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家园林空间中的轴线浅析论文_阎洋

中国皇家园林空间中的轴线浅析论文_阎洋

天津市园林规划设计院 天津 300191

摘要: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里,园林这种东西难免被搬进皇室,于是在这片远古的东方大地上出现了许多园林与宫殿的结合体,自然可以体现园林的情趣,然而自然是自由的,是不对称的,这似乎与皇室的权威、庄严成了一组矛盾。如何解决这组矛盾,使皇家园林既能供皇帝游山玩水,又能体现皇室的至高无上,在对自然的审美之中不忘对显赫王权的宣扬,就成了园林设计者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了。本文分析了中国皇家园林空间中的轴线内容。

关键词:中国皇家;园林空间;轴线

中国古典园林以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取胜。在私家园林中,为避免对称而采取借景而造的原则,而在皇家园林中,这种自由俨然与皇室的权威、庄严是一组矛盾。

一、轴线与空间序列

轴线在西方传统园林的规划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还是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轴线始终是景观构成的灵魂,是展现伟大风格的最佳手段,所有的造园要素都是根据轴线来布置的。轴线对全园的控制能反映出绝对君权的政治思想、理性主义的严谨结构和等级关系。轴线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筑物或建筑群的对位关系所形成的一条主观感觉上的线。二是主要的路径。前者表明轴线是规定秩序的工具,后者则象征着事物发展和运动的主要方向。解放公园中的轴线属于后者,空间轴线结合园路布置。空间序列是指景观空间先后活动的动态顺序关系,是空间在时间上的变化所引发形成的一定知觉形象。它利用传统视觉艺术着眼于空间动态的组合,用比例、尺度等硬件进行塑造,把个别的独立的空间组织成一个有秩序、有变化、统一完整的空间集群。在序列空间中人的形体运动按连续性、顺序性的秩序展开具有递变、前后相随的时空运动特点,同时指人的心理随物理时空的变化做出瞬时性和历史性反应呈现。

二、中国皇家园林空间中的轴线分析

1.园林空间轴线的出现—秦汉时期。一是秦汉时期的园林轴线。商、周、秦、汉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即中国古典园林从萌芽、产生而逐渐成长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园林发展尚处于幼稚的初级阶段,但在秦汉时期出现了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占重要地位的皇家园林,并在西汉时期出现了以建筑为主体的园林轴线,尽管手法还比较简单。宫苑是对秦汉时期皇家园林的普遍称谓,宫是指以宫殿建筑群为主体,苑是指建置在郊野山林地带的离宫别苑,其占地广,规模大。

二是上林苑与建章宫。上林苑是秦国的旧苑,秦始皇再加以扩大,成为当时最大的皇家园林,南面包括终南山北坡,北界渭河,东面到宜春苑,西面直抵周至,规模很大。苑内最主要的一组宫殿建筑即阿房宫,阿房宫周围以城墙围合,是上林苑的核心。此外,还有许多的宫殿台馆散布各处,建筑物只是简单地罗列在自然环境中,与其他自然要素之间并无有机关系,宫和苑之间并没有形成轴线以烘托皇家气派。而到了西汉时期,上林苑进一步扩大、扩建,占地之广空前绝后。建章宫作为西汉时期上林苑内主要的12宫之一,其总体布局,北部以园林为主,南部以宫殿为主,形成后世大内御苑规划常用的前宫后苑模式。从平面图中可以看出,别风阙、阊阖门、井干楼和宫内主要建筑前殿已经形成一条南北中轴线,同时,宫与苑开始结合,虽然手法简单,但已经有逐渐朝着规整的方向发展的暗示,出现了园林空间轴线的雏形。

2.城市空间轴线的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一是承前启后的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大动乱的时期,也是思想解放的时期。百花争鸣促进了艺术的开拓,同时给予园林发展很大的影响。园林已经从满足人们日常的物质、精神享受,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也是中国皇家园林发展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同时在城市规划方面,城市空间轴线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二是洛阳城中的南北轴线。此时期最有代表性的3个地方是邺城、洛阳和建康,其规划设计已经达到了这一时期的最高水平。北魏洛阳城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华林园临近洛阳内城北墙,既便于帝王游赏,也具有军事防护作用。洛阳城完全形成中轴线规划体制,干道—衙署—宫城—御苑自南而北构成城市中轴线。利用建筑群的布局形成一个具有强烈节奏感的完整空间序列,以突出封建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这个城市中轴线规划,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基础,确立了此后皇都格局的模式。此后,皇家园林中的宫已具有大内御苑的性质,其发展纳入了规范的轨道。

3.园林轴线的发展变化—元明清时期。一是元明清时期的轴线强化。继隋唐盛世之后,中国封建社会发育定型,城市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封建文化逐步转化为在精致境界中实现从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相应地,宋以后园林的发展从盛年时期升华为富有创造进取精神的成熟时期。清代园林中轴线的运用已经不再是生硬的中轴对称,通过轴线呼应或转移的手法,这种轴线关系不但没有破坏自然,反而强化了自然,同时也强化了皇权的威信。二是元代御花园。元代的皇家园林均在皇城范围内,主要一处是在金代大宁宫的基址上拓展的大内御苑。明代皇家园林的重点是在大内御苑,其中最具轴线特点的苑林区莫过于紫荆城内的御花园。御花园又谓后苑,在内廷中路坤宁宫后,位于故宫中轴线的尽端,体现了从西汉延续至此前宫后苑的传统格局。明朝时御花园与故宫同时建成,占地1.3hm2,御花园的中轴线与故宫的轴线重合。因花园处在规则对称的皇家宫苑模式氛围内,为呼应这种总体的皇家氛围,花园的建筑布局按照宫苑模式,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整个花园在一个严密的园林轴线结构的控制中。主体建筑钦安殿居中偏北,延续了故宫的中轴线,同时也是整个御花园的主轴,在主轴两侧,澄瑞亭、千秋亭与位育斋,外春亭、浮碧亭与撺藻堂形成两条相互对称的纵向次轴。同时澄瑞亭与浮碧亭、千秋亭与万春亭、养性斋与锋雪堂相互对位构成三条横向次轴。园路布置亦呈纵横规则的几何式,构成一系列的辅助轴线。这些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方格网轴线结构,将整个花园组织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御花园严整的轴线关系,显示了皇家园林的气派,又具有浓郁的园林氛围。三是清代颐和园。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为取得对称呼应,沿着万寿山中轴线向南,直到昆明湖中的小岛,形成一条贯穿全园的轴线。轴线周边建筑体量较小,用于强化中轴线,同时没有破坏自然本来的风貌,完美地与自然和谐。北海是三海中面积最大、风景最盛的一个湖,北海以琼华岛为中心,在东西南北四向轴线上都有建筑,但在南边的团城偏西,并不在琼华岛的南北轴线上。为了呼应轴线关系,把琼华岛前的之桥做成了三折,极为巧妙地把两组不在同一轴线上的建筑群—琼岛永安寺和团城承光殿联系在一起,通过桥两端的牌坊,南北都正对着佛寺,从而加强了岛、桥、城之间的轴线关系。北海的建筑布局也有很明显的轴线对称关系,西天梵境建筑群中琉璃阁、十佛塔、大慈真如殿、天王殿、须弥春依次排列,正对琼华岛。琼华岛上建筑群漪澜堂、普安殿、正觉殿、 法轮殿、永安寺呈轴线对称关系。整个北海布局构图严谨,呈现出自然而又明显的轴线关系,很好地突出了宫苑的皇家气派。

结束语

皇家园林在总体规划上是经过很精心设计的。在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皇家园林存在轴线呼应或转移的关系,这种轴线关系不但没有破坏自然,反而强化了自然。中轴线和竖向布置强化了皇帝的权威。中国园林手法之成熟值得我们去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姣影.中国皇家园林空间中的轴线浅析[J].中外建筑,2013(6).

[2]周舜尧.试论轴线在中西方帝王园林中的应用[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3]张洪亮.园林轴线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

论文作者:阎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  ;  ;  ;  ;  ;  ;  ;  

中国皇家园林空间中的轴线浅析论文_阎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