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电教媒体突破教学难点——《大气的运动》教学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电教论文,难点论文,教学设计论文,大气论文,合理利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电化教学是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地理现代化教学的主要标志。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电化教学在培养与提高学生素质中起着独特的作用。笔者执教《大气的运动》一节的教学设计,按照地理知识结构教学的基本程序,简表如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明确大气运动的原因、运动形式、运动规律和影响大气运动的因素。
2.结合当地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观察分析天气形势。
3.要求学生掌握“风向判读”的技能。
二、教学对象
高中地理在高一开设,学生的年龄结构约在15~16岁之间,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初、高中地理教材的层次和深度不同,要注意初、高中教材的衔接和知识的迁移渗透。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思维想象能力也比较丰富,接受能力强,求知欲旺,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以上因素。另一方面,由于地理不是高考科目,部分学生对地理学习不够重视,表现在对地理教学被动接受或不与配合的冷淡态度,因此,必须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新颖别致、易于启迪思维的施教方法,以便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电教媒体
合理选用电教媒体是一堂电教课是否成功的关键。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录音、投影、录像、计算机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之后,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在直观、生动、形象等方面尤具特色。电教媒体的声光、色彩、形状轮廓、时空跨度和变幻演化,在揭示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方面,确实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为学生领会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下面是媒体选用表:
媒体选用
四、教学效果检测:
五、教学后记
目前,合理利用电教媒体突破地理教学难点,已成为一种共识,它较之于课堂教学几十年一贯制的叙述、讲解、板书、板图、挂图、填图方式有了更强的生命力和明显的优越性。着眼发展,着力基础,是我们教学的原则。而搞好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水平的关键。结构决定功能,将单一的结构、直线的序列,改为多向结构、螺旋式上升序列,教学效果势必提高,教学的整体效应也会明显增强。教材是单元组合的依托,由于本节课文信息量大,密度大,难度也大,因此,不仅要加强地理学科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和衔接性,而且要提高地理知识的教育性、美育性,以促进“文”、“道”结合。此外,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既巩固了教学效果,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层面,丰富了教学资源,延续了学习时空。
总之,我们在钻研现行高中地理教材特点的同时,应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合理利用电教媒体进行教法改革的同时,也要认真研究一下学法,做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为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创造条件。
标签:教学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