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企业内部职工持股协会的新构想_职工持股会论文

建立企业内部职工持股协会的新构想_职工持股会论文

建立企业内部职工持股会的新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内部论文,职工论文,新构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最近,我们在北京对10个国有、集体企业进行了调查,发现有个共同性的问题,即企业内部利益关系不明晰,经营者和职工动力不足。因此,在企业内部整合利益关系,建立有效的动力激励机制,形成各方利益关系的相互认同,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率增长,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前提条件。

对于中小国有、集体企业,许多人提出了股份合作制的办法。但是,对于规模稍大的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时的资产置换成本较高,职工一次性买断困难。而国家或集体资产直接转为职工股份,有资产流失之嫌,国家和企业对此都比较敏感,也有一定的操作难度。况且股份合作制对于外部资本具有封闭性,不适合现代企业的要求。

笔者认为,在企业内部设立职工持股会是一个较好的办法。职工持股在发达国家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例如,法国70年代职工持股企业年均增长率为18.6%,80年代则为27.0%;英国1989年时已有900 家左右的公司采取了职工持股制,参加人数达225万以上;美国纽约州1971 年只有6家实行职工持股的公司,而到了1988年则发展到100多家,全美国大约有1万家公司,1000万职工参加了持股会;在日本,90 %以上的上市公司有职工持股会,多半是企业前10名的大股东。

70年代,美国劳动生产率明显下降,为了走出困境,他们试图学习日本密切企业与职工关系的做法,其中一项就是实行职工持股制度。效果是明显的。例如,美国的威尔顿钢铁公司,职工8000余名,年产粗钢300万吨以上,自1982年以来,由勉强不亏转为每年盈利,1987 年盈利6370万元,比上一年增加盈利2.38倍。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在持续多年亏损以后,职工用未来工资的15%为代价,换取了公司55%的股权,并在董事会的12个席位中取得了3个董事席位。由于职工获得控股权, 并参与管理,使得联航一年扭亏为盈。

尽管许多专家认为职工持股会不规范,不符合股份制企业的一般要求,但职工持股会的操作灵活、方式多样、作用明显。可以将其视为企业资本所有者与企业职工的一个特殊契约和一种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

本文从企业内部管理角度考虑职工持股会的设计和技术操作问题,主要讨论的对象假设为中小国有、集体企业。

二、职工持股会的运作

1.基本构想。在企业内部建立职工持股会的步骤是:首先,企业为持股会提供一笔企业内部的长期低息或无息贷款,用以使职工持股会得到企业的股权的一定份额。这里初步设计职工持股会的股权份额为职工的年收入的10倍,大体为每一职工10万元。

例如,一企业现有资产5000万元,200名职工, 假定全体职工参加持股会。那么,企业持股会的初始运作为:企业对持股会贷款2000万元(职工年工资的10倍),持股会又对企业投资2000万元。这样企业的债权增加2000万元(增加实有资本),又增加股本2000万元(增加资本权益),资产负债表保持平衡关系不变。但股权结构产生了变化,股权结构为:国有股权或集体股权5000万股,职工股权2000万股,形式上每股一元。

然后,每一职工以未来年收入(工资+奖金,不含加班费)的30%换取上述企业持股会职工股权的分红权。职工股权不平均分配,为本人年工资的10倍。

职工参加持股会,实行个人自愿加入持股会的原则。一般来说,职工参加持股会应有一年以上本企业工龄,由职工自己决定加入或不加入持股会、现在或以后加入持股会。但如果已经加入持股会,又决定退出持股会,就不得重新进入。

例如,某一职工的年收入为1万元,则该职工以将来每年减少3千元工资(直到退休或调出为止)作为代价,换取企业的分配股权10万股(一股一元),当年即可以参加分红。

所设计的企业职工持股会的基本产权关系是:持股会通过贷款,取得企业的部分股权(职工股权、实股),企业的其余股权为国家股权、集体股权或其他投资主体的股权;职工个人则通过减少工资,取得了相当于他本人年工资10倍的分配股权,并量化到个人。

仿照股份制企业办法,首先在利润中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企业分红实行同股同息原则。持股会取得分红以后,首先付贷款利息,再部分还本,其余部分按职工的个人分配股权多少进行分配。

在以上模式中,贷款的数量、利率、职工减少工资的比例、职工的股权多少,均可以在资本所有者和员工双方间谈判决定。

2.职工持股会的初始运作及对企业内部贷款的付利还本。如果企业当前的资本利润率为3%(微利企业),在增加职工持股以后, 由于工资减少30%,则利润增加,于是全部股本的利润率还是3%。 由于该企业为微利企业,企业对持股会的贷款以无息贷款方式开始运作。此时,每一职工10万元股权分红的红利就是3千元, 正好与职工的年投入相当(30%年收入)。这样企业职工个人在短期没有实际损失。这就是职工持股会运作的初始点:职工不赔不赚,国家也没有什么损失。但在长期,如果企业通过转换机制提高效益,那么职工首先就可能通过分红增加收入,并可能在退休时就能得到一定数量的股权还本(依据职工持股会归还贷款的情况)。

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对持股会的贷款应从无息贷款逐步变为有息贷款。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贷款利息也逐步增加,直到贷款利息与社会贷款利息相同为止。

如果企业当前的资本利润率大于3%(盈利企业), 企业对持股会提供的贷款就不应是无息贷款,而应是低息贷款。即在操作中可以通过内部贷款利息的调整使职工持股会运作的初始点仍为职工不赔不赚,国家也没有损失这样一种状态。

随着职工持股会运作时间的延续,企业职工持股会将用红利的一部分付息还本。这种对企业内部贷款的还本情况也应量化到职工个人。职工退休或调出时,应根据企业资本损益情况,对量化到个人的职工股实行股权还本,其变现收益,首先归还量化到个人的职工股权的贷款本金,其余付给职工本人。即对退休职工实际退股的只是持股会已还清贷款本金的那一部分股权。

3.实行有条件的职工股权分红。目前企业已实行了差别工资,因而这一方案使职工个人之间的投入(工资的30%)和股权(年工资的10倍)不是平均分配,而是有差别的、不同的。所以,分红也是不同的,这就防止了平均主义的弊病。

对于每一职工而言,其实际股权是通过企业内部的贷款取得的。这可以认为这是国家资本与职工持股会的特殊契约,从而可以对职工实行有条件的分红。即每一职工的年分红收入既与量化到个人的实际股权有关、也与职工当年的年工资(劳动)有关。如果职工病休或其他原因减少了劳动投入,只要扣减了职工的工资,其分红收入也同步下降(特殊契约)。因此,职工持股会的职工分配股权有别于纯粹意义上的资金股权。

如果企业生产经营有改善,资本利润率上升,那么职工的分红也会增加;反之,则分红下降。未参加职工持股会的职工不参加股份分红,仍领取全部工资和奖金。所有职工的工资奖金管理照常进行。股份分红在年末结算后进行。

4.企业公有资本分红的使用。企业利润分红后同时形成国家资本股权收益或集体资本股权收益。这一部分仍留归企业使用。有两种具体形式:一是转为国家股权或集体股权的增量。这部分资本可以在企业内部进行投资,也可以由企业在企业外部进行投资。二是企业将暂时不用的冗余资金交当地政府财政托管,形成企业持有国有资金或集体资金的“托管资金”。对于集体性质的“托管资金”,政府只托管,不能挪用。对于国有性质的“托管资金”,政府可以形成某种生产专用基金,专用于对国有企业的生产性投资,从而增加一种国有企业的投资来源。

上述办法对企业的意义是,如果利润留在企业使用或国家增加投资,企业就必须对此负保值增值的责任,即形成股权并参加企业分红;如果企业的资金暂时冗余,可以由政府暂时托管,这部分资金即退出股权,不参加企业分红,从而增加职工的分红。根本目的是要增加资金的使用效率。

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可以将托管资金取出,转变为国家股权或集体资金,投入企业中运营;也可以将国家股权或集体股权转变为托管资金,交当地政府财政托管。这就形成了企业资本的动态调整机制(国家资本股权或集体资本股权随企业经营需要动态调整、职工股权随职工人数调整)。这种调整机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又有一定的抗风险性。

企业利润分红后同时也形成其他法人投资股权的分红收益。这部分收益的使用,可以由企业与投资方协商使用办法,最终由投资方决定。

5.其他说明:

在以上设计中,3%的企业资本利润率是一临界点。 如果企业资本利润率低于3%, 对企业职工持股会的上述设计会使职工收入有一定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在持股会初始运作时各方利益不变,需要对职工持股会的操作办法进行其他变通设计。应该指出,只要企业职工对企业长期发展具有信心,在职工持股会的具体操作办法上是不成问题的。

以上设计中没有涉及所得税问题。这是由于所得税问题是一外界影响因素。在进行理论说明时,忽略它比较容易分析清楚问题。只要理论清晰,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进行一定的政策变通和操作变通。

企业工资水平可以按社会平均水平或行业平均水平确定,通过企业董事会决策管理。

企业只以自身资产承担有限责任。

可以论证:不会造成国有存量资产流失;也不会造成国有资本现有利润的流失,完全可以保障企业各利益主体的既有利益。企业经营状况改变,利润增加或减少,依据企业股权结构进行分配。即企业盈利增加按国有股权和持股会股权的比例分享,发生亏损则按比例分担。这样就解决了企业只负盈不负亏和工资刚性的问题。企业职工以未来工资的30%作为抵押,如果企业保持现状,则职工不盈不亏;如果企业效益增加,则职工收入增加,国有、集体股权收益也增加:如果企业亏损,则职工收入下降,国有、集体股权收益也下降。按包含职工股权在内的企业股权结构分配利润,无损于国家资本利益或集体资本利益。

如果国家或集体进一步追加了投资或利润转为再投资,则国有股权或集体股权也随之增加。如果企业劳动投入有增减变化,如职工退休调出退股和职工招进调入增股,职工持股会的股权总量将随之变化。即企业资本和劳动的变化会在企业股权结构上有所反映。

可以仿照股份制企业的办法,在企业中设立董事会,以协调多元股权的相互利益关系。

三、整合利益关系,转变内部机制,促进效益增长

职工持股会必定对企业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既有所有者缺位、资本权益受损的问题,也有劳动者权益受损的问题。而职工持股会这一形式,对这两个问题都有改善的作用。

国家与职工的利益关系以股权的形式进行界定。现在,国有企业的利益关系不清,企业创造的利润,国家认为是资本收益,应归国家所有;职工认为应有职工的份额。实行职工持股会以后,国家与职工的利益关系以股权形式明确化,企业利润按股权结构分配,不再拘于过去的提20%奖励基金的主观性比例。国家股权与职工股权同股同息。职工的分红压力必然会放大为全体股东的分红压力。

转变企业内部机构。职工持股会可以参与经营者的选择。这样就可以打破政府一方决定经营者任免的局面,形成多元决定的格局。经营者不仅对政府一方负责,同时也对职工持股会负责。由于职工在企业有经济利益和经济权力,所以职工持股会对政府直接干预企业活动的不正常行为会有所抵制。

职工持股会建立以后,从而构成了企业“人本管理”、“参与管理”、“职工管理”的相应基础。在职工持股会内部可以对企业重大问题讨论,职工实行一股一票。

企业职工股与国家股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职工为了自身的利益,获得更多的股权分红,必须努力促使企业资本增值。每一员工也可以从努力劳动中得到工资的提升和分配股权的增加。如果企业资本流失或亏损,职工股权的内在价值和未来退股还本价值也会受到重大影响。因此,职工有促进企业效率、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观愿望。如果企业效率没有提高,则职工不能得到任何好处,只要企业效益提高,职工和国家都会获益。

标签:;  ;  ;  ;  ;  ;  

建立企业内部职工持股协会的新构想_职工持股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