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系统的建设规模也在不断增长,对于配电网络的安全要求也不断增加。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供配电系统稳定运行,通过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与供配电系统进行有机融合能够从整体上提升供配电系统的自动化水平,避免人工操作的失误。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供配电系统;应用
一、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简介
良好的配电系统能够满足人们的一切日常生活,保证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工作,都能够提供足够的电力应用。现如今我国社会的发展水平日益提高,社会整体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升,现如今人们日常生活及工业发展都对电力能源供应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阶段配电企业也需要得到有效地改善。为了满足当今社会的日常生产需要,变压器运行一定要得到高效的改革,这样才能够保证供电网的正常运行。变压器是整个配电网正常运行的重要机构,常常需要十几台进行统一运作才能够确保供电系统正常运行。如果由于一些不当因素导致配电系统运行紊乱,轻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甚至还能够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国内的整体配电系统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地区的设备不足经常会导致用电高峰时段出现突发停电现象,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以后,这种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大大提高了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配电系统在正常运行过程中需要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实时检测功能,后台自动检测整个配电系统的运行正常电流、电压变化、流动波形以及其他有关的运行参数,对此进行深入研究,这样能够保证用点系统的稳定监控性能,及时发现用电系统的内在故障问题。当正常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突发故障,电气自动化几乎能够准确的判定故障运行的原因,自动向终端传输报警信号,工作人员一旦接收到报警信号后能够快速的处理故障。配电系统运行过程中能够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详细的数据处理工作,一旦后期出现故障问题,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对此给出科学的管理模式,给出足够的技术支持力度。供电系统正常运行工作时可以事先设定准确的阀值,如果一旦出现异常运行时,超过了事先设置的标准数据,后台就能够自动启动报警模式,第一时间通知工作人员所处的情况,便于他们能够迅速的处理问题,及时解决运行的不足之处,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适当的避免了很多的经济损失。
整个电力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相关设备的运行质量与系统运行质量息息相关。如果设备出现年久失修的情况,自身的运行效果就会大大受到损害,无法保证自动化技术正常应用,电力系统运行出现失误时会无法满足电力施工相关技术应用。工作人员如果对老旧的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及保养工作时,前期常常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针对不同的设备需要应用不同的保护方式,因此技术设备老化是阻碍自动化技术应用的主要原因。与电力运行的相关设备常常会要求具有一定的绝缘性能,一旦设备长时间处于老化现象就会降低设备的绝缘效果,严重者引发严重的火灾等安全事故,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在后台自动监控系统的运行,操作人员可以通过专业设备实施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必要时下达很多关键性指令,利用互联网平台行远程操控,这样能够加强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大大降低了现有系统运行的关键成本问题,同时也能够及时维护较远地区的供电应用,此外应用电气自动技术能够大大降低人员的维修操作成本,即使边远地区运行出现故障时也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进行有效处理。
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安全隐患,避免人为操作出现安全事故,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工作,保证用电的根本稳定性与可靠性,因此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说从多个方面改善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小的故障能够自动进行处理,保证了系统的稳定运行,强化系统运行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电气自动化控制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1、提高供配电系统的网络安全性
供配电系统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电能的合理调度,它决定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转。将电气自动化应用于供配电系统将改变原有的电力调度模式,实现电力调度机制的升级,满足社会的电能需求。提高供配电系统的网络安全,必须完善传统的管理机制,将电气自动化技术、PLC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供配电系统管理制度相结合,制定新型的网络安全监管制度,实现电力系统的系统化管理,发挥电气自动化的独特优势。管理部门需重视对工作人员系统网络安全意识的提高,使用合法、有效的措施运行供配电系统,减少人为操作失误。此外,借助电气自动化可实现供配电系统的双向数据传输,当某个供配电系统发生故障时,能直接启用备用供配电系统,全面提高了供配电系统的使用效率。
2、借助电气自动化完善供配电系统的功能
如果发生大规模断电、停电事故,就会导致社会生产的中断,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为妥善解决该问题,需借助电气自动化对地区电能进行均衡处理,保障地区供电和输电的稳定性。借助计算机技术可收集地区电力使用的详细数据,通过电气自动化设备实现电能的合理分配输送,避免地区电力资源的浪费。此外,分析电能输送的反馈数据可实时检测线路状况,对电力传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维修,保证企业和居民的正常用电,实现现代化社会电能的智能化、自动化输送。
3、提高电气自动化的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控制在供配电系统中应用的核心。为真正实现供配电系统的智能化,需升级现有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将计算机技术与供配电系统充分结合。提高电气自动化的计算机技术可将不同级别的电网联动,促进多级电网的电能输送,逐渐形成国家电网与地区电网的电网链。当地区电网储存的电能无法满足地区需求时,相近电网可为该地区输送电能。国家电网与地区电网交替输送电能,保障了地区电能的正常使用,提高了电能的使用效率。借助计算机的数据化技术与信息化技术,可收集、处理电能输送数据,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工作效率。因此,地区电网部门需高度重视电气自动化中计算机技术的提高。
4、提升电气自动化的PLC技术
实现供配电系统的智能化控制不仅需要计算机技术,还需要PLC技术。PLC技术可理解为机电控制与计算机技术的合成,借助计算机完成工作指令的编程,进而控制影响供配电系统正常运行的各个环节。同时,PLC技术可收集和汇总供配电系统使用中产生的数据。利用PLC技术可实现计算机数据的传递和转化,采用顺序控制的工作模式,通过总线与电力系统进行通信联系,对供配电系统进行独立模块分块控制,提高供配电子系统的工作效能。
结束语
电力自动化技术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明显,能够有效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进一步促进供配电系统的各项功能不断发展,促进我国现代电网的早日建成。
参考文献
[1]吴允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的问题及针对性处理措施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7,(19):121-122.
[2]李俊秀,马应魁,王瑾,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1):60-64.
[3]张静.以能力递进为主线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探索——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4,16(8):61-63.
论文作者:慈茗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7
标签:系统论文; 供配电论文; 电气自动化论文; 技术论文; 电能论文; 电网论文; 地区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