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高层建筑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的措施研究论文_陈少华

如何防止高层建筑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的措施研究论文_陈少华

摘要: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部位,其设计选型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而且影响工程的经济性。由于近年来的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业也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中出现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为满足不断发展的建筑功能的需要,在高层建筑周围常会建有与主体建筑相应的裙楼,这些裙楼往往起到一个辅助性的作用。

关键词:高层建筑;不均匀沉降;预防措施

引言

高层建筑作为主楼与其相应的裙楼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高度差异以及载荷差异,此外二者的结构刚度差也非常明显,这些原因都可能会引起基础产生很大的不均匀沉降。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对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及其裙楼会产生非常大的危害,轻则引起建筑墙体开裂,情况严重者则会导致建筑结构局部或整体倾斜甚至倒塌。因此,正确认识不均匀沉降对高层建筑结构造成的危害,并采取有效的相对应的对策,对高层建筑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随着城市建筑的高速发展高层建筑所面临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同时,还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三种措施:大力推广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正确处理主楼和裙楼的基础连接;采用两种基础施工技术控制不均匀沉降。这三种措施既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还可以作为补救措施。

一、大力推广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根据现行施工规范的规定,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高层建筑物以及动力设备基础、连续生产设施基础、滑坡检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特别要注意的是,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必须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控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予合理的施工工序的合理指导,对建筑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起到一个预防的作用,同时还能够为勘查、设计部门及时的反馈信息,避免因为沉降原因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或者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从而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沉降观测技术的运用有几个具体要求,要想在施工现场熟练的运用这种技术,就必须满足这几项要求。其一,对工作人员技能及仪器设备的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接受严格的技能培训和认真的专业学习,不仅能熟悉测量理论、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同时还必须能够针对不同的工程特点、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程序及观测方法。工作人员必须对实际施工过程中显现出的各种问题能够准确的分析原因,并且正确运用误差理论进行相应的平差计算,精确、按时、快速的保质保量的完成每次任务。

其二,对观测时间的要求。对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其先决条件之一就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然后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其它各阶段的复测,不得漏测或者补测。只有严格的做到了这样要求,才能得到精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一个观测周期的定义是相邻的两次观测时间间隔,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照建筑物的加载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个观测周期,或是按照一定的时间段为一个观测周期(30d/次),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周期准时进行。

其三,对观测点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只有埋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并且便于观测的位置,才能更好的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通常,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建筑物大转角、四角以及沿外墙相邻点之间间距15-30米为最佳距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般来说,专门的沉降观测要求必须完整的体现在建筑设计图纸上,就算没有明确的注明,按照规范要求这些高层建筑物也进行严格观测。另外,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个施工阶段观测的要求。

除满足这些要求之外,沉降观测还必须遵循如下原则:沉降观测所依据的工作基点、基准点和被观测物的沉降观测点的点位要稳定,还必须有稳定的仪器设备,稳定的观测人员,以及每次基本一致的观测条件,还要有固定的致,观测线路、程序、方法和镜位。

二:正确处理主楼和裙楼的基础连接

按建筑地基基础规范,应适当的设置沉降缝,位置应该在荷载差异部位和建筑高度、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的部位。主楼与裙楼之间因当地基压缩性高、厚度较大、从而造成不均匀沉降很大时,应该将两者基础之间用沉降缝完全断开。应用沉降缝将裙楼和主楼的建筑基础隔离开来,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设计方法。针对一些较早的高层建筑,在其主楼和裙楼的设计中,常在两者相邻处设置沉降缝用以避免沉降差造成房屋开裂乃至破坏,这种沉降缝的技术通常还会采用双柱、双墙等措施将结构断开。

后浇施工缝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后浇伸缩缝,用以消散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应力;二是后浇温度缝,用于消散由于因大体积浇筑混凝土温度集聚或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三是后浇沉降缝,用以消散主、裙房之间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应力。

因此,能做到如上的几点要求,就能非常合理的处理好主楼和裙楼之间的关系,对不均匀沉降起到了预防和治理的作用。

三、采用两种基础施工技术控制不均匀沉降

本节以一个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腹地的工程为例。此工程地貌上属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处佛山市禅城区东南部位,根据先前的工程岩土勘察报告,原场地位于一小山丘的坡脚。其场地地质有一个显著特点,岩面自东北向西南向下倾斜,岩层面标高变化大,在场地的北端,局部到达微风化岩层。为了有效地防止建筑物产生的不均匀沉降,考虑到本工程的地质状况,因此在施工时必须要采取必要的应对方法。

其一,是对基础持力土层的严格质量控制。为了有效地确认冲孔桩的持力层位置,在冲孔桩施工中,根据所抽采的岩样情况参考桩的数量,在每个桩承台的设置了一至两个超前钻孔点,最终确定所在承台桩的终孔深度,同时确保了冲孔桩有效到达设计要求的持力层位置。除此之外,为避免桩底沉渣的出现,在冲孔桩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前,还必须要认真做好清孔清渣工序,并指定专人检查,在保证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桩体的混泥土灌注。

其二,设置合理的变形缝。按照本工程最初的设计,在工程的地下室会有两条后浇带的的设置。在考虑到建筑物基础形式以及建筑平面布置特点,在工程的进一步审核时,综合各方意见之后,又增加了两条后浇带,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工程由于不同基础形式产生不均匀沉降,从而对建筑物结构带来更大的影响。

通过采取以上的技术,在工程完工后的数年内,建筑物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基础不均匀沉降现象,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四、结论

本文开篇提出了随着城市建筑的高速发展高层建筑所面临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笔者在仔细分析了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后,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三种措施:大力推广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在施工过程中起到很良好的预防作用;正确处理主楼和裙楼的基础连接,采用两种基础施工技术控制不均匀沉降,不仅可以在前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还可以在不均匀状况出现后作为较好的补救措施。

参考文献

[1]陈祥福,邵伟,薛庆峰,申明亮.高层建筑与裙房间无沉降缝设计与工程实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4

[2]王宗年,李志刚.某教学楼裂缝原因分析和安全性检测鉴定[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3]赵志高.有限元法在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结构受损分析中的应用[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0,4

论文作者:陈少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0

标签:;  ;  ;  ;  ;  ;  ;  ;  

如何防止高层建筑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的措施研究论文_陈少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