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依托配电业务,从新设备投入、设备巡视、设备检修和故障抢修四个业务对业务及信息系统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设备台账自动关联、巡视记录实时录入、检修计划自动生成及故障抢修自动定位四个措施,为真正实现配电网有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变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配电网;配电业务;数字化
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数字化电网和数字化电力设备的概念开展大量研究,美国电力研究院和美国能源部在未来电网构想中提到了数字化电网的概念[1],国内一些区域和网省(市)电力公司也对数字化电力系统做出了定义[2-3],一些院校和企业开展了电力设备数字化技术研究[4-7]。然而对于配电网数字化运维系统化、实用化方案方面目前仍未有所研究。电网企业虽然在信息化建设和运维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受限于信息系统和业务的融合度、业务系统之间的贯通程度以及业务人员的信息化技术水平,看似功能强大的信息系统并未对业务效率和质量有质的的提升,甚至成为业务人员的负担,使得业务人员在完成繁重业务的同时还要为各种系统重复性录入业务数据,在大大加重了基层业务人员负担的同时降低了业务数据的质量。
本文分析了对电网企业配电业务及所使用信息系统应用现状,研究制定了配电网数字化运维方案,为真正实现配电网信息化向数字化的转变、提高配电网运营效率、减轻基层业务人员工作负担提供了新的思路。
1配电网业务及信息系统应用现状型
配电网业务主要有新设备投入、设备巡视、设备检修、故障抢修等,主要应用的信息系统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例主要有生产管理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目前各类业务已基本实现信息化,但存在信息系统和业务融合度不高、部分数据需人工录入以及各业务之间协同度不高的问题。
1.1新设备投入
目前的新设备投入后需要人工将设备的台账信息及地理坐标信息分别手动录入到生产管理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需要录入的信息量较大,但受限于人工成本和数据及时性要求,人工录入的数据质量无法得到保证。通过对信息系统和业务人员的调研分析,本文认为实现设备信息在新设备投入时同步进行自动录入是提高信息系统数据质量、减轻业务人员负担的有效方法。
1.2设备巡视
目前的设备巡视大多通过业务人员巡视工程中人工手动记录的方式,并不真正将巡视记录录入生产管理系统,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业务人员在巡视过程中不能完成巡视记录登记,必须回到单位后用电脑记录,这一重复录入过程增加业务人员的工作量;二是信息系统固定化的考核机制使得业务人员不愿将缺陷录入信息系统。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巡视记录和结果保存在业务人员手中,很难形成一份准确、完整、方便查询且能与信息系统互动的巡视档案。
1.3设备检修
目前的设备检修大多有运行人员提出需求,并通过逐级上报汇总审批后进行。这种自下而上逐级审批的流程持续时间较长,且检修计划的精准程度对运行人员责任心有很大的依赖,不利于配电网精益管理。
1.4故障抢修
配电网故障抢修的目的是为了在配电设备发生故障时短时间隔离故障或恢复送电,如何在最短时间找到故障点是故障抢修的关键。目前的配电网故障抢修大多依然靠人工巡视整条线路的方法,故障查找效率低耗时长,不能满足一流配电网可靠性要求。
2配电网数字化运维研究
根据目前配电网业务及信息系统应用现状,结合配电网新设备投入、设备巡视、设备检修和故障抢修业务,提出设备台账自动关联、巡视记录实时录入、检修计划自动生成及故障抢修自动定位四个着力点,以期实现配电网数字化运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设备台账自动关联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设备采购是由各供电单位提需求,通过物资公司汇总,统一招标采购并配送给各供电单位。在这个过程中,物资采购系统中采购的设备的台账信息如果能够根据项目编号与该项目对应的检修计划进行关联,即可实现设备台账信息的自动关联,而地理信息则通过相应项目对应的设计图纸进行自动关联。实现设备台账信息的自动关联就可以减少业务人员负担,同时可以满足电网管理人员及其他协同部门对配电网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的要求。
2.2巡视记录实时录入
开发PDA或手机APP终端软件,通过普及PDA巡检、建设4G专网,使业务人员在巡视过程中将巡视结果在线实时录入生产管理系统,避免业务人员现场手工记录、回所重复录入的工作。此外在考核机制上要进一步优化,让信息系统真正成为服务业务人员、减轻业务人员负担的助手,而不是管理人员指标考核的工具。
2.3检修计划自动生成
建立设备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并开发相应系统功能,将设备从投入开始的运行状况、巡视记录、检修检录、故障记录以及当前健康分值全部保存下来。设备初始健康分值设置为100分,投运后的巡视记录、检修记录、故障记录以及投运年限、每年运行状况评估等都赋予相应的加减分数,如此可以建立配电设备健康档案库,健康水平较差的设备应优先列入检修计划或项目储备。生产管理系统根据设备健康档案和电网调度信息,可自动生成检修计划,并报送各级审批。
2.4故障抢修自动定位
实现故障抢修自动定位,对配网自动化覆盖较好的区域通过配网自动化遥测遥信信息进行故障定位并迅速隔离故障恢复供电;对配网自动化覆盖较差的区域则根据报修用户档案信息,主动获取同一配电箱、台区、线路其他用户的电能表状态,确定最小停电范围,并在地理信息图上进行显示,并将故障点地图发送给抢修人员,实现故障抢修自动定位。
3结论
本文对目前配电网数字化运维现状进行了分析,明晰了配电网信息系统支撑业务的不足,并提出了设备台账自动关联、巡视记录实时录入、检修计划自动生成及故障抢修自动定位四个措施,为真正实现配电网有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变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 考 文 献
[1]IntelliGrid project.the integrated energy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chitecture:technical analysis[EB/OL].2004-03-11.http://www.epri.com/IntelliGrid/.
[2]阮前途.上海市电力公司“数字化供电系统”研究与实践[J].电力信息化,2007(08):11-13.
[3]张弥,吴国青,吴小辰,何光宇,柳明,陈辉祥,陈志刚.“数字南方电网”构想[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23):94-98+103.
[4]王建华,宋政湘,耿英三,荣命哲.智能电器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J].电力设备,2008(03):1-4.
[5]陈德桂.低压电器智能化的新动向[J].电气制造,2007(10):36-40.
[6]王建华,荣命哲,耿英三,宋政湘,张国钢.数字化电力设备的概念与内涵[J].电工技术学报,2009,24(06):138-145.
[7]李敏,周俊文,杨平,杨帆.简谈低压配电系统的数字化趋势[J].建筑电气,2017,36(05):57-59.
安灵旭(1987—),男,硕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供配电,电力信息化。E-mail:290956362@qq.com
李中成(1987—),男,硕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E-mail:zhongchli@126.com
王楠(1983—),男,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E-mail:wangnan8387@163.com
论文作者:安灵旭,李中成,王楠,程玮,刘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业务论文; 设备论文; 故障论文; 信息系统论文; 人员论文; 配电网论文; 台账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