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遭遇冷暴力_冷暴力论文

遭遇校园冷暴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园论文,冷暴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校园安全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但我们在对施暴、打斗、伤残等事件极力抵制时,是否忽略了看似不甚激烈,伤害值却一点不低的冷暴力呢?

2008年,一本名为《小牲口》的小说出版,使“校园冷暴力”这个词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作者丁丁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描写了一个普通中学女生遭遇的来自同学和老师的排挤、冷漠和背叛。《小牲口》里的一个个故事,让人似曾相识。其中有这样一个细节:

耿穗穗的学校要求学生一律穿白鞋到校,为了显得不那么苛刻,校长说:“也可以通融一些,允许鞋子上有三分之一是别的颜色。”

耿穗穗的妈妈给她买了一双白色帆布鞋,她走在阳光下,吃惊地发现这双新鞋竟然整个都是白色的!就像不能好好做操,不能好好唱国歌一样,学生永远不能全听老师的话,尤其在这种小事上,一定要有自己的立场。假如谁真的穿了纯白色的鞋,一定会遭到其他同学的猛烈嘲笑和排挤,那下场简直悲惨无比。耿穗穗走到沙堆边,把一只脚伸进土堆里,抽出来,再把另一只伸进去,来回地把脚往土里插,想让鞋子不至于显得那么洁白。

有些伤害是看不见却极痛的,就像耿穗穗最担忧的不是违反学校规定,而是被同学排挤和嘲笑一样。这就是冷暴力——一种非暴力的,但是以冷淡、讥讽、排挤、疏远、漠不关心等手段,致使他人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的现象。老师对学生的冷暴力和学生间的冷暴力是校园冷暴力的主要形式。这种暴力带给人的伤害,是静默的,但也许是一生都无法愈合的伤口。

近年来,校园冷暴力事件更是频频出现在媒体报道之中,成为大家开始关心的话题。那些遭遇戴绿领巾、脱裤跑、脸上盖差生戳、全班排挤的孩子,总是让人们在心痛和惋惜不已的同时,也立刻想去问候同样在遭受校园冷暴力的其他学生:你们,还好吗?

调查结果显示,校园冷暴力现象已经十分常见,尤其在中学校园里,近1/3的同学表示曾被校园冷暴力伤害过,近1/5的同学表示参加过冷暴力事件。虽然大部分同学对校园内冷暴力的处理方式都很理性,但它带来的伤害并不是短时间就可以消除的。抵制校园冷暴力,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需要所有的人一起努力。

⑤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会导致校园冷暴力发生?[多选]

30.59% 不讲究个人卫生

42.92% 性格内向,缺乏社会交际能力

61.19% 表现欲强,爱彰显自己

79.91% 爱打小报告,损害其他人权益

47.49% 有令人难以忍受的怪癖

29.22% 身体或外貌方面有缺陷

30.14% 与社会道德相悖的家庭环境,如有家人服刑

32.42% 有正常交往不会传染的疾病,如艾滋病

84.47% 有令人讨厌的性格,爱发脾气

26.03% 其他原因

⑥你认为哪些类型的青少年容易遭受到校园冷暴力?[多选]

56.62% 遭冷暴力者的自身因素

46.12% 当代传媒里一些不良信息的诱导

69.41% 学校过于注重成绩而忽略了品德教育

59.36% 家长对孩子缺乏应有的关心和教育

56.62% 学校冷暴力盛行的氛围下潜移默化

63.47% 学生在他人的影响下参与校园冷暴力

55.25% 学生怕自己遭到校园冷暴力,所以跟随大众

21.46% 其他原因

⑦当你自己遭遇校园冷暴力时,你会怎么办?

17.81% 默默忍受,不予理会

34.25% 告诉老师、家长,希望问题得到解决

28.77% 与参与冷暴力的人交谈,希望冰释前嫌

3.65% 换一个新的环境继续生活

2.28% 报复参与校园冷暴力的人

13.24% 其他

老师的冷漠比耳光伤害更大

《非诚勿扰》节目中曾有一位男嘉宾表示对唱歌耿耿于怀,原来他小时候因为唱歌不好听,被老师要求在大合唱中只需张开嘴巴,不要发出声音,所以直到今天,他仍有心理阴影,不敢当众开口唱歌。

好话三冬暖,恶语十载寒。老师的一句话,也许只是无心之语,也足以让孩子脆弱的心灵大受创伤。而老师对学生的责骂、讥讽、冷漠和不公正对待等,更是会致使他们精神上受到伤害,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其实只是想听您的一句肯定

“多年后,我又见到那位老师。我知道他一定一点儿都不记得那些日子了,但那些在‘杨湾’的日子,对一个少年来说太残酷了。”

讲述者:马良

马良是一名艺术家,经常在国内外举办艺术展,还出版了《坦白书》等著作。然而这样一位成功人士,在校园冷暴力方面,也有一段不愿回忆的过往:

17岁那年,学校安排我们去太湖边写生,是个叫杨湾的小村庄。我们驻扎在一个废弃学校改成的招待所,一大早就出门,面对湖光山色或者旧街村落画写生,每天必须完成几张水粉画和速写。晚饭后,大家会聚在一起,把作品放在两张残旧的乒乓桌上,等待老师点评。这本来是个挺质朴的学习程序,听上去甚至有些田园诗意,但事实上这段时日是我人生里最惨烈的一段记忆。

带队老师是个三十多岁的青年画家,他黝黑健壮,一头长发,总是紧锁眉头,讲话时眼光经常掠过我们的肩头,直直看着远方。而他那出名的坏脾气也让我惊惶不已。

日光灯苍白昏暗,乒乓台上是我们在烈日下戴着草帽鼓捣了一天的收成,密密铺满了两张大桌子。待铺陈完毕,班长便通知老师过来验收。他缓缓走进来,房间里鸦雀无声,他划了根火柴,点起一支烟,根本没多看我们任何人一眼。

我死死盯着躺在那一堆画稿里的我的几个“孩子”,那几张小画儿分明在瑟瑟发抖。他缓缓伸出手,用粗壮的手指探向一张张早先春光灿烂,如今却面如死灰的画儿,只轻轻一扫,如同拂去灰尘一般轻易,几张他看不入眼的画儿便飞出了乒乓桌的边缘,一头栽在地上。然后,他坚定的大脚竟一脚踩了上去。我仓皇转头,只见那画的作者,我的某同学正闭上眼睛,轻轻叹出一口气。再扭回头的一瞬,我自己的那几张小画儿也正坠向万劫不复。他的脚踩中画的瞬间,我的眼泪几乎要夺眶而出,但也只能忍住。

桌上最后只留下几张作品,满地断壁残垣。他出门前吩咐了一声,桌上是谁的作品,谁自己钉在墙上。大家走到桌旁默默收拾,几个幸运儿也如同做了错事一般,悄无声息地拿起那几张无瑕的作品,匆忙慌乱地钉在墙上。

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再认真画画,痛恨“才华”这个和我无关的词,对未来的职业也充满了幻灭。再次遇到这位老师,已经是我成为一个所谓的“知名艺术家”之后。阔别二十多年的再见并无戏剧性,我们寒暄热络和所有久别重逢的师生一般无二。说话的时候,他的眼睛还是会掠过我的肩头,怔怔望着远方,我也想学他,但眼光始终掠不过他如今早已稀疏斑白的长发。

我知道他一定一点儿都不记得那些日子了。但那些在“杨湾”的日子,对一个少年来说太残酷了。

在我心上用力地开一枪

“后来我听到一首歌,里面有句歌词是‘在我心上用力地开一枪’,我突然明白,那天听到老师的讽刺时,自己的感觉是怎样的。”

阿喆是个内向的男生,在班里属于最平淡的学生——成绩中下等,不出风头,但也不惹人讨厌,脸上总是一副游离于外的表情。初二开学后,阿喆的班上来了一位转学生,第一眼阿喆就被她吸引了——她干净的脸庞,小巧的鼻子,上翘的嘴角,真的好像自己喜欢的明星刘诗诗啊。于是,阿喆开始有意无意地接近她,能同她聊上两句就会开心半天。

快放寒假的时候,阿喆终于鼓起勇气给她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好感,最后希望保持正当的交往和友谊。信送出后,阿喆忐忑不安地等着女孩的反应。不巧的是,女孩看信的时候,她的同桌凑了过来,得知了信的内容。一向低调的阿喆竟然如此大胆?这真是个爆炸性的八卦!于是,同桌把此事宣扬开了,甚至传到了老师的耳朵里。

第二天早自习的时候,老师布置完一天的任务后,瞟了阿喆一眼,意味深长地说:“快期末考试了,希望大家都能收收心,尤其有些同学,学习不怎么样,还一肚子花花肠子。”话音刚落,全班同学齐刷刷地把头转过来看着阿喆,阿喆感觉自己身体里的血液一下子被抽干了,那种痛苦,找不到语言形容。

直到离开初中,再没有人叫他的绰号“花喆”后,阿喆心里的伤口才开始一点点地愈合。“后来,我听到一首歌,里面有句歌词是‘在我心上用力地开一枪’,我突然明白,那天听到老师的讽刺时,自己的感觉是怎样的。”

观点:

马艳(学生家长):我真的希望老师能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给予同样的尊重,不能对成绩不好的学生区别对待。虽然有时只是无心之失,但是看到孩子像小大人一样地沉默我就揪心。

陈老师(中学班主任):其实,绝大部分老师不会有意识地“折磨”学生。一个班级有40名同学,老师除上课外,还要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与学生家长沟通,注意学生的身体状况……没有一样不操心。负担这么重,压力这么大,怎么可能永远和颜悦色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学生的心理健康备受关注,可老师的压力也需要疏导啊!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一味地以升学考试为导向的应试教育使得大部分学校只关注升学率,严重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与情感、美感、人性等方面的真实需求,这是校园冷暴力频发的主要原因。另外,教育部门和学校在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的同时,也要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使他们同样能得到足够的关心和尊重。

每个班都有一个被孤立的人

或者因为太骄傲,或者因为太自卑,或者因为太臭美,或者因为太邋遢,甚至,没有任何原因,突然有一天,班上的某位同学就从集体的一员变成了全班同学的公敌。

身在其中,似乎很容易就成了孤立他们的人。事后想想,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每个班级是不是都有一个孤单的背影?

她没有在毕业照里出现

“谁都不愿意跟她搅在一起。后来,她甚至被当成了一个‘有毒的放射性元素’——她一走过来,周围的人便迅速闪开,躲到两米之外。”

妍是个不起眼儿的女孩,有些黑,微胖,长相平平。起初,她和班里的众多女生一起说笑打闹,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迈入青春期的女孩大多爱美,但由于每天穿着校服,能拿来做文章的就只有头发了。妍喜欢在马尾辫上扎头花,哪怕是上课的时候,也不忘掏出小镜子来自我欣赏一番——后来我们才知道,那是因为她偷偷喜欢上了坐在她后面的男生。

有一天自习课,妍摆弄着头发,转过身来悄悄地问那个男孩:“好看吗?”

男孩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个秘密,下课后便当成谈资跟周围的人议论起来,神情里带着鄙夷、嘲笑和不屑。很快,这件事就像病毒一样在班里蔓延开了。男生们哄笑,因为这个“丑女孩”太自不量力,太自我感觉良好;女生们则暗地里议论纷纷,觉得她说出这么厚脸皮的话来简直“太恶心了”。

从此之后,妍就成了我们班里的一个笑话。

同学们争相收集关于她的一切负面消息,并且当成公共话题踊跃分享——她上课挖鼻孔,她考试的时候偷偷翻书,她又拿着小镜子臭美,还有,她竟然用红墨水涂指甲……天哪,她怎么这么恐怖?

谁都不愿意跟妍搅在一起。后来,她甚至被当成了一个“有毒的放射性元素”——她一走过来,周围的人便迅速闪开,躲到两米之外;她用过的东西,没人再愿意去碰;进而,那些跟她名字读音相同的字,比如盐、言、岩、颜,大家也都唯恐避之不及……

做这一切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妍在想什么,当然,也没有人愿意知道。每天,她都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很少说话。她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从不参加集体活动,整日无精打采的,初中三年,她没有一个朋友。

初中结束,照毕业照的时候,妍没有来。照片里的每个人都在微笑,笑得天真无邪,可是照片之外的妍,此时是一种什么表情呢?

好学生也会被排挤

“我从来没感觉这么寂寞过。”

陈曦是个标准的“好学生”,是父母和老师的骄傲。每次考试,她的名字不会出现在榜单前两名之外;校运会上,她是永远的女子400米冠军;连续两年,“市三好学生”的荣誉非她莫属;她还因为照料孤寡老人而多次被报纸、电视报道……

这样一个优秀的同学,她的生活在别人看来简直完美,然而她却为人际关系烦恼不已,缘由是全班同学都有意无意地孤立她,视她为异类。

陈曦承认,自己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上花的精力很多,的确没怎么参加同学间组织的聚餐、唱歌等娱乐活动,但她也不是那种趾高气昂、飞扬跋扈的女孩。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今天这种局面?

像陈曦这样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自然是班主任的心头肉,她不仅一周两三遍地号召全班同学向陈曦学习,还连续指定她担任了两年的班长。初三的时候,班里有同学提议应该投票选班委,老师同意了。那一次,陈曦因几票之差落选,得票最多的是一个开朗大方、人缘很好的同学。然而老师看了下投票结果,只淡淡地说了句:“其实我觉得班长这个职位还是陈曦最合适,能带领班级更加进步,我建议还是陈曦同学担任班长吧!”

同学们窃窃私语,可也不敢反抗,从那以后,连原本支持陈曦的同学也都渐渐疏远她了。一个多月后,电视台有人来报道陈曦的事迹,记者想邀请几位同学参加采访,然而所有人都在推脱,没有一个人愿意去。

班主任有些恼火:“陈曦是班里的骄傲,电视台来报道我们班级这么好的机会,你们为什么不配合?”

有同学在底下小声说:“哼,不过是她自己出风头罢了,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啊?”

陈曦从没感觉这么寂寞过。

观点:

林丹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华盛顿的资深教育工作者罗莎琳德·怀斯曼曾说:“社会隔绝是你能对一个人所做的最具杀伤性的事情之一,无论对方的年龄有多大。”如果在成长过程中,不被同伴接纳,甚至被同伴嘲笑,会造成心理上深层次的伤害,比扇一记耳光带来的负面作用更大。

明倩(中学生):初二以前,我在城乡结合部某中学读书,为了让我更好地学习,爸爸妈妈托人将我转到市重点中学。可在新的学校,我的成绩反而下降了。我与同学们总是相处不好,下课时大家聊明星啊,聊新歌啊,我也想跟着聊,可是他们已经在一起相处一年多了,我融入不进去。而且,我的穿着打扮也经常被同学们嘲笑“老土”。眼看我一天比一天抑郁,爸爸妈妈没办法,又把我转回了原来的学校,我才一点点地恢复过来。

小编:人是需要社交的,被孤立当然会感到难受。不过,被孤立并不一定代表自己不好。有些学生正是因为特立独行的个性和过人的智力或能力而遭到别人孤立。

著名作家张贤亮在小学时曾被老师和同学贬低,他后来取得成就后感慨道:“感谢小学给了我一个艰难的起点。”挫折和磨难有时也是成就一个人的前提,因为与孤独、挫折相处的过程中,人也在不断成长和成熟。被孤立的状况是暂时的,要相信生活仍然把握在自己手中。

反对校园冷暴力,该怎么办?

一、老师:“尊重”二字

可以说,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为公众所关注,老师无心的一个小举措,就可能引发一场舆论的“大地震”。对教育者来说,如今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而一些老师忽视学生的个性,对调皮的孩子采取过激的行为,会给孩子的精神上造成很大伤害。学校应关注教师的教学压力和心理健康,教师也应树立一种尊重、保护孩子权益的观点。如果同学内部出现了冷暴力的苗头,老师除了及时沟通、疏导外,还可以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这是消解矛盾的最好渠道。在集体活动中,通过同学间的友爱互助,可以把小摩擦消除于萌芽状态。

只有当学校和教师真正放下“唯分数论”,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实实在在地尊重每一个孩子,这些歧视性、侮辱性的冷暴力才会从校园消失。

二、同学:说出来

遭遇老师的冷漠对待或一开始意识到自己被同学孤立时,应首先努力寻找自身的原因:是不是有什么误会?自己哪里可以改进?然后积极主动地澄清误解,或与他人开诚布公地交流。

另外,遭遇校园冷暴力的时候,也不要一味地自怨自艾,觉得自己很糟糕、很没用。要知道,这并不一定是你的问题,而且也并不只是在你身上才会发生这样的遭遇,很多人也在经历同样的处境。

说出来,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当然,很多同学会说,告诉父母,父母也不知道该如何做,他们有的时候甚至越帮越忙;告诉老师,老师没空关心这些,因为他们更在乎的是成绩。

所以,这是需要我们全体进行学习的事情,父母、老师、孩子,都要不断摸索和学习的事情。

标签:;  ;  ;  

校园遭遇冷暴力_冷暴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