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朋僚信函六通考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函论文,袁世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福建博物院收藏有一组函札,是清末曹锟、荫昌、袁树勋、袁思亮、袁大化、孙雄等人致袁世凯的信件。袁世凯朋僚信函反映了清末这一世纪变革时期的社会状况,特别是1909年初袁世凯被摄政王载沣罢去一切职务,回籍养疴的三年期间的通信往来,展示了袁世凯及其同僚在这一时期的蛰伏状况,袁世凯的许多部属依然位居要津,实权在握,袁世凯和他的同僚们时刻为东山再起准备着。这组信函为研究清末历史、袁世凯及其朋僚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一、荫昌写给袁世凯的信函
宫太保大人阁下:
久未通侯,罪甚歉芯。昌到德京,已有半载,无善足陈,德皇与政府等相待仍旧优隆。惟每日苏理各事,均属零星琐碎之件,无济时局。所幸讬庇平顺,堪慰锦注。刻下可虑者家母之病也,始于腹中生一包症,年老气衰,不敢用割法,医治数月未愈,继而又患中风,迩来病势加重,焦灼万分,无可奈何。书不一一,余容续陈,专此敬请钧安,荫昌叩上。九月十七日。
此封荫昌写给袁世凯①的信函,使用六栏淡黄色笺纸,行楷书,每页纵26.5厘米,横15.8厘米,共两页,内容谈及其在德国作为驻德公使与德皇及其政府的良好关系,以及对其母病重的牵挂之情。信末日期为九月十七日,未署年份。
图一 荫昌写给袁世凯的信函
荫昌(1859-1934年),字五楼、午楼,满族正白旗人,早年入读京师同文馆德语班,毕业后曾在奥地利学陆军,入军队做实习生,与德皇威廉二世(时为太子)同队,两人感情甚好。1901年荫昌出任驻德公使,兼使荷兰。荫昌任驻德公使期间,常与德皇宫廷之宴,杯酒言欢。1910年3月18日,荫昌回国继铁良②任署理陆军部尚书。荫昌信中言“昌到德京,已有半载,无善足陈,德皇与政府等相待仍旧优隆。惟每日苏理各事,均属零星琐碎之件,无济时局。”又谈及其母病重,据恽宝惠(曾为荫昌幕僚)回忆:“江北特设提督,加侍郎衔,统辖文武,第一任为刘永庆,刘故后(1906年夏),以荫继任,丁母忧回京,改设陆军部,以荫为右侍郎。”③因此推定其母逝于1906年。又,袁世凯于1901年11月28日(光绪二十七年十月十八日)被慈禧表以“共保东南疆土,尽心筹画”、“卓著勋劳”,加其太子少保衔④。太子少保也称宫保,故受信人为袁世凯,此信约写于1902年至1906年之间。
二、曹锟写给袁世凯的信函
中堂夫子钧鉴:
敬禀者窃门生睽隔斗山,倐易裘葛,孺慕之私,与时俱积,敬维鼎祉,增绥泰祺,协鬯翘瞻,钧霁曷罄颂忱。
门生奉调到东,迄今三载,布置分防,建盖营舍,百端草创,艰苦备尝。兼以日俄杂处,交涉繁难,政界、军界每多意见不合之处,警兵、营兵间有因事冲突之时,既不便据理直争以触当道之忌,复不能自甘懦弱以灰军士之心。无事而不掣肘,无往而不为难。虽处处小心、时时忍耐、业业兢兢,幸无陨越,然三年磨折,力尽筋疲,昔时勇往无前之气,已消磨于乌有矣。前以脑力受伤、胸膈痛楚,屡经请假就医,荷蒙督宪再四慰留,又兼准备校阅,不能畏难规避,只得力疾支持。一俟校阅事竣,即当陈情乞退,以图苟全。江河日下,时局日非,军队之事愈办愈难,殊可叹也。知关厪念,故敢缕晰凟陈,谨此寸禀。敬叩福安,伏维慈鉴。门生曹锟谨禀。
曹锟(1862-1938年),字仲珊,北洋武备学堂毕业,1895年到天津小站投奔袁世凯的新建陆军,1906年曹锟任北洋军统制,1907年随东三省总督徐世昌⑤出关后升记名总兵,1912年任北洋军第三师师长,直隶督军,1923年贿选当任总统。曹锟信函使用八栏红色笺纸,楷书,每页纵23.4厘米,横12.7厘米,共3页。信函台头“中堂夫子钧鉴”,函末“门生曹锟”,未注明写信日期。信函主要内容讲述其在东北三年带兵的艰辛,反映了清朝政府驻东北军处于日俄夹缝中的艰难处境。
图二 曹锟写给袁世凯的信函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北洋军第三镇(曹锟任统制时)调至奉天及长春、昌图一带,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开回北京。曹锟信中“门生奉调到东,迄今三载”,因此,此信应写于1910年至1911年之间。20世纪初日俄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于1904-1905年间(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一年)在我国东三省进行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战后双方瓜分了在华势力,东三省形势日趋危急,清廷为适应这种新局势,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东三省改革官制,把原先奉、吉、黑三个将军各自为政的体制,仿照内地行省办法,分设巡抚,另设总督加“钦差大臣”衔。袁世凯的密友徐世昌被委为东三省第一任总督,光绪三十四年冬,袁世凯失势,徐世昌被内调。第二任总督是锡良⑥,任期从宣统元年到三年春,曹锟信中所提到的“督宪”便指总督锡良。锡良在宣统元年六月二十二日“密陈东三省关系大局情形折”⑦中便痛陈日俄在东三省的渗透与侵略,反映了清末国力衰微、清政府的委曲求全。这在曹锟的信中也得以反映,如“兼以日俄杂处,交涉繁难,政界、军界每多意见不合之处,警兵、营兵间有因事冲突之时,既不便据理直争以触当道之忌,复不能自甘懦弱以灰军士之心。无事而不掣肘,无往而不为难”等等。曹锟在东三省期间,主要致力于维护当地治安,替袁世凯保住北洋军中最精锐的这支武装力量,他也因功屡获清政府嘉奖,从统制升记名总兵、副都统衔、总兵。1911年(宣统三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被迫再次起用袁世凯,曹锟奉命率北洋军第三镇进关。
三、袁大化写给袁世凯的信函
宫保阁下:
敬肃者大化伏处一方,末由趋教,积年驰思,曷喻于言。初二日,道出邺城,方欣咫尺潭居,藉可晋谒崇堦,一伸结愫。乃值大雨如注,传言漳河水涨,专马探路,果已平桥数尺,佥云难渡,至晚未落,临歧怅惘,歉憾奚如。次晨火车遄发,至临洺关,又值山水暴涨,停轮半日,待南来车到,搬运过车,夜四点钟,始达都门。一切托芘粗适,足慰厪注。现拟休息一二日,俟安折办就,再行遵例请安。惟顾此时艰,无才补济,且赋性愚拙,自知不合时宜,未免惭负期许耳。尚祈训言时锡,俾有遵循,是所切企。肃此,布臆,恭叩颐安,伏惟亮鉴。旧属袁大化谨肃。
图三 袁大化写给袁世凯的信函
袁大化(1851-1935年),字行南,安徽蒙城(涡阳)人。清禀生,历任山东按察使、河南布政使、山东巡抚,1910年初冬,由山东巡抚调任新疆巡抚。张勋复辟时任议政大臣,后蛰居天津。
袁大化信函使用八栏红色笺纸,楷书,每页纵22.7厘米,横12.7厘米,共两页,信函台头“宫保阁下”,函末“旧属袁大化”,未注明写信日期。
从信函台头称谓及函中所提地名、行进路线分析,此函约写于1909-1910年之间,内容为袁大化赴京途中原本拜谒袁世凯因遭洪水遇阻,就此发函告知。
四、袁树勋写给袁世凯的信函
宫太保夫子大人钧座:
敬禀者春初叩谒门墙,仰承色笑,喜精神之康福,蒙训诲之周详,备荷恳勤,逾恒隆挚。名园信宿陈榻,锡以殊荣,尊酒追陪,邭厨惠其佳旨。虽趋承不过数日,而欢宠极于平生。暌侍以来,感念无既,日月條忽,又届炎夏,南方晴雨不时,天气蕴隆未卜,中州近者何似?伏维起居万福,调摄百宜,翘詹嵩高,谅协寰慕。受业自卫南返泝江入湘,展谒先塋,捿息乡舍。自念频年作吏,有田不归,幸蒙圣明,恩许还里。瞻梓桑而敬止,喜松菊之犹存。此心怦怦,感摡併集。惟摒家务,亦告烦碎,料理钢纪,检点簿记,既返白门,复出邗上。舟车仆仆,迄少宁晷,久欲修具笺启,敬候福履,而迟迟未克上达,敢恃厚恚,用希亮原。但念我夫子退养以来,韬光泉石,乐性烟霞,园林之胜,比美于平泉,花木之奇,齐观于绿野,时瓜种竹,亦具经纶,赌酒棋围,自饶清兴。虽优游而自得,宜理乱而不闻,然而身在江湖,固知心在廊廟,且当沧海横流之日,必有东山再起之时。惟事变方激,艰矬已极,欲谋宏济,夫岦易言,苟事权不一,寄之者未必推心置腹以相加,则责任匪轻,为之者即使烂头焦頭而何益?明知他日之扶危定倾,拨乱反正,留以相待,任非异人。然出处之际,知机其神。窃顾我夫子以审慎图功,以谋定后动。盖一人之进退,关天下之安危,所系匪轻,尤贵为国自卫。敢布愚鲁,以答高厚。秋冬有暇,当敬候起居,藉舒依恋。耑肃敬禀,恭叩崇安,伏维岳詧。受业袁树勋謹稟,闰月朔日。
图四 袁树勋写给袁世凯的信函
袁树勋(1847-1915年),湖南湘潭人,字百川,号海观,晚年自号抑戒老人。历任天津知府、江苏按察使、顺天府尹、户部左侍郎、山东巡抚、上海道台、两广总督。精鉴赏、善书法。
袁树勋信函使用八栏红色笺纸,行书,每页纵25.8厘米,横17.1厘米,共五页,信函抬头“宫太保夫子大人钧座”,函末“受业袁树勋”、“闰月朔日”。函中提及“我夫子退养以来,韬光泉石”,可知此函作于袁世凯削职回籍避居彰德的三年期间(1909-1911年)。函中“虽优游而自得,宜理乱而不闻,然而身在江湖,固知心在廊庙,且当沧海横流之日,必有东山再起之时”、“顾我夫子以审慎图功,以谋定后动”等语,反映了在当时政治变革即将来临之际,袁世凯利用自己特殊的政治环境,成了一支暂时游离于清廷之外,而又徘徊于革命党人和立宪党人之间的独立力量。这封信函反映了袁树勋等一批袁世凯幕僚对袁世凯的效忠。
五、袁思亮写给袁世凯的信函
宫太保太老师钧座:
敬禀者日前随侍家君,伏谒门下,瞻望丰采,不殊畴昔,开慰积慕,若疗輖饥伏念。思亮知识无所短长,问学无所成就,名位卑下,行辈又最后,得荷容接,已为厚幸乃过。蒙优礼齿诸宾僚于其至也,假以舆马,馆之上舍,使有如归之,乐于其行也,安其居处,资其旅费,俾无行役之劳,此古人礼贤下士之道。如思亮者曷克当此,惭惶感激,萦绕寤寐,岂是言语所能形容。伏维宫太保太老师负江左夷吾之雅望,为东山谢,傅之优游,冲养天和,澄观世变,虽泉石可乐,而痌癏未忘。是以西方君长,推为中国一人,薄海士民伫望斯人再起,实安危之所系,匪故旧之阿私。思亮来自田间,浮沈农部,本片长之未効,宜一阶之不迁,何敢怨尤,更思非分。顾年非弱冠,耻学请缨,而家有高堂,难忘捧檄,幸叨爱护,许赐成全,不惜揄扬,为之奖进,俾庶几致身有路不更为捷足所先知,他日朝廷必有再相司马之时,斯吾侪小人亦可効十驾疲驽之用。谨申谢悃。敬叩崇安。小门生思亮谨禀。
图五 袁思亮写给袁世凯的信函
袁思亮(1881-?年),字伯夔。湖南湘潭人,袁树勋长子,举人。民国曾任铸印局局长。北洋时期曾任国务院秘书、印铸局局长。
袁思亮信函使用八栏红色笺纸,楷书,每页纵23.2厘米,横12.5厘米,共三页,信函台头“宫太保太老师钧座”,函末“小门生思亮”。信函未注明日期,但根据函中提及“是以西方君长,推为中国一人,薄海士民伫望斯人再起”,“他日朝廷必有再相司马之时”,可知此函作于袁世凯削职回籍避居彰德的三年期间(1909-1911年)。此信函与前封其父袁树勋写给袁世凯的信函内容大致相同,反映了这批袁世凯幕僚对袁世凯的效忠。
六、孙雄写给袁世凯的信函
宫太保尚书大人钧鉴:
谨稟者窃主事前在北洋办理学务,叠荷知遇,委充客籍监督之职。时承训示,俾免陨越,感激之私,不可言喻。自后旌节莅京,弥深依恋。客籍校款支绌,幸蒙张馨庵都转顾全大局,拨款维持。甲班四十余名,本年十月已届卒业之期;乙班卒业期则在明年。主事因去岁由学部奉派京师文科大学监督,今春二月业已开办,不能兼顾,遂于三月间呈明陈筱帅辞退校务,另派张守鸣珂接任。主事编选《道咸同光四朝诗史》,现已成十五编。(十四、十五编虽已印就,尚未毕工。)兹邮呈初编至十三编全部一份。拙著《眉韵楼诗話》、《郑齐芻论类稿》等各一部,恭求钧诲。昨、今两年,建德周玉山年伯叠次赐寄自著诗、近人诗稿,殷拳奖借,督促成书。上月初旬,周年伯来函云为苏门山之游,得瞻伟人风采,并寄示钧著诗一册,共二十余首。如《和王介艇中丞游养寿园》五律,及《忆庚子年故事》、《清明偕兄游园》、《和庸庵原韵》、《和馨庵都转韵》诸七律,《雨后遊园》、《病足》、《落花》五绝各佳咏,均属波澜老成,寄讬深远,拟之古人。虽以李賛皇、张江陵之勋业文章,恐犹对后贤而自叹弗如矣。主事不揣冒昧,已录入《诗史》十五编,已资艺林模楷。又将本朝顺、康以来迄于同、光名臣诗稿,别选一部,已得一百余家,名曰《国朝名臣诗钞》,亦随同《四朝诗史》陆续于都门付刊。此后成书,即续行邮呈钧诲。附上刊印《诗史简章》数纸,谨求提唱训示。无任主臣沧海横流,时局日棘,旋乾转坤之手,处于深林寂壑之乡。苍生之望,曷其有极。钧著有云:“风烟万里苍茫绕,波浪千层激荡频。”又云:“远天风雨三春老,大地江河几派流。”忧世之诚,流露楮墨。唐宋以来名臣瀚墨,鲜堪媲美也。主事受知颇久,冒昧上书。倘荷赐示,俾有遵循,实出非望。专叩勋安百益。名正肃,七月朔日。
图六 孙雄写给袁世凯的信函
此封信函带红条封,使用八栏红色笺纸,楷书,每页纵22.1厘米,横12.4厘米,共四页,信函台头“宫太保尚书大人钧鉴”,函末署“名正肃”,信函未注明日期。信封竖式,用土黄色厚纸制成,纵22.7厘米,横11.6厘米。信封正中印上红框,封面毛笔楷书收信人姓名地址“漳德府,城外,洹村,前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袁宫太保安禀”,右下方寄信人的地址是:“北京东北园吏部孙谨缄,七月初二”,封面另有他人后加毛笔草书。封面左下角钤有长方形章“北京军局挂号”,右上方墨书“双挂号”,其下盖有“北京庚戌七月初二”邮戳,信封背面盖有“漳德七月初五”到达戳,信封保存完整。从信封邮戳可知此信写于宣统二年(1910年)七月初二。
此信函末署“名正肃”,不具实名,大概缘于袁世凯此时之特殊处境,作者不愿被外人知道其真实身份,而以此具名。作者孙雄(1867-1935年),原名同康,字师郑,号郑斋,室名师郑堂、诗史阁、郑学斋,晚号铸翁等,江苏常熟人。光绪二十年进士,翁同龢弟子。曾官吏部主事,北洋客籍学堂监督,京师大学堂文科监督,民国初为国史馆协修。工骈文,能诗,治经学,著述颇丰。辑著《道咸同光四朝诗史》(自刊本,1910年),见于《晨风阁丛书第一集》和《续修四库全书》。
孙雄写给袁世凯信函主要述其编纂《道咸同光四朝诗史》、《国朝名臣诗钞》及《诗史》等书过程,并希望得到袁世凯“赐示”。上述著作以传统的方式对清后期的诗史资料进行了研究整理,对中国诗学作出了宝贵贡献。此信函为研究上述著作提供了补充资料,同时,透过袁世凯诗作,也能展示诗志其怀,特别是宣统年间袁世凯“养疴”三年,看似闲云野鹤的生活中,掺杂了许多政治的意味,袁世凯的诗作既有其退出官场后的怡然自得,更反映了其仕途受挫后的落寞不甘以及袁世凯的野心。
注释:
①袁世凯(1859-1916年),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清末入值军机,内阁总理大臣,北洋军阀的领导人,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1916年初袁世凯恢复帝制,名洪宪皇帝,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6月6日在郁愤中病死。
②铁良(1863-1938年),字宝臣,满族,光绪三十一年诏授军机大臣、兵部尚书、政务大臣等要职,光绪三十二年九月(1906年)任陆军部尚书,随后,清廷将北洋六镇中的一、三、五、六镇都划归铁良掌握,宣统二年(1910年)二月免去铁良陆军部尚书之职,八月清廷任命铁良为江宁将军。
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史资料选辑》编辑部.文史资料选(第134辑)[M].中国文史出版社,1985:156.
④德宗景皇帝实录(卷488)[M]//清实录(第57册).中华书局,1987.
⑤徐世昌(1854-1939年),字卜五,号菊人,河南出生,直隶(今河北)天津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官至军机大臣,1907年东北改设行省,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东三省总督兼管三省将军事务,1909年调任邮传部尚书、京浦铁路督办,1918年曾任民国大总统。
⑥锡良(1853-1917年),字清弼,蒙古镶蓝旗人,同治十三年进士。出任湖南布政使、署理河南巡抚,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调任四川总督、1907年3月调任云贵总督、1909年(宣统元年)2月,锡良被授为钦差大臣,总督奉天、吉林、黑龙江东三省的事务。
⑦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主编.锡良遗稿奏稿[M].中华书局,1959:928-930.
标签:曹锟论文; 光绪论文; 袁世凯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 历史论文; 袁树勋论文; 东三省论文; 九·一八事变论文; 北洋军阀论文; 清朝历史论文; 辛亥革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