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城市空间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摘要:近年来老龄化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淮安机构养老设施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结合国内外先进地区机构养老设施布的先进经验,对淮安养老设施布局提出建议。
关键词:机构养老设施;布局;淮安;建议
引言
截止2014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14.9%,江苏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19.65%。至2014年底,淮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7.09%,比全国高2.19%。城乡老年人群总量增加,对机构养老服务设施的内容、数量和布局等方面有新的要求。
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是否合理关系到老年人群的生活品质,也会影响社会和谐发展,本文以淮安养老服务设施为例,结合先进地区及国家经验,希望通过对淮安养老服务设施布局的研究,提出合理的布局建议。
1、淮安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发展概况
1.1、机构养老设施基本覆盖城乡
在养老机构方面,截止到2015年底,全市共有养老机构243所,具体包含公办机构9所,社会办122所,农村五保供养中心112所。总床位数25328张,千名老人床位数26张,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但与2020年的千人床位数40张的指标有一定差距。
1.2、主要问题
(1)机构养老服务设施总量不足
2015年底,全市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26张,低于淮安政策要求2020年机构养老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达到40张,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也有一定差距(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35~90张)。
(2)机构养老服务设施供给结构性短缺
虽然机构养老服务设施供给总量不足,但全市养老机构的平均入住率却只有36%,养老服务设施供给存在结构性矛盾。
1.3、养老需求分析
(1)养老服务需求总量日益增大。
老年人口总量不断增长,占总人口比例不断上升,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社会对养老设施需求总量日益增大。
(2)养老需求多样化、多层次化。
由于老年人家庭结构、年龄和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养老观念等的差异,呈现养老需求全方位、养老模式多样化、养老服务特色化的特点。
2、养老服务设施体系
以“适应养老模式转变、提升老年人群生存质量、满足多元养老需求”为目标,形成由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兼顾居家养老需要)、机构养老服务设施、为老服务设施等设施组成的淮安养老服务设施体系。
3、机构养老服务设施
3.1、规划目标
本次规划确定近期(2020年)目标为以解决突出矛盾的保障补缺型建设为主。规划近期每千位老人享有养老床位数指标达到40张/千位老人,建设床位数总量为55680张。其中,其中市区养老床位数28973张,各县养老床位数26707张。
3.2、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多类发展
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建设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设施,提供多类养老服务。
(2)差异布局,均等服务
结合各区、县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老龄化水平进行养老服务设施的差异化布局,实现城乡均等化养老服务;并根据新、老城区老年人群空间分布特征和增长趋势,采用不同配置指标和建设标准进行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实现均等化养老服务。
(3)整合资源,节约建设
优先整合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整合现有养老院和老年公寓等养老设施,分类型进行管理与建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积极引导社区养老设施、为老服务设施与其它可相容性的设施(如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化设施等)复合集中建设,有利于节约土地,降低建设和服务成本,提高设施的服务质量和效益。
3.3、建设标准
市级机构养老服务设施:800床以上的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床均建筑面积40-50平方米/床,主要发挥示范、保障作用,片区级机构养老服务设施:400床以上(包括400床)的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床均建筑面积35-45平方米/床,主要发挥保障、补缺作用,街道(镇)级机构养老服务设施:100床以上(包括100床)的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床均建筑面积30-35平方米/床,主要就近满足周边社区介护老人养老需求,基层社区级机构养老服务设施:20床以上的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床均建筑面积25-30平方米/床,主要就近满足周边社区介护老人养老需求。
3.4、养老床位数测算
2020年,淮安全市老年人口为136.78万人.
按《淮安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至2020年,机构养老千人床位数达到每千人40张,共需要床位数约5.47万张。
至2020年,人均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应达到0.2平方米(总人口)。所需用地面积123公顷。
3.5、市域规划布局
(1)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布局
淮安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比较完善,预留多处养老设施用地,独立用地机构养老需同步规划建设,引导机构养老设施合理布局。
(2)结合可相容设施布局
淮安市区医疗、教育配套设施完善,机构养老可与这类设施复合相邻建设,形成服务设施齐全、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机构养老设施。
(3)结合现代农业原布局
淮安农业资源丰富,结合老年人的需求特点,现状已形成少量与农业结合机构养老设施,环境安静优美,并为老年人提供参与的简单农业种植的场所,规划提倡这类具有淮安特色的机构养老设施布局模式。
4、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引导
4.1、规划目标
总量目标:建设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满足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的家庭养老和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的社区服务养老。
4.2、对策和要求
(1)优化体系,分级导控
规划按照市级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区级居家养老服务指导站两级管理体系,及居住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两级服务体系布置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2)完善标准,强化落实
居住社区级:每个居住社区布置1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1处老年活动场所。
基层社区级:每个基层社区在基层社区中心布置1处居家养老服务站。
基本达到1.5——2万人布置1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居家养老服务站。
4.3、布局原则
(1)10——15分钟服务圈原则
按照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分钟服务圈全覆盖,居家养老服务站10分钟服务圈全覆盖布局规划。
(2)公共服务设施功能混合原则
街道(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及大型公园绿地布局建设,形成街道(镇)级中心。基层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站结合卫生服务站、文化活动站、社区服务站及基层社区级公园绿地布置。
(3)与机构养老服务设施相结合原则
街道(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结合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布局,集约发挥养老服务设施的功能。
(4)整合提升现有设施原则
城市新建地区严格按照本规划确定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城市老新村、老小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可利用闲置的其他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基层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改建。
4.4、建设标准
规划按照居住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平方米/千人,基层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站45平方米/千人计算。街道(镇)级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人口3—5万人,每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布置20张以上床位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基层社区级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规模按照45平方米建筑面积/千人,服务人口1—3万人,每处居家养老服务站布置10张以上床位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乡镇、农村地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要依托乡镇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主要依托村委会、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建设。
5、小结
养老设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养老色还是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情况下,对其合理选址是急需我们研究的问题,希望本文研究能对养老设施布局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周严珉、陈庆华,中国城市养老设施调研及设计建议.[J]. 住宅科技,2003(11)
[2]刘菁、王敏,我国城市养老设施配套标准初探.[J]. 城市规划学刊,2009,(7)
[3]陆明、邢军、郭旭,适应我国养老模式的养老设施分级规划研究,华中建筑 2011
论文作者:孙海春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设施论文; 淮安论文; 机构论文; 社区论文; 布局论文; 老年人论文; 服务站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