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各个领域的发展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中职教育能够为社会提供各种技术型人才资源。只有提高中职德育教育质量与水平,才能够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满足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为中职德育教育提出的要求。中职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完善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性格与人格方面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做好中职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由此得到凸显。本文首先分析中职德育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以及中职德育教育的重点,满足中职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中职教育;德育教育
一、中职德育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
(一)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改革,需要中职学校内的教育实践将其作用充分凸显出来,教师自身应具有过硬的专业基础,经过系统的学习提高自身认知能力。面对社会众多的教材和教育资源,教师之间应彼此相互沟通交流,经过探索之后选择出最出色的校本材料。校本材料的开发属于一种无形的动力,能够使广大教师通过自身的努力,全面掌握课程方面的理论性教学方式,引导教师养成良好的探索习惯,教师在后期的不断学习与发展过程中,愿意积极主动投身于自身工作当中,提高自身工作积极性,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传统的德育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难以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对中职德育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由此得到凸显,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中职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快乐的学习与成长。对中职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其主要目的就是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而言,都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中职学生的学生在行为习惯以及智力方面,都处于一个发展阶段,并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开展中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相应的教育工作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凸显德育教育的地位
随着德育教育课程的开发与改革,能够使学校、家庭对德育教育产生一致性的影响。相比较而言,学校属于一个独特的社会性组织,为帮助学校真正实现课程改革方面存在的社会性职能,首先,学校应贯彻落实相关教育性政策与方针,以此完成相关地方性政府所规定的任务,既能够保证学校顺利开展各项教育活动,还能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其次,学校与教师应尊重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每位学生以及家长负责,明确自身所要承担的责任,长此以往,才能够真正达到社会对于学校的期望。只有真正完成这两方面的需求,保证学习课程的顺利开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中职德育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
(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对中职德育课程进行改革,还应充分考虑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当增加一些心理健康的教育课程,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等工作。当前社会的发展方式更加多元化,在这样复杂的大环境下,学生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而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以及心理反应。例如,当学生面临挫折时,由于自身承受能理解较差,面对问题时并没有想改如何解决,而是越来越叛逆。因此,当前中职德育教育的重点,就是通过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对其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将德育教育的优势充分凸显出来,因此,心理教育也是中职德育教育的目标之一。
(二)构建完善教育体系
针对中职学生的思想现状以及年龄特征,构建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体系,是当前中职教育的重点。当前大部分中职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学习能力与生活方面的能力不够理想。受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盲目最求升学率,会直接使学生产生两极分化的情况,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包含学生自身缺乏良好行为习惯,直接为中职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难度。因此,一味延续传统的说教式方式,难以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中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灌输道德观念,还应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习惯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了解中职学生特点
中职学校学生在踏入社会后,不仅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还应具备相应的技能与知识,在整个从业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准则,符合其所具备的职业基本道德要求。因此,对中职德育教育课程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以及法制教育。对教学形式进行改革,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掌握相关职业技能,强化自身道德操守,规范自身道德修养,将中职德育教育工作的优势充分凸显出来。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得到凸显。在中职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应将德育教育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既能够帮助中职学校加强管理,还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开展中职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做到与时俱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为社会的发展奉献自身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学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A].叶英儿,黄丽霞,王适,张小燕,高雪萍.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四卷)[C].2017
[2]当代学生管理观念的现代转变研究[A].倪丹丹,徐京俊,罗凌,张苏吉洋,赵勇刚.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四卷)[C].2017
[3]浅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及研究对策[A].杨元粮,李平,段秀英.“决策论坛——区域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6.
作者简介:陈志峰(1989.08-),男,福建省厦门市人,当前职称:助讲,学历:本科。
论文作者:陈志峰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中职论文; 学生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 德育论文; 学校论文; 社会论文; 过程中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