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众服务视角谈智慧博物馆建设
黎巍巍
(重庆自然博物馆,重庆 400700)
摘要: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一种通过人、物、数据三者之间的动态多元关系建立起新的信息传递模式的智慧博物馆应运而生。博物馆是具有公众服务属性的文化机构,智慧服务建设因可操作性较强,显示度较高而往往成为博物馆智慧化建设的首选。本文以公众服务为视角,阐述博物馆智慧服务的实现过程及内涵,最后针对智慧博物馆的整体建设给出建议。
关键词: 智慧博物馆;公众服务;智慧服务;建设
0 引言
当前,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迅速兴起与发展,信息化建设的第三次浪潮如火如荼并进入一个以数据的深度挖掘与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化阶段。我们不难发现,“智慧”二字频频出现且炙手可热,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校园、智慧场馆、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家居、智慧医疗等智慧形态从产生到逐渐被广泛接受,开始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1 智慧博物馆与公众服务
近些年,《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加强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利用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都提出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文物和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传播和利用,更好地促进文物“活”起来等相关要求,这也意味着国家及相关部门对于传统行业的博物馆的智慧化建设高度重视并寄予厚望。如何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加强传统文化与互联网+创新应用,以智慧、传承为指导思想,展示科技与文物融合的创新成果,进一步推动智能化发展,对于博物馆而言,是机遇亦是挑战。
1.1 智慧博物馆的定义
事实上,“智慧博物馆”已不算是个新鲜词汇。早在2012年4月,IBM宣布与法国巴黎卢浮宫合作,建设欧洲第一个智慧博物馆,“智慧博物馆”的概念由此而生。2014 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苏州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被确定为首批智慧博物馆试点,标志着我国的智慧博物馆建设拉开序幕。
通常认为:智慧博物馆是运用数字化、网络化、系统化、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物联、数联、人联等全新模式,感知、计算、分析博物馆运行相关的人、物、事等信息,推动博物馆藏品保护、公众服务、业务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升级,最终实现以上三种能力全面提升的博物馆新发展模式和新形态。
1.2 公众服务智慧化
博物馆是具有公众服务属性的文化机构,因此,智慧服务建设往往成为智慧博物馆建设的首选,毕竟,它可操作性较强,成果显示度较高,在现阶段更具有实际应用意义。智慧服务以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为目的,以提升观众感知力为重点,将传统和现代手段充分结合,利用声光电技术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以多媒体技术满足观众深度知识需求,以互联网技术增强文化传播的深广度,让更多家庭走进博物馆,让文物走进更多家庭,最终更好地实现传承中华文明的使命。
2 智慧服务的实现
智慧服务应以公众需求为核心,依托新媒体、移动智能终端以及其它配套的智能化系统和设备与博物馆资源相融合,实现博物馆展示、体验、教育、研究、分享、传播等功能。智慧服务应是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它最终应体现和贯穿于博物馆观众“参观前”、“参观中”及“参观后”这样一个完整过程。笔者经调研认为,博物馆智慧服务的实现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环节和内容:
2.1 参观前
此外,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教授也需要认识到就业现状的严峻性,综合教学的实际,不断地充实自己,并引导学生及时获取信息,将这些信息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师教学中还应该认真分析一些机械零部件的做工,吸取先进的技术,并传授给学生一些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懂得变通,从而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通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HAPLR评级体系自1999年创建以来广泛应用于美国图书馆界,而我国对HAPLR的研究相对较晚。而相对于美国公共图书馆,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情况更为复杂。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失衡,东中西部差异大,沿海公共图书馆比内陆公共图书馆发达。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调整以服务人口数量划分方法,利用HAPLR评级体系对我国公共图书馆进行评价,更能发现我国图书馆的问题,提高服务质量。
学生对于图1比较熟悉,在图1中标注概念是引导学生对于三个概念的内涵进行思考,接着引导学生画出图2,直接表示了三个概念之间的从属关系,接着回到图1进一步对三个概念进行比较,学生可以说出如下语句: 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基因,没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不是基因;一个DNA分子中有多个基因。DNA的特异性与多样性就是指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的特异性和多样性,也就是遗传信息的特异性和多样性。遗传信息可以表述为基因(DNA)中碱基对(脱氧核苷酸对)的排列顺序。学生面对直观的图解,在教师的一步步设问下对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进行信息加工,逐渐清晰地了解基因、DNA、遗传信息之间的从属关系。
2.1.3 停车服务
(1)基本信息。在新媒体传播相对发达的今天,想要来到博物馆参观的观众通常会事先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渠道了解场馆相关信息,这要求博物馆应该在上述平台充分做好本馆的信息发布工作,如场馆基本情况、陈列展示内容、馆藏文物介绍、当前馆内活动、参观注意事项、票务信息、交通路线等。
(3)客流信息。客流量监控系统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文博场馆中,只要开发获取客流监控摄像头数据的接口,观众便可通过官网或微信公众号了解馆内实时客流量,为接下来的出行做好时间安排。
(4)服务延伸。随着更多网络社交媒体新形态的出现和风靡,不少博物馆还开通了自己的短视频或直播平台账号,通过不定期地更新视频作品或对馆内各类活动进行直播,不仅可以向公众传播信息,更有利于立体地展示博物馆的形象。
2.1.2 票务服务
建设一套智能化的票务系统,旨在为观众提供网上预约、现场购票及自助检票的一体化服务。
2.1.1 信息服务
对中美双方而言,随着两国竞争加剧,两国加强战略分歧管控和军事冲突预防日益重要。特朗普政府已经注意到了中美两军关系稳定的重要性,“不冲突不对抗”符合双方的利益诉求。只有双方形成了避免军事冲突的共识,两国关系才有可能“斗而不破”。两国领导人需要始终保持清晰的头脑,对战争秉持审慎的态度,对双方之间的分歧坚持和平的解决方式,对双方之间的危机风险不断加强危机管控与冲突预防。
(1)网上预约。观众可通过博物馆官网及微信公众号对各类门票进行实名预约,填写相关身份信息、手机号码并选择相应票种和预约日期后通过在线扫码支付票款完成预约流程。
2.2.1 网络服务
(3)自助检票。已预约观众可持预约时使用的身份证检票入馆,未预约的观众可凭票面上的二维码检票入馆,检票设备支持身份证及二维码两种验证方式。
(2)虚拟展示。许多博物馆都建立了自己的虚拟展厅,观众可通过官网或微信端进行虚拟漫游,更加直观地了解博物馆全貌,提前发掘亮点为即将到来的真实体验做好准备。
近年来,各大博物馆都充分运用互联网、声光电及多媒体技术并结合本馆特色推出花样繁多的互动体验项目,从传统的互动触摸屏、幻影成像、电子沙盘、全息投影到数字魔墙、AR、VR、MR等,技术的日新月异助力博物馆在互动展项上的创新并最终使得这些展项成为吸引观众的亮点。放眼全国各大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图》互动AR、上海博物馆的董其昌数字人文展示项目、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激光复色兵马俑、苏州博物馆的创意互动AI识别空间等展项都能称得上近些年博物馆智慧服务成功的代表之作。
2.2 参观中
(2)现场购票。未预约的观众可在到达场馆后通过自助票务终端进行现场购票,通过读取身份信息(身份证),选择票种,在线扫码支付票款,购票完成。
当今,无线网络全覆盖已经成为各类大型场馆的设施标配。“微信+Wifi”可作为解决博物馆Wifi安全连接的一个新方式,以代替传统Web认证需要用户输入用户名、密码等信息的过程。观众到达场馆后,首先需要关注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并允许采集个人微信账号信息后方可接入场馆Wifi,这样的接入方式首先可满足网监部门对公共网络安全性认证的相关要求,其次使得观众在馆内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享用Wifi服务,最后可提升微信公众号的粉丝关注量,有利于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
2.2.2 导览服务
(1)语音导览。语音导览是博物馆中最先使用也是最常见的自助导览方式,载体也由最初的手持导览器逐渐过渡到手机微信端。微信上的语音导览实现方式有多种,可以是输入某个场景或某件展品上的编号收听,也可以是扫描场景或展品上的二维码收听,而有的博物馆还建设了专门的语音导览系统,以展厅游览路线为基准为各个陈列板块录制语音讲解,并将系统入口链接于微信端,观众关注了微信公众号之后便可享受到“走到哪听到哪”的导览服务。
(2)展厅导览。这里所说的展厅导览是利用一种基于蓝牙4.0开发的ibeacon定位技术搭建的混合式室内导览系统。系统在场馆特定位置安装ibeacon模块,观众可通过微信端上预设的场馆地图找到ibeacon定位点,点击之后可获得系统自动推荐的周边展品展项讲解内容,方便观众对展品展项作深度了解。系统可推荐预置的导览路线,同时支持观众自定义参观路线。
2.2.3 互动体验
博物馆可将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引入停车场为自驾出行的观众提供相应的停车服务。智慧停车的“智慧”主要体现在自动识别车牌、智能寻找车位及自助缴费上,系统通过摄像头识别车牌自动抬杆,通过现场智能标识引导自驾观众找到空闲车位,自动计算停车时长。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通过调研了解到一种利用AR提升观览体验的新手段也开始被一些博物馆所尝试,观众可通过自带设备(手机、平板电脑)摄像头来实现展品基于AR技术的即时识别体验,做到虚拟画面中的场景信息与真实场景在同一画面中进行呈现。简言之,观众用摄像头扫描展品后,屏幕中将可以呈现与展品相关的文字、图片、语音介绍,甚至还可以呈现相关的AR动画、AR专家解说视频等,这种结合特效渲染的技术展示,大大增强了展品的观赏性、互动性和趣味性,值得借鉴和推广。
2.3 参观后
2.3.1 文创售卖
水务局“不逼供”?这看似无厘头,却并非天方夜谭;它虽然不是既成事实,却千真万确地出现在严肃的官方材料中。
总要有一份温暖且贴心的执着,来化解掉包裹灵魂的外壳。原来她不是拒绝,她只是冷得太厉害了,要许多的温暖才能化解。
文创商店常常是博物馆之行的最后一站,在这里,观众可以尽情地挑选各种独具本馆特色的文创产品,把属于自己的博物馆记忆带回家。在网购已经逐渐成为民众一大主流消费方式的今天,博物馆线上文创商店的开设是必然的,这不但可以突破文创产品经营的时间与空间限制,拓宽销售渠道,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展示本馆的文创特色,增强文创的社会影响力。
2.3.2 停车支付
近年来,虽然高等教育投入在逐年增长,但有些高校仍旧持续面临办学经费紧缺的窘境,诸多教学问题难以得到显著优化,其中实践教学问题尤为突出。部分高校虽然开始逐步优化实践教学,尝试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但是应用经验不足,难以在短时间内显著提升实践教学质量[1]。因此,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探究高校实践教学困境与出路,是加快优化高校实践教学、提升综合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选择。
当自驾观众即将离开博物馆的时候,智慧停车场可以为他们提供线上自助缴费服务。观众通过微信公众号的缴费链接或扫描停车场内的缴费二维码进入操作界面,输入车牌号获取计费信息,选择支付方式(微信、支付宝等)便可轻松完成缴费流程,缴费成功的车辆行驶至停车场出口时,系统自动识别车牌并核对缴费信息,抬杆放行。
末次给药后4h,麻醉大鼠经股静脉取血分离血清,-20℃冰箱中保存待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和IL-23水平,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中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2.3.3 分享传播
结束参观的观众可以在博物馆的观众调研平台(集成于场馆互动设备、官网或微信公众号)上对自己的参观体验进行反馈与分享,馆方在对观众进行回应和互动的同时也可及时收集到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并可以此作为今后改进各项服务的参考和依据。此外,观众还可以通过博物馆的官网、微信公众号及微博等自媒体继续接收新展览、新活动信息以及不断更新的文章推送并通过自己的微信微博账号分享出去,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博物馆参观,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机制。
3 结语
经过近几年试点的建设与推广,越来越多的博物馆都加入到智慧化建设的大军中,使之成为一种新的常态。智慧博物馆建设以信息技术为推手,以多维度精准协同,通过人、物、数据三者之间的动态多元关系建立起新的信息传递模式,推动博物馆藏品保护、业务管理及公众服务的全面创新与发展。结合自身实践经历,笔者认为:
对于已婚人士来说,租金最终可否扣除取决于自己“另一半”的情况。配偶在纳税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的,视同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住房租金支出。
(1)智慧博物馆建设要在尊重行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结合本馆的实际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规划并分步实施,不断做出有益尝试,同时要避免走进以技术为主导的误区,注重以需求为驱动。
近年来,常州加大力度整合政府、园区、企业和科研院所资源,多方合力共同推动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打造科技人才集聚、创新创业主阵地。截至2016年底,建设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两站三中心)1 275家,其中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610家,列全省第四;建设国家级众创空间累计4家,省级23家,市级27家;建设国家级孵化器、加速器累计18家,省级31家,市级74家。全市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2)应加大资金投入。我国多数博物馆由于实行免费开放政策,运行经费均为财政全额拨款,因此,统筹规划的前提下,政府应适当增加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为智慧博物馆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3)应注重人才培养。智慧博物馆的建设呼唤既具备文博专业知识,又了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博物馆应加强此类人才的培养力度,这同样是智慧博物馆建设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保障因素。
参考文献
[1] 贺琳,杨晓飞.浅析我国智慧博物馆建设现状[J].中国博物馆,2018(03):116-126.
[2] 燕煦.博物馆智慧服务述略[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5(04):60-62.
[3] 李鹏.“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博物馆建设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8(07):119-120.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Museu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Service
LI Wei-wei
(Chongqing Natural History Museum,Chongqing 400700)
Abstract: With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of Things, cloud computing, big data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n intelligent museum has emerged that establishes a new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ode through the dynamic and multi-dimensional relationship among people,things and data. Museums are the cultural institutions with public service attribut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lligent service has always been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of museums as its easy accessibility and high display degree. In this paper, the public service was taken as the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and the realization process and its connotations of the museum intelligent service were expounded. Finally, pieces of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of an intelligent museum.
Key words: Intelligent museum;Public service;Intelligent service;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G26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416(2019)07-0219-02
DOI: 10.19695/j.cnki.cn12-1369.2019.07.111
收稿日期: 2019-06-15
作者简介: 黎巍巍(1981—),男,广西百色人,本科,工学学士,文博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