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档案现状的调查与分析_复写纸论文

纸质档案现状调查及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纸质论文,现状调查论文,档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档案纸张和档案字迹在保存和使用的过程中,会逐渐出现一些不可逆的变化,譬如纸张破损、发黄、变脆、生霉以及字迹涸褪、扩散等。档案纸张及字迹的耐久性是关系档案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必将影响档案的利用。

笔者对北京市档案馆馆藏纸质档案进行了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以便掌握档案纸张和字迹的种类及损坏情况,为档案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性依据。此次调查共抽取档案2789卷,计181613页,其中,建国前档案2389卷(153630页),50年代档案150卷(12897页),60年代档案150卷(6642页),70年代的档案100卷(8445页)。其中手工纸为128106页,占总页数的71%;机制纸为53507页,占总页数的29%。

(一)档案纸张耐久性的调查统计及分析

根据北京市档案馆现有纸质档案的分布情况,我们选定能够鉴定出的纸张9种,对很难鉴别的纸种只确定为手工纸或机制纸,故选定纸种11种。

表1.不同时期档案纸张的分布情况

表2.不同时期档案纸张的受损情况

说明:(1)一张纸可能出现多种情况,故每行百分数相加不一定等于100%。(2)档案纸张污染的主要表现:一是纸中杂质因发生化学变化形成各种色斑;二是档案利用中人为污染。(3)破损,主要指纸张的机械损坏,如缺角、撕裂、磨损等。

分析表1、表2,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不同时期档案纸张种类不同。建国前档案纸张以手工纸为主,主要有宣纸、棉纸、竹纸等,其中竹纸的比例最大(37.8%)。50、60、70年代档案纸张以机制纸为主,主要有新闻纸、书写纸、有光纸、胶版纸等,其中书写纸所占比例较大,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描图纸和蓝图纸,多用于50年代。建国前草纸使用得也比较多(表中归入“其它手工纸”),而60年代有光纸使用得较多。档案纸张在各个时期的不同分布,与我国纸的发展及使用有密切关系。

2、各个时期的档案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都出现了污迹、变脆、发黄、虫蛀、生霉、破损等现象,并且年代越久远,情况越严重。其中纸张发黄、变脆的情况最为突出。纸张发黄变脆是纸张老化的外观表现,其实质是纸张纤维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变化的结果。此外,纸张中的木素分子也是导致纸张发黄、变脆的原因之—。

3、纸张的耐久性下降是影响建国前档案“寿命”的主要因素。建国前档案纸张的发黄率达18.9%,变脆率达4.4%。此外,档案中生霉、长虫的现象也主要出现在这部分档案上。所以说纸张的耐久性下降是影响建国前档案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

4、虽然各个时期的档案纸张都出现了“虫蛀”、“生霉”等现象,但在实际调查中没有发现任何活的虫体以及微生物。究其原因,可能是库房保管条件的改善抑制了昆虫及微生物的生长发育。

此外,在调查中还发现:单个全宗内的档案保存状况大体相同,而不同全宗的档案保存状况差异较大。

(二)档案字迹耐久性的调查统计与分析

根据不同时期档案字迹材料的分布情况,我们对10种主要字迹进行了调查,并对其中7种字迹的褪变情况进行了分类统计。

表3 不同时期档案字迹材料的分布情况

说明:由于一张纸可能同时存在几种字迹,所以同一时期档案字迹相加不一定等于100%。

从表3可以看出:

1、馆藏档案的字迹主要是由墨汁、油墨、碳素墨水、蓝黑墨水、纯蓝墨水、红墨水、圆珠笔、铅笔、打印件、复写纸等10种书写材料形成的。

2、建国前档案字迹书写材料以墨汁和油墨为主,其中墨汁占65.23%,油墨占30.99%。建国后档案字迹书写材料中墨汁和油墨的使用逐渐减少,而蓝黑墨水的使用呈上升趋势。具体说来,50、60年代的档案字迹材料以油墨为主,同时蓝黑墨水也占很大比例;70年代后则以蓝黑墨水为主。

3、建国后档案中不耐久字迹呈逐年上升趋势。究其原因,一是圆珠笔为多数机关人员所普遍采用;二是社会档案意识不强,人们只图一时方便而忽略了长远利益;三是档案部门宣传使用耐久书写材料的力度不够。

表4.各种字迹耐久性下降统计

说明:T—褪变,K—稍扩散,Y—严重褪变。

根据表4数据,表5给出了蓝黑墨水与其它不耐久字迹的褪变、扩散比例。

表5 不同字迹褪变、扩散的比例统计

从表4、表5可以看出:

1、档案保存时间越长,字迹的褪变、扩散现象越严重。

2、在字迹的耐久性能上,以碳黑为色素、通过吸收或结膜形式固着色素的字迹最耐久,如墨汁、黑色油墨、碳素墨水等形成的字迹材料,虽然历经数百年,却色泽鲜明,清晰不褪;以染料为色素且不管以何种方式固着色素的字迹都是不耐久的,如复写纸、红墨水、圆珠笔等均出现了扩散、褪变现象,其中又以复写纸为甚。

3、理论上字迹比较耐久的蓝黑墨水远远低于人们的期望,相当一部分蓝黑墨水字迹已褪变失色;而纯蓝墨水与打印件的耐久性却比人们预期的要好得多。由表5可以看出:蓝黑墨水的褪变率占到了总体的24.57%,仅次于复写纸;而纯蓝墨水与打印件的字迹褪变率之和仅为6.8%,远低于蓝黑墨水。由于蓝黑墨水字迹在档案中占的百分比很高,其褪变的绝对数量将是很大的,这部分档案的长久保存将会有一定的隐患。①

4、复写纸在所有的字迹材料中耐久性最差,字迹褪变、扩散比例分别占到了43.05%与36.89%。究其原因:一是库房温度过高,使复写字迹发生了扩散褪变现象。由于复写纸是油溶性的有机染料,它利用油和蜡作溶剂,而油和蜡的熔点低,稍遇高温,就会熔化渗出,色素也随之带出。在高温条件下,字迹色素成分还能和一切有害杂质发生化学反应,使字迹不耐久。二是库房湿度偏大,使复写字迹发生扩散褪变现象。空气潮湿容易使纸张纤维润胀,从而加速水和空气渗透到纤维中,导致纤维膨胀,使字迹发生扩散洇化。此外,空气潮湿还容易使各种有害气体生成酸(或氧化剂)的速度加快,从而加速档案中耐酸性差的染料字迹耐久性下降。

5、字迹的耐久性下降是影响建国后档案“寿命”的主要因素。一是建国后档案不耐久字迹所占比例较大,约占1/2;二是蓝黑墨水字迹所占比例较高,而蓝黑墨水字迹的耐久性经时间检验远非以前预计得那么耐久。因此,字迹的不耐久性远比纸张的不耐久性突出,构成了影响建国后档案“寿命”的主要原因。

北京市档案馆进行的馆藏纸质档案的调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抽查的样本量相对较少。由于馆藏档案数量巨大,而抽查人员有限,所以样本选得较少。二是判断标准掌握不一。如对字迹稍褪变、严重褪变以及纸张发黄、变脆等标准的掌握上存在差异。上述不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尽管如此,我们对馆藏档案制成材料的分布与变化趋势还是有了大致的了解,对今后档案保护工作的开展将起到积极的参考作用。

标签:;  

纸质档案现状的调查与分析_复写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