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63711
【摘 要】目的 对比研究梅毒感染患者采用两种血清学检验方式对病情进行鉴定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过去我院收治的梅毒感染确诊患者和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同年龄段健康人各55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颗粒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式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两项指标测定结果和检测结果阳性例数。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梅毒螺旋体抗体颗粒试验指数水平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c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项指标检测结果阳性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梅毒螺旋体抗体颗粒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两种方式,在临床上均可以用于对梅毒感染疾病进行血清学检测。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抗体颗粒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梅毒感染;血清学
【中图分类号】R37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7)04-157-01
梅毒在我国被列入乙类传染类疾病的一种,该病主要是由于螺旋体的苍白亚种作用之后所导致出现的一种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该病具有相对较强的传染性,在我国已经成为法定报告的一种乙类传染病[1]。梅毒感染患者的症状表现相对较为多样复杂,当梅毒螺旋体对人体造成侵袭之后,通过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进一步波及到全身的各个部位,对患者全身的各个脏器和组织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2]。被梅毒感染的患者属于该疾病的唯一传染源,因此临床上对梅毒进行提早诊断,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和防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比研究梅毒感染患者采用两种血清学检验方式对病情进行鉴定的临床价值。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1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梅毒感染确诊患者和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同年龄段健康人各55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研究对象中男性34例,女性21例;研究对象年龄19-46岁,平均27.6±4.3岁;研究组研究对象中男性30例,女性25例;研究对象年龄18-49岁,平均27.2±4.7岁;梅毒感染病史1-9个月,平均3.2±0.5个月。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一般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每位研究对象在同意参与研究后,均于当日或次日晨起状态下,抽取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5mL,将其置于一次性真空采血管中,在4000 r/min的条件下进行离心处理,处理时间控制在5min左右,并取上层血清作为待检测标本,将标本置于4℃的冰箱中进行保存,保证在标本采集之后的12小时内完成检查,避免反复进行冻融处理。采用我院现有血清学检测仪,实施梅毒螺旋体抗体颗粒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两项指标测定结果和检测结果阳性例数。
1.3 检测结果阳性评价标准
梅毒螺旋体抗体颗粒试验指数水平超过1.09,认定为检测结果阳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的s/co水平超过1.00认定为检测结果阳性[3]。
1.4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研究对象梅毒螺旋体抗体颗粒试验指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的s/co水平、两项检测结果阳性例数作为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所得数据,用( ±s)表示计量资料,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梅毒螺旋体抗体颗粒试验指数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的s/co水平研究组研究对象梅毒螺旋体抗体颗粒试验指数水平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c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梅毒螺旋体抗体颗粒试验指数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的s/co水平比较
3 讨论
毒感染患者的症状表现相对较为多样复杂,当梅毒螺旋体对人体造成侵袭之后,通过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进一步波及到全身的各个部位,对患者全身的各个脏器和组织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主要采用双抗原夹心法进行,主要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合成抗原,从而对血清中所存在的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情况进行测定。该项检测过程中所需要的试剂成本相对较低,可重复性更加理想好,可以使用酶标仪进行读数,避免主观判断对检测结果所造成的影响,可以对原始数据进行保存,属于临床对大批量梅毒进行筛选的理想方法。由于该采用该方法对梅毒螺旋体IgM抗体和IgG抗体进行检测,对窗口期的检测具有相对较高的灵敏度。IgM比IgG产生的时间更早,但消失的速度相对较快,IgG的产生较迟,但能够在体内保留相对较长的时间,无论是病情已经治愈还是处于疾病活动期,都能够长期存在,因此该法不能对病情是否复发进行判断。可以用于批量血液标本筛查[4]。梅毒螺旋体抗体颗粒试验主要是将梅毒精制菌体成分作为抗原,因此该项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水平均相对较强,但由于抗原的获取存在一定的困难,且所需试剂的成本相对较高,加之操作相对较为繁琐、需要消耗较长的时间,不适用大批量样品检测[5]。
参考文献:
[1] 李亦君,程振忠,许兴,等.基层医院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方法比较及筛查流程探讨[J].中国性科学,2015,24(7):39-41
[2] 曾朱君,彭瑟.TPPA与TRUST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33):89-90.
[3] 黄坤.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方法比较[J].医学信息,2014,1(27):95.
[4] 方伟祯,谢文锋,丁睿,等. 300例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10(03):46-47.
[5] 贺斌,陈剑,程金山.3种不同方法检测梅毒的结果比较[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9):142-143.
论文作者:赵振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3
标签:梅毒论文; 螺旋体论文; 抗体论文; 血清学论文; 颗粒论文; 免疫论文; 阳性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