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 要】目的:孕妇产后出血的症状在我国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这种症状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减少出现症状需要很好的掌握护理知识。方法:根据所得资料显示,产后出血患者年龄在21-42岁,平均年龄28.9岁,经剖腹产和经产道自然分娩出现症状的人数上没有大的区别,要从产前预防、产后观察、产后护理三个主要方面解决产后出血的问题。结果:大多数妇产科工作人员都规范操作、加以照料,所以最近几年几乎没有出现死亡病例。
【关键词】产后出血患者;临床护理;方法
前言:在胎儿娩出之后的 24 h 内,孕妇出血量超过500 m L,这就是产后出血症状。这是一种妇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大量出血会导致孕妇的死亡,不管是对于医院还是对孕妇以及孕妇家人都是很沉重的打击。这种症状的发病速度比较快,一旦出现情况就会很严重,而且发病的几率和医疗水平有很大的联系。这同时也使得对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观察必须加以重视,尽可能的多了解一些相关资料对于护理人员来说也是很必要的。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至 2015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70位孕妇的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70例,其中治疗组100例孕妇年龄为21~42岁,平均(28.9±1.1)岁,孕周为37~40周,平均(39.8 ±1.2)周;对照组70例孕妇年龄为23~39 岁,平均(28.8±2.8)岁,孕周为 38 ~ 40 周,平均(39.4 ± 1.1)周。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体质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护理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科学的护理方法:找出病因、止血、增加血容量、防止休克、预防感染,最终提高出血孕妇的生存率。孕妇最易发生出血时间是产后24小时内,所以这段期间护士应要密切关注患者的阴道流血情况,定时测量血压以及脉搏情况。产后出血的发生有很多征兆,比如产妇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降低等等,这时候就应该提高警惕,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还有就是要对部分产妇的生育史有所了解,比如产妇曾经有产后出血史,对这类孕妇一定要加强重视,避免再度出现产后出血。临产时,应注意将各种急需的物品准备好,同时做好相应的输血与输液准备。对于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需要在产前一周使用维生素k,它能够促进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及其它类的凝血因子合成,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产后出血情况。还有就是当找到准确的病因后应当注意相应的护理措施,首先是补充血容量,可以通过建立静脉通道的方法,防止因血容量过低而致的休克;然后就是迅速止血,这里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可以用相应的药物,比如宫缩乏力者可选取静脉输入催产素、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按摩子宫等方法;还有就是给患者提供舒适的室温环境,时刻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记录输液量以及出血量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护理措施的提高一方面说明我国的医疗水平和技术理论都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对相关的护理人员来说更加需要熟练掌握护理方法。[1]在孕妇分娩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多加注意,比如分娩进程中,对紧张或是有心理障碍的孕妇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出现过度紧张、体力消耗过度等情况;胎儿娩出时操作者要合理用力,避免过度牵拉,造成破坏。这一过程中就严格要求操作要规范、专业技能娴熟的护理工作者,在这方面医护人员需要多加练习。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3.0 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
2.结果
根据所得资料中显示,产前的全面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产后出血情况的发生,或者说对于产后出血的症状有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大大的降低了产妇出现危险的几率。同时,对于护理的标准要求也使得护理工作人员能够清晰的进行每一步的护理工作。
3.讨论
3.1产后观察护理的必要性
产后的观察护理除了上面所说的以外还要做好病房的通风和卫生工作,防止室内空气污浊而产生并发症。在监测期间,一旦发生体征异常的状况,护理人员应当及时采取抢救措施一般让产妇采取头低足高的平卧姿势,缓解初学症状,并详细询问产妇的自身感觉,充分做好抢救工作准备,如手术和药品的准备等。产后观察需要护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和过硬的专业知识,及时做好抢救准备。对于产后出血的患者,除了给予紧急处理之外,还应继续对患者阴道的出血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尤其要测量血压、宫底高度、呼吸、脉搏等。若发现了异常情况,则应及时做好相关处理。一般情况下,对于产妇产后而言,在24h内都有可能引发产后出血,因此必须对宫缩情况进行严密地观察。[2] 当然,患者还应注意的是外阴的清洁,以及加强营养等,对于贫血应尽早纠正,采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治疗,以便患者早日康复。比较分析出其变化情况,对于出血的产妇,要注意休克的前兆。
3.2产后出血恢复护理
产后出血使得产妇的身体较正常生产的产妇虚弱,因此其出血后恢复护理更应该加倍注意。首先,应当帮助产妇及时排空膀胱。对于留置了导尿管的产妇,应当定时观察产妇的尿量和颜色等信息,做好记录。同时,应当注意患者饮食,饮食应当注意清淡,同时营养丰富,能够为患者提供一定的热量,帮助患者恢复。最后,应当注意保持生产过程中切口的清洁,勤换被褥,及时换药,防止发生感染。所以妇产科的工作人员对于孕妇的产前、产中、产后都一定要能够熟练把握相关事宜,这不仅对工作人员本身的知识要很高的要求,对工作人员的态度也有很高的要求,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产后恢复护理工作很好地进行。
3.3 产后出血心理护理工作
产后出血不但使得产妇身体较为虚弱,同时,多数产妇还会产生恐惧心理,过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产妇的心理健康。还有就是产后出血对于患者而言不管是否安全都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发展,甚至有的情况会导致患者不育。因此,产后出血的心理护理工作也应当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积极给予患者安慰,让其多安静休息,尽量避免再度出血情况的发生,给予产妇人性化的关怀。首先,护理人员应当多于患者进行交流,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合理制定护理计划,主动询问患者的病情和感受,尽量避免让患者产生孤单情绪,做好力所能及的护理工作,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同时,护理人员应当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其护理方式,消除患者疑惑,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朱义兰.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53-154.
[2] 黄永青.妇产科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8):218-219.
[3] 王慧丽.妇产科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及效果的探讨[J].中外医疗,2013,(20):150-151.
论文作者:于洪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7
标签:产后论文; 患者论文; 产妇论文; 孕妇论文; 情况论文; 妇产科论文; 方法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