中,需要专人去收集和总结以往突发事故的细节和解决方案,有助于对新操作技术的不断研发,为应急管理决策提供价值参考依据,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应急决策必须在最短时间内给出最优的解决方案,因此必须强调对时间信息的快速掌握。由于地铁运营中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在收集和分析事故信息时,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来支撑。通过构建应急管理系统和决策知识库,可以快速生成一些解决方案供相关人员参考,从而提高解决方案的效率。

3.3地铁应急管理法律制度

事故处理的效率主要取决于应急组织机构是否合理。应急组织机构在应急管理系统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关键地位,具有最终决策权,与此同时,还作为执行单位有效完成任务。在建立阶段,应确定组织结构,对各部门的职能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好各部门之间的结构关系,在活动阶段迅速采取行动。根据调查,救援、日常管理和决策等都属于应急管理部门工作内容,其中决策机构在突发状况发生时,不仅具有指导作用和最终决策权,而且还负责制定方案和组织。日常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检测地铁实际运行情况。突发事件需要日常管理和救援部门协调配合,需要第一时间给出应急方案,部署救援资源,组织疏散群众,将事故风险控制在最低。此外,事故发生后,损坏的设备应及时修复,以确保地铁系统的正常运行。

3.4在全生命管理中引入周期概念

众所周知,地铁运营的应急管理工作遇到的都是突发状况,因此此项工作性质非常复杂,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引入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将有效保证事件处理速度和控制效果,此外,还需要重点关注事件的各个阶段特征,主要阶段包括起因、发展、爆发和消退,针对不同的阶段特征给出最佳控制方案,以保证应急管理的时效性。在这方面,Hilbert Heath在《危机管理》一书中把突发事件的发展定义为“缩减”、“预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必须制定动态应急管理措施,以预防和准备应急管理,救援实施和处理,信息收集和早期预警,以及整个管理生命周期中的发展的恢复和重建,从而确保地铁应急管理有序进行。总之,地铁系统逐渐成为城市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真正保证地铁运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这里,有必要不断优化应急管理系统,以确保管理机制的先进性,从而对于各种新的突发事件能够应对自如,及时得到处理解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确保地铁运营安全稳定过程中,地铁运营应急管理系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我国“一案三制”体系为基础,深入分析研究了我国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现状和运行风险,并优化了“一案三制”体系,构建了“一案三制”体系应急决策知识库、应急组织、应急管理系统以及引入生命周期管理概念等,进而给相关部门提供价值参考依据,推动我国地铁行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晓卿,贾利民,秦勇,张颖.铁路应急管理研究[J].铁道学报,2012,34(03):7-13.

[2]刘光武.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体系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2,21(05):3-5,10.

[3]王英杰,罗凤霞,封博卿,李秋明.城市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预案管理模式探索[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2,21(05):20-22.

论文作者:刘海涛1,汤烁令2,胡茂林3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  ;  ;  ;  ;  ;  ;  ;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论文_刘海涛1,汤烁令2,胡茂林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