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情报档案专业公共关系研究10年文献定量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定量分析论文,公共关系论文,情报论文,文献论文,档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简称PR,以其“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宗旨日益为各行各业所重视。自1889年美国人约翰·科特·丹纳(John Cotton Dana)受命组建丹佛公共图书馆率先开展公共关系活动以来,公共关系在图书馆界的应用取得了突出的成就。1939年美国成立了图书馆公共关系委员会,1949年和1950年大学和中小学图书馆也相继成立了类似的组织,1959年美国一些出版商和图书馆员发起了“全国图书馆周活动”,引起了其它国家的兴趣和竞相仿效。近年来,美国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学院开设了公共关系课程,并多次召开了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学术研讨会。国内最早引进公关思想的是沿海开放城市如深圳、广州的一些中外合资企业。白天鹅宾馆、中国大酒店、东方游乐园等首先按照国外现代企业模式设立了公共关系部,1984年广州白云山制药厂首创国营企业公关部,北京和其他一些城市的企业纷纷仿效。1985年在深圳举办了全国第一个公共关系培训班,1986年全国第一家独立的公关公司-中国环球公司在北京成立,1987年6月中国公关协会亦告成立, 此后上海等市也成立了公关协会。
一、公共关系思想的引进与实践
我国公关活动在图书馆界的开展首推公共图书馆。1985年湖南省文化厅将每年的3月24日定为湖南省图书馆界宣传活动日[1]。1986年11月,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成立公共关系部并开展一系列的公关活动,标志着我国图书馆界公关实践活动的开始。此后,深圳市图书馆、佛山市图书馆设立专人负责公关工作,海南大学图书馆聘请了公关顾问,不少学院图书馆利用现代公关原理解决了图书馆与读者的矛盾问题。1987年吉林市图书馆成功举办图书馆情报活动周活动,1989年文化部下文提出将每年5月最后一周定为全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1989年5月23—29日天津市文化局在全市范围内成功举办“首届图书馆宣传服务周活动”。佛山市图书馆由于公关工作成绩突出,使该市将1990年定为“图书馆年”。目前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福建、黑龙江等地的一些图书馆相继成立公关部,积极开展公关活动,在图书馆事业尤其是公共图书馆走向低谷的时期,以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特色服务和先进的现代化设备为依托,以面向社会、服务四化为目的,刻意求实创新,走出了困境。广州市图书馆、中山图书馆等一些全国大型公共图书馆实现了年创收逾百万的好成绩,在以文补文、一馆两业、一馆多制的运行机制优化过程中,不断增加自身造血功能,又一次成功地走出了困境。
在公共图书馆公关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高校图书馆将探索的目光转向公关理论研究,试图在公关热中寻回一些理论的依据和更深层地发掘公关的运用价值。1987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初景利在《黑龙江图书馆》发表了“公共关系是图书馆管理的重要环节”一文,拉开了我国图书馆界公关研究的序幕[2]。自此, 国内在探索图书馆界公关理论与实践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近十年来共出版公关学译著、专著、教材等50余部,其中涉及图书馆情报领域的达10部之多,1989年中山大学罗式胜教授编写了《公关信息学导论》,将其作为该校图书情报系学生的讲义,该校廖为建编写了《公共关系简明教程》。此外,《图书馆公共关系》、其中《图书馆公共关系概论》、《公关信息学》、《图书馆公共关系研究》也相继出版。《图书馆公共关系概论》一书于1992年由15家大学图书馆、情报系合编,该书系统地阐述了图书馆公共关系的基本涵义、流程、内容、方法,并列举了大量图书馆成功的公关工作案例,是我国图书馆界五年公关工作研究与实践的总结,对于在摸索中前进的图书馆公关实践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3]。 国内一些高校还在管理系设立了公共关系专业,中山大学图书情报学系骆伟教授招收图书馆公共关系方向研究生,使我国的图书情报档案界公关事业走上学校教育的正轨,为培养图书情报专业公关专门人才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可贵的探索。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87—1998年我国图书情报档案工作公关研究文献从历年发文量、著者合作度、核心著者、期刊分布及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我国图书情报档案公关工作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浅见,以期对我国图书情报档案工作的开展有所启示。
二、资料来源
以国家科委西南信息中心(原中国科技情报所重庆分所)生产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1998)、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所《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1982—1998 及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医学期刊篇名数据库》CMCC为机检工具,清华大学生产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1997—1998为补充,以“公共关系”或“公关”为检索入口进行检索, 结合手检湖南医大图书馆60 多种图书情报档案学1998年到馆现刊及机检命中文献的文后参考文献进行回溯检索,经剔除重复和排除误检文献, 共获得相关文献218 篇, 这些文献基本反映了1987年以来我国图书情报档案工作者在公关理论、原理应用、方法和工作流程探讨方面取得的成绩,揭示了我国图书情报档案工作公关研究与实践的主要进展。
表一 1987—1998年公关研究文献218篇的详细分布情况
年代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发文篇数 1
616
21
39
35
28
14
15
19
177
从表一可以看出,近十年里图书情报档案工作公关研究论文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不稳定变化过程,1998年现刊由于时间关系尚未完全出版,可能漏掉一些未被上述统计源收录的论文,也可能漏掉未到馆现刊上的相关论文。但总体上看,图书情报档案界对于公关研究课题的探讨,似在走下坡路。从历年发文来看,1991年以发文39篇雄居榜首,1990—1993年每年发文数都在20篇以上,是图书情报档案界探讨公关活动的热门时期,此后则文献量大减,1994年比1993年减少了一半的论文数。尽管以后几年发文略有回升,然数量增加不多,无怪乎有人发出了“中国的公关研究缘何难以兴旺”的感叹。
为进一步探讨论文增长随年代变化的情况,拟以年代为X轴, 年发文量为Y轴,描出一条反映论文变化的曲线图。
图一 公关研究论文数量-年代变化曲线
由上图可知,公关研究论文随年代的变化呈现“双峰型变化”,第一峰在1991年,这是图书情报档案界公关研究论文的快速增长时期,自1987年发表第一篇论文起,在其后四年中每年都以数倍于1987年的文献增长,使1991年的文献高达39篇,为历年之冠,而在其前后两年论文均大大低于本年论文数, 从而形成了高而陡峭的尖峰(尖峭峰)。 在1992—1996年中,论文数逐渐下降到1994年的14篇(低于1989年)后缓慢回升到1996年的19篇,此为第二阶段,即:梯度下降缓慢回升期,尽管1996年的发文量有所增加,但与前后两年相比相差不多,使第二峰显得扁平而宽阔(平阔峰)。从目前看来,图书情报档案界公关研究似乎在忽热忽冷,冷后又热的情况下艰难前行,这种不稳定的状态显露了公关研究中的弱点和问题,必须冷静而深刻地分析其成因,反思这种引进的思想怎样才能转化为有中国特色的图书情报档案公共关系思想,才能变更这种类似“股市疲软”的研究困境,从而找到适合公关研究长足发展的内外部环境。
三、论文合作度及活跃著者情况
近十年里,共有第一作者184人在81 种图书情报档案杂志和相关专业杂志上发表公关研究论文,人均1.2篇,这218篇论文有合著者的只22篇,仅占论文总数的10%。可见,尽管研究热曾一度风靡我国的图书情报档案界,但仍以单兵作战为主,且少有能持续进行研究的人员。
表二 218篇论文的合著情况
人数1人2人3人4人 篇均论文作者数
论文数 19616 2 4
1.15
由表二可知,我国图书情报档案界公关研究论文合作度仅为1.15人/篇,单位间合作的论文只有1篇,由此可见, 在机构合作策划大型公关活动和集体协作进行公关研究方面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表三 218篇论文的著者发文情况
发文篇数 1篇2篇3篇4篇5篇
第一作者数16216 2 2 2
由表三知,184人中发文1篇的162人,占总人数的88%,发文2篇以上的只占12%,大大超出洛特卡定律中发文1篇的比例60.79%,可见图书情报档案工作公关研究尽管有过一段热门时期,但其核心作者不多,高产作者更少,公关研究队伍尚未形成规模由此可窥一斑。如果将发文3篇以上的作者视为核心著者,公关研究的核心作者只6人,其中那春光3篇、相丽玲3篇,王忠和刘磊各4篇,罗式胜和黄晓斌各5篇。根据普赖斯定律,只有在所有科学家人数开平方得到的人数其发文量占总数的一半时,该领域杰出科学家著者群才算形成。本文第一作者总数184 人的平方根人数为14人,发文3篇以上6人共发文24篇,仅占总数218 篇的11%,无论从核心著者人数(6/14)还是核心著者发文百分比(11 %/50%)来看,均距普赖斯定律的规定指标有一段距离。
四、期刊分布及核心期刊、高效核心期刊
218篇论文发表于81种期刊上, 这些期刊的学科分布及载文情况为:档案学5种6篇,图书情报信息类刊物60种194篇,出版学3种3篇, 编辑学2种4篇,院校学报7种7篇,管理学2种2篇,有关医学、质量标准化期刊各1种1篇。
表四 81种期刊载文情况
载文数量 1 2 3 4 5 6 7 8 11 14 15
期刊种数 38 12 13 5 6 2 1 1 11
1
表五 发表论文在4篇及以上的期刊及发文情况
刊名 发文量 刊名发文量
图书馆学研究15河南图书馆学刊5
图书馆论坛 14河北科技图苑 5
图书馆学刊 11医院图书馆杂志5
江西图书馆学刊 8 江苏图书馆学报5
图书馆建设 7 图书与情报工作4
图书情报知识6 情报杂志 4
高校图书馆工作 6 图书与情报工作4
图书馆 5 冶金高校图图书馆 4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5 图书馆员 4
由表四、表五可以看出,图书情报档案专业公关研究呈现出明显的集中-分散特点。首先,218篇论文有200篇集中发表于65种图书情报档案专业杂志中,只有18篇分散于16种非专业刊物中。其次,发表在图书情报档案专业刊物的200篇论文又以18种图书情报刊物为核心期刊, 这18种刊物发文分别为4-15篇不等,共载文118篇,占论文总数的54%。其中15种为图书馆学杂志,载文102篇;1种为情报学杂志,载文4篇; 图书情报两栖期刊2种,载文10篇。 可见论文相对集中发表于图书馆学专业杂志上,图书馆界的公关研究表现得非常积极而活跃,而情报和档案界的公关研究相对而言较为薄弱。其余47种图书情报杂志刊载论文82篇,平均每种不到2篇。而发文6篇以上的7种期刊《图书馆学研究》、 《图书馆论坛》、《图书馆学刊》、《图书馆建设》、《江西图书馆学刊》、《图书情报知识》和《高校图书馆工作》共载文66篇,占论文总数218篇的30%, 成为刊载公关研究论文的高效核心期刊。值得一提的是这7 种高效核心期刊中,6种为图书馆学刊物,1种为图书情报两栖刊物,从而再一次表明图书情报档案界公关研究以图书馆界为主导,情报专业次之,而档案学专业最为薄弱,这可能与各自专业特点的差异和档案资料的保密程度差异有关。这7种刊物载文又各有其特点, 历年载文情况详细列表如下:
表六 7种高效核心期刊载文情况
刊名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图书馆学研究 1 222
71
图书馆论坛* 3 1 3
32 1 1
图书馆学刊
1 114
12 1
图书馆建设* 1 211 1
1
江西图书馆学刊 121 1 1 1 1
图书情报知识
1121 1
高校图书馆工作
1
11 111
注:加“*”的《图书馆论坛》与其原刊名《广东图书馆学刊》、 《图书馆建设》与其原刊名《黑龙江图书馆》合二为一,统计时用现刊名。
从上表可知,《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学刊》在图书馆界早期的公关研究文献报道中占主导地位,为把国外公关活动引入国内及开展公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了重要场所。《图书馆建设》自1987年首开发表公关论文记录以来,一直注重和关心我国图书馆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成为载文年限跨度最长的高效核心期刊。此外,《图书馆论坛》、《江西图书馆学刊》、《图书情报知识》和《高校图书馆工作》是近年来报道公关研究成果的重要园地。《图书馆学研究》创下了年载文量7 篇的最高记录。《河北科技图苑》连续在1997年1-4期刊载王忠同志的“一论、二论、三论、四论公共关系在图书馆应用与研究”的论文,成为刊载同一著者公关研究论文最多的期刊。可见,不仅图书馆界对公关活动的开展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图书馆学期刊也为公关研究成果发表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场所,有力地促进了图书馆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
五、主题分布
1.图书馆管理(图书馆工作)。218 篇论文以公共关系在图书馆管理或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最为频繁,这方面的论文共102篇, 涉及了图书馆人际关系学、财务工作、心理学、高校图书馆管理、公众舆论、图书馆社会化、工作方法、领导艺术、人员素质及公关广告、图书馆学会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作用,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公共关系研究也有论述。
2.宏观图书情报事业。公共关系在图书情报事业的作用有30篇论文。涉及高校图书馆发展与改革的9篇, 医学图书馆(含医院图书馆)建设的4篇,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公共图书馆公关工作各2篇,此外还有1 -2 篇论文分别论述了公关在高校图书馆德育教育、图书馆意识培养方面的应用。
3.图书情报服务。公关与图书情报服务的论文29篇,涉及读者服务与读者工作的22篇,内容包括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外部公众、处理与读者矛盾的语言艺术、以及借书处的公共关系等;概论公关与图书情报服务的论文3篇,涉及信息服务(包括企业信息需求、企业信息传播、 科技信息活动)的论文共4篇。
4.微观图书情报工作。公关与图书情报工作关系的论文12篇,涉及图书情报机构、情报管理、企业信息工作、社会情报意识、情报用户和标准情报工作的公关问题。
5.图书馆形象与宣传。公共关系引入图书馆,其宗旨仍然是内求团结,外求发展,国内在图书馆宣传、服务宣传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这方面论文共11篇。徐迅[4]曾就图书馆的形象宣传、读者宣传、 图书宣传、信息宣传、环境宣传与特色宣传等进行了较详尽的论述,颇具参考与借鉴意义。
此外,档案管理(企业档案、档案宣传)论文7篇, 介绍国外图书馆公关活动论文2篇,公关情报学2篇,图书采购中公共关系的把握、公关与图书馆科学研究、文献征集、地方文献开发、高校系资料室的管理、图书馆文化、公关类图书的立类与分类等各1篇,其他方面16篇。
从总体上看,以论述公共关系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论文为最多,占论文总数的46%,再一次证实图书馆界对公关的探讨比情报界、档案界更为积极,研究成果更多。图书情报事业生存和发展仍是图书情报人员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公关在图书情报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探讨无疑仍是一个主要热点。作为服务性机构,图书情报档案界为读者服务依然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公共关系在图书情报服务中的应用,理所当然地成为主要研究课题。当然,研究内容的集中与分散,反映了公共关系研究论文的集中-分散特点。公关情报学、公关在文献资源建设中的作用、公共关系广告在图书馆的应用,无疑为今后的公关研究指明了方向,为新课题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六、几点思考与建议
1.图书情报档案界公关研究双峰型非稳定增长模式的成因及弊端。由于我国图书情报界引进公关思想和方法的不同步,早期的公关实践活动多在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侧重于公关理论、原理的研究与可行性、必要性探讨,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同时,早期的公关论文多介绍国外的公关做法,在公关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西方公关模式的限制,象国内开展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公关课程培训和在高校中开设公关课程等,都是国外公关活动的翻版。当然,在模仿中更新是必要的手段。尽管公共图书馆的公关实践活动成绩出色, 如常熟市图书馆[5]主动寻找用户,发展用户,将常熟市35 家厂矿企业组成常熟市科技开发俱乐部,主动为厂家提供信息,进行市场预测,参与产品开发,使参加俱乐部的厂家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图书馆也因此获得丰厚的收入,在社会上赢得良好的声誉,《新华日报》、《光明日报》等多次报道并予以表扬,但是由于缺乏及时的经验总结和加以推广,公共图书馆在公关理论研究方面犹显苍白无力;另一方面,尽管一些公共图书馆、图书馆学会主办公关讲座或培训班,高校图书馆和情报系开设了有关公关课程,由于理论未能与实际有机地联系,加上图书情报界缺乏公关专业人才,于是在一阵热度之后渐渐地冷却下来,由当初的一哄而上转为冷静思考和深入探索阶段,形成了图书情报界公关研究的双峰型模式。当然,冷静的思索之后,自然是寻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公关事业的得力措施和方法,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课题和方向,但尚未成熟,故尔第二峰显得低而平。
2.当前的图书情报档案界对于公关研究,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现象。从发表论文的著者单位来看,高校的居多,发表5 篇论文的两名著者均来自高校。此外,公关研究在层次和内容上还缺乏深度和新意。张峰[6]对图书情报刊物1987-1992年6月发表的38篇公关论文进行总结,发现其内容多为图书馆公关性质、特点、作用、步骤方法及图书馆公关的构建,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介绍、引进文章多,自身研究少;经验总结文章多,理论探讨的文章少;泛泛而论的文章多,深入研究的文章少。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传统图书馆运行机制的约束,图书馆人员整体素质和公关意识不强,图书馆人员队伍不稳定。企业公关热与图书馆效益差的对比使得公关专业人才难入图书馆的门。从发表论文的作者来看,多只撰写了一篇论文便浅尝辄止,对图书馆公关研究保持旺盛精力和浓厚兴趣的并不多。也许高校对于图书馆公关研究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相反,公共图书馆的公关成绩显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公共图书馆事业经费短缺,公共图书馆陷入低谷的时期,公共图书馆立足于以文补文、寻求改革运行机制而摆脱困境,公共关系活动在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图书馆学期刊在宣传我国公关成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图书情报档案专业公共关系研究的主要阵地。从各刊物发文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作者的数量还是论文的质量,高校一直排在前列,显示了高校图书馆、情报系的实力。但遗憾的是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对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论文发表情况来看,来自医学院校的论文不到10篇,反映我国医学图书情报人员研究成果的两大刊物之一的《医学图书馆通讯》自1991年创刊至今只发表3篇公关论文, 另一刊《医学情报工作》竟无1篇公关研究论文。虽然《医院图书馆杂志》以5篇公关论文挤进核心期刊行列,然其论文内容一般,篇幅短小,多为泛泛而论,缺乏公关活动成功的案例和实践。
4.在当前大力宣传和加强继续教育、素质教育的同时,作为综合素质一部分的公关意识的培养明显跟不上市场经济新形势的步伐。在人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运用信息传播和双向沟通的技巧,对内通过情感交流和内部公众达到相互了解,对外通过信息传播和沟通以求得支持和合作,是一项新的课题,也是公关研究的根本目的。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大学的全部学生都具备了公关意识,掌握了公关技巧和方法,也不是所有的图书情报系都通过开设公关课程而使学生获得公关常识,尽管培训班和讲座时有出现,但普及面不宽,达不到普及的效果。
七、建设有中国特色图书情报档案公共关系事业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公共图书馆公关活动的开展,策划大型、综合性公关活动,联合政府、企业、新闻机构,进一步宣传知识工程、介绍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全球信息化知识;同时组织一批人开展公关理论研究,出版图书馆公关成功案例集,并启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公关体系研究”课题,进一步加强与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系、档案系的联系,使公关实践以理论为指导,将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
2.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档案系要深入学习公共图书馆的务实精神,从公共图书馆成功的公关案例中汲取营养,通过策划大型公关活动,争取各级领导、政府机构和公众的支持,争取企业的参与,在高校图书馆、情报系设立公共关系部,专人负责与外界的联系事宜,并逐步开设公关课程,鼓励图书馆员自学或进修公关知识,强化公关意识,有计划地逐步从高等院校管理系公关专业方向引进毕业生,充实到图书情报档案界的公关研究队伍中。
3.定期为社会公众主办公共关系专题讲座,普及社会公众的公关知识,强化其公关意识,以进一步扩大图书情报档案部门的社会影响。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情报系、档案系除为本专业学生开设图书馆公关课程外,还应着手考虑设立公关专业,切实培养专业公关人才,为图书情报档案专业公关研究和实践输送高级专门人才。
4.图书、情报、档案部门要广泛争取各界资助,结合国情和阶段性任务,有计划深入开展公关新课题研究。如在当前,知识工程的宣传便是一项重要的公关活动。广西知识工程自1994年实施以来,桂林图书馆等单位精心策划,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宣传公关活动,增强了全社会的图书馆意识,使知识工程深入人心[7]。
此外,采取适当的优惠和倾斜政策扶持图书情报档案界公关事业,如由政府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资助图书情报档案界的公关研究课题,设专项资金奖励在图书情报档案公关研究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同时定期主办全国性的图书情报档案专业公关研究学术讨论会和经验交流会,及时汇编公关研究学术成果,组织编写公关研究专著和教材,使我国的图书情报档案专业公关研究由散兵游勇式作战转为联合攻关,加强集体合作和科研协作。早在1964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威尔逊公司为纪念丹纳在图书馆公共关系方面的贡献,共同设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奖励:丹纳图书馆公共关系奖,用于表彰一年一度在公共关系方面作出优异成绩的各类型图书馆和组织。国内虽有一些城市设立了“图书馆年”以表彰公共图书馆的突出公关实绩,但面不广,对于我国图书情报档案专业公关研究推动作用并不十分明显。
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已经开展了十届,图书情报档案界的公关研究也进行了十年,公关研究10年文献的统计分析结果也许与实际发文有些出入,但至少反映了一个基本事实:图书情报档案专业公关研究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近些年发文骤减更使人觉得公关研究不景气,也许企业公关热给图书情报档案界的公关研究投下了阴影,也许我们真应该好好反思十年来公关研究的得与失。无疑,挣脱国外公关模式的束缚,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图书情报档案专业公共关系事业,是公共关系研究的必然之路,也是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图书情报档案人员需要积极研究的崭新课题。这一切还需要图书情报档案界的同仁们不断增强公关意识,提高整体素质,深入持久地进行探索。
标签:公共关系论文; 公共关系专业论文; 图书馆建设论文; 图书馆学研究论文; 图书馆论坛论文; 上海公关公司论文; 图书馆论文; 公关活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