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道德法治教育面临的问题论文_林英汉

浅析中学生道德法治教育面临的问题论文_林英汉

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糯垌镇第一中学 林英汉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学生道德法治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面临着三大问题:道德法治教育环境受到转型期复杂社会环境的挑战;道德法治教育制度不健全,缺乏人文关怀;道德法治教育过程存在学校忽视、老师厌教、学生逆反等问题。

【关 键 词】中学生 道德法治 教育 问题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党和国家提出并始终坚持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两大战略,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念并加以中国化的创新。中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其的教育特别是道德法治教育也由此显得十分重要。随着道德法治教育理论不断发展与深化,我国建立了一批高素质的道德法治教育队伍,中学生的道德法治教育工作也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发展时期。各个中学都在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道德法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但是在看到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当前中学生道德法治教育面临着转型期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道德法治教育制度不健全、教育过程偏误等诸多的问题。

一、中学生面临着转型期复杂社会环境的挑战

我国转型期社会环境的变化在为中学道德法治教育创造良好社会条件与环境的同时,也因为社会变革涉及范围和程度的广泛性、深刻性和复杂性,将不可避免地对中学道德法治教育带来一定的困难。

1.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冲击着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观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们的社会尚具有不成熟性、不定型性。经济政治的转型也促进着社会文化的转型,社会存在多变性的特点,与之相联系的社会的主体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出现了多元化的特点。

2. 消极的社会现象与思想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

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成熟,造成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特殊情况都衍生了各种社会腐败和消极现象。这些社会消极现象和极端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价值观极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使他们的人生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所有这些都在侵蚀着尚未成熟的青年中学生的思想,并对其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这可能也是困扰多年来道德法治教育的实效性不高问题的症结所在。

二、中学生道德法治教育制度不健全,教育缺乏人文关怀

中学生道德法治教育应当以人为中心,以疏导人的思想、转变人的观念、塑造人的灵魂为目的,以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完善人、发展人为宗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学道德法治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人文关怀,蕴涵着深刻的人文精神。但是,由于道德法治教育制度的不健全,长期的中学道德法治教育过于强调社会本位、集体本位,忽视了对中学生个人思想动机的尊重和精神需求的满足,从而缺乏人文关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教育目标定位不当

当前我国中学生道德法治教育目标往往忽视个性差异,企图用统一的模式去塑造所有的学生,对于中学生说来,一些政治术语和德育要求过于高深和抽象,他们根本无法理解,更别说内化为其自身的道德素养和行为动机了;为应付检查和考试,他们甚至养成了说空话、假话的习惯。对于教育者来说,由于自身认识不够和思想上并不认同,虽然口头上一直强调道德法治教育处于中学教育的首要地位,但实际上却将其置于首而不要的境地;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他们往往将道德法治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取得道德法治课的高分,追求升学率和分数至上,这使得中学生道德法治教育失去了其本来存在的意义,而沦为可有可无的陪衬。

2.教育内容编排不合理

当前的中学生道德法治教育的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相对滞后性。首先,中学道德法治教育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这些内容往往理论深刻、高度抽象、缺乏具体化和灵活性的实例,这使得中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难以理解和接受,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也难见实效; 其次,当前中学生道德法治教育的内容还停留在几十年前,这就严重滞后于社会现实的发展,其理论内容难以解释日趋多变而复杂的社会现象,从而与实际脱节。

3.教育方式缺乏互动性

道德法治教育的过程应当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互动的过程,其主体不仅包括教育者,也包括被教育者。但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只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由教育者进行单向的灌输与说教,偏重认知、注重说理、忽视践行[2];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使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大大降低。

4.教育评价方法片面

长期以来,分数至上的价值观始终再教育体系评价中位于主导地位,对现在道德法治教育课的评价亦是如此。只要学生考的分数高,就会认为学生具备了道德法治教育所要求的德育发展目标;学生考的分数低,就会认为学生不符合要求,这种评价方法忽视了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极具片面性。

三、中学生道德法治教育过程存在学校忽视、教师厌教、学生逆反的问题

1.学校的重视不够全面

由于中学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所以学校更强调文化知识的学习,取得高分,而忽视了学生的道德法治教育,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学校对道德法治教育重视不够,表现在:(1)总量上看,道德法治课的总课时量不够;(2)时间安排上,不是在最后两节,就是在下午,有时还被一些所谓的主干课程占用;(3)在师资方面,道德法治教育课缺乏专业的教师教学;即使有专业教师,由于待遇职称评定、进修和培训等得不到保证,教师无心钻研此课程的教学。

2.教师认识上的偏误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影响到思想到道德法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在市场经济尚不成熟的转型期社会,普遍的实用主义论和转型期社会中的种种不良现象,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形成强烈的反差,这使一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法治教育时对于社会主义的道德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讲得不理直气壮;或是底气不足,对一些实际问题也难以作答。这都与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对思想教育认识的不足有很大关系。

3.学生的自闭心理

由于自身心智尚不成熟,以及易受家庭、同龄人、大众传播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一些中学生在接受道德法治教育时存在逆反心理。主要变现在:反感道德法治课,认为其假大空;在犯错受教育时,不能虚心面对;崇拜西方思想,认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已经过时等等。

目前我国中学生道德法治教育还存在教育环境不稳定、制度不健全和教育过程失当等诸多问题。因此,要提高中学道德法治教育的实效,进一步发挥它育人的重要作用,就必须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积极找出对策,努力促进中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论文作者:林英汉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  ;  ;  ;  ;  ;  ;  ;  

浅析中学生道德法治教育面临的问题论文_林英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