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爆破灾害及其安全控制措施应用论文_高伟平

工程爆破灾害及其安全控制措施应用论文_高伟平

四川科技职工大学 四川成都 610101

摘要:目前,爆破工程在各种施工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因为工程爆破规模越来越大,施工速度越来越快,。如果爆破爆破控制措施不合理,它会产生一系列的灾难。这些灾害使地面震动、飞石、冲击波、有毒烟雾等等,它们的存在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本文主要对工程爆破灾害及其安全控制措施相关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工程爆破;灾害;安全控制措施

前言

工程爆破中存在各种不安全的因素,包括飞石、有毒害的气体、震动、空气的冲击。这些不安全的因素造成的危险状况有很多。发生的原因一般来说都是在爆破的时候由自然状况所引起的。为了减少这些不安全因素造成的人员的伤亡和经济损失,需要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危险因素的分析,就可以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减少因为这些因素而造成的危险行为的发生。

1工程爆破中所存在的危险因素

1.1人为因素

工程爆破中所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其最终的危险因素都能够追溯到人。由于人在爆破过程中产生的失误行为,因此人为因素是工程爆破过程中应该最先考虑的危险因素。爆破工程中使用的材料和工具一般都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如果爆破人员在使用这些材料和工具时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操作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极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爆破工程的具体施工当中,由于人为因素所发生的包括事故主要有爆破方案的设计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缺乏较高的专业素质等。

1.2振动因素

利用爆破技术进行爆破时,随着距离的增加,爆破所产生的能量不再能够使岩石发生破裂。这些能量只会以振动的形式逐渐向外传播,直到能量完全消耗殆尽。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岩石的振动会使地面上的物体发生摇晃,甚至会发生损坏,从而形成较为严重的危害。

1.3冲击波因素

发生爆炸的一瞬间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爆破周围的空气压力和温度迅速升高,并向外膨胀,对周围的空气进行冲击,形成能量较高的冲击波,在冲击波不断传播的过程中,会不断衰减,最终成为声波。冲击波中所含有的能量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破坏性,不仅会对建筑物造成破坏,还能够对人体器官造成损伤。

1.4爆破产生的飞石

爆破时,特别是在利用爆破技术破碎大块岩石或是建筑物时,会使一部分岩块飞的很远,人们很难对这部分飞石的距离和方向进行预测,使得爆破时常会发生由于飞石所引起的人员伤亡或是建筑物的损害。因此,飞石在爆破工程当中也是十分危险的因素,应当引起爆破人员的重视。

1.5有害气体的产生

炸药爆炸时,由于发生不充分的化学反应,会产生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和硝酸根。其中,一氧化碳是有害的,能够直接使人产生中毒反应,轻则昏迷,重则危及生命。而硝酸根所具有的破坏性也是不容忽视,其会与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反应,从而形成硝酸,如果处于湿润或是即将要下雨的天气则形成酸雨,所带的危害无法估量。此外,爆炸还有可能产生其他有毒气体,从而威胁周围人的身体健康。

2工程爆破安全控制措施

2.1减少爆破震动的影响

在爆破震动的时候,产生的危害有很多。为了减少这些危害。需要对爆破进行精细的设计,就可以减小爆破波及的范围。设计的时候计算爆破的各种数据,得到的数据必须很精密,因为很细微的差别都会对爆破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注意对爆破的周围土层的状况进行分析,了解施工的时候是否会对周围的岩石造成震动引起不安全的状况的发生。对抗震性进行测评之后才可以确定爆破需要控制的范围。爆破的时候注意不同的建筑之间的距离,距离太近造成的震动波及到的面会很广。所以距离应该得到控制。或者在建筑中间设计减震沟或减震孔,减少因为爆破的震动造成其他建筑物的毁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如果周围的一些建筑物确实受到了爆破的影响,就要对将这些建筑物进行及时的拆迁,减少这样的建筑物带来的损坏嘲。

2.2防止飞石的措施

按“爆破安全规程”规定,考虑到无防护爆破飞石的安全距离,因此,本工程需采取全方位主动近爆区防护。放炮前拟将爆破岩面认真覆盖,在加压钢板前每个炮口位置堆放两个沙包,相邻钢板搭接处用铁丝固结(预先在钢板两边钻好若干个孔),整个爆破作业面要堆放沙包3至5层,保证飞石不飞出坑外伤害行人和车辆。同时基坑内及其50米范围内为安全警戒范围。

2.3对内部结构安全的保证

内部结构的安全主要通过保证结构强度以及减弱爆破的直接冲击来实现,主要采取以下几点措施:在结构表面增加表层保护钢筋;在结构表面,如底板的上表面、壁板的内表面设置缓冲层来减弱爆破对结构的直接冲击;在围檩与地下连续墙之间设置隔离孔(25%密度),并使用多层延期雷管起爆方案,使抵达地下墙处的冲击波衰减效果明显,传递给地下墙以及内部结构的冲击波大大减弱;与支撑体系的分块爆破相应,内部结构的浇筑也进行分块浇筑,浇筑的顺序和支撑体系的爆破顺序匹配起来,在时间上保证支撑爆破前相应区域的内部结构混凝土强度不小于80%,以保证能够发挥支撑作用。

2.4装药、充填,装药前必须对炮孔进行清理和验收

使用竹、木棍装药,禁止用铁棍装药。在装药时,禁止烟火、禁止明火照明。在扩壶爆破时,每次扩壶装药的时间间隔必须大于15分钟,预防炮眼温度太高导致早爆。除裸露爆破外,任何爆破都必须进行药室充填,堵塞前应对装药质量进行检查,并用木槽、竹筒或其他材料保护电爆缆线,堵塞要小心,不得破坏起爆网路和线路。隧道内各工种交叉作业,施工机械较多,故放炮次数宜尽量减少,放炮时间应有明确规定,为减少爆破药包受潮引起“盲炮”,放炮距装药时间不宜过长。由于爆破区周围环境复杂,设施多,爆破时的振动及冲击波可能对其产生损伤。为确保周围设施的安全,应根据具体情况对爆破振动效应进行验算,以确定同一次起爆的最大允许药量。

2.5爆破检查

爆破后必须经过15分钟通风排烟后,检查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再确认爆破地点安全与否,检查有无“盲炮”及可疑现象;有无残余炸药或雷管;顶板两帮有无松动石块;支护有无损坏与变形。在妥善处理并确认无误后,经爆破指挥班长同意,发出解除警戒信号后,其他工作人员方可进入爆破地点工作。

2.6爆破后的安全检查与处理

爆破后爆破员必须按规定的等待时间进入爆破地点,检查有无冒顶、危石、支护破坏和盲炮等现象,若发现,应及时处理,未处理前应在现场设立危险警戒或标志,只有确认爆破地点安全后,经当班爆破班长同意,方准人员进入爆破地点,每次爆破后,爆破人员应认真填写爆破记录。发现盲炮或怀疑有盲炮时,应立即报告并及时处理,若不能及时处理,应在附近设立明显标志,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难处理的盲炮请示爆破工作领导人,派有经验的爆破员处理,大爆破的盲炮处理方法和工作组织,应由单位总工程师批准,处理盲炮时,无关人员不准在场,应在危险区边界设警戒,危险区内禁止进行其他作业,禁止拉出或掏出起爆药包,电力起爆发生盲爆时,需立即切断电源,及时将爆破网络短路,盲炮处理后应及时检查爆堆,将残留的爆破器材收集起来,未判明爆堆有无残留的爆破器材前,应采取预防措施。

结束语

随着经济建设的深入,爆破工程将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基础建设。为了减小爆破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广大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加强对爆破污染和爆破灾害的控制研究,有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爆破工程施工的监管。

参考文献:

[1]陆广亮.爆破工程安全监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风,2014(1):133.

[2]王忠良,程才林,周江南,等.上海越江隧道临时干船坞拆除爆破测振与分析[J].工程爆破,2015(1):90-94.

[3]张永哲.混凝土衬砌的爆破拆除叨.工程爆破,2015(1):42-88.

论文作者:高伟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  ;  ;  ;  ;  ;  ;  ;  

工程爆破灾害及其安全控制措施应用论文_高伟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