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理运用环境监测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环境质量状况,及时发现环境地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便于我们在第一时间调整工作思路和侧重方向,为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因此,本文通过总结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现状,进一步分析环境监测技术在环境地质工作中的应用研究,为推动环境地质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现状;发展
当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监测作为环境地质工作的基础和技术支持,变成我国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建设规模的扩大以及山区的开发利用,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存环境和危害愈来愈大,因为环境监测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1环境监测技术
环境监测技术就是在对环境质量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时,所采用的化学、物理、生物等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它是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的评价过程之中。所以说,环境监测技术是对相关环境质量进行综合测试、评估的重要方法及手段。
2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
环境监测技术是控制污染物排放和新污染源产生的重要检查和监测方式,并且在环境保护过程当中发挥着重要的技术保障作用。
2.1 监测手段
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除了对环境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外,逐渐发展为包含物理监测、生物监测、卫星监测、遥感监测、生态监测等多元的监测手段。同时,对收集到的环境监测数据,在处理上也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化,提高了环境监测的效率,更有助于对环境进行长时间甚至不间断地监测,并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
2.2 监测仪器
过去采用的环境监测分析技术主要是以手工检测来完成的,而我国环境监测中相对比较成熟的、最为常用的监测的方法是在实验室对收集来的相关样本进行分析,大多采用的现代化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提高了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准度,为环境管理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数据支持,切实做到对环境的有效治理和保护。
2.3 监测系统
当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相对较为规划和标准的现代环境监测系统,在土地、水体、大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多个领域,制定出台了各类环境监测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并且监测范围也更加广泛,发展成为覆盖全国,帮助我们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虽然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一是专业环境监测技术人员不足;二是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三是区域间环境监测技术发展不均衡等。因此,在今后的具体实践中,必须结合实际,凭借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提高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有效性。
3环境监测技术在环境地质中应用研究
3.1滑坡的监测技术方法
滑坡是我国地质灾害发生规模最大,最频繁、危害较大的灾害之一,对于它的研究也较多,监测技术方法和手段也比较多,根据其监测内容不同分为地表变形监测、地下变形监测、影响因素监测、宏观地质监测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地表位移监测:主要有大地测量法、全球定位系统(GPS)法、遥感(RS)法、近景摄影法、激光全息摄影法、激光散斑法、测缝法、垂锤法、沉降法等。监测方法有简易的人工观测法、自动监测法和遥测法。简易的人工监测:优点是简便、直观、可靠、投入快、成本低,便于普及不受环境影响,缺点是精度稍差、信息量少。适用于群测群防监测;自动监测法:简便、直观、仪器自动记录、处理,人员定期去采集数据,精度较高,资料可靠,节约人力和资源,适用各种监测项目;遥控监测法:自动化程度高,可全天候观测,安全、速度快、省人力、可自动采集、存储、打印和显示观测值,远距离传输;缺点是精度相对低、仪器一般易出故障,长期稳定性差,资料需用其它监测方法校核后使用。该法适用于加速变形阶段及施工安全监测,受气候等外界因素影响较大。
3.2 泥石流的监测技术方法
我国是受泥石流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约占国土三分之二的山区都有泥石流活动,尤以青藏高原周边山地、秦岭山脉、太行山区、燕山山脉等地最为强烈。近年来,由于人为的不合理的开采和建设也诱发了许多大型泥石流的发生。其监测技术方法也主要与降雨有关,主要有:遥测地声警报,超声波泥位报警,接触型泥石流报警传感器等。泥石流监测及预报以长期、中期为主。在一系列观测数据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泥石流预报模型,使用遥感技术、灰色系统理论、专家系统判别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仿真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等进行了泥石流预测预报。为了防灾避难所需要的临近预报和警报信息,通过对外界触发因素监测和早期检知的办法来获得。
3.3 地面沉降监测技术方法
地面沉降主要诱发因素是地下水过量超采。地面沉降具有区域性,不可逆转性,危害是长期的、永久的。我国已有50 多座大中城市出现了地面沉降,约占全国城市的30 %,其中80 %分布在沿海。对地面沉降的监测技术方法主要有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土体应力应变分析系统、大地测量法、GPS 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图片解译、标志物的绝对测量等,这些方法综合应用,确定沉降速率,通过监测,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减少灾害的进一步发生。
3.4 地裂缝监测技术方法
地裂缝的主要监测技术方法有,大地测量法,GPS 全球定位系统法,简易人工观测、应力计等技术方法,用于监测裂缝变化情况和地质条件的变化。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地裂缝的发育程度和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预报,采取处理措施,防止地裂缝开裂速率增大和开裂面积扩大。
3.5 地面塌陷监测技术方法
地面塌陷根据成因不同分两大类,即岩溶塌陷和非岩溶塌陷。岩溶塌陷产生塌陷的主要原因是过量汲取岩溶水。主要监测技术方法以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监测为主,以人工定期测量和水位自动记录测量为主要方法,并观测开采井的水的混浊度。非岩溶塌陷主要发生在老矿区和黄土地区,在老矿区和废弃矿区上进行开发建设前,进行勘察,确定采空区范围,利用经纬仪等进行地表变形监测;在黄土地区由于黄土的湿陷性在灌区易形成塌陷,主要靠监测黄土的含水量和饱水性来控制其塌陷。
4.结束语
环境监测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和条件,通过采用环境监测技术,实现对环境问题与环境质量的正确评估、预测和分析,针对不同地质灾害的特点,采用相应的高新技术手段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经分析处理后用于预警预报,对防灾和减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兰红军.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8).
[2]罗剑锋. 环境监测与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J].环境与发展,2014(3).
[3]王洁屏.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纵横,2013(2).
论文作者:崔秀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5
标签:环境监测论文; 技术论文; 方法论文; 环境论文; 泥石流论文; 地质论文; 岩溶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