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凯[1]2000年在《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组及上市探析》文中提出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股份制企业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经过股份制改组的上市公司已经成为一支优秀的群体。在国企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的股份制改组与上市公司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在世界上最大的500家工业公司中,没有一家是我国的企业。我们要尽快培育和造就自己的股份制上市公司,为我国的国企寻找一条可行之路。 本文从股份制的溯源开始,阐述了股份制改组的必要性及其条件等理论知识,采用国别比较方法,通过分析、归纳,总结美国、日本等国股份制改组发展状况,得出具有借鉴意义的规律与经验,减少今后发展过程中的失误,少走弯路;通过对我国股份制改组上市公司现状的分析,阐述我国上市公司的特点,重点指出了上市公司中存在的一系列阻碍其发展的问题与缺陷,对完善与发展上市公司提出了一些对策与思考,并对其前景作一展望。
江洲[2]2004年在《关于IPO抑价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新股发行规模的扩大,中国的证券市场得到了迅猛发展,为活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从微观角度看,成功的首次公开上市(IPO)对公司而言,不仅可以为公司筹措资金以扩大经营规模,投资具有盈利前景的项目,而且有助于公司改善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进步不仅表现为市场上的交易品种、交易量及交易主体迅速增加等技术指标,更反映在市场运行机制、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以及不断完善和深化方面。在中国,新股一直是广大投资者追逐的对象,“一级市场热、二级市场冷”一直是中国股市的一大特点,但是,在热炒新股的背后,是否有着更多、更深层次的东西,目前国内尚缺乏足够的系统研究。并且由于中国股市的幼稚性和特殊性,显然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研究成果来解释中国的股市。 IPO抑价是一个全球金融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在中国证券市场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暴露出中国证券市场制度上和投资主体素质等多方面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密切联系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在总结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证券市场上的IPO抑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和深入的探讨。 首先,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已有的IPO抑价研究,对全球不同发达程度的金融市场的IPO抑价情况加以概括性的介绍。然后,对IPO抑价的影响因素(或成因)进行了理论上的阐释。 其次,基于中国的新股发行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IPO抑价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沪深两市的A股市场表现出相似的、严重的IPO抑价。相比之下,B股市场的定价显得更为科学合理。同时,也检验了模型的适用性,发现影响因素模型对于A股IPO抑价的解释力竟然强于对B股的解释力。这为今后模型的改进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最后,本文在对实证结果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试图向监管当局、新股发行参与者以及投资者提供对策建议。
蒋晓确[3]2004年在《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银行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成绩,但同时还存在很多问题,如管理体制问题、产权制度问题、公司治理问题仍在不断地困扰着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作为一种产权界定清晰的制度安排,由于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因而有利于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使其经营管理更有效率性、科学性,是帮助中国农业银行走出目前困境,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出路。 论文在简要总结了国际银行业重组与改造实践方面的经验以及国内外关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研究成果后,较深入地分析了中国农业银行经营的弊端,指出了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必要性。接着针对中国农业银行的现状提出了产权制度改革与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具体思路与策略,并指出了要加强银行股份制改造配套措施建设,如加强内控制度、信息披露和银行监管制度的建设,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等。最后,结合中国农业银行的具体实际,对中国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的实施作了较深入的探讨,提出了“集团公司+股份制银行”的改革途径。
张惠民[4]2004年在《企业会计报表粉饰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和企业管理工具,会计报表在协调各利益相关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计报表可以为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各种会计报表使用人提供不可缺少的会计信息,使得这些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根据此方面的信息进行必要的计算和分析比较,从而进一步做出各种决策;会计报表还可能为会计信息使用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 目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期,企业粉饰会计报表现象比较严重。这些经过歪曲的会计信息,将不可避免会给整个社会带来非常严重的经济后果。由此可见,防止会计报表粉饰、保证会计报表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所面临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深入分析,本论文指出不同类型的企业粉饰会计报表的动机是不同的,企业粉饰会计报表的动因是多方面的。本论文分析了企业目前惯用的粉饰会计报表的方法和手段,提出了在识别企业粉饰会计报表之时所需把握的基本原则,而且,本论文借助具体的案例分析,针对如何识别会计报表粉饰现象进行了具体分析。此外,为了治理和杜绝企业粉饰会计报表的不良现象,本论文提出了防范企业粉饰会计报表现象的具体措施。 最后,本论文指出治理企业粉饰会计报表问题任重道远,需要社会各界做出坚持不懈地努力。
王秀娟[5]2011年在《浅谈资产重组模式》文中研究表明资产剥离和购并是资产重组的两种基本形式。资产剥离是指将那些从公司长远战略来看处于外围和辅助地位的经营项目加以出售。购并主要涉及新经营项目的购入,其目的是增强了公司的核心业务和主营项目。企业资产重组过程往往伴随着资产剥离和收购兼并活动的同时进行。具体到我国来说,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资产重组方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公司制改组、承包、租赁、企业兼并收购、托管、外资嫁接改造、破产重组等。其中,公司制改组、企业兼并和破产是资产重组的三种主要模式。
张忠军[6]2002年在《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及其实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现代企业资本结构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借鉴现代西方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际,运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作实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标准及其调整思路作理论的探讨。 本文的结构安排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章 资本结构概念及其相关范畴,主要解释定义本论文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如现代企业、资本结构,并对其内涵与外延给以较为严格的界定;第二章 现代西方企业资本结构理论述评,详细介绍现代西方企业资本结构理论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发展趋势,并对相应的主要理论观点给以评述;第三章 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形成的制度分析,对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搞清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现状及其形成的体制原因;第四章 企业资本结构与治理结构,主要从企业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互动的角度论述企业如何实现合理的资本结构;第五章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与企业资本结构选择,主要论述企业外部环境(资本市场)和企业资本结构选择的相互关系;第六章 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优化标准探析,本章主要探讨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标准,进而提出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思路。
辛建忠[7]2001年在《浅论我国的资产重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资产重组从本质上讲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一次变革 ,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在当前对于经济结构调整、增强企业竞争力等具有特殊的积极作用。资产重组的途径有 :企业兼并 ,破产 ,股份化。
肖海军[8]2001年在《国有股权的制度功能及市场路径评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有股权主体的虚位,造成国有股权代表人之权利享有与责任承担极不相匹,使国有股权持股主体在实现对公司的剩余索取权、控制权和监督权方面遇到了障碍,国有股权负载的改制目标部分落空当属必然。因此只有把公司化改制看成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阶段性目标,采取国有股权市场化和国有股权债权化两条路径,把国有股减持到使公司内部存在多元股权相互制衡的适当比例,国有股权的制度功能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徐辉[9]2002年在《中国创业板市场探析》文中研究表明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稳步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将成为历史的必然。无论是在风险资本的退出,还是在中小企业融资以及高新技术发展等方面,创业板市场都将发挥传统主板证券市场无法起到的作用。但是,由于创业板市场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事物,它的建立必定要经历一个酝酿准备的发展阶段,另外,我国主板证券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虽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骄人成绩,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尤其在市场化规范运作方面与发达的国际资本市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其特有的“股市病”仍然在不断侵蚀着众多股民的利益。很难想象,没有一个成熟的主板市场作基础,创业板市场能规范运作。所以,为了保证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创业板市场在我国大陆地区的正式推出尚有待时日。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创业板市场的若干问题的考察,以探讨规范和发展未来的中国创业板市场。因此,本文没有通盘考虑创业板市场的所有内容,而是择其要者,侧重分析创业板市场的特点和功能,创业板上市企业的上市条件及股份制改造,中介机构特别是券商的作用和服务规范以及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通过对以上四方面内容的分析,本文认为,创业板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建立必将为促进我国新兴、高成长型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造及发展、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从而推动以知识经济为时代特征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中国创业板市场的特点和功能。本部分首先介绍中国创业板市场要设立的背景,然后考察创业板市场突出的高风险,高收益及股份全流通的特征,重点分析了创业板市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作用,以及对主板证券市场的促进作用。认为,两个市场,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适应了不同规模性质的企业上市融资要求,并完善了我国资本市场结构,从而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最后分析了目前我国创业板市场设置的主要障碍。 第二部分,创业板上市企业的上市条件及股份制改造。本部分首先考察美国创业板市场—纳斯达克市场的上市条件,同时结合我国特殊国情,确认了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定位问题及上市条件。最后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我国创业板拟上市企业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应着重解决的若干问题,进而为我国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成功上市,探讨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股份制改造之路。 第三部分,中介机构的作用及服务规范。本部分重点探讨券商为发挥自身在创业板运作中的主导作用,而对自身所作的适应性调整。 第四部分,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本部分首先通过对投资者投资于创业板市场所要面临的风险的分析,说明政府为规范证券市场而对广大中小投资者所应采取的保护措施。最后,介绍广大中小投资者的自我保护,包括增强风险意识、灵活掌握投资技巧等。 总之,创业板市场作为区别于主板市场的新兴资本市场,它的完善还有待于广-大的研究者和实际操作者们的共同努力。
王敏[10]2017年在《制度环境、资源配置对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影响路径》文中认为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企业的可持续增长成了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理论界主要分别从"内因"和"外因"两个视角对企业可持续增长因素进行分析,不仅得出的结论不同,而且不能全面反映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的路径。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伊利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在对其发展历程详细梳理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两条证据链,从制度环境外部影响因素和资源配置内部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的路径。定量分析主要基于扎根理论,通过数据编码,根据搜集到的信息,分析伊利公司三个阶段的可持续增长状况;再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把通过Higgins模型计算得到的可持续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企业可持续增长是制度环境与资源配置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在制度环境背景下,并且企业进行了合理的资源配置时,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增长。同时,对制度环境与资源配置两个方面影响企业可持续增长的路径做了详细的描述,构建了制度环境与资源配置影响企业可持续增长的路径理论框架。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企业可持续增长理论,梳理出了企业可持续增长的路径,对企业提升可持续增长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组及上市探析[D]. 赵凯. 东北农业大学. 2000
[2]. 关于IPO抑价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 江洲. 湖南大学. 2004
[3].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研究[D]. 蒋晓确. 中南大学. 2004
[4]. 企业会计报表粉饰问题研究[D]. 张惠民. 大连理工大学. 2004
[5]. 浅谈资产重组模式[J]. 王秀娟. 北方经济. 2011
[6]. 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及其实证分析[D]. 张忠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2
[7]. 浅论我国的资产重组[J]. 辛建忠.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
[8]. 国有股权的制度功能及市场路径评析[J]. 肖海军. 岳麓法学评论. 2001
[9]. 中国创业板市场探析[D]. 徐辉. 陕西师范大学. 2002
[10]. 制度环境、资源配置对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影响路径[D]. 王敏. 内蒙古大学.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