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农业贷款:农村金融改革的双赢之路--安徽和江西小额农业贷款的借鉴与启示_农村信用社贷款政策论文

小额农业贷款:农村金融改革的双赢之路--安徽和江西小额农业贷款的借鉴与启示_农村信用社贷款政策论文

小额农贷:农村金融改革的双赢道路——皖、赣两省小额农贷的借鉴与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贷论文,小额论文,两省论文,启示论文,金融改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进一步推进辖内小额农贷工作,2002年9月15日至23日,在分管行长的带领下,我中心支行组织了由合作监管部门、信合办和部分县(市)支行有关人员组成的考察组,对小额农贷工作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安徽、江西进行学习考察。通过考察了解到,皖、赣两省虽然经济发达程度不及我省,但两省农村信用社在全面推广小额农贷工作方面却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之处。

皖、赣两省小额农贷的基本情况

至8月末,安徽全省共有91.1%的农村信用社开办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347.6万个,占农户总数的28.5%,使用贷款证贷款的农户有234.8万户,占农户总数的19.2%;8月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的14.84%。全省有86.1%的信用社开展了创建信用村活动,已创建信用村2255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该省青阳县陵阳信用社去年还获人总行“全国农村信用社支农先进单位”称号。

至8月末,江西全省共有98.3%的农村信用社开办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624.7万个,占农户总数的86.1%,使用贷款证贷款的农户有476.2万户,占农户总数的65.6%;8月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的25%;全省已创建信用村508个,信用乡(镇)95个。该省婺源县被确定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工作联系点,并开展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试点工作。2001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戴相龙行长随同江泽民总书记到婺源视察后,根据戴行长建立婺源金融联系点的指示,人行婺源县支行和婺源县联社把推广农产小额信用贷款作为金融支农的重要内容,专门组织人员进行落实。一年多来,在婺源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经过农村信用社的积极探索和努力,婺源县推广农产小额信用贷款工作已经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并形成“婺源模式”,在全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积极的示范效应。2002年6月末,婺源县已核发农户贷款证58177个,发证面达86.21%,占需要贷款农户的98.5%。8月末,县联社对23027户农产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占农户总数的56.44%,小额信用贷款占全部贷款的40.34%,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金融时报》等都对该县的小额农贷情况进行了专题报导。

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争取党政支持,形成推广合力。为认真贯彻人总行“总结推广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建立信用村(镇)”的会议精神,搞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推广工作,人行合肥中支和南昌中支分别向当地省委、省政府进行汇报,使政府部门清楚地了解农村信用社支农工作重要意义,争取政府部门支持和帮助农村信用社做好农户小额贷款的发放及创建信用村(镇)工作。从了解情况看,两地政府对小额农贷都非常重视,如人行南昌中支《关于全面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创建信用村(镇)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意见》由省政府办公厅进行批转;安徽省政府2001年12月召开全省工作会议时,该省副秘书长代表副省长对农村信用社把信贷支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对开办小额农贷和创建信用村(镇)给予支持。

据介绍,人行两省有关中支和县(市)支行、农信联社和信用社也积极向当地政府进行沟通、汇报,寻求政府的支持和帮助。通过沟通、汇报及其他外在因素的作用下,江西全部、安徽部分县(市)政府将农村信用社小额支农贷款和创建信用村(镇)工作的开展情况列为政绩考核的内容之一。如江西婺源县联社作为人总行的支农试点单位,地方政府十分重视,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小额信用贷款工作领导小组,将农贷发放的覆盖面和收回率与机关、乡(镇)、企事业单位的“争先创优”活动结合起来,并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同时还设立了“农村信用奖励基金”,以政府的名义奖励给“模范信用农户”、“模范信用干部”。正因为如此,使得婺源联社小额农贷的推进十分顺利,也说明只要各级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小额信用贷款发放就会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注重宣传发动,提高思想认识。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是破解农民“贷款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为了让广大农村干部、农民真实了解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对于支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引导农民正确理解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实质,使农民真正明白“借贷还钱”的道理,避免盲目跟风贷款和恶意贷款等问题的出现,皖、赣两省将开展农产小额信用贷款、创建社会信用体系、营造良好社会信用环境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进行广泛宣传。一是县、乡镇、行政村层层召开动员大会,详细宣传农产小额信用贷款的目的、意义和申请手续,消除了部分农民对此项工作的许多模糊认识;二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如婺源电视台、《婺源报》专门开辟了农产小额信用贷款专栏,宣传农产小额信用贷款好的经验和典型,同时对恶意逃废信用社债务的个人和企业进行公开曝光;三是以张贴公告、标语、悬挂横幅、刷墙体标语和立体广告牌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四是婺源联社印发《农村信用社信用贷款简介》和《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创建信用村活动宣传提纲》等,介绍农产贷款种类、贷款手续、贷款程序、监督电话等,使农户明确办理贷款的手续和提高还贷的意识;五是结合调查摸底工作,走村入户,边摸底、边宣传、边解释。

(三)完善制度建设,做到有章可循。各地在办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时,做到制度先行,两省信用合作管理办公室分别制定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各市(地)、县联社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层层明确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管理、收回、考核等方面的操作规程,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工作沿着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四)强化基础工作,提高农贷质量。

1、深入调查摸底,建立信贷档案。信贷员在乡镇、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深入农户,逐一进行细致的调查摸底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档案”。除纸质档案外,婺源县辖属信用社还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档案”实行计算机管理,对农产家庭主要情况、资信等级、贷款的发放以及还贷记录情况、利息计算、贷款形态等输入微机,实行县乡两级联网,使信息在县域内共享。

2、成立评估小组,确定资信等级。各乡镇信用社均成立了由信用社主任、信贷员、所在地村委会及村民代表组成的资信评定小组,对农产的资信进行集体讨论评定。农产资信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四个等级,核定的限额分别为4000元——1万元不等(大部分农户都有一定的授信额度),并将贷款限额填人《农户贷款证》,发放给农户。对信誉不好、长期拖欠信用社贷款的赖债户,不予贷款支持。

3、简化贷款手续,方便农户贷款。各信用社和分社都专门设立了办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专柜,农产领取《贷款证》后,如需贷款,则持农产贷款证、身份证和私章到信用社直接办理贷款手续,在贷款限额内随到随贷,不另附加条件,真正做到了“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

(五)聘任协管员,评比“信用户”。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面广量小,如何克服信贷员人手紧缺与加强对小额农贷的贷后管理之间的矛盾,江西省信合办在全省农村信用社实行了农贷协管员制度。该制度明确规定,信用社一般在每个村聘用一名农贷协管员,协管员为“三不”人员,即不拿工资、不办贷款手续、不是正式职工,但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具有贷款发放时的建议权、贷款发放后的检查权和贷款到期时的催收权,并按所承担的工作量、业务量及工作目标完成比例情况,给予一定的报酬。

皖、赣两省各信用社还开展了农民信用户的评定工作,对评出的信用户,由创安办(一般由政府、人民银行、联社组成)统一授予“信用户”光荣牌。由于“信用户”光荣牌代表了人品和信誉,一些乡镇把农产是否是“信用户”作为评比“五好文明家庭”的必备条件。通过评比信用户活动,大大增强了农民的信用观念,也给信用社的业务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六)加强组织领导,创建信用村(镇)。

一是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皖、赣两省不少县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为组长,人民银行县支行行长及县联社主任为副组长的“信用工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信用工程创建活动的领导和管理工作。二是制定评选条件和奖惩措施。评选信用村主要是根据该村信用农户的比例、村“两委”对信用社的关心程度、农贷的覆盖面、不良贷款比例等情况进行评定,评上信用村的,则对该村所有的农户贷款都实行优惠利率;评选信用乡(镇)主要是根据该乡(镇)信用村的评定情况进行评选。三是明确信用村评定程序。先由村委会申报,当地信用社初审,再由县联社复审,最后提交“信用工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经验收达标的,现场授牌发匾。

(七)加强监督管理,防范农贷风险。

一是实行回访制度。对农产小额信用贷款进行回头看,主要看贷款真实用途及效果,验证授信是否合理,是否超出农产的承受能力。二是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实现“三包”,即包放、包收、包效益,对人为管理问题造成的贷款风险,实行追究责任制。三是加强风险监管。首先,加强对贷款投向的监督,看信用社是否通过调整信贷结构用于支持“三农”,是否还存在贷款垒大户现象;其次,加强对小额农贷操作规范性的监督,主要监督它的合规性,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再次,加强对贷款回收情况的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几点启示

此次考察学习,使我们深切体会到小额农贷是农村金融部门和乡村基层党政干部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的重要举措。对照辖内信用社小额农贷实际,总的来看,小额农贷已在稳步推进,但力度还不够大,县与县间存在明显的不平衡。从对皖、赣两省考察情况看,只要认识统一到位,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建立合理的制度,积极推广、严格管理,小额农贷肯定能做大、也能做好。

(一)加强汇报沟通,争取政府支持。政府的支持是做好农产小额信用贷款工作的重要保证。当前,一是要充分发挥参谋作用。人民银行县(市)支行、联社和信用社要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向政府说明小额农贷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有效载体,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是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的有力措施,争取与政府做到上下一起联动。二是要紧紧依靠村“两委”开展工作。信用社要积极与村“两委”沟通,特别是对农户调查和评定信用户时,要依靠村“两委”做耐心细致的工作,但同时要做到依靠而不依赖。三是要建立农贷保障机制。由于农业潜在风险大,农民的收入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就会导致贷款无法收回。因此,可由地方政府、农村信用社共同出资建立农户小额信贷担保基金,解决小额农贷风险的补偿问题。

(二)加强宣传报导,扩大农贷规模。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要突出“推广”二字,要重点突出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一是各联社要利用各种形式,在信用社主任和信贷员中加大对农贷重要意义的宣传,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农贷的重要性;二是可通过张贴公告、标语、悬挂横幅、刷墙体标语和立体广告牌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必要时可在多种媒体上集中宣传;三是印发《农村信用社信用贷款简介》和《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创建信用村活动宣传提纲》等进行宣传,使农户对小额信用贷款政策家喻户晓,引导群众合理运用信用贷款发展生产,培植诚实守信的观念。

(三)完善制度安排,创新农户贷款管理方式。农贷需求不旺虽与一些农民“小富即安”、投资欲望不强及宣传不到位有关,但制度安排欠科学、公议授信基础工作不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贷的增量扩面工作。因此,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制度的修订力度,提高制度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基层信用社要切实落实好信贷支农制度要求,夯实基础工作。

1、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调研,不断完善支农贷款管理制度。一是适当扩大和提高对农户的授信面和授信额。取消良好户一般控制在15%比例和信用贷款额度只授给良好户的限制,并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适当提高小额农户信用贷款上限。同时,对良好户的小额农贷利率要给予适当优惠,以营造良好的信用氛围。二是规范现行农户授信的“公议”运作程序。要明确公议小组组成人员数量、身份,尽量吸收声望高的普通村民参加。确定公议小组的具体讨论表决方式,在量化农户授信条件、合理确定相应权重的基础上综合计算出农户授信额度,克服主观随意性。三是合理设计贷款管理责任制。要在建立信贷风险防范机制的同时着力研究探索提高信贷人员小额农贷营销积极性的机制。当前应当考虑建立并推广信贷员“三包一挂钩”的信贷激励机制,即“包放、包收、包管理,信贷员个人收入与小额农贷管理状况和上浮部分利息收入挂钩”,同时辅之于必要的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四是通过建立农贷协管员制度,解决增量扩面后的管理问题。从“两委”乃至村民中聘任1名品德好、威望高、责任心强的人作为信用社农贷协管员,明确其工作职责,并根据每年工作完成情况给予一定的经济报酬。

2、基层信用社要认真贯彻上级有关精神,切实落实好小额农贷有关制度要求。一是夯实小额农贷基础工作。信贷员要经常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了解情况,走到农民中去,与农民交朋友。要充分掌握农户信息,切实做好公议授信的农户调查工作。要注重结合日常信贷管理,及时将有关信息补充到农户档案,动态反映其真实的经营和负债状况。二是结合农户贷款点多面广的特点,可授予分社小额农贷的权限。三是简化办事程序,对小额信用贷款可直接授权临柜人员办理,真正做到“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

(四)开发操作软件,提高管理效率。目前杭州辖内农村信用社已基本实行综合业务系统,从该系统对小额农贷的运作情况看,仍然需要按一般贷款操作程序进行,手续较为复杂。因此,迫切需要对现有综合业务系统中小额农贷管理进行完善,开发临柜可以办理小额农贷的软件,使其真正起到简化手续、提高效率的作用;要抓紧开发农户贷款管理软件,将农户的基本情况及小额农贷的发放、使用、收回、催收、风险、责任人等输入计算机,以便规范管理、防范风险,同时也给公议授信的动态管理提供便捷条件。

(五)严格评定程序,推进创建工作。创建信用村(镇)工作是一项全民的信用工程,要通过抓好信用户的评定工作,达到增强广大农民的信用观念之目的。一是信用村(镇)建设要重在创建、稳步推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工作与信用村(镇)的创建工作,两者之间是一个递进发展关系,是一个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只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工作达到一定比例,整体资信程度达到一定水平,才有条件创建信用村(镇),同时,随着信用村(镇)创建工作的推进,对巩固和扩大农产小额信用贷款的工作成效是一个保障。二是信用村(镇)建设要因地制宜、区分重点。由于各地的行政村、乡镇、信用社之间的差别较大,因而创建信用村(镇)工作必须因地制宜、区分重点,成熟一个评定一个。三是信用村(镇)建设要自下而上、正向操作。各地要成立信用村(镇)评定小组,按照先评信用户、再评信用村、最后才评信用乡镇的步骤,逐级评比,符合条件的,当场授牌。

标签:;  ;  ;  ;  ;  ;  

小额农业贷款:农村金融改革的双赢之路--安徽和江西小额农业贷款的借鉴与启示_农村信用社贷款政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