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祥云县2015年—2018年大肠癌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县2015年6月—2018年6月1700名的大肠癌高危人群进行调查并行结肠镜检查,分析筛查结果。结果:本次进行结肠镜检测的共有1700人,其中,女性867名(51.00%),男性833名(49.00%),主要集中在41~60周岁之间。本次共检出疾病179例,占10.53%;疾病的发病部位:息肉主要集中在乙状结肠、直肠,憩室主要发生于深结肠、横结肠,血管发育异常主要发生于降结肠、乙状结肠,缺血性肠病主要发生于乙状结肠、直肠。吸烟、饮酒、腌制食品、高盐食品、有癌症家族史以及胃和胆囊手术切除史是大肠癌发病单位危险因素。本组152例患者进行了治疗,采用的治疗方式有粘膜剥离术、粘膜切除术以及活检钳切除术,手术治疗率84.92%。结论:祥云县大肠癌筛查策略可以尽早的发现大肠癌高危人群,提高结肠镜的检出率,应进一步促进高危人群进行大肠癌筛查,指导患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大肠癌;筛查;结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0-0312-02
大肠癌是临床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较高,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五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1]。由于大肠癌具有明确的癌前病变,可以通过结肠镜检查尽早发现病变,从而给予早诊断、早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开展大肠癌筛查是尽早检出大肠癌、降低大肠癌病死率有效的手段[2]。本文分析了接受大肠癌筛查的高危人群的筛查结果,分析大肠癌的流行病学特点,以期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祥云县2015年6月—2018年6月行大肠镜检查的高危人群1700名,其中,女性867名,男性833名,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55.48±7.8)岁。
1.2 高危人群标准
(1)一级亲属患大肠癌史;(2)有癌症史;(3)有肠息肉史;(4)同时具有以下2项及以上者:慢性便秘、慢性腹泻、粘液血便、不良生活事件史(如离婚、近亲属死亡等)、慢性阑尾炎或阑尾炎切除史、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其中,慢性腹泻指近2年来腹泻累计持续>3个月,每次持续时间>1周;慢性便秘指近2年来便秘每年超过2个月,不良生活事件史为近20年内对调查对象造成较大精神创伤或痛苦的事件。
1.3 筛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结合两次大便隐血试验(FOBT)的两步筛查模式。FOBT检测采用免疫胶体金法,两次间隔1周,任何一次检查为阳性即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对所有高危人群行全结肠镜检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进行结肠镜检测的共有1700人,其中,女性867名(51.00%),男性833名(49.00%)。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危险因素分析
本组1700名人群中,吸烟684例,占40.24%;饮酒837例,占49.24%;腌制食品405例,占23.82%;高盐食品482例,占28.35%;有癌症家族史261例,占15.35%;胃及胆囊手术切除史94例,占5.53%。
2.3 本次检出疾病分布
本次共检出疾病179例,占10.53%;其中,息肉41例,憩室24例,血管发育异常13例,肠结核2例,直肠溃疡10例,早期癌71例,炎症性肠病6例,类癌9例,肠道寄生虫2例,淋巴瘤1例。疾病的发病部位:息肉主要集中在乙状结肠、直肠,憩室主要发生于深结肠、横结肠,血管发育异常主要发生于降结肠、乙状结肠,缺血性肠病主要发生于乙状结肠、直肠。
2.4 治疗情况
在医师的指导下,本组152例患者进行了治疗,采用的治疗方式有粘膜剥离术、粘膜切除术以及活检钳切除术,手术治疗率84.92%。
3.讨论
大肠癌是常见的肠道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且趋于年轻化。大肠癌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越早发现病灶,给予有效的治疗,患者的预后就越好,生存期就越长[3]。免疫胶体金法FOB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均较高,但是难以准确检出无出血性病变,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均较高。结肠镜检查在检测大肠癌方面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但是,用于自然人群的筛查较麻烦、费时、风险性较大、检查费用较高。人群参与大肠癌筛查的比例及依从性对筛查效果的影响较大,研究表明,城市大肠癌高危人群接受结肠镜筛查的比例较高,但是支付额度有限。本次研究较高也显示,进行结肠镜检测的共有1700人,主要集中在41~60周岁之间,高龄人群的检测率较低。本次结果还显示,检出疾病179例,占10.53%;提示高危人群结肠疾病患病率较高。本组152例患者手术治疗率84.92%,说明患者能够进行及时的治疗。综上所述,祥云县大肠癌筛查策略可以尽早的发现大肠癌高危人群,提高结肠镜的检出率,应进一步促进高危人群进行大肠癌筛查,指导患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疾病发病率。
【参考文献】
[1]李燕,刘华章,梁颖茹,等.广州市2015-2016年50~74岁社区人群大肠癌筛查结果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8,39(1):81-85.
[2]徐哲懿,杨建军,高晶蓉,等.上海市居民对大肠癌筛查认知情况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6):502-504.
[3]赵丽中,张伟华,马东旺,等.天津市大肠癌筛查初步结果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5,42(15):760-764.
论文作者:龙绍明,成云福,虞珊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大肠癌论文; 筛查论文; 人群论文; 乙状结肠论文; 检出论文; 较高论文; 祥云县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